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心理治療方法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方法的比較研究*

2023-04-18 10:55祝楊軍
心理學探新 2023年6期
關鍵詞: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治療師

祝楊軍

(首都師范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北京 100048)

1 引言

中醫歷來注重對心理現象與心理治療的研究,雖然“中醫心理學”或“中醫心理治療”這樣的概念是從1980年以后才興起的,但在傳統文獻中有著相類似的許多稱謂。影響較大的有“治神”、“治意”、“醫心”和“人事制之”等(李兆健,2006)。作為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認為,中醫心理學以形神合一論、心主神明論、心神感知論、五臟情志論、陰陽睡眠論和人格體質論作為理論基礎,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近年來,隨著中醫心理學研究現代化,“一方面,一些中醫心理臨床治療技術研究完全按照基于西醫的神經科學相關理論對技術干預的結果進行闡釋,出現研究結果闡釋的‘去中醫化’……另一方面,在臨床研究上,許多研究者采用中醫治療技術與現代心理學干預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干預。但這種簡單機械的混合缺乏有機聯系(吳小勇,2023)?!边@些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中醫心理治療的傳承和價值。再者,循證醫學是西方醫學的主流,然而,“中醫心理學的循證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在中醫心理的實踐當中,甚至缺乏針對中醫心理疾病(如不寐、郁證、狂證)相對應的隨機對照實驗,零星的臨床試驗通常也缺乏對照,沒有系統的總結(申尋兵,余琳,劉紅寧,2014)?!边@些質疑導致中醫心理治療始終未能在心理治療領域獲得其本應具有的話語權,在臨床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中運用不廣,作用發揮不充分。對中醫心理治療方法與作為西方主流方法之一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進行比較研究,旨在確證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在心理治療領域乃至整個人類文化中的位置,探究中西心理治療方法的異同,尋求中西心理治療方法取長補短、深度融合、共同守護人民群眾心理健康的機制。

2 中醫心理治療方法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方法比較研究的基本依據

之所以選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作為與中醫心理治療進行比較的靶向,一方面是因為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在西方心理治療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是被稱為心理學“第三勢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代表性意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二者在治療理念、原則方法乃至遭遇到的詰難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且存在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的學理價值和實踐價值。

2.1 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具有可以高度融合的理念基礎

中醫心理治療和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都重視身心之間的辯證關系。一是強調“心理在治療學上占有相當地位,心理治療在某種意義上講有時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劉信江,戴西湖,2000)”。二是強調治療的整體性,反對還原論、機械論式的心理治療,要求將人作為自由、整體的存在來看待。三是尊重治療對象的個體差異性,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治療師必須與病患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一人一策”。四是注重發揮患者的主體能動性,治療師的職責是幫助其自我療愈,即所謂“助人自助”。五是重視方法的有效性而不是派別屬性,倡導多元、寬容、開放的方法體系和積累豐富的醫案素材。

2.2 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具有在某些方法論根據上的一致性

根據相關學者對中醫史上的醫案進行的文獻梳理,中醫“心理治療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情志相勝法(19.67%)、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和行為誘導法(9.02%)等,有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有近一半(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閆少校,鄒義壯,崔界峰 等,2008)”。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則較常運用對話治療、意義治療、正念治療、震撼治療等。從形式與內容方面看,二者有許多相通之處,即所謂方法論根據上的一致性,關于這一點后文將詳細論述。

2.3 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面臨類似的詰難

在批評者看來,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是缺乏現代醫學心理學所遵循的規范性。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理論根基在于存在主義心理學,是存在主義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既屬于心理咨詢,又屬于哲學咨詢,但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臨床醫學。中醫心理治療本身則屬于另一套醫學話語體系。二是缺乏治療效果的實證依據。中醫心理治療效果的反饋一方面來源于患者、家屬的主觀說法,另一方面則來自于治療師的望、聞、問、切和定期隨訪。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效果的反饋更是依賴于病患的個人描述,輔之以一定形式的心理測量。無論哪種形式,都算不上實證依據。三是對治療師的可靠性要求過高。中醫治病講求因人而異,辨證施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中醫心理治療還“必須考慮到患者的精神狀況,情志苦樂,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王米渠,陳貴亭,付興國等,1980)”,對治療師綜合素質和臨床經驗要求較高。同樣的,因為缺乏標準化、普適化的科學治療方案,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對心理治療師的經驗和水平要求之高前所未有,以至于“治療”成為了一種“冒險”(祝楊軍,2022)。

綜上分析可知,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比較具有較為充分的基本依據和重要的研究意義,遭到的詰難(在后文中會進行回應)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點,有利于實現研究目的。

3 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方法比較

中醫治療方法非常豐富,主要包括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艾灸、刮痧、熏洗、溻漬、敷貼、吹藥、含漱、中藥飲劑、中藥灌腸、藥浴、香薰、音樂療法、心理療法等。大部分方法都是身心雙治或身心同治。專門化中醫心理治療方法有幾十種,這里之所以選擇其中六種,是因為它們一方面使用頻率較高,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方法更加具有可比性,有利于佐證觀點。

3.1 說理開導療法與對話治療法的比較

中醫心理治療中的所謂“說理開導療法”,肇始于《靈樞·師傳篇》,“又稱祝由療法,祝者,告也,同咒;由者,生病原由也(王洪志,2015)”。意思是治療師應與病患建立良好關系,深入了解其內心癥結,給予關懷、安撫、勸慰、承諾等,幫助其逐瘀散結;直接指出疾病的緣由、性質、預后等,幫助其尋找痊愈之道。說理開導療法的本質是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幫助病患提升認知水平、轉換思維方式,從而走出心理困境。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所謂“對話治療法”是指治療師通過提問、傾聽和反饋等形式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或團體對話,從而深入探索其內在情感、觀念、行為依據,并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的心理治療方法。對話治療法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旨在引導患者自行思索、自我治療。兩種方法的共同點在于均是通過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進行對話交流,探究心理疾病產生根源,尋找身心問題的解決之道。相異之處在于前者以治療師為主導,強調短程療效。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古代,祝由術雖然很多時候有確切療效,但不少是以“咒語畫符、迷信道術”等方式“治心病”,不適宜現代醫學。后者則以患者為核心,寄希望于自我療愈,治療師只起到輔助作用。雖然短程也會有效果,但大多數患者都需要經過長程治療——短則幾日,長則數年才能達到滿意療效,且不確定因素多,病人經濟負擔較重。有的患者甚至還會因為治病本身導致的壓力而生出其他心理疾病。

3.2 課業療法與意義療法的比較

課業療法是“讓患者參加有醫療意義的活動來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張紅蘭,鄭文清,2011)”,是中醫心理行為療法中的一種。例如,面對具有“疑病癥”的患者,治療師要求其參加社區服務、廣結善緣,以達到人際通達,強身健體從而疏肝解郁之效,最終體會到自己身體無礙,不過心之所擾而已。課業療法的關鍵在于以行動獲得意義,以意義消除心病。意義療法是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目的是使患者重新意識到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并充分地理解和領會它。意義療法“因為牢記人類存在的短暫性,所以不是消極悲觀的,而是積極向上的(維克多·弗蘭克爾,2018)?!币饬x療法的關鍵是以反思獲得意義。兩種方法的共同之處在于承認意義對于人之生存的重要價值,均以幫助病患重新獲得意義為治療目標。相異之處在于前者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對癥治療”,一般而言,一種課業可能只針對一種心理疾病,有時難以消除病根。后者注重人生意義的重新發現,強調從根本上恢復所謂人存在之完整性,如此,具體的心理疾患便迎刃而解。然而,宏大敘事式的反思經常會因為缺乏行動支撐而流于表面。再者,這種需要較高思維水平的治療方式并不是所有病患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3.3 習以為常法與矛盾意向法的比較

中醫心理治療中的習以為常法是指提高病患對某些刺激的耐受力從而恢復正常心智的方法。其主要原理在于:病患因受某種刺激而心生異樣,每當刺激重現,遂反應強烈,表現病態。于是,治療師通過人工形式重現刺激,反復訓練,進而幫助患者認識到刺激事件的無害性或較小危害性,適應刺激、習以為常。此法與現代心理治療中的脫敏療法有相似之處。矛盾意向法可以歸入意義療法之中,但在具體內容上有獨特性,其要點在于越是令人焦慮、恐懼、不安的事情,個體越要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體味到一方面情緒是虛幻的,那些看似“不得了”的刺激事件本身沒有什么“了不起”;另一方面克服“矛盾心理”,即戰勝刺激事件的過程可能會帶來成就感,發現新的意義。兩種方法的共同點是患者對刺激事件的適應,或稱為“脫敏”。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強調習以為常,即病患往往是被動適應刺激。并且,不是所有刺激都“值得”去適應。封建社會,廣大勞苦群眾無力反抗王權,所謂的“習以為常法”有時會成為助紂為虐的工具,比如適應剝削和壓迫。后者雖然也強調適應,但這種適應是主動的。更為關鍵的是,按照“矛盾意向”行動是為了發現新的意義,有利于提升個體心理健康水平。

3.4 遂愿順心法與取消行為法的比較

中醫心理治療認為,當某種個人愿望未能得到滿足,遂致內懷深憂而生情志病變時,宜用“遂愿順心法”(柯新橋,2015)。在此種療法看來,人有七情六欲,相當一部分均屬于自然而然之需求,應該得以滿足。然而現實生活情形復雜,不可能完全滿足人的所有需求。此時,如有條件,應優先滿足某些“致病”需求,即遂病人心愿,則疾患可除。取消行為法認為,心病的產生必有其根源,即所謂刺激事件,若要去病,可以嘗試遠離之。也就是說,如果某個行動會令人心生不適,那就不妨取消行動。如果該行動及其后果是個體之所欲,那就要么考慮其他方法獲取;要么保持“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之心,順其自然。兩種方法的共同點在于均是幫助病患“順心”達到治病之目的。不同之處則是前者通過“遂愿”,即肯定某種行為以消除刺激事件而令人“順心”。但人之欲望溝壑難填,一個欲望的滿足往往會帶來更大的欲望,甚至演變成縱欲,從而加重心理疾病,不可不察。后者則是通過“取消”,即否定某種行為以消除刺激事件而令人“順心”。但人具有主體性,需求是行動力的來源,“取消行為”可能會導致個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否定,演變成習得性無助。

3.5 靜心守神法與正念思維法的比較

中醫心理治療特別重視人之“心靜”“神寧”,認為通過靜坐、調息、觀心、守神步驟,就能摒除外界紛擾和內心雜念,心病自然也就消失了?!坝写罅颗R床報導表明,運用氣功導引以靜心寧神,不僅對情志病證(如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綜合征等)有較好的療效,對一些非情志病證(如高血壓病、冠心病、潰瘍病、血管神經性頭病等)亦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至于采用何種意守方法,則應因人因時而異(柯新橋,2015)?!贝嬖谥髁x心理治療倡導的正念思維法要求“將自己相對隔離,在一個安靜、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通過冥想理清頭緒、靜觀規律(祝楊軍,2020)”,不僅專注于眼前煩擾之事,更要對一段時間乃至整個人生的意義進行反思。兩種方法的共同之處在于通過追求內心平靜的方式治療心理疾病。不同之處則在于前者以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氣功、醫理等作為行為指導,形成了系統的打坐、呼吸、調理、禪定功夫,以“靜心”“調神”追求“頓悟”,有一定的玄學色彩,有的人甚至在此過程中產生神秘體驗(基本上都是幻覺)。后者是一種日常心理調節方式,采用的是成就事件回想、系統反思、敘事重構等手段,追求的是理清頭緒、發現意義。從成效上看,前者比后者要更加顯著。從難度上看,后者比前者更容易實現。

3.6 移精變氣法與轉變觀念法的比較

“移精變氣”一語出自于《素問·移精變氣論》中的“古之治病,唯其移精變氣?!薄耙凭儦狻庇址Q“移情易性”,即通過轉移患者注意,排遣情思,改變心志,以緩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王洪志,2015)。例如中老年人常有“耳鳴”困擾,有的“耳鳴”乃是肝火上擾、肝腎不足所致,有的耳鳴源于心火上炎、痰濁上擾,均屬于情志病。中醫治療大多用湯藥、針灸清肝瀉火、疏肝理氣等。中醫心理治療則移精變氣,如囑患者耳鳴時,隨即放聲朗讀或引吭高歌,鳴聲自消?,F代醫學中采用所謂習服療法治療耳鳴,原理與此相近。轉變觀念法是指事件本身與情緒反應之間并無關聯,然而患者之信念在二者之間構建了虛妄的聯系,并執著于此,故而心生困擾。若要去疾,應先轉變“信念”。例如,“罹患頑疾”之所以令人“心生悔恨”,是因為人們有這樣的信念——“頑疾”來源于自己“飲食無度”“放縱欲望”等,于是整日郁郁寡歡。事實上“罹患頑疾”與“心生悔恨”之間可能并無關聯,不過是“偶然患病”。如果病患能將“信念”如此調整,心情便會更加暢快,有利于疾病恢復。兩種方法的共同之處在于通過調整“中介”(注意力或信念),幫助病患恢復正常情志。不同之處則在于前者單純地將注意力從“一個事物”轉移到“另一個事物”,這種轉移所帶來的效果即時有效,但未必長久。后者則是將注意力從“一個事物”在本質上轉化為“另一個事物”,這種轉化需要患者具有自覺且較高水平的心理自助意識以克服心理慣性,雖然療效持久,但難度較大。

3.7 中醫心理治療的獨特方法

盡管對話治療法、意義療法、矛盾意向法、取消行為法、正念思維法和轉變觀念法并沒有窮盡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所有方法,但已經基本完整體現了其思想要義。事實上,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并沒有專屬性的治療方法,以上方法也不過是“采納百家之言”,依情境權變而來。相比之下,中醫心理治療有獨特的理論和方法,值得進一步挖掘。比如使用頻率較高的以情勝情療法。該法的主要理論依據來源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言:“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驹硎且砸环N情志去克制另一種情志,讓不正常的情志恢復正常?!度辶滞馐贰分?范進中舉,喜至癲狂,正是心中懼怕的岳父的一記耳光才使其恢復常態,這就是所謂“恐勝喜”的成功案例。不過,若以現代心理治療為判準,運用以情勝情療法可能會遇到諸多醫學倫理障礙。以情勝情療法還衍生出激情刺激療法等一系列中醫心理治療策略,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震撼療法亦可比較。再如養生療法。中醫的一個重要理念是“預防大于治療”“治未病”,體現在心理治療中,就是通過飲食調理、運動鍛煉、心理調節、中藥調理、推拿按摩等方式保持身心平衡。著名的吞津法,其實就是養生療法的一種,對緩解、預防抑郁癥有功效。由此可見,對于重在“治療”的西方心理治療而言,養生療法具有顯著的前瞻性和優越性。除此之外,中醫心理治療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如導引法、叩齒法、穴位按摩法等,均頗有特色與療效。

綜上可知,中醫心理治療方法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理論資源和實踐經驗,對中華民族的世代繁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相比于西方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而言,中醫心理治療不僅在治療理念、方法、效果、醫案等方面毫不遜色,在許多方面還形成了獨特優勢,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4 中醫心理治療方法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方法的融合路徑

之所以進行比較研究,是為了探索中醫心理治療方法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方法的融合路徑,進而實現中西醫心理治療的取長補短、相互借鑒,以期共同守護人民群眾心理健康。這里擬從四個方面進論述。

4.1 尊重不同派別心理治療方法的話語體系和生成環境

“中西醫學道本一體,都是為人類健康服務,但路分兩途,在思維模式上卻存在著巨大分野,包括理論基礎上的原子論對整體觀、方法論上的還原分析對辨證論治、治療目標上的治愈論對平衡觀以及治療理念上的抗病論對調和觀等(吳寒斌,高虹,2016)?!爆F代心理治療源自于西方。當前,各級各類高校、醫院、科研院所等的心理研究和實踐也都是以西方心理治療為主導,使其一定意義上具有話語霸權。然而,隨著時代發展,西方心理治療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面臨新挑戰,例如藥物濫用、身心失衡等,中醫心理治療可以提供新的思路。毫無疑問,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誕生于不同的國情土壤和時代背景,面對的病患亦不相同。二者在各自領域均有優勢,不能強制中醫心理治療完全按照西方醫學的話語體系和評價體系發展,反之亦不可。二者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話語體系和生成環境,充分尊重患者的特點和選擇,保持開放心態,不輕易做出價值判斷和批評,拒斥話語霸權。在有條件的時候,應該以病人福祉為中心,開展跨學科、跨領域、跨派別合作。

4.2 加強對不同派別心理治療方法理論基礎的比較研究

中醫心理學認為,“突然強烈的情志刺激,或慢性持久的精神情志刺激,患者無法自我解脫,情志刺激過度,超過患者心神調節能力范圍,造成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氣機逆亂,精氣血津液耗傷,或功能、代謝失常,或組織形質損害而發生疾病,甚或死亡(李德新,劉燕池,2001)?!蔽鞣结t學心理學研究也有類似觀念,“慢性疾病與心理障礙的多發有關,而心理障礙患者也更易出現生理疾病?!薄靶睦砀深A(如認知行為治療)能有效地控制或治療兼具生理和心理原因的疾病,如肥胖癥、慢性疼痛、腸易激綜合征及成癮行為(蘇珊·艾爾斯,理查德·維澤,2019)?!边@就說明,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理論基礎有相通之處,特別是在身心關系的認知與處理方面。事實上,盡管在具體治療方法上中西心理學有差異,但只要理論基礎相近,經過適當的轉換機制,就存在融會貫通的可能。例如,課業治療內容較為單一,效果有限,就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借鑒意義治療豐富而完整的方法體系。近年來,中醫心理治療正在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治療優勢發揮著作用,涌現出了一批以低阻抗意念導入療法(TIP技術)、移空技術、中醫認知療法(周璇梓,汪衛東,2013)等為代表的、吸收了諸多西方心理學營養的現代化療法。這些案例均說明加強對不同派別心理治療方法理論基礎比較研究的重要意義。

4.3 建立以療效為中心的評價體系

無論是中醫心理治療還是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都必須豐富和發展合理的評價體系。在中國古代,很多不合理的中醫評價標準一度甚囂塵上。比如根據醫生年齡、處方書法、官品大小、坊間名聲等衡量醫術,并以此給予病人壓力,暗示其肯定療效。部分醫案記載存在夸大其辭甚至造假可能。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如日中天的八九十年代,也出現了諸多錯誤、誤導性的評價方法。比如病患為了取悅治療師而夸大療效,治療師通過有違倫理的精神控制術等誘導病患作出積極回應。中醫心理治療和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既應該遵從必要的醫學倫理和規范,也應該有獨特的評價方法,即以療效為中心的360度評估體系。所謂360度評價體系是一種全面的考核和評價機制,包括病患評價,他人評價(家屬、朋友、陌生人),同行評價、循證醫學評價等大類指標,然后再對每一大類指標及其分指標賦值,最后根據總分明確治療水平。與依賴實證依據的現代西方醫學評價體系不同,360度評價體系既充分考慮到了兩種治療方法的特殊性,又要求慎重對待、認真參考循證醫學的成果。

4.4 形成中西醫學心理治療師輪崗交流的長效機制

在專業領域,中醫心理治療師和西方醫學心理治療師之間的正式學術交流幾乎不存在。這是因為一方面,中醫師大都屬于全科醫生,其診療范圍包含心理治療;西醫師一般來講分科較細,即便是全科醫生,其診療范圍中也不包含心理治療,因而很難有交流主題。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心理治療交流平臺都是西醫心理治療師占主流,中醫心理治療長期未被承認和重視,很少有發聲機會。即便是有關于中醫心理治療的相關內容,也大都以運用西方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形態出現。為進一步擴大中醫心理治療隊伍,幫助治療師發現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寶藏,政府、社會組織、高校和醫院等應主動作為,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管理,建立中西醫學心理治療師輪崗交流平臺,組織相關學術研討會,利用津貼補助、納入科研項目資助、設置規培課程等方式鼓勵心理治療師自覺加入。

除此之外,中醫心理治療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方法的融合路徑還應包括高等醫學院校課程與教材改革、中醫心理治療師培訓與發展、相關職業資格證設立、支持有條件的醫院開設中醫心理??崎T診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5 結語

中醫心理治療方法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方法的比較研究表明,二者之間雖有差異,但在診療觀念、理論基礎、操作方式等方面有頗多可融會貫通之處。心理治療師應摒棄陳見、開放心態,廣泛吸收各種治療方法的精髓要義,以療效為中心,服務于病患福祉的促進。進言之,中醫心理治療獨特優勢的發揮,一方面需要繼續從經典、醫案中挖掘理論寶藏,在臨床實踐中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則要適應時代發展,積極批判、吸收、借鑒現代醫學,特別是西方心理治療的先進理念、方法,建立現代化中醫心理治療體系。當然,醫界應充分認識到,心理治療必須嚴肅認真,方法選擇必須慎之又慎。學習借鑒不是削足適履,更不是盲目套用,關鍵在于有機結合。

猜你喜歡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治療師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
2020年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開始招生
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通過世界造口治療師協會教學評審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淺析壯族巫醫治病中的心理治療作用
中老年腦溢血患者采用精神護理與心理治療干預的效果觀察
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第8期課程班即將開始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精神分析心理學反移情概念的發展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