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蜂業數字化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2023-04-23 16:46毛小報王煜王瑾蔡日旋
中國蜂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蜂場蜂業蜂箱

毛小報 王煜 王瑾 蔡日旋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杭州 310021)

1 引言

養蜂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也是服務“三農”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具有生產不占用耕地、經營效益高、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等優點[1],特別是對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省而言,養蜂是部分山區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浙江省作為全國傳統蜂業主產區,蜂蜜產量位居全國前三,占全國的10% 以上,是我國蜂產品生產主力軍,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近年來浙江省蜂蜜產量呈波動下降趨勢,養蜂生產規模小、生產方式落后、抗風險能力差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蜂業高質量發展轉型[2,3],如何有效推動浙江省蜂業提質增效、實現促農增收對于當前浙江省蜂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背景下,數字經濟作為促進農業降本增效、加快推動現有產業鏈價值鏈躍升、催生農業生產性服務新業態的重要抓手[4,5],應用于蜂業可有效助推蜂業高質量發展,是蜂業的必然發展趨勢[6]。蜂業數字化轉型作為踐行“兩山”理念的具體實踐,不僅可以降低蜂業對勞動力的依賴,而且迎合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結合蜂業特點詳細分析其數字化發展現狀和現存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促進轉型發展的可行建議,可為浙江省大力發展蜂業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而推動蜂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2 浙江省蜂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模式

近年來,浙江全力推進數字化改革,著力打造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升級版,為蜂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依托,蜂業數字化發展是蜂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與未來趨勢。當前,浙江省蜂業數字化轉型處于新興階段,2019 年“首屆中國數字化蜂業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淳安舉行,全球首次發布《數字化蜂業產品鏈整體解決方案》,現階段圍繞蜂業數字化發展探索出了許多差異化特色發展模式。

2.1 智能蜂箱模式

浙江省廣泛開展農業機械化改造,開發適合當地農情的特種機械,推進生產端的設備升級,降低勞動強度,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通過改造蜂業生產端裝備,引入數字化管理模式,替代繁重的人工勞動,降低對蜂群的影響,提升蜂蜜品質,實現數字化生態養蜂。

淳安縣楓樹嶺鎮蜜源植物豐富,為蜂業發展奠定了有力的生態資源基礎,養蜂業成為楓樹嶺鎮的重要產業。但由于傳統的木制蜂桶在取蜜時容易傷到蜜蜂幼蟲,對于病蟲害的控制乏力,且年產蜜量不受控制,致使中蜂散養產量不穩定、管理困難。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政府積極引入莫島蜂業這一智慧養蜂企業,開發數字化養蜂系統,升級與改造裝備,使用智慧蜂箱全面替換傳統木制蜂桶,利用智慧蜂箱基于底部布置的集成數據傳輸與數據分析為一體的傳感器,將蜂群外出次數、周邊環境溫度濕度、蜂箱重量等信息,傳輸至后臺進行統一運算處理。農戶可通過手機端APP 及時準確掌握蜂群近況,特別是蜜蜂健康情況與蜜的轉化情況,一旦后臺數據出現異常,智能蜂箱的管家便會上門進行指導服務,幫助農戶排查問題,確保蜂蜜產量。2019 年年中,當地農戶已經購置約2600 余套蜂箱,每套智能蜂箱產量約達30 余kg,產量較傳統養殖方式約翻兩番。依托當地原始森林資源,采用數字化蜂箱放養中蜂,不僅能幫助農戶與村集體增收,而且有利于當地環境資源保護,是“兩山理念”在浙江的有力實踐之一。2019 年以來,莫島蜂業帶動大下姜10 余個村建起數字蜂場,帶動100 多位蜂農創收450 萬元以上,帶動各村集體經濟增收300 萬元以上。

2.2 智慧蜂業平臺管理模式

近年來浙江以數字化改革撬動“三農”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統籌推進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建設,其中,通過構建蜂業管理大數據平臺,強化蜂農與政府聯系,將數據納入后臺管理系統,可實現蜂農動向全程追蹤,優化蜜源等資源調配,助力蜂業管理智慧化升級。

桐廬縣分水鎮依托財政支持,啟動“蜂蜜小鎮”創建行動,與杭州智蜂麥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密切合作,打造服務于蜂農的互聯網垂直服務信息化平臺——蜂博士,該平臺基于數字蜂業“一張網”建設規劃,涵蓋蜜源地信息、疫病防治、供銷發布、轉運路線等模塊,并為蜂農提供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服務,主要包括向蜂農提供即時專家、行家技術支持和蜂產業信息交流對接服務。創新性開發農戶自主上報數據、村干部上門確認的模式,將全國蜂場與蜜源基地納入“一張網”管理,并利用上報的后臺數據開發適應政府管理需求的SAAS 系統,助力政府以數字化方式精確管理蜂農。通過蜂產業大數據平臺、定制化SAAS 系統,吸納蜂農、企業、專家、蜜源資源的高度聚合,實現政府高效管理、資源優化調配,打造浙江蜂產業創新高地,推動蜂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平臺上線不足一年即吸引1.2萬蜂農及產業相關人員接入,預計未來服務人數可達10 萬人,服務蜂群500 萬群。

2.3 全產業鏈智能追溯模式

浙江省堅持問題導向,深化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創新追溯管理模式,積極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智能化監管服務體系,打造服務全民的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其中,在蜂產業發展過程中,依托國家級檢測平臺的建設,蜂業全產業鏈追溯體系的構建有助于實現對蜂產品從養殖到銷售全流程信息追溯,為蜂產業信息化精準監控提供了有效平臺。

桐廬縣依托浙江分陽檢測有限公司,構建全國性蜂產品國家級檢測中心,以精確化數據助力蜂蜜全產業鏈安全風險管控示范工程建設。當地政府前期引入“蜂產品質量全程追溯”系統,引導農戶和企業登記開花時間、采蜜時間、花粉種類、用藥類型、用藥時間、加工時間、加工工廠、儲存情況等生產全過程信息,建立了原料生產、原料收購、加工企業、經銷公司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體系,即源頭追溯體系+蜂群基地管理體系+產品質量檢驗體系+產品質量監控體系,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確保消費者可全程追溯所購買到的產品。在生產全程追溯的體系初步建成的基礎上,當地政府培育分陽檢測公司,形成頂尖蜂產品檢測體系,確保蜂產品合規合格。通過完善的檢測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桐廬蜂蜜全產業鏈智能追溯實現了高端蜂產品數據信息的精確提供,有效助力企業完善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強化市場信任度,進而推動蜂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2.4 電商運營模式

浙江省廣泛開展農業互聯網經營,大力推廣“短視頻+直播+電商”的農產品營銷模式,促進當地特色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蜂產業發展過程中,依托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發揮互聯網思維,采取社群傳播、直播帶貨、私人訂制等新模式,打造線上銷售路徑,拓展蜂產品銷售渠道。

開化縣依托自身優良的生態資源稟賦,通過積極挖掘蜜蜂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可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修復所發揮的作用,大力發展中蜂養殖等特色生態產業,中蜂養殖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省領先。為進一步優化、提升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開化縣創建“錢江源”區域公共品牌,打造線上、旗艦店、連鎖實體店和會員制結合模式,重點推動農產品積極觸網,發展互聯網經營,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借助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鼓勵引導蜂農積極參與電商交易。2019 年,開化首家可視化、數字化智慧蜂場于翁村落地,該智慧蜂場借助互聯網平臺,結合小視頻、自媒體、社群宣傳等新營銷手段,以蜂場相關視頻引流,增加客戶群體;通過遍布蜂箱的傳感器和蜂場周圍架設攝像頭,全程向消費者直播蜂場數據和監控圖像,增加客戶信任度;入駐抖音小店、淘寶等平臺,消費者可隨時認養訂購蜂箱內的蜂蜜,創新性的打造了蜂蜜私人定制模式,建立消費者對于小農戶生產的蜂產品質量的信任,打通小農戶與大市場間的信息壁壘,成功將當地生態優勢轉變為生態經濟。目前,通過各類電商網上銷售蜂產品價值達200 萬元以上。

3 浙江數字化養蜂的現實困境

數字化轉型有利于政府建立大數據科學管理體系,對于蜂業發展形成整體把控與指導,促進蜂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蜂農拓展收入渠道,標準化生產流程,提供高質量產品,依托社群提高銷售收入;有利于企業建立全程可追溯的管理體系,實現全程標準化生產,打造自身品牌。但數字化裝備采購成本高,新裝備、新業態推廣難度大,數據共享、多方協作機制仍待完善,政府管理不足,生產管理模式落后等問題仍制約浙江蜂業數字化發展。

3.1 數字化裝備采購成本高

現階段浙江省數字化蜂業發展的裝備更新主要集中于智能蜂箱與養蜂場數字化改造方面,智能蜂箱成本約為傳統蜂箱的10 倍,農戶對于智能蜂箱的采納積極性較差,養蜂場數字化改造主要為網絡覆蓋和物聯網設備鋪設,前期投入高、經濟效益產出慢,僅少數蜂農愿意進行投資。

3.2 蜂農老齡化嚴重

蜂農以中老年人為主,產業人才匱乏,據資料顯示,我國八成蜂農年齡在40 歲以上,近五成蜂農年齡大于50 歲,從業平均年齡持續增大,浙江省內的蜂農老齡化趨勢嚴重,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技術更新能力差等問題,存在對于養蜂新裝備的接納能力較差,對于電商經營、直播帶貨等新業態不熟悉等問題?,F階段蜂農中缺乏懂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人才,更缺乏懂電商、會運營的人才,而蜂業數字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對于新裝備的使用和新業態的發展,老齡化將長期制約蜂業數字化轉型。

3.3 數據共享、多方協作機制仍待完善

大數據技術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浙江省蜂業暫未形成貫穿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分享機制,政府、企業和蜂農間暫未形成協作機制,絕大多數養殖戶養殖場仍處于單打獨斗狀態,少數平臺建設各自為戰,未能形成項目合力,企業間、地區間存在“數據壁壘”,“一體化”全鏈條的數據共享機制亟待完善,“縱橫交錯、條塊結合”的綜合協同應用平臺尚不完善。

3.4 生產管理模式落后

當前浙江省內農業數字化主要發展方向集中于種植業、畜牧與漁業生產等領域,重點發展水稻、小麥等大田作物、牧場、漁場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應用,對于數字蜂場建設等關注度較低,蜂業生產仍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在收蜂、分蜂、介王、并群、取蜜、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上較為落后。

3.5 政府管理難度大

蜂產業擁有極其顯著的生態環境價值與突出的經濟價值,如何將蜜源與蜂場進行匹配是政府在蜂業發展中需要著重關注的問題,但近年來省內本地蜂場與外地轉地蜂場爭搶蜜源地的矛盾經常出現,而對于不留蜜的非蜜源地內授粉生態平衡工作引導較少,政府在蜂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協調作用較弱,如何發揮大數據平臺作用,以政府牽頭,統籌處理不同蜂場間矛盾以及授粉生態平衡工作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4 對策建議

4.1 建立蜂業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引進機制

蜂業數字化發展升級轉型關鍵在人,重點在于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針對蜂業生產領域蜂農整體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現實,一是政府應出臺獎助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農業科技人員等從事蜂業養殖,并強化蜂農職業培訓,依托蜂業專家下鄉舉辦講座、線上開展遠程授課等形式,助力職業蜂農培養。二是大力發展蜂業服務,著力引育具有互聯網思維且懂軟件、硬件領域的人才投入蜂業產業發展,尤其重點培育電子商務領域相關人才。

4.2 建立蜂業大數據共享機制

蜂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打通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數據孤島”,通過數據互聯互通,建立大數據共享機制,打破各地蜂業發展過程中空間和時間上的割裂狀態,鞏固蜂業數字化發展基礎。一是建立蜂業大數據中心,著力構建省級蜂業大數據中心,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共享數據的相關機制,統籌協調各地養蜂場、蜜源地等信息接入,整合各地“塊數據”,為蜂業全場景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服務,實現數據一網可查,為各地蜂農生產提供依據。二是建立蜂產品產銷銜接服務平臺,基于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營銷,引入“互聯網+訂單農業”等新模式,推動小農戶銜接大市場,促進消費需求與農業生產高效匹配。

4.3 建立蜂業產業政策支持體系

蜂業具有弱質性,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一是強化財政支持,立足大數據發展歷史機遇,加快構建蜂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政策環境,為蜂業生產、流通等環節數字化改造提供智慧蜂箱采購補貼等財政資金支持,并嘗試以購買第三方服務等方式定向引導企業參與蜂業數字化升級改造。二是強化產業布局,高站位規劃區域內產業布局,統籌謀劃蜂場布局、蜂業產業園布局等。三是引導蜂農抱團發展,組建合作社等強化組織化水平,加強社企對接,促進精深加工發展,挖掘蜂產品附加值。四是深化對蜂業電商的政策引導,推動“直播帶貨”“體驗電商”等電商新業態與蜂業相融合。

4.4 強化養蜂技術培訓與指導工作

養蜂技術升級是蜂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基礎。一是政府應開展豐富調研,深入蜂業發展一線,了解現狀及面臨的問題,不斷學習蜂業數字化升級的前沿養殖理論、養殖技術,緊密銜接社會經濟數字化發展大背景,豐富培訓資料。二是各級政府單位著力打造上下聯動培訓機制,強化單位間溝通與協作,促進培訓工作落地,杜絕為培訓而培訓的形式主義,最終實現以新技術改造傳統蜂業,促進產業升級換代。三是豐富培訓與指導形式,形成以線下培訓為主,多種培訓方式并舉的多層次養蜂技術推廣體系,積極運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播手段,擴大養蜂知識推廣的覆蓋面。

猜你喜歡
蜂場蜂業蜂箱
河南卓宇蜂業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業
河南卓宇蜂業
河南卓宇蜂業
邢臺縣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啟動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兇
懸崖上的蜂箱
春季蜜源失收 轉地放蜂步履艱難
有計劃安排蜂場確保穩產穩收
止盜妙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