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背景下高耗能企業杭鋼股份綠色轉型案例研究

2023-04-18 02:50張孟潔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關鍵詞:高耗能雙碳轉型

張孟潔

(甘肅政法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70)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中國在2020 年首次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展示了我國節能減排的決心。隨后“雙碳”目標應運而生,相關高耗能企業向低碳和綠色經濟轉型的政策也出臺,綠色轉型成為了高耗能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1]。鋼鐵行業作為高碳排放行業,是高耗能 企業的典型代表,它的綠色轉型也必然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重要環節。而鋼鐵企業作為微觀經濟主體,其綠色轉型效果直接決定了整個行業,乃至是全國經濟綠色轉型的最終效果,因此,探究鋼鐵企業的綠色轉型已經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2]。本文選擇鋼鐵企業的代表企業杭鋼股份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高耗能企業存在的問題,其次分析杭鋼股份綠色轉型成功的因素,最后得出建議,為我國鋼鐵企業等高耗能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一定的參考[3]。

1 高耗能企業存在的問題

高耗能企業是指具有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特征的企業。近年來,高耗能企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各行業排放總量一直持續在80%以上,且未呈現明顯的下降走勢,而顆粒物排放量占比也高于60%。由此可見,盡管國家近年來頒布了一系列節能降碳的環保政策,但高耗能行業在大氣污染物排放方面的表現一直沒有明顯的改善。因此,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減排和降碳工作仍然是我國“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的重中之重[4]。

1.1 產業結構不合理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第二產業占比較高的情況,且大部分第二產業以粗放型的生產模式取得發展,其中以高耗能企業為典型。這類企業單位產值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產業結構同質化問題嚴重。以鋼鐵行業為例,市場上主要的鋼產品是在粗放的生產模式下生產出來的低端鋼產品,這類產品不僅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資源和能源,而且在產品性能方面也無法滿足更高的需求。加之趨于飽和的市場環境下,各廠商推出的產品在性能方面并沒有特別的亮點,因此產業競爭尤為激烈,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另一方面,國內高端鋼產品的供給卻始終無法滿足需求,因此仍須通過進口的方式獲取。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使得高耗能企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

1.2 創新技術未普及

我國高耗能企業一直以來采用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綠色發展的意識相對而言比較薄弱,綠色創新起步也較晚。近年來,雖然我國政府大力提倡科技創新、綠色創新,一些高耗能企業也積極響應,但創新技術短時間內仍未在高耗能企業間普及[5]。以鋼鐵行業為例,雖然許多鋼鐵企業大力研發新型、高端鋼產品,但由于掌握的技術有限,研發的新型鋼附加值仍較低,距離國際標準相去甚遠,因此無法形成出口優勢。再者,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技術引入成本、設備購置成本、設備維護與人員培訓成本等,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壓力,加之技術創新的轉化需要一定時間,許多企業無法承擔技術創新的風險,因此創新技術在高耗能企業間未能得到普及,科技成果轉化率也較低。

1.3 環保信息披露不完善

不同于強制要求披露的財務信息,企業的環保信息和數據一直以來很少呈現在公眾視野。高耗能企業高污染、高排放的特點,使得其環境數據的重要性變得尤為重要。然而盡管許多高耗能企業都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但是披露年份不完整、披露數據不完善的情況仍然十分常見。由于節能減排的市場化程度比較低,許多環保指標也沒有強制要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沒有較為規范統一的格式,因此社會公眾和投資者想要查找高耗能企業的環保信息對企業進行評價就比較困難。也正是如此,高耗能企業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未能受到有效的外部監督。

2 杭鋼股份介紹

杭鋼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3 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0126”,股票簡稱“杭鋼股份”。杭鋼股份屬于控股型企業,旗下擁有寧波鋼鐵有限公司、浙江德清杭鋼富春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杭鋼云計算數據中心有限公司等5 家全資子公司以及浙江新世紀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1 家控股子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鋼鐵冶煉及壓延加工,經營模式以自產自銷為主,同時也輔以部分原燃材料以及鋼材的貿易。公司主要產品為熱軋卷板,2015 年關停半山鋼鐵基地后,杭鋼股份收購寧波鋼鐵,代替半山承接杭鋼主要的鋼鐵生產業務。2015 年以來,杭鋼股份通過并購實現了產業的多元化,業務范圍在原先的鋼鐵及貿易的基礎上增加了環保產業、數字經濟等多項業務。

3 杭鋼股份綠色轉型成功因素

3.1 環保政策要求

3.1.1 環境規制趨嚴

隨著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對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政府采取了多項環境規制來約束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行為,以提高企業的污染違規成本,從而減少產業污染。案例鋼鐵企業作為高污染企業的典型代表,在環境保護費改稅的環境規制下,經營成本不斷升高,受到的政策監管趨嚴,使得其被迫進行綠色轉型。

3.1.2 環保稅成本上升

自2003 年國務院發布《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我國企業排污成本一直以排污費的形式存在。但隨著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問題的加劇,2014 年前后,我國政府加快了對于環境保護費改稅政策的落地進度,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來規范企業生產經營,保護生態環境。以下為案例企業轉型前收到的最主要的環境規制,即環保稅的相關政策文件在此背景下,作為高污染、高排放的典型鋼鐵企業,環保費改稅無疑對杭鋼股份產生了重大影響?;诖苏弑尘?,本文依照2016 年我國正式發布的環保稅法所附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以及各類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標準,對杭鋼股份2014 年的排污費進行重新計算。根據環保稅法,所征收的環保稅=污染當量數×單位稅額,其中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稅額分別為1.2 元。

3.2 政策扶持

3.2.1 環保產業政策扶持

除了對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耗用進行嚴格限制的環境規制,我國也加大對鋼鐵行業的政策扶持來促使其化解過剩產能,加速轉型。首先,2015 年前后,我國政府相繼頒布了多項節能環保產業的扶持政策,《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均為環保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為環保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預測和計算,“十三五”期間預計我國的環保投資總金額將達到17 萬億元,相較于“十二五”期間的4.17 萬億元,該金額增長了超過3 倍,由此可見,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下,節能環保產業無疑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增長勢頭,這也有力地推動了杭鋼股份的綠色轉型和綠色業務的發展。

3.2.2 財政補貼力度加大

政府投入了大量環保資金,以財政補貼的形式助力環保產業發展,2014 年政府對于杭鋼的環保補助有了大幅的提升,主要內容包括節能減排獎金7 700萬元,污染治理、污染監控項目補助以及其他環保項目的補貼292.17 萬元。鋼股份通過政府補助獲得了資本和社會合作資源,從而推動了環保產業的發展。

3.3 企業發展需要

3.3.1 企業成長受限

杭鋼股份的綠色轉型不僅是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被動舉措,也是其自身發展需要的主動之舉。杭鋼股份在轉型前,傳統制造加工產業占比過高,在“雙碳”政策要求制造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環保業務的背景下,其生存空間無疑受到限制,因此必須通過企業綠色轉型來建立一個多元、環保的產業體系來實現企業在新形勢下的持續發展。通過分析杭鋼股份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可以發現鋼鐵冶煉及壓延加工實現的營業收入占據企業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90%以上,2014 年和2015 年占比更是高達98.3%??梢姾间摴煞莸氖杖雭碓词謫我?,且嚴重依靠鋼鐵的冶煉及壓延加工。在2014 年以前,杭鋼的鋼鐵生產幾乎都是在半山鋼鐵基地完成,然而2014 年,在全國經濟發展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背景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再次加速,杭鋼半山鋼鐵基地也需按要求在當年就關停歇業。

3.3.2 管理者環保意識加強

企業綠色轉型的決策與實施,也離不開管理者對于內外部環境的認知能力以及綠色創新的思維。本文以國泰安數據庫中高管職業背景的分類標準為基礎,刪除參與企業日常管理較少或對企業決策影響程度較低的董事和監事,最終選取了杭鋼股份轉型前一年,即2013 年(2013—2016 年為杭鋼新一屆董事會任期)高管的職業背景信息。杭鋼股份大多數的高管都具有豐富的鋼鐵行業的技術研發或者生產方面的經驗,對于鋼鐵行業的技術發展現狀以及行業形勢都有較好的掌握,因此對于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感知程度較高;其次,絕大多數高管在從事鋼鐵生產的同時也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擁有著生產、技術、管理等多維度的職業視角,因此更能從企業發展全局的角度做出決策,也更利于捕捉企業綠色發展的機遇。

4 建議與啟示

4.1 加大環保及研發投入

作為典型的高耗能企業代表,杭鋼股份在“雙碳”背景下面臨著較大的環境政策壓力。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必然是高耗能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追求與必然選擇。結合杭鋼股份綠色轉型的實踐,企業在2015 年以來進行的環保項目投資以及節能、減排的技術研發投入均有了較好的成果轉化,企業節能、減排水平也實現了大幅度的提升,綠色生產逐步實現。因此,杭鋼股份應進一步加大環保及研發投入,加大對環保項目的投資,加強與科研機構、科研團隊的合作,進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在企業主營業務方面,企業也要緊緊抓住市場需求,大力研發高質量低能耗的高端鋼產品,從而在高密集度的鋼鐵行業中實現自己的競爭優勢,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4.2 提升環境信息透明度

在“雙碳”背景及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全社會、企業利益相關者對于企業的信息關注已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的財務指標或是經濟效益上。政府、投資者、社會公眾在關注高耗能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會更加關注此類企業的環境信息以及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然而相關企業在其社會責任報告中對于環境信息的披露卻很少,絕大部分企業選擇不披露或是選擇部分年份進行部分信息披露。案例公司杭鋼股份就存在著環境信息及各類社會責任履行信息披露不全的狀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公眾對于高耗能企業的看法和評價,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高耗能企業作為節能減排、降碳的首要隊伍,應該主動加強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環保項目投資、研發成果等環境信息的披露,完善環境信息披露指標體系,使數據量化、可視化,自覺接受公眾的監督。

4.3 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

以案例企業為代表的高耗能企業,其綠色轉型往往伴隨著較高的環境設備購置、環保產業置入等經濟成本,且綠色轉型帶來的經濟效益往往存在著一定滯后性,在當前多變的外部環境下,企業綠色轉型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監督者,應該加強高耗能企業綠色轉型的宣傳與倡導,使高耗能企業自覺建立起綠色轉型的意識。同時,政府應通過一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手段,加強對高耗能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環保產業的扶持[6]。

猜你喜歡
高耗能雙碳轉型
科學認識和調控高耗能產業
中國特檢院“十三五”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減排工作回顧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轉型
淺析加強高耗能企業用電檢查的必要性
灃芝轉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