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新課標”,推進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工作

2023-04-27 17:22李玖紅
江西教育C 2023年4期
關鍵詞:新課標德育小學數學

李玖紅

摘? ?要:學科教學德育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小學數學德育中,教師要立足“新課標”,研究“新課標”,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教師要充分發掘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把握數學學科德育的“度”,提升數學學科育人的“質”,賦予數學學科育人的“能”。只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才能有效落實全面德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 ?“新課標”? ?德育

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還是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等,都要自覺對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因此德育必須融入學科教學中。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掘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一、把握數學學科育人的“度”

把握數學學科育人的“度”,就是要求教師在實施數學德育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德育與數學學科教學之間的關系。數學學科的德育不同于專門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它不僅要有“德育味”,還要有“學科味”,不能弱化數學學科的本質。

數學學科德育有其特質: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嚴謹性,是德育;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數學的奇異美、統一美、規律美,是德育;啟迪學生思考、想象,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科的美妙,也是德育。數學德育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方式是獨特的。數學學科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學生的品格,健全學生的人格。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發展學生的社會意識,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圓的周長”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突出德育,往往會采用一種“鏈接式”的教學方式,即以貼標簽、喊口號、寫標語的方式呈現“我國東漢時期數學家張衡采用了割圓術”“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祖沖之最早將圓周率推進到小數點后第六位和第七位”等史實。這樣的德育方式是一種“知識型德育”,它將學生作為德育的“口袋”,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方式豐富學生的德育知識。

具有“數學味”的德育方式,則是將德育史實、史料等融入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數學學科德育應當提倡“再現式”“經歷式”“融入式”的方式。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滾圓法”“繞圓法”得出圓的周長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讓學生感受、體驗“圓周率”的特性,從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

在引導學生認識圓周率本質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展示祖沖之的約率、密率,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數學的規律之美,同時讓學生了解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意義和價值。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掘數學學科中的德育資源、素材,在發展學生關鍵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必備品格的形成。

二、提升數學學科育人的“質”

提升數學學科育人的“質”,就是使數學學科德育具有一定的質量。數學學科德育不僅要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更要有助于學生的生命發展。要提升數學學科德育的“質”,就要在數學學科的嚴密性、創造性、思辨性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要提升數學德育的“質”,就應當讓學生形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養成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幫助學生生成勇于創新、追求真理的品質。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滲透、融入“轉化”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感悟“轉化”思想的精髓。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深刻地認識到,“轉化”就是要“將未知轉化成已知”“將陌生轉化成熟悉”。在此基礎上,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動態展示梯形上底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為零的梯形,平行四邊形可以看作上下底相等的梯形。因此,“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適用于上述的“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或者“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看作統一、萬能的“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深刻地感受、體驗數學知識的嚴謹之美、統一之美。這樣的數學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理性精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德育內容、形式、方法、路徑、思想,讓新課程標準中的德育思想、德育觀念、德育方法落實到教學中。我們要自覺提升自身的德育觀念,讓新課程標準中的德育理念成為改造自身數學德育觀、教學觀的指導思想,進而不斷提升數學德育的“質”。

三、賦予數學學科育人的“能”

數學學科德育不僅要把握德育的“度”,還要提升數學德育的“質”,更要優化德育的“態”,賦予數學學科育人的“能”,彰顯數學學科育人的價值。在數學德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數學基礎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關注數學學科的文化與精神。數學學科育人的“能”,重在通過數學學科豐盈學生的精神,潤澤學生的生命,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

在數學德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化學生的認知,還要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洗禮。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反復做“拋硬幣”的實驗。在“拋硬幣”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做好相應的數據記錄并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拋硬幣的總次數越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接近。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為學生呈現數學史上諸多數學家做出的相關實驗。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深度探究、感受與體驗數學,而且能夠引導學生閱讀、思考、交流,從而深化學生對“可能性”的認知,促使學生感受數學家的探究精神及求真務實的品質。在數學教學中,德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掘德育資源、素材,充分利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彰顯數學學科的德育功能。教師要做“有心人”,時時刻刻關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讓德育成為一種自覺。

總之,數學學科教學的德育化是一個豐富、緩慢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要實施德育,把握數學學科德育的“度”,提升數學學科育人的“質”,賦予數學學科育人的“能”。只有“心中有理念”“手中有行動”,德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1]葛媛.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2(12):21-22.

[2]茍興海.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化習題滲透德育的策略[J].新課程,2022(43):229-231.

[3]劉春麗.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的策略分析[J].啟迪與智慧(上),2022(12):126-128.

[4]葛亦陳.融文化之美? ?享育人之效——小學數學教學與德育有效整合路徑探究[J].吉林教育,2022(34):39-41.

[5]國仕香.植根課堂? ?立德樹人——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吉林教育,2022(34):42-44.

[6]殷華.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數學德育研究[J].吉林教育,2022(34):69-71.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h西雙湖小學)

猜你喜歡
新課標德育小學數學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