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改革初探
—以電子科大校史育人為例

2023-04-23 00:11蔡曉鷗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校史戲劇育人

□蔡曉鷗 何 梅 劉 惠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 611731]

高校的校史真實客觀地記載了高校的建立、歷史沿革、發展變遷、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等的發展軌跡,蘊含著豐富多樣的物質與精神的文化資源,具有至關重要的育人作用。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中國人民大學校史展時指出,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創辦中國人民大學的故事,并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1]。校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成了在思政教育中促使學生與思政教學內容產生情感與思想共鳴的寶貴素材?,F將校史融入課程思政,能創新思政教育,取得入腦入心的育人成效[2]。據此,本文以電子科技大學校史融入戲劇鑒賞課程的經驗為例,梳理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厘清當前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校史融入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具體改革舉措,最終總結出校史融入戲劇鑒賞課程的思政教育意義。

一、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就是在高校各門專業課(包含通識課和實訓課)教育教學中全面貫徹社會主義高校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宗旨,把“四個自信”這一“思政元素”貫穿于專業教育全過程,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教學活動[3]。高校戲劇鑒賞課程作為公共藝術課程,是對非藝術專業學生開設的素質教育公選課,高校注重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是促進藝術類課程與思政教育實現有機結合的應有之義,是全面推動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化的必然舉措。

(一)響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公共藝術類課程的建設要求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中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盵4]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盵5]習近平總書記的上述重要講話表明,“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可以濃縮為“四個自信”。各類專業課程唯有將培養大學生的“四個自信”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達到專業課與思政課有機結合、協同育人的效果。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旨在全方位推進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結合各專業特點,充分發揮高校所有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毒V要》明確指出,對于藝術類專業課程,要在藝術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增強文化自信[6]。由此可見,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之一的戲劇鑒賞課程,需要響應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育人要求,同時把握顯性與隱性教育、挖掘戲劇鑒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學生的戲劇素養與政治素養、最終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二)轉變高校戲劇鑒賞課重“藝術鑒賞”輕“思政理論”的教學模式

戲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至今仍是極具生命力的文藝形式。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指出,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西表現出來,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審美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7]??梢?,戲劇鑒賞課程在為大學生普及戲劇文化、增強藝術鑒賞素養的同時,也應重視思政理論的融入與結合,如此才能使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與精神真正充盈起來。

事實上,早在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過“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8]。即高校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戲劇鑒賞課程也必然需要承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功能,因此,兼顧“藝術鑒賞”與“思政理論”教學模式的戲劇鑒賞課程才能真正實現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然而全國大部分高校開設的藝術公共選修課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都沒有充分考慮思政理論內容的結合與融入[9]。高校的戲劇鑒賞課作為一門強調學生課堂體驗感的藝術課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會側重于講授與戲劇鑒賞相關的藝術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戲劇審美鑒賞力與藝術實踐能力,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論的引入。唯有打破這種固有的教學模式,才能避免陷入思政課與專業課“兩張皮”的難題,才能克服課程思政普遍存在的“重視不夠”和“能力不足”的現象,才能讓高校大學生在學習戲劇鑒賞的過程中,實現“無思政處見思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符合培養擁有“四個自信”的高素質人才的時代發展需要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離不開朝氣蓬勃的青年大學生,青年是先鋒力量,其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10]??倳浀脑挶砻鞲咝R獜膽鹇愿叨瘸霭l,在辦學實踐中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領軍型人才。在2023年3月5日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教育要善于從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的東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盵11]在高等教育中培養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最根本的就是 “文化自信”,因為民族的繁榮離不開堅實的文化根基,人才的培養必須有根植深厚歷史底蘊的文化自信。

伴隨著國際交流帶來的文化碰撞,當前有一部分高校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多元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的影響,開始對西方某些腐朽落后的文化頗為推崇,而對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乃至對社會主義的信念產生了懷疑與動搖[12]。這些問題的滋生會嚴重影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容易導致大學生變得崇洋媚外、喪失斗志與精神動力。此時,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尤為重要,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戲劇鑒賞課程,可以將抽象化的思想政治理念大眾化、具體化、生活化,讓大學生深度感受戲劇的魅力,更加親身體會中華民族的優秀審美文化,并在潤物細無聲的思政引導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崇高的理想信念,從而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推進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能促進美育與德育協同育人,最終培養出擁有“四個自信”的不負使命的新時代人才。

二、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面臨的現實困境

伴隨著高校戲劇鑒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發展,在推進藝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同時,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與教學能力不足,在課程設計上未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在教學實踐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未進行有效評估,這些問題影響了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與繼續推進。

(一)從教師主體看,課程思政認知與教學能力不足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高校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不僅僅是傳播戲劇鑒賞知識與技能的藝術專業老師,同時也應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增強“四個自信”、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課程思政教師。高校戲劇鑒賞課程的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經驗與能力將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施成效。如今,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與其他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師存在同樣的問題。第一,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存在偏差。多數高校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并未完全理解課程思政的真正內涵,認為思政教育任務只在思政教師身上,也會因為專業課程任務繁重而無精力去鉆研關于課程思政的政策導向,久而久之便忽視了在課堂上發揮思政教育的功能作用。第二,缺乏課程思政教學的經驗與能力?!罢n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雖早在2014年就被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并實踐,但直至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發表了關于“課程思政”的講話,這才為高?!罢n程思政”的全面推進提出了行動指針。大多數的戲劇鑒賞課程教師仍在不斷探索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思政育人的教學經驗與能力自然遠不及他們的專業教學經驗與能力扎實。第三,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主動性不強。在教學教研的雙重壓力下,許多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將重心放置在提升課程的專業教學水平以及藝術創作中,加之大部分高校不重視藝術課程思政的實施,進而導致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欠缺實踐課程思政的積極性。

(二)從教學實踐看,高校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缺失

無論是思政課還是課程思政,本質都在于育人。讓學生成為育人主體,是諸多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課程思政也是如此。在傳統教育教學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固有定位,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相同的是,戲劇鑒賞課程也極易形成以主講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課程主體性。一些缺乏創新教學方式的戲劇鑒賞課程教師僅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戲劇作品,隨后象征性地抽點幾位同學對所播放的戲劇內容進行鑒賞點評,為了“融入”思政元素,一些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還會增添灌輸理論基礎的授課時間,從而壓縮了學生充分表達想法、展示自我的時間,學生就在這樣的戲劇鑒賞理論與思政灌輸教學中結束了課程,卻未真正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的育人成效。從教學實踐上看,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應當轉變教學方式,彌補學生課堂主體的缺位。戲劇鑒賞課程思政唯有以學生為本,科學地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與主體性,才能將教學過程中的死板、僵硬與被動調整過來,充分發揮出教師與學生的雙重作用。

(三)從課程設計看,思政元素未有機融入教學過程

“課程思政”要求將思政元素融入對應的專業教育全過程,即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需要將“四個自信”全面地融入到戲劇鑒賞的教學育人之中。當然,思政元素豐富多元,愛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等可以稱之為思政元素,但這些思政元素都可以被“四個自信”囊括。如今,許多高校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能通過鑒賞實踐讓學生領悟到戲劇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但對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這些思政元素往往會被戲劇鑒賞課程教師忽略。此外,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也是一大難點。專業知識的教學側重于知識的“求真”,而思想政治教育則要求“真善美”的統一。因此,知識領域的“真”如何融入“善與美”,成為課程思政所面臨的首要問題[13]。課程思政不是“大雜燴”,不是要在戲劇鑒賞課程中植入各類思政要點的“善與美”,更不是用思政的內容來掩蓋戲劇鑒賞知識本身所蘊含的藝術魅力,與其他專業課程一樣,戲劇鑒賞課程思政不能淡忘了學習戲劇鑒賞知識本身的“真”與價值意義。因此,如何巧妙地進行課程設計,深入挖掘戲劇鑒賞課程所蘊含的價值追求,并自覺地將“四個自信”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校史育人: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改革實踐

2016年,電子科技大學依托戲劇鑒賞課程,聯通一二課堂,共同打造了校史劇《又見青春》,此劇從此成為學校每年新生教育的保留劇目。由于校史元素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促進了電子科技大學戲劇鑒賞課程思政在七年探索中不斷地發展完善,并為解決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有效的實踐舉措。戲劇鑒賞課程教師要增強課程思政意識與戲劇思政協同育人的理念,要充分利用校史劇發揮出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的主體作用,要在課程銜接中恰當地將校史的思政元素融入戲劇鑒賞教學過程。

(一)理念先行:增強課程思政意識與戲劇思政協同育人的理念

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的主力軍,戲劇鑒賞課程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與育人能力將直接影響課程的思政育人成效。當前戲劇鑒賞課程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的關鍵原因是課程思政的意識淡薄、自身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不足,從而造成了思政教育與戲劇鑒賞藝術教育“兩張皮”的現象。以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史劇為例,在作品深度上挖掘專業、特定人物的杰出貢獻,使得校史劇在戲劇類型中獨具特色、脫穎而出。正是由于校史劇對比其他戲劇更具真實性,對校史進行學習、教學與藝術創作,可以讓戲劇教師率先領悟到校史的深刻內涵及其豐富的思政元素,從中矯正了戲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偏差。

第一,引導戲劇鑒賞課程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信校史是非常好的思政教材,在深刻領悟課程思政內涵的前提下,堅持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要全面貫徹立德樹人的宗旨,以及“四個自信”的思政元素。第二,培育戲劇鑒賞課程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引導教師從校史中提煉出豐富的精神文化與思政元素,并以此培養學生的校史戲劇專業知識以及弘揚校史文化精神,引導戲劇鑒賞課程教師自覺地將校史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并不斷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意識與能力。第三,強化戲劇鑒賞課程教師秉持戲劇思政協同育人的理念,從根本上改變戲劇鑒賞課程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刻板理念,引導戲劇教師深刻理解戲劇鑒賞課與思政教育共同擔負著孕育時代新人的重任,需要發揮美育與德育協同育人的功能。

(二)學生為本:在校史劇融入戲劇鑒賞課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順暢運行,有賴于全員的明確職責和有序參與。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做好了課程思政改革的頂層設計,教務部門與教研室嚴格落實了校史劇與思政教育相融的工作格局,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扎實了課程思政基礎知識,發揮了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戲劇元素、校史元素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的主導作用。正是因為領導班子與專業教師的各司其職,才讓“以學生為本”真正在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中落地。電子科技大學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中的校史劇《又見青春》,以群像的模式將60多年的建校史徐徐拉開,并從收集史料、梳理檔案、走訪校友到編劇參演各個環節都有戲劇鑒賞課程的同學參與其中,真正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第一,學生是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實施主體,在理論課堂上,教師會將校史劇理論知識通過敘述與多媒體展示的方式教予學生,并教會學生從劇本創作到最終舞臺呈現的具體實施過程。據此,學生首先借助教師分組發放的校史劇素材開始按照時間順序與人物展開材料搜集與整理并形成文字;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將文字敘述出來,并聽取教師與其他同學的意見對內容進行打磨直至形成劇本;最后學生們會在課堂的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扮演角色的理解與揣摩,并最終在舞臺上塑造出鮮活生動的角色形象。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能身臨其境、沉浸式地獲得戲劇與思政的雙重教育,得到思想上的升華。第二,學生是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最直接的評價與反饋主體,電子科技大學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為學生專門打造了反饋渠道,學生在參與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學習過程中能就任一環節中的問題進行反映,同時能對戲劇鑒賞課程及其授課教師進行最終的評價打分,教研部及授課教師能以評促教,依據學生的評價與反饋不斷推進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發展,并促使學生真正理解校史戲劇背后蘊涵的價值取向與政治。

(三)銜接恰當:將校史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戲劇鑒賞教學的過程

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將課程拆分為理論課堂與實踐課堂,通過校史劇全程貫通,真正做到了將校史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中。自1956年創辦至今,電子科技大學的發展歷史與黨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息息相關,透過學校的歷史可以窺見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與社會主義發展史,這深刻地意味著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史思政與2021年黨中央在全黨全國推進的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緊密相連。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深入挖掘了紅色校史,成為“系列講座+課堂教學+研學實踐+專題展覽”中關鍵環節,成功引導師生了解電子信息產業的百年歷史,展現在黨的領導下民族電子工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發展歷程[14]。因此,在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理論課堂上,教師在課程理論講解中導入相關校史與黨史的案例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能起到醍醐灌頂的功效,使學生透過理論案例的教學堅定“四個自信”。

在實踐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校史、黨史,引導學生廣泛收集與整理校史中有關的成電人物與故事,并從成電先輩的經歷中編寫劇本、組成研討劇組、進行校史劇排練再到最后的匯演,讓學生從觀眾視角轉到主創視角。通過創設校史中的相似舞臺場景,學生更直觀地體悟到老一輩成電人講述的建校初期不畏艱難、奮力拼搏的事跡,激勵學生傳承愛國奉獻、艱苦奮斗、求實求真、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具體實踐操作中對成電精神的感性觸動轉化為勇擔校史與黨史使命的理性認知,爭做時代新人。

四、校史育人: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重要價值

電子科技大學依托戲劇鑒賞課程打造的校史劇《又見青春》,其籌劃、編創及演繹過程是體驗教育、自我教育、群體教育的有效形式,將校史元素與思政元素共同融入戲劇鑒賞課程之中,真正做到了激勵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四個自信”,引導學生學習校史、黨史文化精神,樹立正確三觀,并促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鑒賞的過程中不斷打磨提升自我,成為又紅又專的高質量時代新人。

(一)在校史資源挖掘中:培養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

正如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所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毙J分谐霈F的大師們,有建校老校長、學術泰斗、育人楷模,他們皆為校園精神文化的引領者。追尋大師的足跡是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展開的重要線索,《又見青春》選取三代成電人的青春經歷,以主人公“陳訊”的回憶為主線,生動地還原從建校初期篳路藍縷,經歷改革開放信息化浪潮,到電子信息新時代的歷史。成電大師們將一生的青春與寶貴的時光奉獻在學校、學科的建設中,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中從未動搖心中的理想與信念,他們對學術的追求與辦學精神深深觸動了學生的心弦,校史與黨史是非常寶貴的思政教材,學生們在校史資源的挖掘中也體悟到了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與無私奉獻的愛校、愛黨、愛國精神的永垂不朽。

同時,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相較于其他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而言,既能弘揚優秀的傳統戲劇文化,又能歌頌奮進的時代精神,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拔幕孕拧钡奶岢?,是黨和國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準定位,也成為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重要方向。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讓學生在校史資源挖掘的過程中感受到老一輩成電人的初心召喚與建設使命,從而激勵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此外也通過戲劇劇本的創作與實踐演繹的方式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激勵了新一代成電人堅定“四個自信”、將個人奮斗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在校史劇本共創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中,最漫長的要數劇本編創的過程,但這也是滋養、溫潤學生心靈的美好過程?!队忠娗啻骸沸J穭∷x時段的大師們、大師們的親朋、學生、校友都積極地向戲劇鑒賞課程提供了極具歷史價值的珍貴素材。在堆積成山的素材面前,校史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師會引導學生分批次、有章法地提煉加工校史素材,并不斷激勵學生們將一個個事件還原出真實的歷史樣貌,讓大師們的鮮活形象立于紙上。隨著事件中的思想內涵不斷地被深度還原,校史劇完整的劇本也變得越來越飽滿,此時已無需老師的密切指導,校史劇便能將前輩的夢想和信仰、生活和事業、取與舍、家國和個體等關系通過劇本的一次次打磨直抵學生內心深處,用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藝術價值,將正確的三觀潛移默化地傳遞給青年學子。

正是因為校史劇中展示的大師們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專業前輩,在同樣的文化血脈和專業背景下,大師們的人生境遇能讓學生們更好地體會與理解。在《又見青春》的劇本共創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便是劇本圍讀,劇本圍讀對編劇和導演把握劇本整體走向、改善劇本結構和打磨具體細節等方面至關重要。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會引導學生們對劇本序幕及出現的場景進行圍讀并表演,學生們不僅會投入感情地誦讀劇本,還會共同探討故事情節的真實性與合理性與對角色的深入理解,努力以當代人的視角呈現出有情有理又具備觀賞性的校史劇。校史劇劇本共創的過程是具有創新特色的課程思政教學形式,增強了戲劇鑒賞課程思政中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學習校史與接受思政教育的積極性,也激勵了教師將校史思政元素恰當地融入戲劇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校史劇融入戲劇鑒賞課程思政讓歷史“活起來”了,讓學生們在參與劇本創作的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跟隨大師前輩們的步伐,認識到自我的人生價值,塑造了健康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事業觀。

(三)在校史戲劇演繹中:造就高質量的時代新人

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史戲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的整體編創演過程是體驗教育、自我教育、群體教育的有效形式?!队忠娗啻骸沸J穭】偣渤霈F的人物角色高達90人,在話劇表演中算得上人數最多的話劇作品之一。因此,相比于普通藝術課程思政的小班教學,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史戲劇鑒賞課程具有較高的學生參與覆蓋率。在首演成功后不久,《又見青春》便獲批成為教育部全國高校文化精品推廣項目,學校也將之作為了新生教育的重點藝術課堂,并在每年都精心地進行排演。一屆屆的學生在劇中參與角色扮演,體驗角色經歷,使得該戲劇鑒賞課程以及校史劇《又見青春》逐年升級完善,帶給了每一屆學生們嶄新的校史劇鑒賞體驗以及課程思政的沉浸式教育實踐。

舞臺藝術是戲劇的主要特色,也是戲劇類課程進行思政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實踐課堂作為戲劇施展舞臺藝術育人潛能的載體,鼓勵學生們在選定角色后進行專注高效地排練,最終呈現出恢宏大氣的校史劇匯演。校史劇的演繹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是一個全新的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學生們可以從觀眾視角切換到主創視角,從“外行看熱鬧”轉換到“內行看門道”,在排演過程中習得獨立思考、組織協調、藝術審美等能力,同時還能通過角色演繹,更深刻地被成電大師們身上的人文精神、愛國精神、人格魅力與高尚情操所感染,獲得精神的感召,從而涵養身心、健全人格,內化形成堅定的“四個自信”與正確的三觀。

校史戲劇除了傳承中華傳統戲劇文化,還具備深厚的德育教育價值,通過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授課學生提高審美、規范行為、樹立堅定信念,造就高尚品格。學生演員在完整的劇組排練生活中,對角色的理解和揣摩越來越爐火純青,在扮演的過程中就會更“自覺”“自省”與“自信”,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能透過舞臺演繹升華對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理論教學的理解,堅定了“四個自信”的學生心中蘊含著巨大的精神潛力,能迸發出的無法預估的強大能量,最終會鍛造成為具有崇高理想、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斷奮進拼搏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

結語

校史劇就是學術先輩們從建校初期的篳路藍縷,歷經改革開放的信息化浪潮,走向信息化新時代的縮影。高校戲劇鑒賞課程思政伴隨著校史劇的融入,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與觀眾,為引領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三觀發揮著積極的育人作用。高校需要啟動“校史文化”建設工作,通過一屆屆新生的創編與演繹,將校史劇劇本精細化打磨、將角色更鮮活地呈現,要持續做好相應的校史劇推廣,為校史劇申請加入“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將校史劇保留為歷屆新生的戲劇鑒賞課程思政的教育項目,為培養具有深厚愛國主義情懷的新時代優秀大學生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歡
校史戲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有趣的戲劇課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場展覽講述一部校史
讀校史 , 走進遼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肅農業大學校史育人的實踐探索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戲劇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