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競技體育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鄉村振興視域

2023-04-20 02:08陳少宇趙毅砥翁晴怡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競技體育發展

陳少宇,趙毅砥,翁晴怡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5)

0 前言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性成就.然而,由于大批農村農業富余人口特別是青壯年涌向東南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城市謀生就業,鄉村空心化的現象日益突出,具體表現為人口流失、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土地拋荒、環境污染和相對貧困等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的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鄉村振興被賦予了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挖掘鄉村發展潛力和后勁的時代使命.2022 年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的《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統籌推進“十四五”時期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奮斗目標,健全完善農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創新農民體育發展方式,促進農體、文體、智體融合,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農民體育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2].2023 年,國家體育總局等12 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要協力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加大投入補短板弱項,完善鄉村體育硬件設施設備,為鄉村體育發展提供基本的物質條件,并立足自身條件,將鄉村體育與農業、商業、康養、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鄉民就業增收,為鄉村經濟發展聚勢賦能[3].由此看來,新時代的體育事業已經從過去偏重競技體育向全民體育轉換,體育被賦予了更多的價值內涵,體育事業從體育部門逐步走向經濟和社會建設主戰場,并成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強大推動力.在此背景下,在廣袤的鄉村發展體育事業,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也是建設富裕鄉村、促進鄉村體育高質量發展、提升體育競技水平和后備人才儲備力量的重要路徑.

1 鄉村競技體育水平提升的時代詮釋

1.1 鄉村競技體育水平提升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訴求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也再次對推進鄉村振興及相應任務作了深刻論述和全面部署,為各行業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的自我定位做貢獻提供了明確的指導路線和基本遵循[4],也為我國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加速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夯實了基礎.體育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體育豐富的外延使得其在鄉村振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廣袤的鄉村是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和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也是競技體育的根基.除此之外,體育還可以推動鄉村旅游與文化發展,推進和完善基礎設施和社區建設,傳承和弘揚特色體育文化以及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培養人才,這些對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影響.要依托鄉村地區各具特色的自然稟賦、民俗資源、地理空間和體育元素等,讓鄉村特色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并借助體育的衍生效應為鄉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因此,避免鄉村賽事低水平的重復、提升吸引力,推動鄉村體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有效發揮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不斷提升競技水平就成為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訴求.而且,鄉村競技體育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放大宣傳效應,保持社會關注度,優化和開拓“草根”運動員的成長渠道,讓更多鄉村優秀的運動員另辟蹊徑實現自我價值.如有 “云南滑翔機”之稱的草根運動員矣進宏,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獲得了更多的出彩機會,雖沒有經歷專業系統訓練,同樣于2023 年CBA選秀大賽被北控男籃選中.

1.2 鄉村競技體育水平提升是建設體育強國的本質要求

體育強國建設要求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三大領域均衡協同發展,突出人民的主體實踐地位,堅持人民立場,依靠人民發展體育事業,讓人民群眾一起創新創造、共建共享,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基于體育強國建設的新內涵,加快推動鄉村競技體育水平的提升成為必然選項.要依據《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體育助力鄉村振興機制、舉措,進一步完善鄉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要在鄉村建設好體育設施如場館、健身器材,更好滿足鄉村居民的基本體育需求,幫助社區鄉民搭建社交及文化活動平臺,為鄉村體育產業發展奠定一定基礎,促進鄉村文明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構建起鄉村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格局.

1.3 鄉村競技體育水平提升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鄉村體育賽事如貴州臺江縣的“村BA”、榕江縣“村超”在全國走紅爆火的“神奇密碼”就是群眾基礎好、參與人數多,堅持鄉民為主體,充分融合民族民間文化和非遺文化.鄉村賽事因其承載國人的鄉愁記憶、映照火紅鄉村生活新貌成為國人重新審視鄉村、凝聚振興合力的渠道,賽事的聚人氣效應不斷放大,吸引流量,帶動農特產品“出山”、回鄉人才“反哺”、游客網紅“涌入”、球星明星“助興”等,實實在在讓地方農、文、旅、體得到融合發展.“村超”球員雖為業余球員,未能躋身大型競技場,但他們展現出來的是內心對運動最熱切的愛,在場上也頻頻踢出令人驚嘆的“世界波”,確保了村超的觀賞性和吸引力.為此,提升競技水平是賽事的底色、本色,才能確保賽事的承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使得賽事成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手段并可持續健康發展.

2 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競技體育發展現狀與分析

2.1 鄉村體育人口的變遷與現實

改革開放以來,東南沿海省份、城市經濟發展較快,吸引了大量中青年集體進城學習和工作.近年來在教育水平提升、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大城市優質資源的吸引下,鄉村青壯年人口持續向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集聚,人口分布不均衡格局越來越突出,人戶分離人口達到 4.93 億人(2020 年),欠發達地區出現諸多空心村,常住人口主要為老年人和留守少年兒童.同時,中國作為傳統農耕國家,農業生產是首要任務,傳統的農耕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根深蒂固,形成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模式,鄉民一方面沒有體育健身概念,體育鍛煉意識相對薄弱,他們每天辛勤勞作、起早貪黑,既沒空余時間鍛煉,也認為沒有必要[5],雖然近年來興起的網絡新媒體等為村民農閑時觀賞體育比賽、模仿學習體驗體育技術動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村民參與體育活動的內生動力還是不足的.另一方面,鄉村經濟社會相對落后、體育配套設施資源不足、鄉村學校管理不規范等,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的體育教師更傾向于發達地區求職,造成鄉村學校體育教師短缺,學校體育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留守兒童的健身意識培育和學習訓練需求被擠壓,即使部分具備天賦的青少年有意愿提升,但成長渠道狹窄也制約了積極性.此外,即使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有一定的農業或產業基礎,吸引了部分中青年回流,但體育部門職能行使不到位、體育社會機構發展緩慢等,造成供需對接不暢,引導和動員村民經常鍛煉難以實現,鄉村體育人口增長基本停滯.

2.2 政府對鄉村競技體育的基本治理策略

體育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表征,反映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長期以來我國雖然強調群眾體育、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并重發展,但由于過于看重競技體育,長期推崇“舉國體制”,競技體育無法實現“從工具到玩具”[6]的轉化,導致政府的有限資源主要投入到高水平、高層次競技體育當中,對鄉村體育的人財物投入比例不對稱,鄉村學校體育、鄉村健身事業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短板和欠賬.特別是不少落后地區鄉村由于經濟發展緩慢,村集體收入少,村民僅僅解決了溫飽問題,疲于生計,對精神文化、體育健身等訴求尚不迫切,導致一些地方政府在體育事業發展中理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主動推進政府、組織和個人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民主互動的治理模式難以落地落實.地方政府在職能驅動下即使加強組織引導和政策支持,千方百計激勵鄉村體育發展,但受經濟發展水平和能調動的社會資源有限,體育場地設施條件差、賽事匱乏,使得鄉村體育發展緩慢,鄉村競技體育更是處于“放任自流”的尷尬境地.

2.3 鄉村體育自組織的發展

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的第三產業,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從過去單一的體育用品銷售不斷向健身服務、體育培訓、場館運行、賽事服務等方面不斷深化拓展,各類體育服務公司、單項協會、俱樂部等蓬勃發展,拉動體育消費市場迅速興起.在此大背景下,鄉村體育自組織在不斷發展壯大,也成為鄉村體育賽事發展有力推手,有效填補了政府在賽事組織方面的空白,發揮了橋梁作用,更為基層群眾掌握最新體育政策、體育運動科學理念和技能方法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現如今不少地方的鄉村體育比賽盛行,一方面是國家政策扶持、引導,另一方面也有賴于社會團體、體育自組織的深度參與,使得近兩年鄉村體育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以貴州臺盤“村BA”為例,依托自組織力量,比賽更加契合群眾訴求,且保留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禁止資本進入,讓純粹的比賽服務于觀眾、服務于運動員,有效帶動了地方文旅同步共同發展,也成為了全國范圍爭相模仿學習的案例,示范帶動全國鄉村體育的發展.當然,也應該看到,受現代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的沖擊,以及經濟利益驅動,部分鄉村體育自組織存在“野蠻”成長、趨名逐利的狀況,承擔社會功能不足,如國家極力宣傳和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定期舉辦民族民間體育賽事,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俗民族體育比賽等鮮見體育自組織身影.

2.4 公共體育服務對鄉村體育競技水平提升的影響

體育公共服務包含有形的體育公共設施設備,也包含無形的精神產品,主要由政府主導實施.我國在過去較長的歷史發展時期,體育事業在“城鄉二元分割”的局勢下,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呈現出不均等、不協調的“窘態”.與城市體育公共服務相比,鄉村體育器材設施、體育活動等公共服務還比較落后,主要體現在“高質量供給不足”和與鄉村居民體育健身需求提升之間的矛盾.而且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鄉村體育基礎設施設備更加薄弱,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不均衡現象非常嚴重,對發展鄉村體育事業特別是提升全民健身參與度和競技水平的提升造成極大的掣肘.同時,較為落后地區的鄉村體育在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下為求自救而逐步商業化,一些過去群眾喜聞樂見、對場地要求不高的傳統體育項目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況,傳統韻味和活力慢慢喪失,民俗民間體育退行成為鄉村“老農”的自娛自樂活動[7].傳統民間、民俗體育發展空間受擠壓,不僅年輕人的認可度、參與度較低,而且競技水平停滯不前,觀賞性也越來越差,長此以往,民俗民間體育也面臨失傳風險,對堅守文化自信的沖擊不容小覷,鄉村固有的體育資源被鄙棄,這對激發鄉村發展潛力、賦能鄉村發展和增進鄉村居民健康等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初衷形成了較大的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也失去用武之地.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鄉村作為地域綜合體,是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主要場所,與城市共生共存,互補互促并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空間.當前城鄉差距大,鄉村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受制于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特別是就業機會少、就業收入低等,使得大量的鄉村青壯年選擇離開家鄉去城市就業務工,導致我國廣袤的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問題非常突出,鄉村地區人才匱乏,經濟發展緩慢,鄉村體育事業的發展不盡如人意,競技體育水平提升緩慢.

(2)鄉村體育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村超、村BA 為標志的鄉村體育競賽火爆既折射出老百姓對體育的內心渴望和精神追求,也折射出政府在體育治理中更加需要立足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目標要求,切實承擔起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并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不斷修正自身的定位和行為,加強鄉村體育的引導,保駕護航,推動體育健身服務走村入戶,激勵全民參與、指導村民科學體育鍛煉,不斷提升體育競技水平,以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長需要.

(3)農村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組織的橋梁和補位的作用.目前鄉村地區的體育自組織大部分尚處于初創階段,其行為因更“接地氣”、更具活力、更了解百姓而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對上傳下達、溝通協調鄉村地區體育事業大有裨益,并且能夠在傳播體育發展政策和科學鍛煉理念方法,以及發動群眾參與體育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大力扶持也需要正確引導.

(4)近年來大多數鄉村的體育設施設備和場地建設取得成效,特別是體育福利彩票基金對改善鄉村體育條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因鄉村的經濟基礎不一,還有大量的地區體育設備數量和質量尚難以滿足群眾實際需求,且后期缺乏有效的管理維護,導致設備損毀率高.在實地走訪時發現,鄉村體育健身器材基本上是長期裸露在室外的簡易器材,且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維修更換周期長,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鄉村學校體育場館匱乏,盡管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在課余和周末開放,但自身難保,也難以為鄉村眾體育發展提供實質性支持.

3.2 建議

(1)鄉村振興是民族復興的基石和應然之舉,是涵蓋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的全面振興[8].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需要努力挖掘縣域產業潛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以吸引大學生和青壯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不斷優化鄉村人口結構,重新激發鄉村發展生機活力.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和魂,也是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要主動開展特色鮮明的鄉村體育競賽,推動鄉村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發展,激揚和振奮精神,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提升鄉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匯聚鄉村振興力量.

(2)政府和職能部門要立足長遠,構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讓體育賦能鄉村振興.一方面要主動構建鄉村體育發展新格局,持續推動鄉村體育高質量發展,發揮好體育在推動鄉村振興中提振精神活力、繁榮鄉村體育文化的多元功能和推動經濟發展的綜合價值;另一方面要完善鄉村體育教師補充和使用機制,推動體育活動和賽事有序發展,并千方百計創建鄉村競賽平臺,發揮體育競賽品牌效應,進一步繁榮鄉村體育文化,潛移默化轉變村民傳統觀念,建設文明鄉風鄉俗,帶動農業農村繁榮發展;此外,要多措并舉,聯通體育專業高校、機構,尋求幫扶,開展鄉村體育提升行動,定期組織專家、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等幫助本地體育人才隊伍培育,立足本地學校開展各類青少年訓練和培訓,并在“常賽”中不斷提升競技水平,提升賽事吸引力,為推動鄉村體育賽事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大力扶持民間體育組織、協會,進一步完善管理規章制度,做好其注冊備案報告等服務,營造良好的運營環境和氛圍,推動鄉村賽事活動蓬勃發展.同時,積極探索以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各類鄉村賽事活動和日常訓練培訓機制等,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提升競技水平,夯實鄉村賽事品牌建設基礎.

(4)推進全民健身治理體系建設.全民健身已經從單純的體育價值提升至國家戰略價值,蘊含的社會價值和綜合功能不斷拓展,為此要樹立“治理”理念,摒棄單向管理思維,強調政府、社會、村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互動管理,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統籌鄉村實際,補短板,精準提升鄉村體育的服務能力,讓體育活動更親民、更便利,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愛上體育運動,不斷提升競技水平,拓寬“體育+”路徑,賦能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競技體育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競技精神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花與競技少女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競技體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