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詞概念隱喻多義衍生的隱性錯置

2023-04-16 07:54彭玉海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多義喻體隱性

彭玉海,王 葉

(四川大學 外國語學院)

1 引言

動詞多義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它的義位語義衍生往往與語言主體對動作事件的認知體驗、概念經驗和主觀認知思維緊密相關。動詞本原動作同新創動作之間依據一定認知相似原則相結合,與一定認知意象的映射相照應,進而建立起不同動作概念域事件的認知語義關聯。而這些又都與施喻者對不同事件域一定的關系認同有關,或者以其對這一概念語義關系的心理認同為基礎,形成動詞意義衍化中極為獨特的概念隱喻認知運作思維和語義認知機制。相關方面的內容即是本文要談的動詞多義語義衍生中的隱性語義錯置問題?!叭祟愓Z言處于常規與偏離、變異與不變的張力之間”(趙彥春,2014:1),動詞概念隱喻多義衍生中的語義錯置(semantic violation)即是這一張力效應之下的特殊語義運作的方式及產物。動詞多義中的隱性語義錯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動詞事件關系和情境參與者在概念邏輯和語義事象思維中意念化的直觀反映。它一方面賦予原本單一、靜態的動詞內容單位以突出的認知語義性質和動態識解功能,另一方面使動詞事件語義和題元名詞之間形成特殊的相互解釋、相互構建的關系。從自然語言的現實語義表現和功能關系上講,動詞多義衍生中的語義特征、語義條件并不局限于詞典釋義,而多出來的這一部分往往同人的經驗認識、樸素感受(源于動作認知背景中的對象知識系統)和情態框架等意義因素密切相關,正是這些因素連同豐富多樣的動作現實表現的客觀需要促成了動詞概念隱喻多義衍生中的隱性語義錯置。因此,許多時候動詞多義衍生所伴隨的語義錯置往往是詞匯認知語義變異在人的動作經驗想象和語義意識中的一種特殊表達形式。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主要從動作事件關系視角出發,對動詞概念隱喻多義衍生中的隱性語義錯置內涵特質和運作機理進行考察。相關研究是在認知語義層面上對動詞概念隱喻能力的挖掘,有益于厘清動詞多義語義衍生的概念隱喻深層機制,同時對深入理解動詞多義語義變化的來龍去脈和義位結構關系的實質大有裨益。

2 語義錯置的內涵特質

語義錯置是指通過不同層面、不同關系中的語義項(內容單位)之間的意義矛盾、沖突的張力來實現動詞多義語義衍生的特殊方式和機制。類屬其中的動詞多義的隱性語義錯置表現為動詞事件的命題結構涉及成員內部存在的范疇邏輯錯置,它不同于動詞構式表層組配中以“違反‘語義選擇限制’,造成邏輯矛盾性”(孫毅、張俊龍,2017:31)為表征的顯性錯置①,屬于隱藏于邏輯判斷范疇和概念范疇背后的語義作用關系形式。作為動詞多義衍生的基礎和核心操作手段,詞位所包含的語義錯置不以表層顯在的方式來體現,而是以隱性的形式展開,并且從概念、意識的方式層面看,它幾乎內化為動詞概念隱喻語義衍生過程中人的一種語義直覺或施喻者自覺的概念意識轉化行為,在動詞多義語義衍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里需要弄清在隱性語義錯置中到底是什么層面、什么概念條件在進行錯置和概念交換,以及如何錯置和交換。這些問題不僅同隱性錯置本身的識解有關,同時也直接關系到動詞多義語義衍生的運作形態。

學界對相關問題的探討相對有限,已有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隱性錯置的邏輯、認知基礎,即對內容單位意義變化過程中的范疇誤置、邏輯錯合及其語義構建性(隱性語義沖突)、認知轉化性進行分析,同時對語義衍生中的事件要素功能聯結與認知關聯性、認知錯接性、認知沖突性乃至體認性進行考察;二是隱性錯置的概念隱喻實質,即在認知隱喻的概念關系基礎上對語義衍生過程中涉及的現象類別信息、物的蘊涵、格式塔認知理論、認知次邏輯與事象等進行分析,并由此探解隱性錯置特殊認知的無意識性和自我消解性;三是隱性錯置的概念系統性,即對語義衍生同認知主體的概念系統運作以及事件本體和喻體的概念關系內容進行分析,試圖通過心理完形、心理聯覺、心理圖式、概念整合和概念化意識處理等實現對隱性錯置運作體系的深層機制和網絡層次化構建。

2.1 隱性錯置的內涵

動詞多義衍生的隱性語義錯置是指在出現語義組配矛盾的動詞概念隱喻構式中,以意識化方式潛隱式地進行動詞事件與所涉項(動作事件中的動詞、題元概念結構要素)內部的概念范疇交叉、錯合,從而各自達成事件及其要素的概念意識跨接、交換和意識化等同,以語義調適的方式重新建立事件與成素之間的意義順應,消解動詞表層構式中的語義矛盾和沖突。簡言之,就是通過隱藏于動詞表層結構下的語義沖突體現動詞隱喻內部的語義錯置關系。作為動詞多義衍生語義操作的意識性基礎和概念經驗交織、互動環節,隱性錯置包含語言主體對動詞構式語義矛盾進行處理的意識化自我暗示、自我求證過程。當發現動詞構式語義矛盾時,在認同動詞構式語義動機并配合其得以實現的前提下,認知主體會敏銳地感受到來自動詞語義錯置的張力感(tension sense)②,會自覺搜尋釋放這一張力和消除語義沖突的方法與路徑,意識方法上的認知調動和語義能動作用也隨之產生。該能動處理和調動在范疇認知的隱性層面展開,其間涉及人在認知概念意識和語義意識方面的積極跟進及二者之間的雙向作用、配合。從概念意識方面看,隱性語義錯置是在心理意象和認知心理框架中將制約著動詞衍生義位(正確解讀)的概念交叉形式和關聯內容查找出來,這主要依靠語言主體的動作、事物對象百科知識系統③和語言認知、識解能力。而從語義意識方面看,隱性語義錯置是在語義覺知和語義分析判斷中對動詞非規約性語義搭配進行的聯想性比對和意識轉化,并借此確定動詞述體的情景核心語義變異走向,篩查語義組配項背后所隱藏的現象類別信息和語義關系項,從而在“語義熟覺”(semantic conscientiousness)④、語義意識的引領下還原并確立動詞構式的常規語義關系,同時建構面向新的語義關系的認知心理空間。在這一過程中,語言主體的語義聯覺能力及其對現實語義事況和語義系統知識、語義分析手段的駕馭和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2.2 隱喻錯置的特質

隱性錯置是語言主體面對動詞構式語義沖突的一種語義選擇和語義操作行為,是在概念意識層面實現的有關動作及事體內部的“超常組配和隱喻錯置關系”(彭玉海,2020:256)。它所蘊含的命題事件跨接和概念關系錯合同語義意識、認知布局和概念意識分布及調配等多方面因素都有深刻的聯系,相較于一般的常規語義運作方式和形態,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質。首先,隱性錯置是范疇概念意識的交叉錯置,動詞構式內外的動作、事體(事物名項)各自的語義交織和意識連接及并置,分別通過概念-事理關系內容的錯合式對應關聯和呼應得以實現,這同時也是隱性語義錯置的一個基本且典型的運作方式。其次,隱性錯置是深層的、意識化的概念意義關系特征操作,帶有相應的認知無意識性(cognitive unconscious)特質(Lakoff &Johnson,1999:73)。該無意識性構成隱性語義錯置的顯著特點,一方面,這一般是人被動完成的,并非人主動、有意識地進行概念范疇錯置;另一方面,這是由語義矛盾的張力感給語句理解帶來的壓力,即語義壓制所造成的(李勇忠,2004:433)。意義理解的基本訴求會引導人下意識地進行語義意識的隱性交錯、聯動,動詞構式相關詞項語義及事件、事體的錯置借由概念意識的非常規式相融得以完成。這也是詞匯語義動態模式積極理論原則(Падучева,2004:147-176;蔡暉,2010:63-64)和意義相互作用原則在動詞概念隱喻語義關系中的體現(Апресян,2005:19-20)。再次,隱性語義錯置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其語義思維的離境操作,動詞概念事件和題元名詞的理解都需要聯系動詞本原義之下典型環境的意義聯想信息,以特定方法、策略在潛意識當中抽離于動詞表層的詞圍和語境,以審視和應對構式語義矛盾。從離境操作關系的認知處理程序上講,雖然動詞多義構式的隱性錯置中,題元名詞是語言主體對語義失配關系的直觀感知點或語義直覺的捕捉點,人們最初是由它覺察到了構式語義關系的矛盾和張力,但從命題事件背后的認知完形心理和認知就近原則出發,由于在整個動詞事件框架中動詞述體是認知上更為核心、凸顯的部分,因而在具體操作時,語義關系意識首先處理的往往是動詞述體描寫性語義特征的轉移,而后才是題元事物的語義投射和遷移。后者受前者的語義驅動參與動詞事件義征變異的相應語義聯動變化,形成離境操作中的聯動隱性語義錯置。

3 動詞多義隱性錯置運作

動詞多義隱性語義錯置的運作既同概念意識有關,又同語義組配方式相連,是一個關聯著語義轉化、衍變和認知范疇邏輯等方面的多維運行系統。對動詞多義衍生的隱性錯置來講,重要的是動作本體同喻體之間是如何關聯的,不同事件、事體(情境參與者)之間的聯系是如何建立和運作的。這涉及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動作層的對象關聯和轉化,二是題元、事體層的對象關聯與轉化。隱性錯置的具體展開分別是在概念事件層和題元關系層內部進行的,這兩個不同層級分別包含不同范疇(不同的情景事件范疇)、物類(不同屬性的題元參項)的認知對象以及相應的語義交叉組構與概念認知操作。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對動詞多義衍生中動作事件層面的隱性錯置運作機理展開分析和討論。

動作事件中的隱性語義錯置是指在動詞多義衍生過程中,認知主體通過概念邏輯范疇錯置的方式進行本體動作同喻體動作之間的交叉、搭接,形成兩個動作事件之間在產生形式上的語義邏輯錯置和誤配,造成動詞句子表層組合背后語義動作事實的矛盾和悖謬,從而借此建立本體和喻體動作之間的概念意義交換和認知意識化等同。動詞多義的語義關系中,動作本體同喻體之間存在認知距離和落差。從表象上看,“兩個指稱對象在類屬上處于‘隔’的狀態,彼此不能有直接的類屬上的關聯”(施春宏,2003:21),而動作事件的隱性錯置就是為了彌合這一隔絕狀態而出現的。它通過意識化、概念化處理,引導看似無關、彼此隔離的動作產生意義交集和跨域等同,從語義意識中消弭動作概念關系錯置,進而在語義空間的張力之中拉近動作本體同喻體之間的認知心理距離。

動詞多義的動作事件隱性錯置運作機理主要包括認知相似性、意象轉移、名與實的語義關聯與照應、同質重合選擇四個方面。根據概念意識基礎和認知心理基礎發現的相似性,在此基礎上進行認知意象轉移,進而建立動作表層和深層上的名實相成的語義關聯與照應,最后在動作本體和喻體之間進行同質重合選擇,將二者統合為意識上并行不悖的事件語義結構體。經過上述操作最終消解動詞多義衍生中的事件關系語義沖突,實現對動作對象的新認識,從動作事件的語義要求為動詞概念隱喻的多義語義衍生理順了范疇邏輯關系。

3.1 基于動作概念認知的心理相似

心理相似是動詞多義衍生中動作事件隱性錯置的基礎和先決條件,有了相似性,才會有動詞事件的概念意識等同所帶來的語義錯置,或者說這一概念關系操作的認知語義基礎即是相似性?!跋嗨菩源嬖谟谙鄬τ谔囟ǜ拍钕到y的經驗之中并得以體驗”(Lakoff & Johnson,2003:155),這里動作事件的相似性表現為認知經驗、概念經驗上的相似,而非客觀實在上的物理相似,屬于認知心理中形成的動作主觀體驗性相似。借助這種心理感知相似,喻體動作事件可以通過與本體事件的并置、互動,將新的動作認知特點和內容加置于本體動作,使其獲得經驗事實上的映射性添加,達成彼此之間的語義溝通和交流,即語義融通性。

動詞多義衍生的隱性語義錯置中,基于動作概念認知的心理相似指語言主體在本無概念關聯和相似關系可言的動作事件之間先進行主觀性認同,進而由人的語義意識確立概念特征心理相似,憑借對本體動作和喻體動作的動覺體驗、心理感知與意識關聯,形成關于二者之間帶有特殊矛盾性的相似關系的認識。由于它是發生在動詞主命題隱喻構式之下的次層隱喻聯類關系,相當于動詞事件之間的二性隱喻(secondary metaphor),往往也基于概念化、定勢化的認知想象經驗,以概念隱喻方式得以反映和體現,可將該沖突性相似記為X動作本體=Y動作喻體⑤。從認知邏輯和范疇語義上看,這一沖突性相似內容實際是人立足于對動作事件的動態語義認知思考和認知統覺想象,借助類比邏輯對本體、喻體動作進行概念信息方面的融匯、糅合性提煉和相應的認知解析與推理,得出關于兩個動作情景的特殊語義比照關系,并由此折射出心理投影,其間往往還會伴隨喻體動作的概念意義內涵向本體動作一定程度的傾斜和延伸。這種相似性的顯著特點是必須有一個游離于表層并置關系的心理認知定位點,該定位點是動詞多義衍生的心理坐標,即人對動詞語義衍生關系的整體心理把握,它維系著動詞基義事件與喻義命題事件的跨范疇(錯位)組構和應接性、衍推性,否則這一相似關系將會失去語義邏輯依據而無法成立。因此,隱性錯置中的事件相似性具體圍繞動作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認知共性心理基點來展開,通過語言主體的認知心理聯想可以將動詞構式的本體行為同其基義下的喻體行為進行聯類、比照,發現它同喻體動作在行為方式、結構、結果、功能、性質或主觀感知、體驗、評價等方面的一致性、類同性,從而在主觀心理認同上進一步落實和具化兩個動作事件之間的相似性感知,并相應確立起動作本體與喻體之間的概念認知邏輯。以動詞смести(掃除)為例,смести мусор(掃除垃圾),смести паль(掃除塵土),смести грязь(掃除污垢)的隱喻多義義位清除、消除、鏟除衍生過程中的隱性錯置運作伴有動作認知心理相似性的積極參與,如смести остатки сил,смести рутину,смести феодальное сознание,смести неграмотность,смести социальные недуги,смести языковые барьеры,смести ленивое настроение,смести дурное поветрие(掃除殘余勢力,掃除陳規陋習,掃除封建意識,掃除文盲,掃除社會弊端,掃除語言障礙,掃除懶惰情緒,掃除不良風氣)。試對比смести мусор - смести остатки сил,смести пыль - смести рутину,смести грязь - смести феодальное сознание(掃除垃圾——掃除殘余勢力,掃除灰塵——掃除陳規陋習,掃除污垢——掃除封建意識),這里本體動作同喻體動作在動作結構形態、動作結果以及人的主觀對待或價值意識評價等方面存在心理上的相似,抽象的社會、精神活動的掃除類同于物性動作(物質動作方式)的掃除,即面對上述語義錯置的動詞語句,在語言主體內心和腦海里會自覺形成一種把不合時宜的精神物質清除干凈與把臟污物清掃干凈之間的相似性聯想、心理聯覺和意識成像,并借助兩個動作信息中相應形成的共性特征意義內容和概念結構關系來幫助化解動詞多義隱喻構式中的語義矛盾——“(動詞)命題關系中的語義錯置可以通過‘喻底’,即本體與喻體之間的某種‘相似性’而得以消解”(Kittay,1987:36)。

3.2 認知意象轉移

心理、認知意象在動詞多義衍生所關涉的本體和喻體事件的語義關聯與跨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認知領悟和概念化層面講,許多時候“語義又體現為意象”(徐盛桓,2017:17),或“語義是由意象呈現的”(何愛晶,2013:40)。在自然語言意義活動中,認知意象本身是極具意義潛勢及意義創生性的語義因子,這在動詞多義的隱性語義錯置中得到了驗證。這里的認知意象“是人類在對現實世界反復、多次的體驗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孫毅、楊一姝,2012:45),是動作對象在人的頭腦中反復校正和自覺涌現的一種動作經歷、動作體驗心智模式,具有心理經驗的自涌性(spontaneous surge)。用Rowlandz(2010:169)的話來講,就是特定動作對象“面向主體所涌現出來的形貌、樣態”,是人在想象、體悟和識解動作對象事件時激發出來的一種動覺心智形象或動作經驗結構圖式。在動詞多義衍生的隱性錯置中,根據本體動作同喻體動作概念結構特征某方面的相似,認知主體將表層動作事件的物理行為意象和概念結構移用到深層抽象事件所代表的其他動作概念域,幫助動作意識完成“透過空間對抽象世界的認知”(王敬媛、陳萬會,2017:73)。這意味著通過包含于喻體動作的意象性典型特征的映射來認識和表現主體心目中的本體動作形象,喻體動作往往含有鮮明、獨特的意象內容和特征,該特征也是認知主體選用此動詞而非彼動詞來表征特定目標動作的緣由和依據。

“隱喻的基礎過程本質上是投射過程?!保謺?,1995:71)從認知表現的角度看,由于認知語域的概念意象轉移一般是以經驗性強、熟悉度高的動作來表現動作目標語義對象,喻體動作易將來自身體感知和心理經驗的意象內容投射到本體動作上,一方面消除語義錯置中本體動作同喻體動作之間的某種距離感和差異感,另一方面也以節約、形象的意象化方式使抽象的本體動作事件獲得生動、鮮明的具象化呈現,從而凸顯本體動作的核心語義和動作特點,使其擁有包含動作喻體意象功能特性的認知新意和張力,這包括基于心理圖式、心理意象進行的動作概念映射與動作認知域轉移。語言主體經過語義解析和動作情景想象、思考,將喻體動作意象圖式的核心經驗內容轉用、搭接于本體動作之中,二者在動作認知意象上形成契合與互動,由此幫助認識、刻畫目標動作對象,凸顯目標動作的語義核心和價值性特征,實現動作語義形象和概念意象的認知轉化。例如,сплести великие планы,сплести надежду,сплести мечту,сплести будущее,сплести счастье,сплести стихи,сплести сказки,сплести жизнь,сплести верования(編織宏圖,編織希望,編織夢想,編織未來,編織幸福,編織詩篇,編織童話,編織人生,編織信念)相較于動詞原有語義,即сплести венок/свитер/соломенную шляпу/рыболовную сеть(編織花環/毛衣/草帽/漁網),此時的編織這一本體動作充分攝取了喻體動作中使物件相互交錯、鉤連的復雜組構特點和語言主體細心而為、用心之至乃至熱切期盼的動作意象和心理特征,并借助概念域的轉移將這一復雜、用心、專一的動作認知意象投射于本體動作的概念結構中,簡練、清晰、形象地傳達出目標動作的語義特點,同時也從認知意象圖式上勾勒出語言主體對這一動作表現出的心理體悟和感知,反映出動詞概念隱喻多義衍生中動作概念事象錯置關系的特殊認知語義張力。因此,通過認知意象轉移,喻體動作特征的典型意象最終會融入本體動作的語義思維,并進入本體動作語義所凸顯的新創價值部分。

3.3 名實相成的語義關聯與照應

在動詞多義衍生的認知意象轉移過程中,語言主體的語義意識中存在一個名實相成的語義關聯與照應過程。名指表層(顯在)的語義單位構造、動作基本語義和情景事件,即喻體動作;實指深層(隱在)的語義信息內容和情景事件,即實際傳達的本體動作。此時有一個透過表層找深層、透過顯在找隱在的認知運作環節。表層、顯在的喻體動作事件對深層、隱在的情景事件具有概念意識上的成就性、構建性,或者說深層、隱在的本體動作事件需要表層、顯在動作的基本情景語義的概念意識支撐和協助,才能得到理解、接受。因此,深層與表層、隱在與顯在之間的語義聯系和結合點的確立意味著達成了動詞構式所示情景語義的本體-喻體概念化聯系,建立起名與實的特殊語義比照與呼應關系,實質就是基于對動作進行物質感知和心理認知所得的概念經驗、想象經驗,借助喻體動作的語義結構和概念內容的特點來認識、把握和凸顯本體動作事件的語義特征和表義價值點。例如,прививать мнение о ценности,прививать убеждения,прививать знания,прививать идеи,прививать идеологию,прививать щедрость и доброжелательность,прививать любовь к жизни,прививать ненависть,прививать чувство новаторства(灌輸價值觀,灌輸信仰,灌輸知識,灌輸思想理念,灌輸意識形態,灌輸寬厚仁愛,灌輸對生命的熱愛,灌輸仇恨,灌輸創新意識)表層、顯在的喻體動作嫁接、植入(灌入、注入)經由透過表層找深層、透過顯在找隱在的語義意識引導,同本體動作之間建立起錯合性的概念語義對位聯系,亦即物性動作“把事物引導、傳送到需要的地方”同輸送、領會/接受這一抽象心智動作之間形成了動作意義上的意識銜接、聯類、比照以及實在而真切的概念化心理表征,物理表象上深層的動作概念思維嫁接、植入同隱在的抽象動作輸送、領會/接受(思想、知識、觀念、情感等)之間產生名實相成的語義關聯與照應,為動詞多義義位的語義生發創建了動作意識相互映合和對接的意義接口。

3.4 同質重合選擇

隱性錯置運作過程中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原則和語言心智特點,那就是動詞多義衍生相伴的語義意識中的概念化同質重合選擇。從語義錯置運行機制的整體過程看,這同時也是在認知相似、意象轉移和名實相成的語義關聯與照應基礎之上進行本體與喻體動作的同質重合選擇,通過動作概念域的覆蓋、置換,使喻體動作向本體動作事件的語義延伸成為可能。

“隱性語義錯置通過不同動作、事物的概念的并置間接地表現出來”(彭玉海、王洪明,2015:102),在動詞多義語義錯置的概念關系確定、對比中,語義特征的同質性來源于人對動詞構式、條件的語義動態分析與語義判斷。所謂同質重合選擇,是指動詞隱喻隱性錯置的語義關聯體通過概念等同和認知相似性找出類同或同質的語義特征聯系內容,并以此為代換項,對關聯體中發生錯置的對象進行替換,從而在二者之間實現概念性等同。具體來說,在人的語言意識中,這里的本體、喻體動作代表的兩個事件域基于心理相似和動作意象的關聯、映射,在喻體動作中提取出典型的語義特征X,并且通過心理感知、領悟以及語義意識的平行式或交叉式層級推進、融合與對應切換等認知發掘,在本體動作中也同樣發現了類似于X 特征的語義信息,然后建立起一個以X 特征為語義內涵核心的新類動作Y,該新類動作擁有自己的外延和內涵,即動作的結構特點⑥,進而Y 成為動作本體和喻體的共性語義特征和內容,即語義共相。據此可以在心理上對二者進行語義同化的對等轉換,使Y 這一語義共相在動作本體、喻體之中得到轉化、傳承,即本體、喻體動作均可等同于Y,并替換為Y,從而實現彼此之間的同質重合選擇。這為動詞多義衍生的喻義生成創造了堅實的概念語義交換和意識等同語義條件。例如,разоравть линию обороны,разоравть контракт,разоравть план,разоравть заговор врага,разоравть несбыточную мечту,разоравть психический страх,разоравть слухи,разоравть уродство,разоравть устаревшие идеи,разоравть хорошие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разорвать старый мир(撕碎防線,撕碎合約,撕碎計劃,撕碎敵人陰謀,撕碎黃粱美夢,撕碎內心恐懼,撕碎傳聞,撕碎丑惡,撕碎陳舊觀念,撕碎美好記憶,撕碎舊世界)的物理本原動作撕碎(如разорвать газету/билет/письмо/документ,撕碎報紙/車票/來信/文件)有一個典型的語義特征X——撕扯、弄破,X 被提取出來并在本體動作中找到了特殊對應信息(成素),進而在二者之間形成了一個以X 為語義核心的新的動作類屬和含動作共性內容的抽象概念(集合)Y——“使物類因失去結構整體性而無法繼續存在”。后者以共性語義代換項的身份對本體和喻體動作進行語義滲透和意識替換,這就在兩個動作之間建立起意義交換等式,即撕碎=消除/廢除,形成該語義共相對本原動作和目標動作的意識化等同,即同質重合選擇,為動詞構式語義矛盾的消解和動詞義位的衍生創造了充分條件,促成動詞喻義的產出和轉移。

通過由心理相似的契合到意象轉移的事象映合,再到名與實的語義照應和情景語義的同質重合選擇,形成動詞事件隱喻錯置的運作機制,動詞多義的語義衍生實現了情景事件和命題結構方面的語義矛盾消解。從動詞事件語義錯置動態運作的整體連續性方面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動詞概念隱喻多義衍生過程實際是語言主體語義認知狀態的推進和延續以及其語義意識的不斷跟進與深化的過程,通過它可以對動詞多義義位衍生背后的事件互動聯系方式和作用機制作出細致、明晰的剖析和審視,從而窺探出動詞語義演化的深層內在機理和實質。

4 結語

綜上所述,從概念隱喻角度看,意義是在認知主體與環境現實的有機互動之下形成的關于事物、動作和關系、性質等概念意象和概念結構的轉移,其中包含人賦予它們的豐富、復雜的認知想象經驗和概念化內容。動詞多義衍生的隱性錯置所反映的事件范疇邏輯在很大程度上是語言認知與人的意義世界的關系問題,其運作特點和機理都同人的語義意識、概念方式和關系意識息息相關,一定程度上也包含行為、動作日常經驗語義化的認識表現過程和機制。本文從隱性錯置的內涵特質切入,從動作事件層對動詞多義的語義錯置問題進行探討,著重對事件層次語義錯置的內涵、特性和運作機理進行分析和闡釋。在動作事件的隱性錯置運作中,認知主體根據概念意識定位和認知心理基礎確定動作的相似性,在此基礎上進行認知意象轉移,進而建立動作表層和深層名實相成的語義關聯與照應,最后在動作本體和喻體之間進行同質重合選擇,從而確立起本體、喻體動作事象上的并置和動作概念意識的語義互動、融合,為動詞語義衍生創造相應條件,促成動詞隱喻意義的產生。動作事件層次隱性錯置從情景關系和相應概念語義特征切換的角度為動詞多義衍生創造了命題事件整體轉移的認知處理和語義邏輯條件。動詞多義語義錯置的動作事件以潛化、隱在的語義滲透行為為動詞隱喻義變提供積極有效的認知跨域(意識)運行方式,消解了動詞構式的語義沖突,成就了動詞多義的語義衍生。認知心理、語義意識、意象轉移、同質重合選擇以及動作事象的顯隱交織與功能互動等在隱性錯置的運作中各自發揮了積極作用。相關研究可以加深對動詞多義衍生的語義基礎和衍變過程、衍變機制的認識和理解,正是借助概念隱喻隱性錯置這一獨特的語言認知機理,多義動詞的事件語義完成了由身體行為、身體義到非身體行為、非身體義的具體-抽象的描寫性轉化,動詞多義的義位得以由物性動作向非物性動作的多向位發散、遷移,完成了動詞語義的創生和動詞義位新的語義邏輯關系的構建。

注釋:

① 這樣的顯性錯置表現為動詞述體與其相關語義關系項的范疇錯置,“指在語義組合中違反選擇條件或常理的現象”(孫毅、張俊龍,2017:32)。

② 動詞構式組配成分或動作本體與喻體事件之間存在著一個(行為)概念意義聯想與意義理解的想象性空間,也就是彼此之間的語義張力空間,這就是動詞多義衍生中的意義張力和張力感,“張力的消解即語義錯置中沖突的消除、毀滅,并由此重生新的動詞語義”(彭玉海,2012:39)。

③ 單從動詞多義義位的語義內容本身來看,也離不開語言主體有關動作現實事況的百科知識,“動詞語義是豐富的百科知識(encyclopedic knowledge),相當于我們所說的概念語義,它們反映人類活動的經驗或世界知識”(程倩雯、程琪龍,2018:34)。

④ 指由內在經驗、外在經驗(彭宣維,2013:6)等身體經驗積淀、升華而來的認知記憶和心理經驗內容在語義層面的投射和記載(彭玉海,2018:254;Сергеевна,2007:5)。

⑤ 這一動作概念的相似性心理等同實際與動詞基義中語義特征的轉移和衍射有關,此時的動作延擴式心理聯想可視為是由動詞語義內涵擴展了其所示動作范圍所致,“每個動詞除自身必有的詞匯和句法信息外……還有內涵可以擴展外延的詞匯語義特征”(常玲玲,2013:26)。

⑥ 該新類動作Y 不僅指向外延,而且構建并納入新的動作內涵認識,“其所指也不單純是一種外延意義,而派生出一定的內涵意義”(彭文釗,1999:43)。

猜你喜歡
多義喻體隱性
隱性就業歧視的司法認定
《紅樓夢》比喻的喻體類型研究
芻議隱性采訪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維吾爾語動詞“t∫iqmap”多義范疇的語義延伸機制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喜馬拉雅
一個所謂多義句式的本來面目
多車道自由流技術在多義路徑識別領域的應用
隱性但可預防的危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