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內涵與理論貢獻

2023-04-16 13:05楊彥輝
西藏發展論壇 2023年1期
關鍵詞:全過程民主制度

楊彥輝

民主是全人類的美好追求和共同價值,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①《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華大地展示強大生命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獨特優勢,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中國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形成

從中國共產黨歷史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高舉人民民主的光輝旗幟。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理論探索、不怕犧牲、為民造福和自身建設的歷史,本質上也是一部在中華大地探索和實現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來源

1.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民主政治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歷史進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作用。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世界上沒有超越階級的民主。民主的實現程度是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真正的民主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民主不是空話,它具有實實在在的內涵。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人們追求民主實現民主的歷史。列寧在《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力》里強調:“政權應當完全地、絕對地屬于勞動群眾和他們的全權代表機關——工農代表蘇維?!雹诹袑?,列寧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白h行合一”是民主集中制最根本的組織原則。

2.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以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民主思想

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起一整套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毛澤東的民主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其一,建立人民民主專政。這是出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成立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現實條件的考慮。其二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蘇維埃政權是人民代表大會的原型。第三是提出民主集中制。毛澤東對民主與集中的關系作了全面、辯證的論述,民主基礎上的集中與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關于民主,鄧小平認為,全體人民可以通過多樣的形式參與管理國家。他強調黨要為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條件和提供保障。在民主領域,江澤民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一概念。胡錦濤重視基層民主建設的完善和發展,強調要“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基礎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首先,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日益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時代要求的。其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制度載體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為主要架構的西方民主相比,是有本質區別的。第三,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不斷完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堅持協商民主。最后,基層群眾自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成效顯著。截至2019年,各地共建立商會人民調解組織1100余個、個人調解工作室6780個、人民調解中心953個,2019年全國共排查矛盾糾紛405.6萬次,調解矛盾糾紛931.5萬件。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要內容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是有一個過程的。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虹橋街道考察時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作出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論斷。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中,第一次將“堅持全過程民主”寫入該部法律。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系統性論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和實踐要求。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三處提出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2021年12月,國務院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中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要表現

1.打通民主環節的全鏈條

民主理念作用于實踐,民主的制度貫徹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比^程人民民主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通起來,組成了完整的循環體系。正因為所有民主形式和環節都來自人民的參與實踐,才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真正落到實處。每年的全國兩會,是民主的殿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次出席全國兩會,從2013年至2021年的全國兩會,50次參加團組審議討論,聽取370多位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發言,同廣大代表們交流討論,深入了解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①新華網,激揚精氣神 匯聚正能量——從全國兩會看奮進新征程[EB/OL],ht t p://www.news.cn/pol it ics/2022-03/05/c_1128439227.ht m,2022-03-05。

2.開辟民主領域的全方位

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民主領域的全方位。這個全方位,包括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生態環境、民生領域等方面,涉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兩會關鍵詞的不斷變遷,就是民主領域全覆蓋的鮮活證明。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眾所關注并希望解決的問題體現在社會治理、經濟、生態環境、社會保障等多個領域。其中,住房問題、醫療改革問題、老年人的贍養問題等是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

3.落實民主主體的全覆蓋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主體是“全覆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將“全體人民”都納入民主全過程,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保障全體人民都能有效參與人民民主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全覆蓋。此外,注重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弱勢群體、邊緣群體參與渠道的問題。例如,農村留守兒童屬于脆弱群體中的一類。在民主管理環節,黨和政府非常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這些年來,教育方針的頒布和出臺,一直向貧困和邊遠地區傾斜。每年一批批的支教、支邊老師,為他們送去溫暖。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重要的制度載體

人民至上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念,一切為了人民則是該制度設立的初心。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原則,彰顯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人民當家作主貫穿于選舉、決策、管理、監督全過程,實現了人民民主在國家治理過程的全覆蓋,實現了對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的徹底超越。

基層立法點聯系制度是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有效形式,暢通了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立法的渠道?;鶎恿⒎撓迭c構建了自下而上的立法模式,人民群眾通過基層立法聯系點表達自己的意見,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出謀劃策,使立法充分地的反映人民意愿。截至2022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設立22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計劃等征求基層群眾意見,獲得11360余條建議,其中有2300余條建議被采納吸收。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重要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雹佟对谥袊伯a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和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我們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長期團結奮斗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把這一基本制度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絕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

3.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法律保障

政治制度的運行,需要法律保駕護航。全過程人民民主一直處于動態的發展中,這意味著需要法制作保障。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高漲,表達對政策方針的批評權和建議權,這是人民民主原則的真實展示。根據憲法和法律加強黨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領導,就是要把黨的領導充分體現在立法過程中的決策科學,司法領域的公平正義等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發展完善。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相關的法律包括選舉法、全國人大組織法、立法法、監督法等等,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體現在法律制度中,以憲法為根據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道路,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良好法治環境和法治保障。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制度創新的偉大成果,體現了“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關鍵要做到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

5.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出了“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重大部署,既是對這一制度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為在新時代完善這一制度提出了新要求。1999年發源于浙江溫嶺的“民主懇談會”,是一種通過充分協商來管理公共事務的“草根民主”。全國各地都有實踐,比如浙江德清的“鄉賢參事會”、上海長寧的“古北市民議事廳”、江西贛州的“屋場夜話”、陜西西安長樂小區的“2+4末梢治理”等。民主懇談會等形式已成為中國基層協商民主的典型,老百姓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使廣大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身邊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特征

1.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相統一

黨內民主是將民主原則用于政黨內部的一種制度,而人民民主是一種作為國家形態的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其本質。二者是不同層次的民主機制,但又是密切聯系的有機統一體。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與創新。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現在,始終如一地貫徹著人民民主的理念。黨在建立初期,先后成立工人代表大會、農民協會等組織形式,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從土地革命時期的江西蘇維埃代表大會到抗日戰爭時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權建設。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人民民主的原則和成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其二,人民民主彰顯黨內民主。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所必須堅持的內在原則。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根本目標服務的??傊?,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二者的有機結合,是二者從政黨層面和國家層面來展現民主的豐富內涵,對于推進民主政治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2.程序民主與實質民主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雹僦泄仓醒胄麄鞑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人民出版社,2019。西方民主是程序民主的典型,而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貫穿于民主的全過程。因此,中國的民主是全鏈條式的,而西方的民主是脫節式的。首先,程序民主是實質民主實現的前提。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的發布和執行,離不開民主程序化進程。程序民主貫穿民主的五項環節,打通民主活動的全鏈條,將“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理念真正落地。其次,實質民主是程序民主完成的目的。中國的民主,以人民當家作主為主要表現形式,以人民政治協商制度等基本制度框架為基本構成,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

3.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統一

全過程民主是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相統一。直接民主表現為人民群眾通過村(居)民議事會、民主評議會等形式直接參與到具體社會實踐中。間接民主體現為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人大代表在人大工作中履職盡責,使國家的大政方針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全過程人民民主超過了長期存在的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的對立,形成了二者統一的嶄新理念。建立在選舉基礎上的間接民主是近代以來民主的基本形態,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此基礎上融入了人民全過程參與的要素,實現了二者的統一。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相統一的全過程民主,實現了不管是國家政策制定,還是基層群眾自治,都可以使人民群眾的意見充分表達。

4.過程民主與成果民主相統一

無論什么形態民主的實現,都必然經過一定的過程。離開了這個過程,民主就成了華而不實的“空中樓閣”。但是,只有過程還不夠,還要有結果,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民主運行閉環。在過程上,我國不僅重視民主選舉,更重視選舉后的民主過程,是貫穿于民主運行全過程的。在成果上,全過程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地尋求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我國協商民主的成功實踐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從過程上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還在成果上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了過程與民主的統一。

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貢獻

所有的理論包括政治理論都來源于現實,反過來又作用于現實,指導現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確定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這對于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在實踐中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指導。

(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主觀

馬克思、恩格斯把人看作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人,超越了資產階級學者提出的“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等抽象人假設?;谶@個出發點,馬克思主義強調民主是特定的上層建筑,以特定的社會經濟為基礎。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理論把“人”變成“人民”,把個人利益的實現與人民整體利益統一起來,使人民民主具有平等、共享、整體性特征。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最新概括,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的民主形態,是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新發展。中國的民主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之上的人民民主,實現了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一致,民主貫穿于政治生活、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成為人民群眾的一種生活方式,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踐行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人民性”,始終以人民的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民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總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經驗

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和完整的實踐過程,這一套完整的程序和社會實踐,就實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從理念上升為具體的制度體系、民主治理機制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比如從議事廳到懇談會,從實際生活中的圓桌會到線上的討論群;從我們的人大代表來源于民眾,問策于民眾,再到政協委員參加政治協商等。這一套完整的制度和程序,實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從理念上升為具體的制度體系、治理機制和生活方式。

(三)構建了中國式民主的話語體系

一直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肆宣傳西方民主的普世價值、干涉他國內政和指責他國的民主制度,由此來實現本國的國家利益和爭奪資源。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網絡媒體等手段進行政治宣傳。它們把民主視作為可以隨意定義的私器,借“民主”之名行霸權之實,打著“民主”的招牌,侵略別國主權、顛覆別國政權。

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從根本上瓦解了西方民主的話語霸權,為構建人類民主話語新秩序開辟了道路。從國內來看,人民群眾深刻體會中國民主的優越性,從而更加認可中國的民主治理成效。從國際上講,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話語權宣傳,有助于構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話語體系,在國際平臺上發出中國聲音,使國外的民眾了解真實的中國,了解中國民主的真實情況,了解中國人民參加民主政治實踐的事實。

(四)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由于文化背景、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同,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適合本國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實現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體現全人類共同價值。全過程人民民主沒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創造了中國式民主,使得占世界人口近1/5的14億多中國人民真正實現當家作主,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總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它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發展和民主實踐經驗的積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不斷摸索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實踐,讓中國的民主更好地服務人民。

猜你喜歡
全過程民主制度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土建工程中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應用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讓創新貫穿深化醫改的全過程
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