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馬克思生態思想

2023-04-23 22:27王建陽
大慶社會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自然界生產力異化

初 丹,王建陽

(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 大慶 163318)

一、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產生根源: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

18世紀以來,英國工業革命將人類社會推至了機器化大生產的時代,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工業生產率大幅度提升,并由此創造了空前的物質財富。但是在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從傳統邁向現代的變遷過程中,人類的理性主義逐步覺醒,過度宣揚“自我”的主體性一度成了時代的主題,而在此背景下,人類逐步地成了與自然對峙的“獨立個體”,對自然實施著“絕對統治”。換言之,在理性主義的支配下,人類淪為了理性的異化工具,摒棄了原本“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之間和諧的物質交換原則。具體表現為: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鏈條下,在資本肆無忌憚地追求剩余價值的“執念”驅使下,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都陷入了嚴重的異化危機,支配著人們對自然進行無節制的開發和利用,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也使得人與自然之間陷入了嚴重的異化危機。

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導致的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哲學觀點,強調“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前提”[1],指出:“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造?!盵2]52再者,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談到:“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3]。換言之,人作為對象性的類存在物,是兼具著自然性和社會性的有機統一體,其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本應秉持著“人的自然化”原則,遵照客觀規律改造世界以獲取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物質與能量,實現“自然的人化”與“人的自然化”的辯證統一。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打破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平衡,這無疑就是在摧毀人類社會本身。簡言之,異化勞動是造成人與自然關系惡化的重要緣由。

同時,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也對勞動進行了闡述,強調勞動本是勞動者以消耗體力和腦力進而謀求自身發展的自由自在活動,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統治下,勞動成為一種最不幸的商品,而這種“商品”所衍生出來的勞動產品已經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對工人進行著奴役和剝削。即異化的勞動“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2]51失去了其自由自在的本質賦性。究其根本,是因為勞動者為了獲取維持自身生存與發展的資料,就必須得遵從擁有著物質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的“奴役”,因而勞動者的命運也就掌握在資本家手里了,淪為了徹頭徹尾的無產者。也就是所說,工人被徹底地禁錮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范疇之內了,為資本獲取最大化的剩余價值而循環往復地榨取自身的價值。因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異化勞動致使大量的市民喪失了實踐的自主選擇性和主觀能動性,淪為了資本的生產工具。換言之,在這種“非人”的生產關系的支配下,工人同自己的勞動以及勞動產品之間陷入了嚴重的異化危機。久而久之,在資本對剩余價值的狂熱追求下,異化勞動以反生態的開發方式獲取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破壞,最終導致人與自然的關系陷入了嚴重的異化危機。

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意味著人類在利用自然獲取物質資料的過程中,違背了自然規律,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出現了難以修補的巨大裂縫,破壞了原本平衡的物質循環,因而自然能夠為人類所提供的物質資源也就每況愈下了。特別是近代以來,更新迭代的工業革命,其在創造巨大社會生產力的同時,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也愈發嚴重。因為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是完全不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問題的,肆意開發自然以獲取最大化的剩余價值是“資本時代”的恒定主題。由此造成了如:水源污染,森林面積削減,土地荒漠化、野生動植物瀕危等諸多有著集中性和復雜性的生態問題。這已然說明自然界在人類肆無忌憚地開發利用下,異化為“單向度”滿足人類利益的“資源倉庫”,即自然的客體性逐漸地被人的主體性所取代,甚至只有在主體性的活動語境中,自然客體才有其存在的價值。

二、馬克思生態思想的核心邏輯: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

馬克思生態理論中還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經濟思想。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曾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盵4]也就是說,有序推進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是勞動的固有屬性和價值旨趣,即勞動是一種物質變換活動。因為人類的一切活動必然是要以自然環境為依托的,而以勞動為中介進而形成的生產力可以劃分為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兩大類。自然生產力指的是陽光、水、空氣等自然力量,社會生產力則是指人類借助勞動手段將自然改造為適應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力量。二者辯證統一,共同構成了勞動生產的合力。其中,自然生產力影響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通常自然生產力優越的地方,社會生產力勢必會較為發達。就此而言,農作物的生長行情便是最好的解釋,土壤肥力旺盛,莊稼自然生長得茂盛,反之,莊稼則會矮小枯黃。這就闡明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受制于自然生產力的現實狀況,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自然的再生能力便會“青黃不接”,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就難以為繼,社會的再生產也就難以實現正常運轉。再者,社會生產力對自然生產力也有著制約作用。最為明顯的便是科技進步既能對自然力的開發起到促進作用,也存在著破壞自然力的現實可能性??傊?,馬克思恩格斯從經濟維度出發,闡述了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的辯證聯系,強調了自然力于人類社會生產和發展層面的重要性,也闡明了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產造成了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失衡。簡單來說,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人與自然雙向互動的過程,是通過勞動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與能量,當然這種“獲取”必然是建立在自然承載力范圍之內的,同時這也是自然界可以長久為人類提供物質資料的前提和基礎,可資本主義反生態的機器化大生產破壞了“取用有度”的物質變換平衡與生態紅線,造成生態資源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再生,長久下來,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與自然之間陷入嚴重的異化危機。

同時,在人在與自然進行物質變換的過程中,人既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5]209,也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5]209。這也就闡明了社會生產的發生必然要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順“天”而行,將人類對于自然的破壞降低到最低,以獲取維系人類社會正常演進的物質資料,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味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獲取短暫的生產爆發力,勢必會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更加惡劣的傷害。歷史已然證明,自然生態的良好程度直接影響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演進。只有正確把握好物質變換的內在要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才能建立和諧穩定的物質交換關系。所以,人類的實踐活動不是單向度地向自然索取的過程,而是人與自然進行物質變換的交互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割裂了物質變換的有機循環。因為在由資本所主導的社會生產鏈條中,資本所能代表的、所能接受的只有肆無忌憚地以竭澤而漁式的開發模式不斷提升人類對自然的剝削,這表明資本的本質便是“反生態”的。馬克思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文中,便已闡明了“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盵2]55強調了自然是生命之母,而資本卻為了獲取剩余價值,對自然作出了種種的倒戈性行徑,致使生態環境遭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損害。亦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所揭露的工業化生產現狀:在資本主導的生產鏈條下,絕大部分工人的生存環境都是臭氣熏天的,上到英國的泰晤士河,下到爾克河等區域皆是如此。簡言之,資本為了索取最大化的剩余價值,對土地進行無節制開墾,對生態資源進行肆意開發,透支了自然力的可持續發展潛能,破壞了原本良好的物質循環狀態。亦即是說,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進步,造成了資本與分工的進一步劃分,并“由此產生了各種條件,這些條件在社會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規律所決定的物質變換的聯系中造成一個無法彌補的裂縫,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費?!盵6]918馬克思恩格斯從這個角度闡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違背了自然規律,強調大工業生產使作為生產資料而被消費掉的那部分自然生產力再也無法流轉回自然界了,導致自然資源緊張,造成物質變換的失衡,人與自然逐漸對立起來了。同時,這也正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存在著的不可調和性矛盾的重要體現,而資本主義創造的“人化自然”恰是其卑劣本性的具象化顯現。所以在這個層面上,也印證了馬克思主義所提出的“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科學論斷。因為在資本邏輯的掌控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將土地、礦產、森林等一切自然資源當作是實現資本增值的工具,導致人與自然的異化關系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資本的眼中,自然界只是有著“純粹有用性”的使用價值,這也側面映襯出了人與自然之間所陷入的對立和異化危機。同時,在對資本主義剝削式的生產關系的揭批中,馬克思還指出了生產規模的擴大化以及科技的進步為廢料再利用提供了現實可能性,人類應合理回收工業廢棄物以進行資源的再利用,實現資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傊?,馬克思生態思想中的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思維與世界圖景為自然生態的保護以及人類文明的演進提供了時代指向,辯證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肯定了“社會主義必將勝利”的發展前景。即共產主義無論是作為一種運動,還是作為一種社會制度,都勢必會推翻以往的一切剝削和異化,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三、馬克思生態思想的價值旨趣: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馬克思指出:“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盵7]亦即是說,社會的性質和狀態也會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因而,現代社會的生態危機不僅是自然力或是生產力的問題,更多的是社會制度的問題。即資產階級對自然界的瘋狂掠奪和占有,逐步地導致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使資本主義社會成了反生態的異化社會。而在此背景下的異化勞動也加劇了人的類本質以及社會關系的異化。因而,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反生態的生產方式、以謀求最大化剩余價值的資本邏輯、以及“異化勞動”等方面的剖析,闡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異化危機實質就是“制定規則的人”與“踐行規則的人”之間存在著的不可調節性抵牾所衍生出來的,即生態危機的深層次根源便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依托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因而只有從根本上變革社會制度,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變革生產關系所能依托的只有是無產階級所主導的共產主義運動。

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思想論述中可以得出最終解決生態問題的根本途徑便是以共產主義運動瓦解資本邏輯,因為在資本家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資本邏輯”中彌漫著對自然界瘋狂掠奪的邏輯張力,使資本主義社會異化成了反生態的社會,因而讓市民社會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共產主義社會,首當其沖的便是瓦解資本邏輯。同時,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便已經對共產主義做出了界定,強調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8]。換言之,在共產主義社會將真正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的和解。

共產主義社會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解的生態社會。因為在這里,“自然界對人來說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的存在,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礎,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9];因為在這里,才能實現“現實的人”的本真追求;因為在這里,原本“虛假共同體”中存在的生態問題將得到真正解決,通過消解竭澤而漁式的生產方式以消滅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將人從異化狀態中解放出來。因而“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10],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解。屆時,自然力與社會力的辯證統一運動也將推進人類文明的演進,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時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愈演愈烈,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全局出發,立足理論和實踐雙重維度,堅定社會生產力與自然生產力的辯證統一,將生態文明建設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相聯結,創造性地提出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11],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發展,開啟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可行的中國方案。

總之,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價值遵循和行為引領,是人類通達共產主義的必然選擇,也是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理論邏輯與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邏輯的有機統一。

猜你喜歡
自然界生產力異化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自然界的一秒鐘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例說“自然界的水”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