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和探索

2023-04-23 16:48李穎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美術探索

李穎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階段,小學美術教育強調在培養學生繪畫知識與技巧的基礎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情感教育與美育相互滲透,以情感交流為主體,可進一步提高學生審美素養與文化素養。本文就情感教育與小學階段學生情感發展特征感慨討論,基于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價值,簡要概述了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策略探究。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美術;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7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6-0203-03

素質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強調在學校教學中除基礎知識與技能教學外,需發展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美術課堂作為學校美育的主陣地,要求教師充分發揮美育積極作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同時,情感教育與美育相互滲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可進一步增強學生審美素養,給學生以良好情感與審美體驗?;诖?,要求教師在日常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健全學生人格,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審美。

1.情感教育概述

(1)內涵

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相對,同屬于完整教育過程的一部分,既是教學策略,也是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教學中輕松、愉悅教學氛圍的創設,妥善處理學生認知與情感的關系,在情感交流過程中增強學生情感體驗,豐富學生內心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與探索欲望,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需明確,情感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構成了現階段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之間相互獨立卻也相互滲透。同時,情感教育作為個性教育的重要條件與基本原則,對個體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具有一定影響。

(2)價值

素質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調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快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進一步發揮教育育人優勢,在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健全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情感教育的價值表現在:對學生生存的積極意義;情感教育可拉近師生、生生間距離,促進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挖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發現個人閃光點,促進學生潛能開發;促進學生認知結構完善;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相互滲透,可進一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健全學生人格,加快學生精神文明建設;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3)目標

心理學家克拉斯沃爾和布盧姆等人于1964年把情感教育目標劃分為五個層次。第一,接受。強調個體對現象的感受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愿意積極接受刺激。第二,反應。在接觸刺激后,個體愿意跟隨自身意愿做出反應,獲得良好體驗。第三,價值評價。個體情感體驗逐漸由外界或集體需要,轉變為需要本身以及滿足需要的方式所做出的價值評價。第四,組織。個體形成對價值的整體性感知,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價值體系,為后續個體獲得穩定、豐富的情感奠定基礎。第五,性格化。個體把個人所獲得的信息、態度、價值觀等放在一個系統內,形成個人性格特征,明確個人言行舉止。層層遞進,銜接了個體情感、心理內化與升華的全過程,屬情感教育的動態目標。情感教育理論核心圍繞情感教育一般性目標展開,明確指出情感教育以培養學生社會情感為基礎,進一步提高學生情感調控能力,逐步實現對個人情緒、情感的控制,并幫助學生從個人與環境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最終實現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升華,健全學生人格。

2.情感教育與小學生情感發展特征分析

(1)情感教育特征

情感教育的特征包括興趣性、成功性、審美性與創造性。興趣性指情感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內在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興趣驅使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并進一步發展學生興趣愛好。成功性明確指出,情感教育需確保學生人際交往中可獲得自尊,在學習中均可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接納,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并取得成功。審美性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特征,強調教育過程除了單一的知識與技能傳遞外,也是師生主動投入的審美性教育活動,促進師生知識、技能、情感、思維等共同發展。創造性包括:一為情感教育無統一教學模式,教師結合課程內容、學生年齡與特性、學情等創造性地展開教學活動,二為情感教育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創造能力與創造精神,促進學生創造性素質綜合提升。

(2)小學階段學生情感發展特征

小學階段學生情感上處于發展階段,隨著生活經歷與年齡增長逐漸趨于成熟,小學生尚未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內心情感容易受外界影響,導致學生出現不良情緒與消極態度。小學低年級學生情感外露,教師可直觀通過學生行為態度、面部表情了解學生情感,且情感可塑性較強。而高年級學生社會情感逐漸顯露,影響學生情感因素增多,教師需走進學生內心方可了解學生情感變化。因此,此階段情感教育應注重對學生性格積極向上的影響,本著尊重學生情緒特點原則,針對學生情緒問題進行適當干預,避免學生受不良情緒侵蝕,影響學生后續發展。

3.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價值探究

(1)形成良好師生關系

小學階段學生感性思維活躍,美術課程區別于語文、數學等,多樣化美術作品與動手實踐的繪畫活動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而情感教育的應用,以情感交流為主,可拉近師生距離,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美術作品為媒介,以情感為抓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大膽交流,發表個人觀點,形成學生愿意交流的良好局面。

(2)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小學階段學生心智尚未完全發展成熟,處于認知與情感發展初期,對事物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可能受外界不良信息與行為影響,從而造成學生身心發展受限。在小學美術教學在應用情感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美術為載體,構建輕松愉悅、和諧自然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獲得情感體驗,并逐步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可利用美術作品培養欣賞批判思維,引導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客觀看待美與丑,延伸至日常生活,可分辨善與惡。尤其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學生可接觸信息渠道增多,不可避免地受到網絡不良言行影響,美育與情感教育相互滲透,可發揮育人優勢,加快學生精神文明建設與道德素養提升。

(3)提高學生審美素養

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強調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培養新時代復合型、綜合型人才為主,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能力均處于發展時期,美術課堂作為學校美育的主陣地,要求教師在教授學生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審美素養提升,帶領學生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與創造美。而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進一步提高學生審美素養,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創作美術作品過程中,可滲透情感教育,以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透過作品直視作品內涵,感覺美術作品所傳達的情感與思想,豐富學生情感世界,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提升。

(4)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以美術作品為媒介感知內涵,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小學美術教學在單一知識與技能基礎上,逐漸融入經典作品,并滲透傳統文化,可培育學生民族自豪感、認同感,通過情感交流,感知學生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構建個人與美術作品的情感銜接,逐步具備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打破固化思維,遵循內心情感,以美術作為藝術表現手法,實現對日常生活、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中美的創造,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4.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策略探究

(1)重視學生學習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隨著教育深化改革,“以人為本”理念深入人心,要求教師摒棄傳統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圍繞課程內容與學生特性設置課程內容,激發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熱情。教師可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選擇合適內容為切入點滲透情感教育,促使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獲得情感體驗,并形成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表述個人情感體驗。同時,教師需加強學生與學生情感交流,明確學生內心想法,形成良好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針對性進行指導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后續教學活動奠基。

(2)創建情感教育環境,關注課堂教學內容

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圍繞課程內容創設輕松愉悅的課程氛圍,明確學生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以情感交流為主體,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價值。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重視課程導入環節,利用問題、故事、圖片等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關注課堂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可通過個人言行舉止、情緒等調動學生情感,或悲傷、或激憤、或喜悅、或沉重,幫助學生快速融入課堂,產生情感共鳴。以課程“肖像藝術”為例,教材中展示了《張卿子像》《藏族女孩》《九十三歲老人的習作》《青年女歌手(靬尚誼)》等,學生單純依靠作品無法感知背后的思想情感?;诖?,教師在課前可拋出問題,引導學生以作品為基準分析作品的內涵與人物特征,調動學生思維。

(3)挖掘教材情感素材,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美術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承載了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明,其中對生活、思想情感的反映值得學生深入思考,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小學美術教材中蘊含豐富內容,其中不乏經典作品,教師可深入挖掘教材情感素材,并以此為教學內容展開課堂學習,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以課程“提線紙偶”為例,教材中展示的宋代劉松年中國畫《傀儡嬰戲圖》,作品展示了懸絲傀儡戲的表演場景,兒童形象可愛生動,童趣顯露無疑。在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再次回憶童年的美好,給學生以愉悅、歡樂。又如,課程“唱起來跳起來”中的美術作品《東方紅 太陽升》,畫面自然飽滿,展示了藏族同胞手拉手圍著鋼琴演奏者跳舞的美好場景,直觀展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師需傳達家國情懷,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歸屬感,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努力拼搏,長大后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4)豐富課堂學習內容,促進多元情感交融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教學資源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適當拓展課外資源,豐富課堂內容,促進學生多元情感交融。在實際教學中,除美術作品外,教師可依據小學階段學生特性引入視頻資料,給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以課程“中國龍”為例,教材以古代龍紋圖騰為主,展示了“龍”的多種藝術形態。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其象征著幸福、吉祥、威武與中華民族的認知,教師可展示“龍”及其與國家淵源的圖片、視頻,由古至今,促進學生多元情感交融。

(5)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表達情感

小學美術課程作為美育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以實踐教學活引導學生發現、認識、欣賞生活中的美,并以個人所具備的繪畫相關知識與技能創造美,并在美術作品中實現對個人情感的表達。教師可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校園、校外切身感受美,并在個人繪畫作品中投入情感,增強作品感染力。以繪畫作業“校園之美”為例,教師可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走進校園,發現校園中的美,如風景之美、園丁伯伯之美、同學情之美,并激勵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自由創作,畫出心中的校園美,給學生深層美感體會。在完成后,教師也可挑選優秀作品進行賞析,引導學生表述個人感受,體會繪畫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

5.結語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拉近師生間距離,形成良好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審美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并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充分發揮美育與情感教育積極作用。這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學習主體,明確個人引導者角色,結合課程內容與學生特性創建情感教育環境,給學生心靈以觸動,挖掘教材情感素材,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王碩,殷鵬.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

[2]徐恩明.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20(19).

[3]展亞紅.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品位·經典,2022(13).

[4]修海霞.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應用中的實踐和探索[J].中華辭賦,2019(05).

猜你喜歡
情感教育小學美術探索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