?

2022 年國際韓禮德語言學研究會“話語分析中山論壇”綜述

2023-04-16 07:54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語言學話語模態

趙 奕

(中山大學 外國語學院)

1 引言

2022 年國際韓禮德語言學研究會“話語分析中山論壇”于2022 年4 月16 日至17 日在廣州南方學院以線上方式舉行,該論壇由國際韓禮德語言學研究會與廣州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聯合舉辦。500 余位對韓禮德語言學研究感興趣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18 位國內外著名學者應邀作主旨發言,內容涉及語言學理論、語法與文本研究、疫情話語研究、社交媒體話語研究、政治話語研究等重要問題。論壇選題多樣,觀點較為多元,交流較為深入,與會者很受啟發,對批評語言學、韓禮德研究、話語分析等領域的研究具有推動作用。下文將從學科理論、語法與文本研究、疫情話語研究、社交媒體話語研究、政治話語研究等幾個方面予以評述。

2 學科理論、語法與文本研究

中山大學的丁建新教授長期從事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1897-1941)研究,早在2001 年就與黃國文先生合作撰寫了《沃爾夫論隱性范疇》。沃爾夫的隱性范疇思想在他的理論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語言性思維的本質所在。丁建新教授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為人類科學基礎的語言學:論沃爾夫理論體系的當代意義》。韓禮德先生指出,他自己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沃爾夫的理論知識。沃爾夫的理論體系在 20 世紀語言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丁建新教授的團隊還完成了《沃爾夫理論體系》(The Whorf Theory Complex)的翻譯工作,這本書還有許多有待學界挖掘的內容,如點、型式、語言相對論原則(而非假設)、隱性范疇、隱型等概念。沃爾夫的理論也預見了形式主義的研究內容,作為人類科學基礎的語言學注重對思維的關注和論述,21 世紀是認知科學的時代。第一次在該書中公之于眾的“耶魯報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沃爾夫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概念有五個:一是語言性思維,沃爾夫提出語言比思維更加“高貴”,而非語言從屬于思維;二是語言構建現實和相對主義的思想;三是語法切分經驗,韓禮德認為,語法是關于經驗的論述,語法切分經驗皆來自沃爾夫的這一觀點;四是顯性范疇與隱性范疇,漢語語言研究也與此有關;五是相對主義原則,語言與心理具有一致性,關注語言如何影響思維。丁建新教授指出,沃爾夫強調無論是語言學、人類學還是認知科學,歸根到底還是關于人的科學。語言相對主義思想是關于人的思維、認知研究中不能回避的。

湖南師范大學的秦勇博士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六大核心思想為基礎分析了系統功能類型學的主要范式和方法。他的《普適的系統功能:從語言描寫到語言類型學》梳理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來源,包括弗斯的語境化思想、韻律分析、系統-結構理論、布拉格學派的功能主義和馬林諾夫斯基人類學研究等。從宏觀層面來看,系統功能的個體語言描寫和普遍理論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微觀層面來看,系統功能語言學把所有個體語言都作為一個擁有多維度空間的符號系統。歷史見證了系統功能語言理論、語言描寫和語言類型學的齊頭并進與互補。他強調系統功能語言學是一門極具全面性和普適性的學科,它的力量是任何單個研究領域無法比擬的,對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遠。

廣東航海學院譚暉教授的《話語、建筑與后現代》將話語的相關理論與建筑進行有機結合。韓禮德研究是社會關切的研究,話語本身就是社會實踐,作為社會活動的話語要對文本和言語進行語言學研究,關注使用者和使用情境,話語也是知識的形式。群體在歷時層面形成了各自的話語,因而具有動態發展的特點。話語的研究也需要從不同的側面關注這一問題,在共時層面具有跨越性。將建筑放入這一框架中,那建筑也是一種話語。她認為,符碼化的建筑言說思想,表征權力,具有特定的時空特征,建筑話語表征社會與文化的同時也建構了社會與文化。譚暉關注后現代的建筑話語,從話語語義方面進行了論證,強調話語意象的美學邏輯可以在話語符號風格中找到印證。后現代建筑話語清晰地界定了后現代主義的獨特敘事,顯示了后現代主義指向真正多元的反身性趨勢。

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咼婭的《基于語料庫的學術話語小句復合體對比研究》是關于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經典的小句復合體研究。她通過兩個例子說明語言是一種選擇系統,可以通過語言交流某些功能,表達自己的經歷,與他人互動,并創造連貫的信息,這也是英語教學的基礎。碩士和博士在使用小句復合體時有特定的選擇,也有各自的特色。該研究主要解決:(1)邏輯語義(投影和擴展)如何在小句復合體中實現;(2)碩博論文小句復合體的語法差異;(3)碩博論文小句復合體的詞匯差異;(4)兩者在水平發展上有什么變化;(5)如何解釋以及應用。韓禮德曾提出語法描寫需要以文本為基礎,系統的理論要能說明系統是如何生成文本的。如果不能把一篇文章與它背后的系統聯系起來,那么對它的闡述就毫無意義。咼婭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構建語料模型進行推論性的分析,指出碩博論文在語法選擇、詞匯選擇、遞歸模式的選擇和語篇中小句復合體的復雜性等方面都存在差異。

利用話語分析的相關理論進行文本研究一直是學者關注的重要領域。江西師范大學的胡勇副教授發表了《概念意義視閾下多模態敘事繪本圖文關系研究》。在新媒體時代,話語研究產生了多模態轉向,多模態話語研究者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基礎上開始探究語篇意義創建中語言之外其他符號的語義和語法系統。圖文關系、隱轉喻關系和人際意義互動是研究的三個主要方面。我們使用語言將經驗模式化,并將現實世界切分成一個模式化的過程類型,進行圖文概念意義的構建與互補。胡勇對《郵遞員叔叔的奇遇》的語言文本進行及物性分析,以系統功能語言學和視覺分析框架為理論方法探究多模態敘事繪本中圖文符號系統概念意義的創建以及圖文意義的跨符號互補機制,為中國語境下多模態敘事語篇的圖文互補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示。

汕頭大學陳柳博士的《后人類身體:小說〈慢人〉中的反英雄老年形象探究》一文借助后人類視角,認為文學作品中的英雄敘事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們對后人類身體的渴望。在現代技術的廣泛運用下,身體淪為傳輸信息、傳遞欲望、譜寫英雄故事的載體。她提出小說《慢人》中的老年保羅具有反英雄特質,他身體的慢與停滯影響了欲望與信息的傳遞。他對假肢的抵抗既消解了文學作品中的英雄敘事,也令人反思后人類身體的遭遇。

3 疫情話語研究

語言學研究者要回應社會關切,關注疫情話語研究。肇慶學院楊維忠副教授的《疫情話語的語義韻建構》通過概念梳理指出語義韻律概念的模糊性及其原因,追溯造成語義韻差異的根源。邁克爾·斯塔布斯(Michael Stubbs)更傾向于使用“話語韻律”一詞。艾倫·帕廷頓認為,語義韻律是內涵的同義詞。研究發現,對于語義韻概念的適用性研究更關注態度、立場、目標、支持、反對、話語等,進而抽象出立場—目標—調整—話語(stance-target-align-discourse)的元話語框架。在疫情話語中,“口罩”“疫苗”“躺平”“清零”等都可以放在這一框架內進行分析。

廣州大學胡安奇博士的《新冠疫情隱喻圖譜及其生命政治權力模式闡釋》從??碌乃枷肴胧?,回顧他的現代性批判事業。??聦τ谏鐣幕脑\斷以身體—權力技術—生命這一生命權力(bio-power)模式來展開。生命權力就是改善個人與大眾福利名義下所有領域日益增強的有序化。??聦嗔Φ慕鈽嬻w現在對瘋癲形象、麻風病、精神病院、監獄群島和性等方面的研究。胡安奇運用??碌臋嗔υ捳Z理論對作為社會文化實踐話語的疫情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華南農業大學沈文靜博士的《生命政治視域下的疫情防控話語研究》提出新冠疫情將身體、觀看、技術、生命政治等問題以一種更加激烈的方式呈現于世人面前。生命政治這一概念由瑞典政治學家魯道夫·克耶倫(Rudolf Kjellen)首創,其后有???、阿甘本等學者對這一概念進行持續的研究,其演變大致可分為前生命政治階段、生物學政治階段、生命政治階段、新型生命政治階段。沈文靜不僅梳理了各學者關于生命政治、身體政治研究的異同,解釋了語言與身份、思維的關系,也針對當下的疫情話語進行了解讀,指出真正的生命政治的核心要義在于生命安全、生命自由與生命解放。

4 社交媒體話語研究

利茲大學劉喆的《來自中國的政治網絡模因:基于多模態語料庫的“帝吧出征”分析》從盛行于2016-2019 年中國年輕人對特定問題表達意見的“帝吧出征”(the Diba Expedition)說起,將公眾人物的Facebook 頁面作為數據平臺,選取用戶生成的親政府文字和網絡模因(memes)作為多模態研究對象,試圖探討網絡模因通過什么樣的模式和特征來表達意義和代表政治異議這一問題。劉喆通過搭建語料庫架構基礎層(base layer)、布局層(layout layer)和修辭層(rhetorical layer)模型展開分析。與會學者對劉喆所使用的數據選取、篩選、分析工具頗感興趣,雙方進行了熱烈討論。

吉林大學的王峰教授較為關注社交媒體中游客對旅游資源的感知研究,他的《基于扎根理論:長白山冰雪旅游國外游客感知實證研究》立足游客感知形象,通過量化分析與質性分析建立完整的邏輯聯系并建構模型,通過各感知形象間的相互作用為景區推導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法。他通過MAXQDA 建構話語內部的邏輯與聯系,探究個體間的異同點,構建出感知形象與影響因素間的邏輯關系。研究從貓途鷹、馬蜂窩、TripAdvisor 旅游網站搜集國外游客評論,篩選出篇幅200 字以上與主題相關的評論作為評論樣本,依次進行開放式編碼、聚焦編碼、軸向編碼和選擇性編碼。研究發現自然風光作為景區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旅游資源是游客主觀感知的關鍵所在,也影響了游客的二次旅游意愿。王峰據此提出三點建議:(1)宣傳景區本土特色;(2)面對大流量游客進行有效應對;(3)抓住信息時代紅利,通過互聯網進行有效宣傳。

同樣關注旅游資源中話語研究的還有來自吉首大學的林燕副教授,她的《國家語言政策下景區語言景觀研究——以張家界為例》提出語言景觀包括隨處可見的語言符號,而非語言符號同樣具有建構意義。她將旅游業與語言景觀相結合進行研究,主要解答兩個問題:(1)公共標牌上最顯著的語言是什么?為什么?(2)在張家界的語言景觀中語言功能和形式是什么?以永定區和武陵源這兩個地點作為語料來源,采用視覺與文本的分析框架(visual-textual analysis framework)和特朗普-赫克特的三維空間框架(Trumper-Hecht’s three dimensions of space framework)進行數據分析,發掘和總結張家界的語言景觀特色。

話語研究離不開身份建構的研究,澳門大學的楊薈立足社交媒體,關注女權主義。她的《田園女權與身份認同:社交媒體上的女權主義中國化》對知乎、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女權主義內容進行了語料研究,避開批評話語分析的缺陷,進行主題建模。她強調該研究并不是為了宣揚田園女權的具體主張,而是探討女權主義的其他問題。我們需要關注如何看待性別這一問題,探討個體的體驗是否能夠轉化為共同的體驗。

廣州中醫藥大學李恩耀博士的《社交媒體中香港高校話語身份建構:社會符號學視角》聚焦香港高校話語的身份建構。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旨在促進用戶之間的社會互動,主要由用戶原創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構成,如文本、評論、圖片、視頻等,其豐富的多模態符號資源對高校身份建構與形象傳播至關重要。李恩耀以2018 年10 月1 日至10 月31 日期間香港八所公立大學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 上的356 張原創圖片為語料來源,以Kress 和van Leeuwen 的視覺語法為分析框架進行研究設計,解答了三個問題:(1)香港高校社交媒體中視覺圖像是如何建構機構身份的?(2)這些視覺圖像建構了怎樣的機構身份?(3)這些機構身份又是如何反映香港社會文化現實的?他指出,每一個視覺圖像都包含兩種參與者——互動參與者(interactive participants)和表征參與者(represented participants)。過程是實現再現意義的另一個方面,環境成分也是實現視覺圖像再現意義的要素之一。李恩耀的這一研究對國內大學身份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5 政治話語研究

重慶郵電大學王晶副教授的《中國國家形象傳播話語研究》聚焦我國建國70 周年閱兵式的國際報道和話語研究,指出基于有關國家形象建構的話語研究的理論基礎,如何用話語對外建構積極、和平崛起的中國國家形象已成為現階段的中國語言學界亟需探討的課題。她的團隊以G20 國家主流媒體對大閱兵進行報道的新聞文本為語料,運用AntConc 和UAM Corpus Tool3 進行數據收集,使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人際功能的評價理論體系(Appraisal Theory)進行數據分析。王晶認為,我們需要關注語言的力量,在中國國家形象的國際傳播中要避免他者敘事對中國形象的歪曲和惡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自我表達,以“我說”去抵消“他說”的誤讀和誤傳。

上海師范大學的符小麗博士關注對外宣傳中的政府形象,她的《基于Wmatrix的政府工作報告外宣中政府形象研究》通過Wmatrix4 考察了 2014-2018 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外宣中中央政府形象的建構策略,對數據進行篩選、歸類,對話語策略進行分析。在命名策略分析中,主題詞列表顯示指示代詞we(2 217)的主題性位居第一(LL=4 659.19),其中2 114 例排他性地專指中央政府,占比95.4%;在述謂策略分析中,主要通過索引和搭配來考察命名策略的形容詞、謂詞等語言形式,從系統功能語法的及物性角度考察,物質過程有2 108 例,占比97.3%。符小麗的研究基于自動語義標注的DHA 分析綜合了量化和質性分析的雙重優勢,是考察形象建構的有效工具。今后的研究可以嘗試從歷時角度對比分析歷屆政府工作報告中塑造的政府形象之間的異同。

北京交通大學劉玉潔博士的《“法治中國”多模態建構研究》探討了法治文化的豐富內涵。法治的內涵具有普世性,其背后公平和正義的理念是相同的,而法治的外延、符號表達則因文化而異。她從多模態話語的使用入手,探究“法治中國”的符號含義以及多模態話語的建構機制,運用系統功能-多模態語篇分析方法進行了反腐公益廣告的案例分析。數據來源為2012-2017 年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和各省級檢察院官網發布在視頻學習專區的優秀案例以及中國普法網(智慧普法平臺)視頻資源庫中以反腐為主題的50 個公益廣告。隨著時代的發展,法治宣傳不再局限于單一模態的文本,增加了漫畫、微電影、動畫、公益廣告等多模態宣傳材料。在對社會行為和意義表征進行解讀時我們應當將非語言符號等表意資源考慮在內。研究發現反腐公益廣告中均包含敘事、評價、泛化三個必要階段,并識別出軼事文、說教文和觀察文三個子語類,它們分別建構了法的至高無上性、強制性和道德性。文章為法治理念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視角,并為反腐和法治宣傳材料的制作提供了參考。

媒體政治是當代政治的一部分,政治話語是一種論辯話語形式,政治話語分析的核心是主體如何對行動決策進行協商。廣東工業大學朱黎黎博士的《政治話語協商架構分析》聚焦中美貿易摩擦論題,發現目前的研究沒有充分重視政治話語的論辯性質,缺少有關論辯視角的實證研究,也缺少一個整合的范式去闡釋政治話語協商中架構與行動之間的關系。朱黎黎借鑒政治傳播學、語用論辯理論,從認知和論證視角對中美媒體上有關中美貿易沖突話語的框架化和論辯進行分析,探討了中美貿易沖突政治話語中有關中美貿易戰是否合理,是否應該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協商論辯的框架化策略與論辯構建、策略操控,并評估論證的合理性。

6 結語

本次論壇上關于沃爾夫理論體系的當代意義、基于多模態語料庫的“帝吧出征”分析以及話語、建筑與后現代等論題引發了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呈現出的新視角、新觀點、新方法與新思想等獲得了廣泛共鳴,充分展示了近年來語言研究的最新成果。這必將會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話語分析的研究隊伍中來,推動批評語言學、韓禮德研究、話語分析研究向縱深發展,進而實現語言學的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語言學話語模態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車輛CAE分析中自由模態和約束模態的應用與對比
國內多模態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電力系統低頻振蕩模態識別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社會語言學名詞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