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文本細讀破譯古詩閱讀的解題密碼
——以2023年高考新課標卷為例

2023-04-20 06:50劉海云
語文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尾聯賣花桃李

劉海云

(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廣東 深圳 518107)

古詩文更為呈現精致作品、精致思想、精致文學的特征,至少本文中所指的古詩文包括古代詩詞、散文等,精致是能夠流傳至今的文學作品的顯著特征[1]。大概而言,在文學領域,越是經典的,越是精致的;越是精致的,越能夠成為文學作品[2]。精致的文學,自然更加需要細讀,文本細讀才能逐漸領會精致的文學,文本細讀才能符合精致文學的閱讀要求[3]。古詩文尤其需要進行文本細讀,高考古詩也尤其需要進行文本細讀,每年高考古詩閱讀試題都不斷暗示、強烈要求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文本細讀是解答高考古詩試題的正確門道、光明大道、高效捷徑[4]。受社會環境、社會發展影響,高中學生日益缺少文本細讀能力,尤其需要提升文本細讀能力。2023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卷總共兩套,即新課標I卷、II卷。新課標I卷古詩試題如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

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

C.頸聯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苯Y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新課標II卷古詩試題如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边@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一、理解關鍵字詞基本含義

我們要努力讀懂關鍵字詞的本義,本義是字詞最初含義、本來意義[5]。I卷第15題“A.詩的首聯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直接針對首聯內容設置需要考察的問題,首聯難以理解的字詞包括“逐字”“箋”“學轉難”,“箋”字已提供注釋,意思是“注釋”,但“逐字”“學轉難”的含義確實不易理解。首聯大意難以直接理解,師生從基本含義理解層面不便于直接判斷A項表述是否準確。I卷第15題B項提及關鍵詞“皮毛”,“皮毛”常常表示表面、粗淺之意,“皮毛”之下才是內在的深層內容,才能進入深刻的層面。B項對應頷聯設問,頷聯還有一個比較陌生的關鍵詞“剝落”,“剝落”本身常常表示“脫落、剝離”之意,“剝落皮毛”是很形象很合理的搭配,考生應該推斷,此處詞語“剝落”正是“脫落、剝離”之意??忌獯鹆恕皠兟淦っ钡幕竞x,通讀頷聯,可以擁有足夠信心推斷B項所陳述內容是準確的。I卷第15題C項提及關鍵詞“自”“親”二字,“自”“親”二字基本意思都指向“自身”,我們把“自身”的含義代入頸聯,可以推斷“自身”這一解釋符合頸聯含義,“自”“親”強調了親自鉆研,進而推斷C項所陳述內容是準確的。I卷第15題D項表述中關鍵詞包括“類比”“淺近明白”“通俗易懂”,我們主要需要弄懂“類比”的基本含義,“淺近明白”“通俗易懂”二詞無需過多解釋?!邦惐取笔潜容^敏感、復雜的修辭手法,與比喻、隱喻存在緊密關聯性,考生難以將類比與比喻、隱喻進行明顯區分,類比是借助類似事物的特征刻畫突出本體事物特征,所涉及兩事物之間的相似點往往非止一端、不僅僅只有一處。類比側重復雜的說理,比喻、隱喻指代的對象相對更為明確、單一。我們結合觀照D項主要對應的頸聯和尾聯,結合16題材料“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初步能夠感受到,詩人談到親自參禪、修仙,深入樹林欣賞桃李等事物,實際是講研學需親身實踐、深入底層。詩人這樣的說理方式,是通過間接講述了一個類似事物,表達一個態度或觀點。這樣的說理特征符合類比說理方法。進一步簡化理解,類比修辭也需要打一個比方,通過打一個比方來講解一個道理。頸聯、尾聯確實都是在打比方說理。如果這樣理解了類比修辭的基本含義,不難判斷詩人是采用了類比方法。對學習基礎稍微較好的考生而言,比較有信心判斷詩人采用了類比手法。這樣理解“類比”一詞的基本含義,估計大多數考生都能做到,大多數考生都應該能夠斷定詩人采用了類比方法。類比已經產生淺顯易懂的說理效果。因此斷定,I卷第15題D項表述是準確的。通過努力讀懂關鍵字詞的本義,已基本斷定I卷第15題BCD項表述是準確的,A項暫時不能理解判定,但我們快速利用排除法得到I卷第15題答案,該答案應該為A。

II卷第15題A項對應全詩畫面設問,需要著重細讀“自己”“乘船”“歸家途中”“隨著行程”“逐次”“自然流暢”等關鍵詞,這些字詞不難理解本義,但仍需考生逐字逐詞斟酌。對照全詩大意,考生能夠初步判斷詩作意境的主人公是“自己”,晚歸的方式是“乘船”,詩作的意境是處于“歸家途中”,詩作畫面是“隨著行程”“逐次”呈現、生動轉換,各畫面切換真切、靜謐、祥和,“自然流暢”,基本斷定A項表述準確。II卷第15題B、C、D項也都是對應全詩畫面設問,沒有特別地專門考察詩句中的“渾”“蓬瀛”等疑難字詞,三個選項所表述的大意也不難理解,但考生仍需著重細讀選項表述中的關鍵字詞,認真細讀選項中的關鍵字詞,緊扣詩作原文細細比對各選項中關鍵字詞的含義,斟酌判斷各選項中關鍵字詞含義是否符合詩作原文大意,是否符合詩作原文基本特征。B項需著重細讀“秋日余暉”“有動有靜”“多姿多彩”“愉悅”等關鍵詞,對照原文之后,考生能夠感受到,詩作描寫了“秋色”“晚晴”,呈現了“秋日余暉”,描寫了“橋橫水木”“寺倚云峰”等靜景,也描寫了“濕飛”“相迎”等明顯的動景,呈現了“有動有靜”“多姿多彩”的意境,大概傳遞“愉悅”的心情,基本斷定B項表述準確。C項需著重細讀“仙境”“人居之地”“雞鳴狗吠”“破壞”“變化”等關鍵詞,考生對照原文,能夠大致感受到,詩作呈現了美麗的“仙境”,表現了尋常的社會生活環境,描寫了“人居之地”,響起了“雞鳴狗吠”之聲,但“雞鳴狗吠”是否“破壞”了美的意境,主人公的心情是否發生了“變化”?對此,考生需要更加仔細品讀尾聯,尾聯中難以理解大意的詞語原本只有“誅茅地”,但“誅茅地”已被注釋為人的居所,這樣,考生已經比較容易理解尾聯大意,尾聯大意寫了自己漸近居所時,聽到“雞鳴狗吠”之聲逐漸從樹林中傳來。翻譯之后,考生并未發現“破壞”“變化”之意,可以基本斷定C項表述不準確。D項需著重細讀“多種感官”“不同的角度”“狀物生動”“鮮活”“細膩”等關鍵詞,考生繼續對照原文,能夠比較明顯感受到,詩作描寫了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不同的角度”的感受,描寫景色非常生動、鮮活,呈現了“隱隱聲”等重要的景色細節,基本斷定D項表述準確。由此,II卷第15題答案為D。

二、把握文本內在關聯邏輯

掌握字詞本義之后,文本細讀講究的、要求的更高層級的方法是把握文本內在的關聯邏輯。通過對原文進行前后、左右的相互參照比對,能夠更快捷、更有力幫助考生答題??忌€是應當優先從詩作之后題目入手,對于I卷第15題,優先仔細斟酌ABCD選項的內在關聯邏輯,這四個選項之間確實存在顯著的內在關聯特征。BC選項大意一致,倡導“親自鉆研”,“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如果B項大意表述錯誤,那么C項也應該大意表述錯誤,這樣,BC應該都屬于表述準確的選項。A項與BC項大意相反,A項已指定解說范圍是首聯,所表述“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應指代“逢人個個說曾顏”,既然BC項倡導“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是準確表述,那么A項“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屬于誤解,“逢人個個說曾顏”原本也不能解釋為“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出題人將“逢人個個說曾顏”故意解說為“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是錯誤解說,目的是迷惑考生。更準確簡單的方法,考生只要揣摩發現A項所述大意與BC項相反,就能夠推斷A項所述不準確。

I卷第15題A項直接對應首聯設問,但首聯存在“學轉難”等難以理解的關鍵詞,一般考生大概感受到,首聯描寫了做學問的人研讀經典,談論曾參和顏回,但一般考生不能判斷這是否算不畏艱難、學習圣人之道。整首詩作中,尾聯“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可算是最容易理解大意的部分,尾聯本身極難理解,但在第16題的精確解釋下,考生能夠快速掌握尾聯大意??忌鷥炏葘⑽猜摵褪茁撨M行相互參照,至少發現尾聯和首聯的大意不一致,這兩聯大意連貫起來不夠流暢??忌惺艿角昂蟠笠獾牟粔蛞恢?、不夠連貫,何不進一步推測尾聯與首聯之間存在大意的轉折關系?由此有助于推斷,I卷第15題A項表述存在錯誤。實際上,頷聯、頸聯大意與首聯都存在轉折關系,只是一般考生較難快速理解頷聯、頸聯大意,且其轉折關系也相對不如尾聯與首聯之間的轉折關系鮮明。頷聯頸聯大意說,要剝離皮毛,不能依靠傳說,要親自參禪,要親自煉丹。尤其是頷聯中表示不能依靠傳說之意的“不在流傳口耳間”,其大意與“逢人個個說曾顏”意思照應、含義相反、做法相對,既然相反、相對,那么,“逢人個個說曾顏”就不是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據此斷定A項表述錯誤。

II卷第15題四個選項之間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內在關聯邏輯,ABD選項所述大意存在較多相似性,A項的“自然流暢”,B項的“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D項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都是輕松、美麗的景色與狀態。尤其是BD選項所述大意幾乎一致,D選項幾乎是對B選項的進一步解說,D項的“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照應了B項的“有動有靜”,D項的“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照應了B項的“多姿多彩,令人愉悅”。如果ABD選項中有一個選項表述錯誤,那么另外兩個選項也可能是錯誤表述。但是C項大意與ABD選項大致相反、相對,“雞鳴狗吠之聲破壞”不算是美的意境。四個選項只有一個選項表述錯誤,基本斷定C項表述不準確。

三、品味關鍵字詞情感色彩

在文本細讀中,比掌握關鍵字詞本義、揣摩字詞內在關聯邏輯更高的能力層面,是還需深刻品味關鍵字詞情感色彩。應對高考試題,我們仍然優先從詩作之后的題目直接快速入手。I卷第15題D項指出“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治學主張”,結合第16題材料“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考生能夠首先明顯感受尾聯是通過類比進行說理、通過打比方來講道理,魏了翁的名言是倡導大家到樹枝上、樹林底下欣賞桃李,才能看到精神本質、看到鮮活的景象。該詩尾聯采用魏了翁的名言典故,引入“賣花擔上看桃李”的場景,主要倡導大家認真鉆研,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只會看熱鬧,不能刻板學習,特別是其情感色彩很鮮明,其諷刺效果非常生動、準確、強烈。

在I卷第16題題目內容的注釋幫助下,考生對“賣花擔上看桃李”的大意、其所要表達的觀點已非常清楚,但還需繼續品味,品味其中的感情色彩,更能準確快速解題?!百u花擔上看桃李”是很諷刺的做法,不是賞花的較好途徑,這樣的人只是擺出賞花的樣子,湊熱鬧,故作風雅,不是真正賞花、愛花??忌M一步思考,“賣花擔上看桃李”指誰?不難品味,詩人在諷刺和批評那些類似“賣花擔上看桃李”的讀書現象,批評社會上那些不愿意深刻鉆研學問,卻喜歡天天談論學問、道聽途說、炫耀學問的人。這樣的一群人、這樣的讀書現象與首聯“逢人個個說曾顏”場景相似。至此,考生是不是已大概明白,詩人、詩作在批評“逢人個個說曾顏”的做法?遇見他人就一起談論曾參和顏回的讀書人并不是學習圣人之道,不是認真做學問。詩人倡導親自參禪、親自煉丹這般的刻苦求學求知方式。I卷第15題答案已清晰揭曉,答案為A。

經過前文細讀分析,I卷第16題已經能夠順利解答,該題要求“結合本詩主題”,談談理解。談談理解,首先解答文字本義,再按照題目要求,“結合本詩主題”解釋隱藏的所要揭示的含義。合理解釋如下:人們不要在賣花扁擔、賣花市場上欣賞桃李的芳艷,應該到樹枝上、樹林中才能欣賞鮮活的花朵;做學問與欣賞桃李的芳艷一樣,如果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習只言片語,類似賣花擔上看桃李,無法學到真諦;做學問需要深入鉆研,才能掌握學問本質,就像賞花需要前往樹林枝頭。

II卷第15題四個選項,整體關照,考生能夠簡單感知,ABD選項的情感色彩是偏于積極向上的、愉悅的、亮色的、喜色的、正能量的。ABD選項所述文字的情感色彩分別凝結在“自然流暢”“多姿多彩,令人愉悅”“鮮活”,都是靚麗的、輕松的、活潑的心情。C項的情感色彩明顯不同,是偏于消極的、煩悶的、暗色的、灰色的、負能量的,其認為,雞鳴狗吠之聲“破壞”了晚歸之美的意境,心情從愉悅之中出現變化??忌谠娮髡Z境中進一步分析雞鳴狗吠之聲的感情色彩,詩作描寫了“雞犬”之聲從樹林藤蘿中隱隱約約地傳來,這是情理之中的典型意象,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元素,全詩其他意象也都沒有顯示任何消極的情緒,雞鳴狗吠之聲無法離奇地暗含非愉悅的心情。相反,融入語境,考生從雞鳴狗吠之聲品味到的是祥和、幽靜、夢幻的心境,雞鳴狗吠之聲與翠鳥低翔、荷花玉立、香氣裊娜等夢幻景象非常融合,情感色彩是一致的??忌鷳撚纱烁鼮槊鞔_斷定,C項表述錯誤,II卷第15題答案為C。

經過前文細讀分析,II卷第16題已經能夠順利解答,該題提問“這一觀點”怎樣被“印證”,考生首先需要理解“這一觀點”的基本含義,再從詩作中找到與“這一觀點”照應的內容。這一觀點“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不難理解,基本意思是從我的角度觀看事物,所以事物都帶有我的思想情感??忌鷳撛趺崔k?就需要從詩作中尋找帶有詩人情感色彩的事物。高中課堂反復講過,意象是什么?意象是被賦予情感的事物。實際上,此題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對詩作意象的解讀和感知能力。該詩作有很多經典意象,考生最好選擇主要的意象進行闡釋、解讀詩人的情感。因此該題參考答案如下:“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為作者筆下的事物都被賦予特殊情感;“橋橫”“水木”“寺倚”“云峰”等意象寫出晚歸途中低處、遠處、高處等四周幽靜、愜意的環境,是詩人淡淡喜悅心情的寫照;“翠羽”“紅蕖”“香裊”等意象不僅輕巧、寧靜、清香,更與詩人實現了精神的互動,像是歡迎詩人歸來,是詩人愉悅心情的鮮明體現。

猜你喜歡
尾聯賣花桃李
桃李面包
賣花歌
晚次鄂州
賣花姑娘和小鳥
賣花歌
牛大爺賣花
桃李滿園
《登高》尾聯新得
《戲答元珍》寓“非戲”于“似戲”
只為桃李現芬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