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支持鄉村振興的金融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

2023-04-18 03:17中國人民銀行延邊州分行貨幣政策課題組
吉林金融研究 2023年11期
關鍵詞:延邊州貸款農戶

中國人民銀行延邊州分行貨幣政策課題組

(中國人民銀行延邊州分行,吉林延邊 133000)

一、引言

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調研期間,指出“新農村建設要不斷推進”“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延邊州是我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人口190萬,朝鮮族占35.7%;同時又是邊疆地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是東北振興、圖們江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區。金融支持延邊州鄉村振興,不僅關系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而且對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地區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政治意義。本文立足于延邊州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階段和鄉村振興的現實特征,利用2015-2020年延邊州實地調研數據,對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主要做法、經驗和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適應鄉村振興要求的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政策和舉措。

二、文獻綜述

現有研究中,學者們關注更加關注我國目前鄉村金融發展的瓶頸、原因和政策建議,關注不發達、少數民族地區(黃世明,2023),研究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實證檢驗、問卷調查等。通過對民族地區調研,發現四川民族地區主要的瓶頸在于自我積累能力差,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落后,商業性金融資金運用難,政策性、商業性業務難分(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課題組,2003)。李由(2013)則從金融供給角度進一步指出,民族地區農村金融供給明顯不足,金融服務規模偏小,資金相對匱乏,需求得不到滿足,金融覆蓋率遠低于全國其他地區。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相關的微觀視角包括:金融對鄉村產業、農民增收及農戶創業等。學者們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路徑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胡雅淇(2023)基于新結構經濟學要素稟賦結構—產業結構—宏觀制度結構的邏輯框架,分析了共同富裕目標之下鄉村振興的推進路徑。龍建平(2018)認為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重點在于金融環境的改善,包括健全風險補償機制、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等。

綜上所述,目前已有的研究通過理論探索與實踐檢驗,不斷豐富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索、發展瓶頸、政策建議等研究。本文在此基礎上,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一更具特色的民族地區出發,進一步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為金融支持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三、支持鄉村振興的金融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延邊實踐①數據來源:金融機構數據上報匯總。

(一)黨建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人民銀行延邊州分行充分發揮分行黨組織、金融機構黨組織和村集體黨組織的協調配合,以骨干黨員為中堅,將“黨建+”模式推廣運用到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專項行動中。陸續開展了“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邊境行”活動、肉牛養殖農戶金融服務能力提升行動、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項行動,以及支持糧食安全暨“千億斤糧食”工程等一系列行動。指導金融機構選派黨員,建立鄉村振興服務專班、肉牛工作專班等,開展黨員掛職進鄉村,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鄉村振興戰略支持下,農村資金短缺問題有所改善,農戶貸款、農業貸款和農村貸款穩中有升。數據顯示,2020年末延邊州農戶、農業、農村貸款余額分別為54.27億元、65.51億元和656.88億元,較2015年年末的35.53億元、48.29億元和513.91億元分別增長52.73%、35.67%、27.82%。相應地,涉農貸款也呈現持續增長趨勢。截至2020年末,延邊州涉農貸款余額達到686.03億元,較2015年末的520.32億元增長31.85%。

(二)助力特色產業轉型發展

延邊州鄉村產業逐漸形成了以農業種植為主體,以醫藥、旅游、肉牛、木耳等特色農業產業為重點支撐的全面發展狀態。2022年糧食年增產量位居吉林省第一,黑木耳全產業鏈年產值達80億元,桑黃、人參等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人民銀行延邊州分行選取各縣(市)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的產業作為重點,開展延邊州金融支持“一縣一業”發展專項行動。組織召開“專項行動推進會”“專題調度會”“調研座談會”“重點工作部署會”,指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產業貸款投放。按月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加強進度跟蹤監測。近年來,龍井市肉牛產業、圖們市人參產業、汪清縣木耳產業、和龍市桑黃產業等重點在金融政策支持下,獲得較大發展。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7月末,延邊州鄉村振興重點產業貸款余額達88.92億元,同比增長21.4%,顯著高于各項貸款增速約1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農村金融產品不斷豐富。近年來,金融機構先后推出“活體抵押貸款”“郵牛易貸”“肉牛信用貸”“畜牧e 貸”等二十余種針對鄉村振興的信貸產品。金融創新結合產業發展規律,逐漸形成了“一村一策一業”“一鄉一產一品”的“產業+信貸產品”的支持模式。

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不完善問題仍然是制約信貸投放的關鍵。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農村產業以農作物種植、肉牛、木耳、桑黃、人參等產業為主,既具有一般農村產業的風險特征,也具有獨有的特點。種植業以初級加工為主,農戶利潤收入不多,承擔風險能力較差;肉牛等養殖產業集約化程度低,抵御疾病等能力不強;鄉村旅游等產業受氣候寒冷等因素影響,一年內實際經營周期較短,資金實力和還貸較弱。相對于這些地域性風險特征,延邊州農村擔保機構缺乏、擔保物范圍狹窄、擔保方式落后等問題較為突出,造成一線信貸員中一定程度存在惜貸、畏貸現象。

(三)探索龍頭企業發展路徑

人民銀行延邊州分行指導轄內金融機構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村集體”“龍頭企業+農產品初加工企業”三種產業化生產經營方式,將企業、村集體、農戶按產業鏈條進行整合,為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進而帶動農民增收。以吉林省圖們江制藥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是人參產業主導企業,近年來金融機構累計為該企業發放貸款金額1.4億元,支持其與圖們市眾農農機農民合作社、裕珉專業農場等農村集體簽訂訂單合同,通過訂單帶領農戶林下參等有機中藥材種植,直接帶動1000余戶農林戶,促進農民增收600余萬元;農閑時節招收近120名農民進行中藥材飲片等產品的加工,此間工資總額達40余萬元。

但同時,部分農村地區居民對信用意識和信用行為的關注度仍處于較低水平,部分農戶缺乏誠信觀念,主動還款意識不足。此外,缺乏金融知識的現象較為普遍,如一些農戶將金融機構提供的扶貧小額信貸誤認為補貼資金,貸款到期后不主動配合銀行辦理轉貸手續,或存在不歸還本息的僥幸心理。以上諸多因素造成各主要法人機構涉農貸款不良率普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

(四)提升“三農”服務能力

人民銀行延邊州分行通過金融支持黑土地保護和鄉村旅游等方式,力爭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促進鄉村生態宜居。一是創新“金融+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整治”模式,將易地扶貧搬遷土地增減掛鉤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機整合,為共計為汪清縣國興土地開發有限公司提供8.50億元貸款授信,轉化高標黑土耕地239.12公頃;二是利用民族特色鮮明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發揮金融在推動文旅產業發展中的“活水”作用,促進我州民俗旅游產業全面發展做強做優。截至7月末,延邊文旅產業貸款余額達75.43億元,同比增長13.51%。

在調研中發現,延邊地區農村產權主要涉及土地、房屋、林權等多種類型,貸款糾紛和長期遺留問題多是由于產權不明晰造成的。加之延邊州產權相關制度仍然處于不完備狀態,進一步加重了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工作難度。一方面,村民之間、集體與個人之間不少遺留問題關系錯綜復雜,村民之間簽訂的多數合同均為民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另一方面,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不完善,產權交易流程與規則不確定,不能與農村金融市場之間形成有效配套。

(五)推動金融服務體系化建設

一是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截至2021年年末,延邊州累計評定信用農戶48386戶,占總農戶的26.05%,占建檔農戶總數的33.8%;評定信用村829個,占比53.13%;評定信用鄉(鎮)51個,占比77.27%;累計為143159個農戶建立了電子信用檔案,占比77.07%。二是持續加大農村支付結算體系建設。截至2023年7月份,延邊州設有銀行類金融機構農村網點340個,網點鄉鎮覆蓋率為100%,每萬人擁有銀行類金融機構網點數量為1.8個;設立助農服務取款點2162個,覆蓋全州100%行政村,已累計向農村地區投放ATM機689臺,POS機4284臺,萬人擁有POS機數量22.5臺,交易筆數達99萬筆。三是完善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制度。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準備金率、常備借貸便利等多類型貨幣政策工具,開展信貸政策導向評估,推動資金直達涉農領域,不斷加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力度。

四、政策建議

(一)健全鄉村振興金融風險補償與擔保機制

一是建議根據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建立鄉村振興金融風險補償與擔保機制,提高金融機構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引導更多信貸資金的投入。二是創新擔保方式。積極拓寬擔保物范圍,創新推出多種擔保方式相結合的模式和金融服務,提高擔保效率,滿足農戶全方位融資需求。三是將信貸資金與保險結合起來,對投保欠發達地區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險費補貼,提高其對農業保險的購買力,健全農業保險體系。

(二)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一是持續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評定工作,提高農戶信用意識。對信譽好、主動按期還款的農戶在貸款額度、期限、利率上給予優惠,對不講誠信的貸款戶公開曝光。二是進一步加強與政府、法院、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合作力度,借助村兩委、駐村干部、農村信息聯絡員等力量和第三方數據平臺,完善農戶信用信息檔案,填補農村信用空白。三是充分發揮村兩委和農村信息聯絡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發動信用農戶,采取有效手段,積極幫助清收不良貸款。

(三)構建完整高效的農村產權運作機制

一是村委會對農戶提出的確權申請進行核實,對農戶的房屋產權、農牧業產權,以及土地經營權等進行確權,明確農戶和村集體之間的產權權屬關系。二是相關組織對確權結果進行公示,根據公示結果為農戶頒發產權證書,對資產權屬進行電子備案管理。三是完善產權擔保流轉機制。在產權確權與評估基礎上,由政府部門牽頭,聯合農業經營主體、企業以及金融機構,設立專門的交易中心,推動農業設備、農業生物資產抵押擔保等新型農村抵押貸款擔保方式。

猜你喜歡
延邊州貸款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奮進的交響 輝煌的樂章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共青團吉林省延邊州委積極組織抗洪搶險
貸款為何背上黑鍋?
還貸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