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三維探析:理論、歷史和價值

2023-04-17 19:28陳德山王彥龍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時代化中國化中華

陳德山,王彥龍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長春 130024)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以下簡稱“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并在黨的二十大報告、2023 年6 月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系統闡述了這一重大論斷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皟蓚€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刻總結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全新認知。深入理解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理論邏輯、歷史必然和價值意蘊,有助于正確把握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更好地回答新時代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一命題。

一、理論維度:“兩個結合”揭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邏輯

“兩個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進行理論創新的必然結果?!耙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發展過程,從理論優勢、理論特質和理論聯系三個方面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理論自覺。

(一)理論優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品格稟賦

只有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才能發揮其真理指導作用。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 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是在工業文明基礎上對資本主義暴露的矛盾和弊端進行批判而得出的科學理論,是指導無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的思想武器,其時空背景和理論基礎與近現代中國的實際國情有著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行了探索,但是沒有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遇到的難題以及潛在的風險挑戰給出詳細明確的解決方案。恩格斯強調:“馬克思主義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盵2]馬克思主義具有開放的理論視野,能夠吸收與借鑒世界范圍內積極有益的文化傳統和思想資源,根據時代條件和實際情況的變化完善發展自身理論體系,從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解答時代發展提出的現實命題。

正確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是堅持“兩個結合”,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當今世界局勢紛繁復雜,全球性難題此起彼伏,文化軟實力的較量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盵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傳統美德、思想觀念,能夠為破解困擾世界發展的全球性難題、幫助解決我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等提供智慧和力量。為此,新形勢下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符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性格和社會心理等相符合,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皟蓚€結合”的出場有其相應的歷史背景和時代必然性,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從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到內在特征結合的層次遞進,生動展現科學理論的蓬勃生機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優勢。

(二)理論特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要求

“兩個結合”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的時代要求?!皟蓚€結合”聚焦新時代新征程的現實挑戰和深層次要求,從歷史的維度審視和總結“第一個結合”的實踐活動,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活力的重要引擎,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實踐變化積極推進理論創新的自覺與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了現實指向和新的理論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特征和歷史任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深度演進的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戰略支撐作用愈發凸顯。只有不斷地從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寶庫中汲取營養物質和豐富養料,才能更好地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兩個結合”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是滋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沃土?!皟蓚€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人聚焦國情變化、適應時代發展不斷探索的結果,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層次理解,凸顯出自身擁有高度的理論創新自覺?!暗诙€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必然選擇。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有其獨特性和復雜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其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五千年文化傳統浸潤下的中國人民的思想規守與價值理念相適應,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獲得中國人民的認同,從而更好地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柱?!皟蓚€結合”一方面強調堅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理念,獲得具有民族特色的傳播形式、話語體系,從而拓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解與運用;另一方面強調在結合時代發展和實踐變化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去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活力,去除糟粕,強化指導思想的本土氣息,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新形態。從某種意義上說,“兩個結合”的出場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要求,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了黨的思想理論基礎。

(三)理論聯系:“第一個結合”和“第二個結合”的邏輯關系

“第一個結合”是“第二個結合”的前提基礎。在歷史基礎方面,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是根據時代發展而不斷深化的結果,前者以歷史的實踐對后者提出時代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具體實際的一部分一直存在于“第一個結合”的重大論斷之中,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是廣義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情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愈發突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將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多樣性相結合成為黨在理論層面必須厘清的關鍵性問題。在理論基礎方面,“第一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總原則,“第二個結合”則是在此基礎上呈現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性與文明性?!皟蓚€結合”是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在繼承“第一個結合”的實踐成就和思想成果的基礎上,以中華文明為底色,將具有顯著民族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馬克思主義,將二者緊密聯系,融會貫通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文化生命體。

“第二個結合”是對“第一個結合”的深化拓展。在內容上,“第一個結合”聚焦于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針對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關系問題?!暗诙€結合”則是緊扣讓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融入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針對的是中國與外國、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念的關系問題,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展示出強大生命力。前者具有總體指導作用,后者具有重點強調作用?!皟蓚€結合”不是“第一個結合”和“第二個結合”的簡單疊加,而是在新形勢下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創造性,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提出的新命題。在“第一個結合”的基礎上,“第二個結合”突出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時代價值和重要地位,是“第一個結合”在文化層面的理論升華。在方法上,“第一個結合”主張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來分析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強調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以科學理論武裝人民頭腦,形成正確的指導思想以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發展;“第二個結合”則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使理論轉化成現實中的自覺行動,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偉力發揮科學指導作用提供文化支撐。

“第一個結合”和“第二個結合”共同指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方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二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和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一切斗爭的最終歸宿,兩者是共同的時代背景下同一事業不斷深入發展的體現?!暗谝粋€結合”強調的是避免教條化和僵化應用科學理論,使馬克思主義適應中國的實際情況,從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武器?!暗诙€結合”則是黨在正確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當代馬克思主義的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歷史維度:“兩個結合”是黨的理論創新歷史脈絡的高度凝練

(一)“形式”突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命題的提出

中國共產黨人對“兩個結合”的探索是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的?;谖鳉W工業生產基礎上誕生的馬克思主義要在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要特征的中國生根發芽,就必須對內容和形式進行一系列的轉化,才能真正立足于中國具體實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共識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和實現的。馬克思主義最初傳入中國時,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并未充分認識到中國國情的特殊性,沒有完全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客觀規律,在理論方面還不夠成熟。部分人不顧及中外國情的區別和時空差異,將馬克思主義“本本”機械照抄照搬到中國革命中,將蘇聯經驗和共產國際的決定奉為圭臬,再加上機會主義、投降主義、冒險主義與經驗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影響,使中國革命事業受到嚴重損害。特別是教條主義,以文本為出發點,無視中國實際,致使中國革命幾乎陷入絕境。

中國共產黨人對此痛定思痛,逐漸意識到教條主義的危害,開始思考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一系列問題,嘗試將馬克思主義運用到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實踐中來,探尋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的道路。毛澤東是思考和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先行者,他在艱辛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結合”的科學論斷?!暗谝粋€結合”在黨的理論創新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明確地提出要將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中國具體的實際環境之中,是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重大突破,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探索歷程。

(二)“內容”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道路上的先行者,毛澤東強調要立足國情進行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在理論方面,毛澤東深刻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系統深入地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實踐方面,毛澤東基于中國當時的具體情況和對歷史的深刻認知進行艱苦的探索,找到了一條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道路。毛澤東在解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具體問題過程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克服黨內各種錯誤思想的精神武器,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風格和民族特色,彰顯其對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覺。他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盵4]這句話的前半句指的是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相適應,并隨著實踐變化進行理論創新;后半句指的則是馬克思主義要與中華民族的社會心理、風土人情相結合,以中國人民易于接受的語言文字來闡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善于運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來闡述黨的理論與路線,如用“槍桿子里出政權”來強調武裝斗爭和軍隊的重要性,將“三大法寶”比作元始天尊贈送給姜子牙的打神鞭、四不像和杏黃旗,以“曹劌論戰”的典故來說明中國革命怎樣以弱勝強,等等。

改革開放之后,鄧小平強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盵5]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建立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交相輝映,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中對“兩個結合”的一種特色表達。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理論創新的思想智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中華民族韻味和時代氣息的原創性理論成果,如將《禮記》中“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小康”二字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階段性目標,蘊含著豐富的共同富裕理念;將“如樂之和,無所不諧”的“和合”思想融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使的黨的社會建設更具人文關懷;借鑒“終日乾乾,與時偕行”中的與時俱進思想,提出馬克思主義要不斷創新發展的新命題;吸納“禮法合治,德主刑輔”中的政治智慧,強調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等等。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的精辟闡釋和凝練表達,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兩個結合”的光輝典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兩個結合”的集大成者。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強調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主體性與民族獨立性,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大的文化感召力,在歷史交互的關鍵節點上實現了“第二個結合”的新飛躍。習近平指出,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6]。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問題導向,對指導思想進行守正創新的必然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兩個結合”的最新成果,不但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而且提供了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實踐遵循。這一思想彰顯其獨特的文化優勢,在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根源性意義和實踐的根脈性價值的基礎上,進一步彰顯指導思想體系的文化深度和實踐廣度;將其融入新時代黨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如在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基礎上傳承“敬德保民”等愛民重民思想,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基礎上借鑒“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的共同體思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倡議;在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基礎上,吸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基礎上,汲取“難易相成,長短相形”等哲學智慧,提出辯證思維、系統思維等諸多科學思想方法;等等。

(三)“本質”契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經驗的科學凝練

習近平強調:“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盵7]例如,共產主義與天下大同在社會發展目標的價值主張上相通,二者都代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所憧憬的未來社會都是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實現物質與精神的極大豐富,消滅矛盾與沖突,建立人人平等、人人友愛互助的新社會。辯證唯物主義與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在理論品質上貫通,以“氣一元論”為代表的樸素唯物論雖然帶著鮮明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但仍然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質而不是意識;以“陰陽學說”為代表的樸素辯證法雖然缺乏實踐基礎,但力求通過“陰”“陽”的對立轉換說明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實踐精神與知行合一在內容方法上共通,知行合一與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都是對日常生活中知與行關系的思考,都強調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對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追求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人民性與以民為本在價值立場上融通。民本思想強調“民為邦本”“以民為重”,盡管它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提出的,但作為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的核心觀念始終貫徹在中國治國實踐之中,被視為治國安邦的根本所在;這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具有契合性,二者都重視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人民立場和民本思想在當代中國深入結合的光輝典范。

“兩個結合”不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概念上的表面交叉,也不是數量上的簡單疊加,而是二者在自身文化本質層面和內在價值層面的深度融合,這是超越話語表達形式結合與內容創造的更為基礎和深層的內在邏輯。強調“本質”層面的契合不是對“形式”與“內容”層面結合的否定,而是在繼承二者基礎上的深層次結合。這表明黨推進理論創新的理論自覺與文化自信進入新境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更加深入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更好地發揮其解決實際問題、指導實踐的價值作用。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扎根中國、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究其根本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同構性,二者經過“兩個結合”的賦能,使馬克思主義真正屬于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走向現代。

三、價值維度:“兩個結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一)“兩個結合”承載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文化自信與歷史主動

文化事業是關乎國家富強的重要因素,是代表政黨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文化自信作為一個民族發展過程中最為深沉、最為持久的精神力量,對于支撐黨的戰略部署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代中國,中華民族不僅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同時面臨著列強文化入侵的嚴峻挑戰,中華民族的生存根基岌岌可危。馬克思主義的傳入為虛弱的中華民族注入一針“強心劑”,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全新的科學方法和強大的思想武器。隨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開展,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豐富發展,文化創新高潮迭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具朝氣和活力。作為中華文明的忠實繼承者和堅決捍衛者,中國共產黨人秉持高度的文化自信與歷史主動精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良性互動,實現二者深度結合,形成對推動中國社會實踐向前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理論形態,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養與堅實的歷史文化基礎。這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理論創新規律的深刻把握和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與擔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創造性地提出“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表明黨的文化自信和歷史主動在新時代達到新高度。作為推進“兩個結合”的實踐主體,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文化自信的過程中發揮歷史主動精神,實現了對“一個結合”的認識飛躍,進一步筑牢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推動中華文化成為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皟蓚€結合”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展馬克思主義的應用領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高度自信。

(二)“兩個結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和實踐主題,需要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形成科學的指導思想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證黨和國家事業沿著正確道路順利進行?!皟蓚€結合”要求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適應新的發展變化,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體系。習近平強調:“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盵8]“兩個結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視野,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文化根基,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豐沛的精神動力,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厚的思想文化資源。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眼于實際變化進行理論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方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到中國具體實際,表明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

“兩個結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主線,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首先,“兩個結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和中國化時代化方向。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全黨,鍛造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使黨對主流價值觀念的宣傳更加通俗易懂、更易深入人心,形成更具凝聚力和說服力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其次,“兩個結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問題的解決,推動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鮮活的中國理論來回答“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最后,“兩個結合”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明方向,既要堅定文化自信,在實踐發展基礎上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價值,又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創新和拓寬文化傳播的方式與途徑,增強人民群眾的心理認同,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全社會公民的自覺行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根于各民族靈魂與內心深處。

(三)“兩個結合”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思想

“兩個結合”的終極旨趣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回答“人民之問”為切入點,滿足人民群眾在追求美好生活中產生的新需要,是推動人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兩個結合”,能夠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與文化獲得感,為廣大人民提供價值指引,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新時代,在全面實現小康的基礎上,人民對精神文化需求顯著上升,對生活品質提出更高要求?!皟蓚€結合”能夠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永恒價值魅力的人文精神和特質,以其特有的價值引導和思維方式來滿足人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滋潤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構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的價值底色,成為“兩個結合”的價值指向。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9]?!皟蓚€結合”是造福中國人民與普惠世界人民的有機統一。一方面,“兩個結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精神支撐,從研究和解決阻礙社會進步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入手,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難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切實為中國人民謀福祉。另一方面,“兩個結合”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天下為公”“以和為貴”等思想結晶,以“天下一家”的宏大視野把握世界局勢,構建“世界大同”發展藍圖,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兩個結合”立足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主體性向度,堅持人民至上,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將為人民守初心擔使命的價值指向落實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形成的全過程、各方面,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歷史首創精神,實現了文明發展形態從資本邏輯向人民邏輯的歷史性變革。人民群眾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關乎人民群眾直接利益的現實民生問題理所應當地成為理論發展成果觀照的核心對象。只有堅持人民利益的價值導向,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使黨的根基與血脈扎根于人民群眾,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民群眾積極主動進行理論創造,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強化人民群眾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形態的社會認同,在共同理想信念下凝聚人心,從而真正實現“兩個結合”。

(四)“兩個結合”鑄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輝煌

文明復興是民族復興的前提和標識。習近平強調:“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盵10]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迄今為止唯一經過歷史長河沖刷洗禮而綿延不斷傳承至今,并且以國家形態存在的偉大文明,是中華民族在世界多元思潮激蕩中屹立不倒的精神根基,成為黨和國家在國際領域的獨特優勢?!皟蓚€結合”為傳統形態的中華文明飛躍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開辟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力指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進方向,賦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生命力,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筑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根基。在指導思想方面,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使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以自身實踐性和發展性激活中華民族的主體創造意識和本體價值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全新的歷史擔當推動現代文明建設。在思想路線方面,堅持實事求是,認清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情況,正確把握時代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與理論創新要求,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增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生動力與外部推力。在文化立場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文化根基和價值引領,以厚植本體向度來體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統一性,以主體精神推動文明演進。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兩個結合”。首先,“兩個結合”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提供文化資源?!皟蓚€結合”在否定盲目復古和全盤西化兩種極端的基礎上吸收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契合共通的先進文化因子,這表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并不是與古老文明割裂的,而是在遵循文明發展規律中脫胎于古老文明的新產物,體現了新舊文明之間的貫通性。其次,“兩個結合”鞏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生成的文化根基,從歷史沉淀轉向現實觀照和未來憧憬,不斷培育和創造契合新時代的先進文化,突破現代文明同質化的桎梏,以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明形態豐富拓展世界文明寶庫。最后,“兩個結合”提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生成的要求,否定簡單“代替”和武斷“截取”,扎實開展對傳統文化的學理研究,回答時代課題,增強自我批判意識、借鑒外來文化,以服務當下、面向未來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價值追求,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文明土壤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猜你喜歡
時代化中國化中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