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實踐研究

2023-04-20 12:05王虎張峰
中國商論 2023年7期
關鍵詞: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實踐研究

王虎 張峰

摘 要:近年來,商業銀行以金融科技為抓手,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助力普惠金融發展已成趨勢。本文以南京銀行通過金融科技助力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為例,探究小微金融信貸產品設計思路、產品力及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南京銀行“鑫”系列線上小微金融信貸產品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及區塊鏈技術簡化了小微金融業務辦理流程,強化了大數據智能風控,但存在征信數據來源單一、同質化競爭、普惠金融發展與銀行經營業績之間相互矛盾等共性問題,并為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實踐研究;智能風控

本文索引:王虎,張峰.<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7):-093.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4(a)--03

1 引言

銀行業以金融科技為抓手,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助力普惠金融發展已成趨勢。金融科技具有較為顯著的普惠金融效應,能夠滿足傳統金融體系未能充分發揮其公平有效性或覆蓋不足社會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降低了普惠金融業務服務群體接受金融服務的門檻。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業務服務群體的海量數據經過大數據技術的處理和分析,更高效地為銀行信貸審批人員提供授信審批依據。金融科技具有較為顯著的普惠金融效應,能夠滿足傳統金融體系未能充分發揮其公平有效性或覆蓋不足社會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故金融科技已成為普惠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謝婼青等(2021)認為,商業銀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將有效融合大數據處理技術,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同時,拓展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Nicoletti(2017)認為,金融科技能夠助力普惠金融高效發展,金融科技企業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十分必要。郭麗虹、朱柯達(2021)認為,數字普惠金融對銀行穩健經營具有積極影響,商業銀行應遵循“審慎穩健”風險偏好和“小額分散”授信原則,向普惠金融服務群體提供公平、便捷、安全的普惠金融服務。雷淳(2021)指出,金融科技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約束的三條傳導路徑:一是普惠金融借助信息識別傳導路徑進行緩解;二是普惠金融通過融資成本傳導路徑進行緩解;三是普惠金融通過金融市場化傳導路徑進行緩解。林磊明(2022)認為,普惠金融概念內涵和外延日趨豐富,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對扶持小微企業群體將發揮重要作用,金融科技將為普惠金融賦能。李建軍、姜世超(2021)認為,金融科技不僅可以提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及成長空間,還能增強普惠金融服務的包容性及可持續性。張賀、倪志興(2022)經過實證分析,得到普惠金融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可以顯著拉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結論。

因此,本文以南京銀行通過金融科技助力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為例,探究其小微金融信貸產品設計思路、產品力及存在的問題,并為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2 金融科技助力南京銀行普惠金融業務發展

2.1 南京銀行“鑫”系列線上小微金融信貸產品設計思路

2016年開始,南京銀行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優勢、專業化、流程化、可復制的線上產品體系,實現服務小微企業的專業化、集約化、互聯網化快速發展?!蚌巍毕盗芯€上小微金融信貸產品不僅包括稅銀合作產品“鑫聯稅”,線上抵押貸款產品“鑫快捷”,還包括為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的“鑫伙伴計劃”等。

2016年4月12日,南京銀行與南京地稅聯合舉辦“鑫聯稅”稅銀合作產品新聞發布會,正式與南京地稅展開合作。南京銀行的“鑫聯稅”稅銀合作產品是根據南京地稅提供的小微企業納稅數據,為小微企業線上核定授信額度,擔保方式為純信用的信貸產品。申貸流程簡單線上申請,系統通過采集小微企業歷史納稅及征信數據,進行大數據處理及分析,從而根據小微企業的征信及納稅情況核定貸款額度。所核定的貸款額度可隨借隨還,循環使用,支付方式較為靈活,為自主支用而非受托支付。

南京銀行推出的“鑫快捷”業務是針對小微企業開發的線上抵押貸款業務。小微企業名下擁有產權明晰、變現能力較強的抵押物就可以向南京銀行申請貸款,線上核定抵押率并審批授信額度。審批授信額度有效期3年,貸款額度有效期內可循環用信,并可以通過網銀渠道隨借隨還,減少小微企業財務費用支出。

南京銀行設計的“鑫伙伴計劃”業務為小微企業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企業融資、綜合結算、現金管理、財富管理、投貸聯動等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其中,投貸聯動業務推動過程中,可以與“專精特新”等高科技型小微企業建立“債權+股權”的貸投聯動合作,一戶一策,配套大債權支持。在貸款支持的同時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設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則可滿足小微企業長短期的生產經營資金需求,深化與企業的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并為企業提供資金歸集、公司理財、財務顧問等服務。同時,為公司高管消費性、經營性融資需求提供個人授信服務,即幫助小微企業融入南京銀行資源體系,共享南京銀行資源,提高企業品牌形象。

綜上,南京銀行“鑫”系列線上小微金融信貸產品設計思路較為清晰,產品力主要體現在貸款額度線上審批,貸款額度隨借隨還,循環使用,并能根據小微企業納稅及資產規模情況線上核定貸款額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貸款難”的痛點。

2.2 南京銀行“鑫”系列小微金融產品力分析

南京銀行借助金融科技設計的“鑫”系列線上特色普惠金融信貸產品,在信貸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充分運用金融科技相關技術進行流程簡化,強化大數據風險控制,提高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業務辦理過程中的體驗感。

2.2.1 線上普惠金融信貸業務辦理流程方面

南京銀行以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為抓手,采集小微企業征信信息、財務信息、納稅信息及相應普惠金融數據建立了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數據庫,“鑫”系列產品特色包括出貸快、貸款門檻低、成本低及還款靈活。其中,出貸快是指即刻放貸,提高了貸款效率,借助數字技術線上審核,實行24小時全天候服務,能夠高效有序地完成貸款業務辦理,平均幾分鐘即可完成放貸;貸款門檻低是指采用無擔保、無抵押貸款方式,為無抵押資產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來解決資金周轉困難,滿足了無抵押但信用良好的長尾客戶的貸款需求;成本低是指較商業貸款利率而言,普惠金融業務服務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更低;還款靈活是指采用按日計息方式,對提前償還的貸款無需繳納手續費,并且借款額度可以循環使用。

2.2.2 通過金融科技搭建線上信貸產品智能風控系統

近年來,南京銀行深度挖掘服務小微企業積累的歷史數據,通過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識別風險建立線上信貸產品智能風控系統,可有效提高風險管控效率,有效緩釋貸前調查、貸款審批及貸后管理過程中的風險。

(1)在貸前調查過程中,南京銀行的線上信貸產品智能風控系統能夠從資產狀況、經營狀況、違約狀況、投資狀況及股權持有情況等方面收集客戶信息,對客戶進行信用狀況的智能評估。

(2)在貸款審批過程中,南京銀行的線上信貸產品智能風控系統能夠通過實際控制人分析、關系圖譜、風險評級為其信貸審查人員提供授信審批決策建議。

(3)在貸后管理過程中,南京銀行的線上信貸產品智能風控系統能夠在客戶發生風險事件后,第一時間挖掘風險傳導路徑,自動厘清主要及次要風險,為貸后管理人員提供風險管控支持。同時,通過對客戶的資金往來及財務指標情況進行分析,建立風險測評模型,進而刻畫客戶關系網絡形成貸后管理模板,并關聯工商稅務、法院及海關等政府網站中的政務信息,形成預警信息監控系統,提高對普惠金融系統風險的管控能力。

2.3 南京銀行金融科技助力小微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3.1 征信數據來源單一

南京銀行借助金融科技抓取的數據主要為客戶在與金融機構業務往來過程中積累的歷史信貸數據,即客戶在金融機構留存的基本信息、結算賬戶信息及信貸借還款記錄等信貸信息,客戶征信數據來源相對單一。

2.3.2 普惠金融產品同質化競爭

目前,我國5大國有型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及數量眾多的村鎮銀行都在積極拓展各自的普惠金融業務市場份額,特別是隨著各家銀行對金融科技投入的力度越來越大,爭攬普惠金融業務市場份額已成白熱化趨勢,但各家銀行對普惠金融業務的開展基本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普惠金融產品設計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

2.3.3 普惠金融發展與銀行經營業績之間存在矛盾

雖然各家銀行都通過智能風控系統降低了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客群的貸款違約率,但普惠金融客戶資產實力普遍較弱,名下資產較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更少,持續經營能力及抗風險能力較弱,這就使得銀行在為普惠金融服務客群提供金融服務時所承擔的風險相對其他客群高,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發展普惠金融與銀行經營業績之間的矛盾,就會對銀行業務部門推動普惠金融業務的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

3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的政策建議

3.1 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行白名單準入授信

在貸前調查場景中,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處理和分析小微企業的所屬行業、經營、納稅及財務指標數據,輸出內部信用評級,以信用評級結果為導向,構建普惠金融白名單客戶。白名單內的客戶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申請貸款,不僅提高了客戶的貸款體驗感及可獲得性,還可以享受到差別定價,即信用越好的客戶可以獲得更低的貸款利率及更高的貸款額度。

3.2 規范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強化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場景融合

鼓勵小微企業搭建內部管理系統,規范日常經營管理。運用財務及生產經營管理系統規范原材料采購、存貨、會計賬務及成品銷售管理,同時可以在生產廠房流水線及倉庫安裝一定數量的智能感應探頭來監控實際產量、庫存及產成品出入庫情況。一是便于小微企業提高管理效率;二是便于銀行風險盡職調查人員通過互聯網技術掌握第一手的經營情況,從而對企業經營情況做出合理預測,降低對足值抵押物的擔保要求。

3.3 運用金融科技打造完善的商業銀行風控體系

商業銀行風控體系的核心是對客戶征信數據的收集,通過金融科技構建風險預警系統對客戶的海量征信數據進行整合分析。風險預警系統能否充分發揮效用,取決于對風險信息獲取的全面性和準確性。以小微企業財務數據收集為例,由于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一般通過其對公賬戶及實際控制人個人賬戶進行采購和銷售結算,實際控制人個人賬戶結算雖可避稅,但存在通過實際控制人個人賬戶進行民間資金拆借等情況。所以,商業銀行要獲取小微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就要求商業銀行依靠金融科技多渠道進行數據采集,建立更加完善的風控體系,對小微企業的未來經營情況做出更加精準的預判。

3.4 完善金融科技監管制度體系,明確普惠金融差異化監管思路

隨著《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等金融科技監管法規的陸續出臺,可見監管層的監管思路十分明確,就是要求金融科技在合規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梢灶A見的是,金融監管部門未來會持續加強金融科技監管制度體系建設,著力打造一流的金融科技創新環境。

普惠金融服務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普惠金融業務的監管應區別于一般金融業務,在信貸規模、貸款利率、貸款不良率及服務時效的監管上,應采取差異化監管策略,以促進商業銀行服務普惠金融重點客群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郭麗虹,朱柯達.金融科技、銀行風險與經營業績:基于普惠金融的視角[J].國際金融研究,2021(7):56-64.

李建軍,姜世超.銀行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財務增進效應的微觀證據[J]經濟學,2021(3):889-908.

雷淳.我國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影響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21.

謝婼青,李世奇,張美星.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8):145-163.

林磊明.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發展[J]中國金融,2022(2):52-63.

石玉蓉.微眾銀行運用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業務的實踐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財經大學,2022.

景小碗.金融科技對江蘇銀行小微金融產品設計與業務流程作用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1.

李聰.中國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實踐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21.

顧明.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發展路徑探索[J]現代金融,2021(4):3-6.

張賀,倪志興.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與我國經濟增長[J]金融科技時代,2022(4):10-15.

猜你喜歡
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實踐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學院
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寧夏平羅縣城鄉居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