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地方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機制平臺構建研究

2023-04-18 17:18李忠華張翠蓮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產教職業院校利益

李忠華 張翠蓮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產教融合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1],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已經歷探索起步、創新發展、深化融合三個階段。近年來,為推動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了頂層設計與制度安排,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基本形成。產教融合不僅是國家統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制度安排,而且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方法論。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涉及地方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學生及家長等諸多主體的利益,是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2]。因此,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創新高職院校辦學模式、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職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創業,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視角對參與產教融合的各方主體進行剖析,堅持面向市場、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企業的辦學主體作用和行業的指導作用,構建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平臺、體制機制,是高職院校引領新時代教育、人才、產業、經濟變革的戰略方向[3]。

1 地方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的現實意義

1.1 產教融合有利于滿足企業用人、學校育人和學生就業需求

2018年,教育部就產教融合提出,要把產業基地建在開發區里,把專業建在產業鏈和需求鏈上,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產教協同、校企合作取得更大的進展。由此可見,職業教育是教育,也是經濟,更是民生。高職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顯著特征是在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學習和基礎素養提升。專業理論、通識文化等知識可以通過傳授的方法獲得,但職業技能必須通過實踐訓練才能獲得,而實踐訓練離不開職業環境。這種職業環境需要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來創造。產教融合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內涵,體現了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價值取向,可以解決主體組織的內在需求、教育與產業協調發展的問題、學校與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產生的沖突。一方面,產教融合促進企業參與人才培養,促使產業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產教融合推動學校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顯著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因此,發揮產教融合的實質性作用,構建校企雙元主體全過程參與的長效機制,實現職業教育資源高度整合、優勢互補、融合創新,推動職業教育系統性變革[4]。

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面向市場,其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行業和企業。行業和企業掌握著產業發展動態、產業崗位分布,以及產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能人才規模、規格和質量等當前和未來需求的趨勢等一系列產業信息,高職院校只有緊貼產業設置專業,提高專業與產業的協調度,才能更好地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需要的是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其在選人、用人、育人、留人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只有深度參與職業教育,推進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多方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才可以獲得與崗位相匹配的員工,最終滿足企業用人、學校育人和學生就業的需求。

1.2 產教融合有利于推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轉型升級速度不斷加快,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各行業的迫切需求。如果高職院校不能主動根據科技強國戰略優化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式,培養更多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區域創新發展、產業轉型就無法實現?!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職業院校要緊密圍繞產業需求,強化實踐教學,完善以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培養體系,增強復合型人才培養能力。因此,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堅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向,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通過學校與產業在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中緊密合作,促使高職院校成為集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實體,才能實現產與教相互促進和相互支持,最終形成高職院校和企業深度融合的“雙元”育人的體制機制,共同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強調,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同時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落實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的頂層設計與制度優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強調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要具有學科遷移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5],是對傳統職業教育“專才”培養標準的一種突破和提升?!?+X”證書制度是一種以社會需求、企業崗位需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有機銜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的制度設計,要求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學習者職業技能進行綜合評價[6]?!?+X”證書人才培養模式實質上是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其實施主體是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當前,各職業院校積極推行“1+X”證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極大地推進了區域職業教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與培訓。

1.3 產教融合有利于打造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也明確規定,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應實行校企合作,并且相應教學設備應當滿足合作辦學標準?,F實中,實驗設備、實訓場地所需經費投入大,而實驗設備、實訓器材或實訓場地往往利用率不高,特別是周末和寒暑假期間更是處于部分閑置甚至完全閑置狀態,無形中浪費了資產投入?;诖?,高職院校對硬件投入非常謹慎,實訓設備和場地不足的情況比較普遍。這種方式由于遠離企業生產實際,對于沒有任何實踐基礎和操作經驗的學生來說,直接結果就理論脫離實際,記憶不深刻,理解不透徹,使得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為改變學校購置實訓設備經費不足、補貼不夠的現象,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符合企業長遠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激勵企業長期參與校企合作,把培養人才納入企業價值鏈中。由學校提供實訓基地場地、師資及所需的其他服務,企業提出建設內容和標準,共同出資打造產教融合高水平實訓基地,企業可在基地生產產品,學生可在基地頂崗實習,讓學生有在真實環境下強化技能訓練的機會,進一步認知與理解技能技術原理與規范,提升技能人才供給質量與效率,提高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2 產教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企業對校企合作項目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合作意識淡薄,沒有充分把培養人才納入企業價值鏈,校企合作中存在“校熱企冷”的問題。從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角度出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教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追求經濟利益,其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源自其經營目標,若不考慮各方利益,往往會使雙方利益分配不平衡,導致合作不可持續。雖然可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方式吸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但企業因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關注不夠,往往將參與職業教育視為直接或間接的利益損失,認為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不但對企業的投入和收益產生不了較大的正向影響,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風險。比如學生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效率相對較低,且操作易出現次品或廢品,不僅影響企業聲譽,而且會增加原材料成本;學生到企業實習或實訓,企業需要安排專人管理,會增加管理成本;對于學生實習期間發生意外事故或由于學生本人疏忽、過失導致人身傷亡等情況,企業也得承擔相關責任。作為學校,對接企業也會產生差旅費、會務費、交通費、專家論證費等,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尤其是就學生住宿而言,一方面學生在學校的寢室閑置,另一方面學生實習期間要在外租房,如果讓學生出住宿費,意味著學生要承擔學校寢室和在外租房的雙重住宿費。雖然企業為了獲得人力資源、提升企業聲譽、提高技術水平等,校企雙方都在完善學生實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實習管理責任,但由于校企追求的利益不一致、保障機制不完善,利益主體間缺乏有效聯動,削弱了企業產教融合的內生動力。

3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地方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機制平臺構建路徑

利益相關者理論來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斯坦福研究所,作為一種經濟學的研究范式,在經濟學的各研究領域被廣泛運用[7]。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如學者弗里曼在其著作中指出,企業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實質就是各利益相關主體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任何一個企業的運營都需要在多元利益相關主體之間尋求平衡;學者克拉克森的研究強調了利益相關者理論中與企業聯系緊密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吸引力。換言之,無論任何組織,若想得到發展,均與利益相關者有著密切關聯,只有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組織才有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近年來,不少學者將利益相關者理論運用到教育學領域,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視角對各參與主體進行深度剖析,建立多元互動關系,使職業教育人才供給側與企業產業需求側相匹配,構建多方協同的長效合作機制,實現多方主體利益共贏,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效有序地持續開展。

3.1 建立區域職業教育資源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服務區域發展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地方政府和學校應按照《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有關要求,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組建產教融合工作委員會,建立地方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落實對區域內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形成“政、校、行、企、園、研”六方合力。優化支出結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并舉的職業教育經費籌集體制,新增教育經費適當向職業教育傾斜。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制訂實施方案,落實政策性補貼、教育附加費減免、企業接收實習實訓獎補等政策,拓寬中小微企業參與渠道,細化“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共建、人才共育、標準共研、成果共產、利益共贏”的深度融合運行機制,吸引更多企業資源。

3.2 建立適應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職業園區資源共享機制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宏觀背景下,職業教育應主動對接產業集群發展需要,適應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建設職業教育園區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地方政府應鼓勵引導行業企業、社會組織成立職業教育聯盟、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組織,堅持“集約辦學、資源共享、規模效應、整體優化”的發展思路,以職業教育強強合作、強強聯手的方式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形成數個職業院校聚集在一地的發展態勢。通俗來講,就是以最少的投入召集各種各樣的技術性職業院校組合成一個職教園區,力求以最小的成本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使校企雙方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共建、人才共育、標準共研、成果共產、利益共贏”的深度融合運行機制,形成產教融合的新理念、新實踐,形成可以復制的,多渠道、多維度的地方高職產教融合集團實踐和具有帶動引領作用的好做法,推動學校創新發展。

3.3 建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資源共享機制

集團化辦學是高職院校聯合政府機構、行業協會、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其他職業院校,以實現利益共贏、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為戰略目標,充分發揮各主體的優勢和作用,以集約化方式合理配置資源,激發人力、技術、信息、資本等資源要素活力。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快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載體、深化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同時還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現代企業培訓體系的重要實現形式。其重塑了競合形態,將單個企業與學校的競合形態提升到了更大的群體空間,在集群中,學校和企業分工協作,校企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在真實生產、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統籌協調、優勢互補,形成合作效應,不斷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規避風險,產生新的集體生產能力,增強雙方競爭力。

3.4 建立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資源共享機制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產教融合的重要平臺。建設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關鍵是建設一批滿足專業技能培養需求的實踐教學基地,深入開展產教融合,提高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行業企業和學校共建共享實習實訓基地,推行校企一體化育人,搭建起集教育、學習、研究及生產于一體的綜合性校內實訓基地,從而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需求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打造產教融合高水平實訓基地,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真實環境下的實訓流程,這是提升技能人才供給質量與效率的關鍵,也是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的主要區別。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必須加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因專業、課程以及實訓項目不同,各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和建設方式也不盡相同,應遵循各類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和成長規律,不斷地進行建設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才能科學規范地建設適應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更好地為職業教育服務。

3.5 構建區域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職業教育信息資源是人們在長期的職業教育實踐過程中創造并積累的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資源的總和[8],涵蓋知識、技能、經驗、硬件和軟件教育資源、教育體制、教育理念等多種元素。區域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要多方合作,通過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平臺完美結合,圍繞核心專業,建設專業群,實現跨專業培養。全面實施以產業群建專業群,根據專業群布局建院,多主體、多模式共建高水平產業學院、產業研究院。按照“行業背景相同,工作崗位接續,職業素養相近,基礎課程相通”原則組建專業群,以群組建產業學院,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通過教學資源庫、在線開放課程等在線教學平臺和資源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共享育人成果,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共建共享,推動教育教學和管理的深層次變革。

猜你喜歡
產教職業院校利益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環保從來就是利益博弈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利益鏈與新壟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