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寧帝國主義論與中共早期革命敘事邏輯的構建

2023-04-20 03:45
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帝國主義人民出版社列寧

韋 芳

敘事本質上是一種交流活動。人類的生產活動需要交流,自有人類歷史,敘事就存在。在近代救亡圖存的語境下,“革命”是諸多黨派自我標榜的符號,“1920年代國、共、青三黨都主張革命而反對改良,認為革命是一了百了地解決國家和民族的根本手段”②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年版,第117 頁。。當“革命”成為共識,革命領導權的爭奪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敘事對中共在中國革命中初步掌握領導權與主動權起著重要作用,對中國革命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的驅動作用,“促進了中國人的覺醒,促進了中國人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義憤,促進了革命的發生”③馬勇:《“現代化敘事”與“革命敘事”并行不?!?,《團結報》2015 年10 月10 日。。

正如海登·懷特所說,敘事“包含具有鮮明意識形態甚至特殊政治意蘊的本體論和認識論選擇”④〔美〕海登·懷特著,董立河譯:《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文津出版社2005 年版,第1 頁。。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以革命意識形態為指導,用口述或文字等方式為教化民眾思想、喚醒階級意識、凝聚革命力量而講述的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故事即為革命敘事。早期的中國共產黨革命敘事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多次入侵,中國人民陷入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從洋務運動到太平天國運動,再到辛亥革命,在這過程中眾多思想理論被少數先覺者傳播,引發“新文化運動”。十月革命的爆發第一次把書齋里的理論變為現實,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由此看到,在帝國主義的暴虐下,無產階級解放乃至世界民族解放的可能,“這就有力地推動了先進的中國人傾向于社會主義,進而促使他們去認真了解指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學說”①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黨史出版社2022 年版,第15 頁。。列寧帝國主義論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理論之一,是共產黨人從十月革命后到五四運動時分析世界形勢的重要思想工具,也是構設起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敘事邏輯的理論基礎之一。

一、中共吸收列寧帝國主義論構建早期革命敘事的緣由

中國共產黨吸收列寧帝國主義論來指導中國革命并初步形成黨的革命敘事,這很大程度上緣于該理論本身的科學性、十月革命后蘇俄對華政策的改變以及中國救亡圖存的需要。

第一,列寧帝國主義論是科學的理論。列寧帝國主義論是列寧在對數百種文獻資料的查考以及有關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實際考察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戰的爆發使得列寧著手研究帝國主義的問題。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批判地吸收了一些社會主義理論家如希法亭、布哈林及自由主義理論家如霍布森所用的“帝國主義”概念,于1916年創作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通俗的論述)》中,集中地論述什么是帝國主義、什么是帝國主義時代的基本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時代的歷史地位如何,將第一次世界大戰定義為“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都是為了瓜分世界,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金融資本的‘勢力范圍’等等而進行的戰爭”②《列寧選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12 版,第577 頁。,作出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的重要論斷。由此,經典的馬克思主義帝國主義理論范式被提出。隨后帝國主義理論又在列寧的其他著作如《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分裂》《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等中得到完善。

列寧提出帝國主義經典的五特征論,揭示了什么是帝國主義:壟斷組織形成;金融寡頭形成;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國際壟斷同盟形成;世界已被瓜分完畢。勞動和資本之間的矛盾,宗主國和殖民地附屬地人民之間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是帝國主義的三個主要矛盾。③李忠杰:《列寧主義論綱》,廣西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76 頁。在揭示帝國主義本質及其內在矛盾的基礎上,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分裂》中,從歷史地位維度給予帝國主義定位——“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資本主義”。由此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斗爭已提上日程。列寧帝國主義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同時也“奠定了新的時代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的全部基礎”④李忠杰:《列寧主義論綱》,廣西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64 頁。。

此外,列寧帝國主義論并未局限于“解釋世界”,實則是指導和推動俄國革命乃至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先導?!案淖兪澜纭钡氖赂锩膭倮状巫C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應用于經濟落后、內憂外患的國家。列寧對帝國主義的深刻剖析,真正豐富了中國知識分子對帝國主義的認知,中國共產黨乃至中國人民也正是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才認清中國國情,尋到救國良方。

第二,十月革命后蘇俄對華政策的改變觸動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自明清兩朝交替時期到十月革命前,中國長期處于被沙俄踐踏蹂躪的狀態。①劉志青:《恩怨歷盡后的反思——中蘇關系七十年》,黃河出版社1998 年版,第8 頁。在1900年俄國結束對華戰爭之際,列寧就曾控訴俄國政府的野蠻與殘忍,認為侵略中國這一政策同時也在毒害俄國人民的政治意識。②《列寧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278~282 頁。之后,出于對帝國主義統治薄弱環節爆發革命的分析,列寧開始思考中國等半殖民地國家和其他殖民地國家解放運動的問題。他指出:“社會黨人……還應當最堅決地支持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的民族解放運動中最革命的分子,幫助他們的起義——如果有機會,還要幫助他們的革命戰爭——,反對壓迫他們的帝國主義列強?!雹邸读袑庍x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569 頁。十月革命后,沙俄從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一變而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歷史的進步。1919年7月蘇俄政府制定第一次對華宣言,公開表達對華政策的基本立場,其中提出前帝國主義政府在中國以侵略手段攫取的土地、特權及賠款等皆作廢。④劉志青:《恩怨歷盡后的反思——中蘇關系七十年》,黃河出版社1998 年版,第45 頁。宣言極大地震動了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以來,還沒有哪個外來侵略的國家主動放棄過從中國掠奪來的權益。天津《益世報》稱此乃“世界人類從來未有之義舉”⑤轉引自張神根:《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83 頁。。俄國的巨變使得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及廣大民眾對蘇俄政府及列寧主義產生了好感與好奇,心向往之。之后的蘇俄對中國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援助更是觸動著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正如毛澤東所說:“一向孤立的中國革命斗爭,自從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就不再感覺孤立了。我們有全世界的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援助?!雹拗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5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620 頁。

第三,救亡圖存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上下交困的中國何去何從的問題使得當時諸多仁人志士彷徨、憂慮。認識到不可以不變革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思潮新理論,都拿來學習。但以當時的西方理論或思潮為指導的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實踐都以失敗告終。而列寧帝國主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其有效指引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的破舊立新對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影響深遠。列寧由帝國主義論提出著名的“一國首先勝利論”: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同時獲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且親身實踐社會主義可以在與中國同是經濟落后的俄國實現。⑦《列寧選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722 頁。經實踐檢驗的真理讓中國共產黨人看到曙光,開始嘗試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審視中國自身的問題。費正清也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教人們摒棄西方‘科學思想’名義掩蓋下的西方帝國主義行為,并把中國的落后挨打歸咎于和封建軍閥相勾結的金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奴役”⑧〔美〕費正清著,張沛譯:《中國:傳統與變遷》,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年版,第522~523 頁。,是能為中國提供解決問題的一套完整的、科學的世界觀。

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敘事邏輯

中國共產黨革命敘事中的“革命”絕不同于中國古代改朝換代的湯武革命,所敘之事也不會神秘地歸于天命。當近代中國人民思想逐漸開化之時,革命敘事的底層邏輯必然不再求助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或是“君權神授”。中國共產黨在其早期革命敘事過程中所遵循的邏輯,是在列寧帝國主義論等理論的指導下,分析革誰的命,誰來革命,以及革命之后中國何去何從,來闡明解決當時中國問題的途徑以及中國未來革命與發展的道路,最終達到喚醒民眾以積聚革命力量的目的。

(一)革誰的命:在認識“帝國主義”中確立中國共產黨革命敘事主題

敘事主題即敘事的中心思想。中國共產黨革命敘事的主題毋庸置疑是反帝反封建。該革命敘事主題形成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認識“帝國主義”這一過程。

西方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等多次侵略戰爭,脅迫清政府簽訂多項不平等條約,要求割地、賠款、關稅自主、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暗蹏髁x”一詞就此為人熟知。這般屈辱使得時人對帝國主義國家的認知呈現復雜性,或對其強大實力百般推崇,或對其侵略行為深惡痛絕。蔡和森曾指出,當時的中國革命領袖人物對帝國主義的認識流于表面,既有人認為只要內政肅清,列強自然改顏相向,也有人以為會有所謂“友邦”——另一派的帝國主義者幫助,中國能于夾縫中生存。①蔡和森:《改造中國與世界》,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 年版,第85 頁。

在毛澤東看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表現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到了第二階段才能理性“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并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②《毛澤東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89 頁。。而這種認識的轉變正是從五四運動前后開始的。據相關史料記載,1919年五四運動后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專員在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中介紹列寧的《帝國主義論》一書。③朱亞坤:《列寧帝國主義論的實踐要義及其中國回響》,《現代哲學》2022 年第1 期。該書先是1924年由李春蕃以《帝國主義》為題摘譯刊登在《覺悟》雜志上,1925年出版單行本《帝國主義淺說》,后由劉楚平于1929年以《資本主義最后階段帝國主義論》為書名出版全譯本。④葛靜波、張昭軍:《國民革命時期列寧〈帝國主義論〉的譯介與論爭》,《中共黨史研究》2019 年第9 期。此后,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如李大釗曾作題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后之國民運動》《大英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史》的演講,并撰文《新帝國主義戰爭的醞釀》《日本帝國主義最近進攻中國的方策》與《日本帝國主義者的赤化觀》,歷數帝國主義者侵犯中國之史實,以太平天國運動及義和團運動為例評判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反帝運動的得與失,分析未來帝國主義時代之局勢,以期喚醒民眾追隨無產階級政黨驅逐帝國主義來犯者。

反帝國主義與反封建密不可分,列寧曾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中明確提出:“共產國際在民族和殖民地上的全部政策,主要應該是使各民族和各國的無產者和勞動群眾為共同進行革命斗爭、打倒地主和資產階級而彼此接近起來?!雹荨读袑庍x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217 頁。1922年1月,共產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明確指出中國當前要事就是“把中國從外國的羈軛下解放出來,把督軍推倒”⑥胡湘君:《黨的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學習時報》2022 年5 月27 日。。緊接著在中共二大上,中共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毛澤東也不止一次分析過封建官僚為帝國主義賣命的事實,認為“欲消除上層的軍閥和帝國主義的組織,必須破壞他的根基”,即封建勢力與宗法社會式政權的根基,“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會主義的革命,是空想的”。⑦《毛澤東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35 頁。1927年5月,中國共產黨表明:“反帝國主義的斗爭,如果沒有反對大資本家及封建勢力的剝削之斗爭與之相伴而進,是決不能發展的?!雹僦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4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189 頁??梢哉f,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反封建主義即是反帝國主義,反帝國主義即是反封建主義。

(二)誰來革命:在列寧帝國主義論與大革命失敗經驗中定位中國共產黨革命敘事主體

彼時的中國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受列強經濟商戰的壓迫,但“自由太多,沒有團體,沒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②孫中山著,黃彥編:《孫文選集》上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501~514 頁。。作為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也因“宗族地緣觀念濃于階級和革命意識”,“擁護階級斗爭或革命并不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③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年版,第225 頁。

如此中國呼喚強有力的思想與組織。翻開近代中國人民革命的歷史,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革命與斗爭無不展示了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與反抗精神,但不論是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革命如太平天國運動,還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或是偶發的下層民眾的起事或“造反”,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1925年,毛澤東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強調,“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④《毛澤東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3 頁。。因此,確定革命敘事中那個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主人公顯得尤為重要。帝國主義終究不可避免地要被消滅,中國共產黨正是那個有著先進理論指導、團結真正朋友、攻擊真正敵人的中國革命的“主心骨”。

在列寧看來,帝國主義是反動的、垂死的、腐朽的,是無產階級的對立面,因此無產階級是革命的、先進的、上升的。他曾深刻指出,勞苦群眾想要爭到完全的自由,達到公正持久的和平,必須認清資產階級的叛徒嘴臉,“拒絕同資產階級實行任何妥協,堅決站到革命工人這邊來”⑤《列寧選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07 頁。。毛澤東也曾說:“只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才最沒有狹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遠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組織性,而且也最能虛心地接受世界上先進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經驗而用于自己的事業?!雹蕖睹珴蓶|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4 頁。這一論述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一開始便有的歷史自信與階級自信。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是中國革命的根本的首要的問題。無產階級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在積極與其他革命黨派通力合作中,中國共產黨無疑應是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直接導致大革命失敗,“國內反革命中心已經產生,國民黨右派已同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反對中國革命”⑦轉引自邢廣程:《同盟、沖突和關系正?;褐刑K關系演化軌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年版,第9 頁。,1928年,中國共產黨發布《中國共產黨宣布國民黨為國民公敵宣言》,文中詳述國民黨四分五裂,混戰不已,已不是一個統一的可以發展革命來解放中國的黨,已變質為“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走狗,變成新軍閥的工具”⑧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5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59 頁。。它“只想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沖突矛盾,而實在則替其中最強的當工具”,是“最不成熟最沒有力量”的階級。⑨《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5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88 頁。相反,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與革命性眾目具瞻。主張革命的黨派中,還有中國青年黨,但它在實際行動中“不行動”,又與國民黨右派“過分親密”。①王雪超:《由合作到對抗:國民革命時期中共與青年黨的關系演變》,《中共黨史研究》2013 年第4 期??梢哉f,其他革命黨派皆因其自身階級局限性,不具有徹底的革命性,口號上喊著反帝國主義,實際又與帝國主義糾纏不清,更別談帶領人民最終實現民族復興、國家獨立,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了。因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敘事中,“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解放中國于帝國主義統治之下,然后才能解放中國工農貧民兵士于軍閥豪紳資產階級的壓迫之下,才能消滅一切軍閥的混戰,開始中國和平的建設……”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5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60~61 頁。。革命敘事主角確立的語境下,蔡和森等人向民眾疾呼:“國人們!你們要得真正的保障或真正的解救勢力,只有充分同情并幫助勞動者早日恢復其組織力戰斗力呵!”③蔡和森:《改造中國與世界》,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 年版,第74 頁。

除一些演講、宣言等,以郭沫若、成仿吾、蔣光慈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還將革命領袖引入如《短褲黨》等革命小說中,描寫了工人運動的領導者英勇斗爭的事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作為領導力量的真實風貌。

(三)中國到哪里去:列寧帝國主義論與革命事件序列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敘事主線

敘事主線即主要的前后接續的故事序列組合。法國敘事學家布雷蒙曾說:“沒有序列,就沒有敘事?!雹軓堃戮庍x:《敘述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年版,第156 頁。楊義先生的《中國敘事學》也曾指出:古文中,“敘”與“序”相通,敘事也是“序事”⑤楊義:《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10~17 頁。。中國共產黨堅持唯物史觀,在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從歷史的具體語境出發,在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大革命等序列事件中展開革命敘事,最終得出結論:中國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敘事主線。

一是十月革命這一事件序列,提供啟蒙因子?!笆赂锩C明,無產階級領導農民起來武裝暴動,這種力量是任何資本家擋不住的……工人農民的解放,只有奪取政權,只有推翻地主資本家的反動統治,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工農窮人只有在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之下才能得到勝利?!雹匏拇ㄊ∩鐣茖W院:《川陜革命根據地史料選輯》,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155 頁。十月革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先進理論的成功實踐,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亦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先進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二是五四運動這一事件序列,提供覺醒因子。毛澤東曾說:“五四運動是俄國十月革命的響應,所以比辛亥革命更深刻”,“沒有五四運動就沒有大革命”。⑦《毛澤東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03 頁。正是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得中國無產階級開始覺悟,隨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五四運動反對北洋軍閥的賣國恥行,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宣傳科學與民主,同時科學看待帝國主義,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極端排外,帶給廣大民眾一場思想洗禮。三是大革命這一事件序列,提供經驗因子。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與國民黨合作,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其間,中共深入聯系群眾,為革命的發展奠定了人民基礎。大革命雖未成功,但它的歷史意義不可磨滅。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中經受住了考驗,汲取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深刻領悟到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性,為領導中國革命進入下一個新階段做好準備。同時,國民黨右派變叛徒,民眾才真正了解到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才“始終知道中國共產黨永久站在國民革命的最前線”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4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214 頁。。

敘事的序列性表現為一種目的性。中國共產黨敘事的目的即是啟蒙民眾,鼓舞民眾,為中國革命服務。當時擺在中國各有道之士面前有三個選擇,一是走歷史的老路,即通過改良,繼續封建統治;二是走時興的新路,即資本主義道路;第三條則是走社會主義道路。提及中國的未來,瞿秋白曾堅信,只有走列寧指引的道路,被壓迫民族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②史全偉:《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 個第一》,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37~40 頁。,這對當時的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有此認識,不僅是因為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使得中國人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而敵視資本主義,還因為私人資本主義“在歐美日本所造成的罪惡已是不能掩飾的了”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187 頁。,更重要的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唯物史觀出發,“中國經濟在如此階級的基礎之上,決不能向上發展而‘和平’的進于資本主義的前途”④《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5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99 頁。。從十月革命的啟蒙到大革命的歷練,中國共產黨通過這一革命敘事序列,告訴大眾的是,中國只能走這樣一條道路:“中國人民要完全戰勝帝國主義,只有推翻統治者階級,建立新的革命政權,真正的平民政權——蘇維埃政權……”⑤《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5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02 頁。

三、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敘事的特點

(一)具有啟蒙色彩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敘事,是在十月革命與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因此帶有明顯的啟蒙色彩。西方列強的踐踏下,民眾對“帝國主義”認識不清,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未抵抗的有之,趁機哄搶的有之,幫助聯軍部隊的亦有之。⑥金一南:《從空前覺醒到偉大復興》,《北京日報》2015 年7 月20 日。19世紀末,反抗帝國主義聯合侵華的最為暴烈的運動農民運動即義和團運動。這一運動有其積極意義,但也存在著局限性。誠如瞿秋白所言:“那時的民眾運動純粹帶著神教的和尊君的色彩,那時反帝國主義的策略完全錯誤?!雹摺饿那锇孜募赫卫碚摼帯返?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614 頁。

中國的革命故事要讓民眾聽進去聽得懂,最基本的要素必得剖明?!叭绮徽f明那時候地主怎樣壓迫農民,資本家怎樣壓迫工人,帝國主義怎樣分裂中國,北洋軍閥怎樣對付革命,那就很難了解當時的斗爭?!雹唷睹珴蓶|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05 頁。列寧帝國主義論使中國人民對于造成國破家亡的罪魁禍首——帝國主義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對正處于內憂外患的中國人民來講,這一理論無疑是一盞明燈。

(二)敘事風格大眾化

理論需要“掌握群眾”,如果沒有群眾的革命情緒蓬勃高漲,中國革命的事業不可能勝利。不得不承認,情緒化的宣言比枯燥無味的理論論述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革命敘事不是自說自話,也不等同于革命史,而是為革命事業服務的有力武器。敘事的啟蒙色彩及講述對象的下移使得中國共產黨在作革命敘事時,須得注意不能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教條,而應使用無產階級與民眾都能夠共同理解的話語。如蔡和森的《請看外國帝國主義在中國搗些什么鬼》全篇每段皆以“你看這是搗什么鬼”結尾①蔡和森:《改造中國與世界》,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 年版,第57~58 頁。,親民通俗的語氣與用詞在敘事中有利于使黨與群眾建立起感情共同體,承認共同的革命敵人,擁護公認的革命領導黨——中國共產黨。

除此之外,一些早期共產黨人所寫的革命小說,如蔣光慈的《少年漂泊者》描述了一個父母慘死、既無面包也無愛情、被資本家欺辱傷害逼向絕境的小人物,他投靠革命,最終英勇犧牲,是眾多共產黨人的縮影。民間無名小卒到民族革命英雄的價值轉換在小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敘事對煥發民眾的由復仇沖動與民族反抗精神凝聚在一起的革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兼具國際主義特點

在列寧看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經濟與政治的支配是世界革命的源頭,因此全世界受壓迫的國家和民族革命的核心對象就是帝國主義。李大釗曾說:“一七八九年的法國革命,是十九世紀中各國革命的先聲。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雹凇独畲筢撊返?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359 頁。十月革命讓中國的進步力量開始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作為探索國家出路的工具,認為“中國革命勢必于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相連結,而在中國開辟社會主義的道路”③《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5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78 頁。,將中國革命置于世界革命之中,將中國革命力量與世界革命力量相聯系。不僅思索中國何去何從,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還思考世界將向何處去的問題:“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工農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要從資本帝國主義戰爭的恐怖世界中解放出來,惟有促成西方的社會革命與東方的民族革命攜手并進,實現世界革命的企圖?!雹懿毯蜕骸陡脑熘袊c世界》,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 年版,第66 頁。故此,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敘事帶有明顯的國際主義特點。正如毛澤東曾說的那樣:“講到中國無產階級,就要講到世界無產階級,講到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的斗爭,就要講到馬、恩、列、斯他們怎樣領導國際無產階級同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作斗爭?!雹荨睹珴蓶|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06 頁。

四、結語

“革命要繼續,敘事就不能停止?!雹薰鶆γ簦骸吨袊敶t色敘事的生成機制研究:基于1949—1966 年革命歷史小說的文本考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年版,第148 頁。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主動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援引列寧帝國主義論與俄國革命實踐,在百折千回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本土化的演進進程中明確了革命敘事主題、確立了革命敘事主人公、形成了革命敘事主線。

從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所構設的革命敘事可以看出,中共能清晰地洞察自身的歷史使命、中國革命的性質、革命道路的選擇,為中共掌握革命的領導權的合法性提供了歷史根據。在理解革命與解釋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注意將理論的有益成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樣的革命敘事也使得中國工人階級、農民和知識分子等社會力量明晰當時中國所處歷史定位及自身使命,增強了中共的組織力和號召力,不斷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完善中共革命敘事,最終實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開啟了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探索。

中共早期革命敘事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的深刻歷史問題。梳理中國共產黨從醞釀、建立到發展的歷史脈絡,講述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發展、浴血實踐的故事,是構建中共黨史敘事體系的重要部分。對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敘事的探索,有助于推動新時代中共歷史研究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猜你喜歡
帝國主義人民出版社列寧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托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國主義寓言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動第四次“圍剿”
抉擇
人民出版社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