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大學生網絡文化社區構建路徑探究

2023-04-20 22:34秦松秦佩佩羅藝輝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構建路徑高校大學生

秦松 秦佩佩 羅藝輝

摘? 要: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將“社區”定義為“具有共同價值觀念的人所組成的具有人情味的社會關系群體”。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由SNS等社會化媒體引領的因興趣、共同話題聚集在網絡上便產生了“網絡社區”。網絡文化社區具備傳統社區和新媒體的優點,被大學生廣泛接受。如在微博內,因某共同話題而建立的“微博超話”,用戶可以在這個小群體內交流探討想法。網絡文化社區更貼近大學生生活,對各類訊息有著更好的傳播效果。但是這些網絡社區缺乏有效監管,傳播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因此也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如何通過新媒體建設優質大學生網絡文化社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

關鍵詞:新媒體視;高校大學生;網絡文化社區;構建路徑

1新媒體發展對大學生產生的不利影響

1.1新媒體傳播呈現匿名性,學生發布消息自由。

大學生正處于思維方式快速發展的階段,熱衷于通過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人際交往,發表觀點,分享生活。很多學生不愿意在現實空間內尋找知己,交流觀點。而在新媒體平臺上,可以快速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通過群組的方式可以讓用戶聚集,所以相比于現實環境,大學生更愿意在新媒體平臺上表達自己的感情、想法。學生在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內分享自己的生活,點贊評論的也會讓學生滿足感得到大大提升。但是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的匿名性也容易讓學生出現本末倒置,難以協調處理好現實生活與虛擬空間的關系。部分學生現實生活中表現內向,但是到了新媒體平臺變的善于交談、樂于交友。另一方面,虛擬空間內學生發言不加思考,缺乏道德約束,表達言論更加任性,發布消息缺乏細致思考,這也會導致大學生缺乏責任意識,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都是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1.2發帖內容較為負向

大學生自發性網絡社區的管理者主要是基于自身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道德標準來約束社區里的言論和行為,出于用戶流量和社區活躍度的考慮,社區基本上依靠成員自律和成員之間的他律來維護日常秩序,社區發帖規則不完善,導致社區的規范性比較弱。在弱規范之下,社區發帖內容較為負向,缺乏理性分析,很多發帖內容為非理性吐槽,缺乏積極的正向引導。有時候,社區里的內容較為消極,社區生態亟待凈化和改善。每當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件發生時,如校園政策調整等,雖然并非學校主觀意愿,且校方在現有的條件下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社區內總是有很多負面的非理性聲音,這不利于大學生理性思考和分析現實問題,不利于高校凝聚廣泛的共識,不利于推進高校的改革發展和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2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網絡文化社區構建方案

2.1創新活動形式,把握傳播主旋律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應進行充分思考,創新活動形式。通過不同活動類型尋找有興趣的學生群體,以此搭建相關網絡文化社區,如音樂交流文化社區、電影文化交流社區、體育文化交流社區。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聚攏,為網絡文化社區建設奠定基礎,同時可以加強學生思想建設。尋找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展相關活動,以電影文化交流社區為例,通過開展微電影、微視頻制作活動可以快速找到學校內對制作、剪輯視頻感興趣的學生。且目前各類短視頻平臺功能完善,相關的后期剪輯技術也越來越智能化,通過手機、平板就可以完成視頻制作。這些平臺有著大量的用戶,每天查看短視頻、發布短視頻成為年輕人的高峰活動?;顒娱_展中,可以將作品在短視頻平臺內發布,還可以分享到QQ、微信等其他社交平臺,實現廣泛傳播。開展此類活動,也要注重讓學生積極開展宣傳,讓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傳播者。

2.2建好自身主導性網絡社區以滿足大學生信息需求

大學生自發性網絡社區產生的根源在于商業平臺和高校主導的網絡社區無法滿足大學生的信息需求,高校作為大學生網絡育人的主體,要發揮主體作用以滿足大學生的信息需求。高校主導性網絡社區理應成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生存的重要陣地,但調查發現,隨著商業社區的異軍突起,曾經盛極一時的高校BBS(2004年4月,教育部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各級各類高校建立了BBS站點1160個),如今風光不再,活躍度高的很少。從技術、資金、管理等層面來看,高校有能力建好自身主導性網絡社區。高校要主動作為,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高校主導性網絡社區重新建立或者建好,為大學生提供網絡交流的空間,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大學生的網絡信息需求,滿足他們校園內網絡交往和網絡生存的需求。

2.3搭建傳播平臺,加強網絡文化社區技術支持。

隨著各個平臺的完善,高校應該尋找合適的新媒體平臺,整合傳播資源,提升內容質量。在平臺內將教學、生活、文化等多項服務進行融合,學校也可根據師生需求搭建特色應用、三方平臺,為師生提供有效交流平臺。在平臺搭建完善基礎上,高??梢砸M最新技術,為網絡文化社區活動開展添磚加瓦。如當下流行的VR(虛擬現實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等特點,通過輔助設備,可以打造更生動、逼真的環境,增加使用者的感官體驗。虛擬現實技術近年來也被國內眾多高校引進,相比于傳統的灌輸,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更樂于接受。而增強現實技術,在旅游業、廣告購物等領域也得到了諸多應用,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將文字、圖片顯示更為直觀、立體。以此類技術為依托,高校在網絡文化社區建設過程中可以設置體驗專區,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參與到網絡文化社區建設中去。

3結論

綜上,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想要正向引導學生進行網絡交流,建立網絡文化社區,最重要的就是依據學生個性化發展和需求進行設計,創新社團活動形式,搭建信息傳播平臺,激發學生參與網絡文化建設的熱情。通過網絡文化社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協助高校完成“三全育人”。

參考文獻:

[1]聶磊,傅翠曉,程丹.微信朋友圈:社會網絡視角下的虛擬社區[J].新聞記者,2021(05):71~75.

[2]蔡棋.網絡虛擬社區中的趣緣文化傳播[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1,21(09):5~23,126.

[3]朱琳,王晨艷.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天津市高校為例[J].中國輕工教育,2021(02):83~87.

[4]暢軍亮.短視頻APP推動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的特點及其引導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1(04):81~84.

猜你喜歡
構建路徑高校大學生
創新創業視角下高??鐚W科創新課程體系的構建探析
從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理論看和諧社會構建
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思考
山西民辦高校大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企業環境保護機制的構建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