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服務農村治理

2023-04-27 19:38許夢閣朱紅梅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8期
關鍵詞:鄉村文化

許夢閣 朱紅梅

摘?要:文化建設與農村治理關系密切。文化能夠維系著地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規定著社會走向,影響著人的行為準則,農村治理的運行體系均受文化的影響。當前,中國鄉村文化存在著城市文化對鄉村文化的沖擊、原有鄉村文化凋落、人才流失導致人員結構不均衡、農村干部隊伍建設明顯不足等問題。要加強農民主體性建設、加大鄉村文化建設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讓文化建設更好地服務于農村治理。

關鍵詞:鄉村文化;農村治理體系;農村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08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農村治理一直是國家治理的重中之重。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其中一個要求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求我們豐富人民精神世界,那么,鄉村文化問題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影響因素。在農村治理中,農村問題的核心已經不單純停留在經濟方面,農民收入太低、勞動太重的狀況已經高度弱化,相反由于勞動比重減弱引起的閑暇無意義的精神空虛問題日顯尖銳,因此加強文化建設對農村治理意義重大。

1?鄉村文化與農村治理的內在關系

鄉村文化和農村治理存在著交互作用。一方面,鄉村文化影響著農民的思想觀念認識尤其是直接參與農村治理的設計者和執行者的思想觀念認識。農村能不能治理得好,是設計者、執行者與人民群眾相互作用的結果,而文化能夠深刻影響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行為,因而能夠對農村治理及其實際效能形成深刻的影響。此外,共有的鄉村文化會引導村民形成相似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村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會不斷增強,有利于農村社會化解沖突和矛盾,優化農村治理環境,但是也會深刻受到鄉村文化影響的局限。另一方面,農村治理實踐影響文化。這種影響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農村治理的落實離不開基層干部,往往基層干部的思想觀念作用突出,會對整個社會的文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基層干部自身具有上行下效的效果對于鄉村文化有直接影響。而對于文化制度而言,往往是通過規定文藝作品、文娛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來實現影響文化的目的,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且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文化底蘊,但這樣間接作用的影響仍然深遠。綜上所述,文化與農村治理在交互作用中不斷發展。

2?農村治理過程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步入21世紀以來,中國農村貧窮人口已大幅度下降,生產生活環境也大幅好轉。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暴露出各種突出文化問題,使鄉村文化建設成為重要的治理內容。

2.1?當前農民生存處境下本體價值的轉換

本體性價值的缺失改變了農民的處境。關注有限生命于無限意義層面的價值,這被稱為本體性價值。賀雪峰認為在當代中國農村,受各種現代化因素的持續沖擊,傳統本體價值追求發生動搖,生兒育女不再僅僅被認為是一種生命延續的手段,可以說中國會把追求社會價值放在更高的層次。本體性價值追求下,人們會擺脫局限于個人利益的狹隘,個人物質欲望的困擾,對于安身立命有新的認識。然而在農民并不能輕易通過升遷和事業的成功來實現轉變時,在消費主義文化影響下,大規模的農民前往城市謀生,大規模的社會流動,農民自身的政治地位進一步地邊緣化,農村出現價值失落成為必然。當農民傳宗接代的本體性價值追求失落之后,人們就會希望在社會性價值方面找到平衡,希望在群體競爭中獲得優勢和認可來尋求平衡,追求外在成就的趨勢不可阻擋,個人私欲被無限放大,這樣的社會就沒有足夠的信仰和道德的力量約束人的私欲,就會成為一個不穩定的社會。

2.2?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

鄉村文化具有悠久且穩固的根基。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由于市場競爭引起的高消費甚至是超前消費,是一種野蠻無知的消費方式,使群眾注重欲望的滿足,形成一種不正確的消費觀,同時消耗了大量的資源,是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的。然而在農村,農民的低消費生活方式更符合生態文明理念,與自然渾然一體。農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農政思想等,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綠色、低碳、共享等理念十分契合,與時代價值潮流一致就會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農村的生活大都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的,與被稱為“草根工業”的手工業一起,不僅是農民重要的謀生手段,也是其生活的主要部分。傳統鄉村生活方式中的許多優秀成分,體現著勞動人民的生存智慧。鄉村的生活方式是一種低碳的生活方式,天然具備文化傳承的功能,村落里有自發形成的公共交流和信息傳播空間,可能是老樹下、村口、小超市、家門前等,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互通有無,一般都是張家長李家短的內容。這種活動的參與人員非常廣泛,男女老少都有,在這個過程中價值觀念很自然地得到了傳承。

2.3?農村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穩定器

農村承擔著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在資本主義國家街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漢,而中國這種情況較少,原因就在于中國農村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穩定器。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但是農村不會因為實現脫貧而發生強烈的逆轉,中國農村將長期處于溫飽有余、小康不足的狀況,中國農民會作為“物美價廉”的勞動力走進城市,為城市創造巨大的利潤價值,但中國農民將會長期難以轉移進入城市和工商業,相應的經濟基礎并不能滿足農民進城的要求。

在當前的制度框架下,農民只從土地上獲取生存資料養活整個家庭已經難以實現,進城務工成為必然趨勢,這個道路是暢通的但同時又是曲折艱巨的。進城的人中只有少數努力、運氣又好的人能夠獲得在城市站穩腳跟。昂貴的房價使一部分人望而卻步,或者在年輕的時候在城市奮斗,大多數進城務工人員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開始下降,只能返回家鄉。返鄉農民工就構成了中國社會中最為穩定的力量之一,這也就是賀雪峰所說,農村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緩沖區”“蓄水池”。在農村有他們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物價相對城市較低,生活節奏平緩,返鄉之后能夠過一個體面的生活。

3?鄉村文化困境的主要表現

3.1?城市文化對鄉村文化的沖擊

城市文化憑借其便利的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得以廣泛傳播,逐步形成穩固的文化中心地位,相較于農村,這是得天獨厚的優勢。鄉村文化,由于其閉塞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不便,每發展一天,城鄉之間的差距就越大,鄉村的文化不能和經濟發展的節拍吻合,大部分勞動力和精英人才進入城市,這一進程使得鄉村文化得不到良好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其日益邊緣化的特性?,F代化進程中,農村發展現狀與農民的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鄉村文化的生存空間逐步被擠占,城市文化代而取之,農民對于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逐漸減弱,帶有農村鄉土文化的活動也逐漸衰落,城鄉融合遇到較為強大的阻力。除此之外,鄉村公共文化供給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等方面逐漸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也進一步加速了城市文化對鄉村文化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鄉村文明一定是落后的、應予消除的陳舊文明。實際上“從人類文明歷史演化的大時空和長周期看,鄉村與城市的關系不是先進與落后的關系”,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是兩種不同的文明,對于人類而言是平等的,目前城市文明影響且阻礙了鄉村文明的發展,需要探求一條健康的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子。

3.2?原有鄉村文化凋落

隨著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的快速推進,鄉村文化衰敗的進度愈發加快,具體表現為鄉村文化的斷裂與邊緣化。鄉村文化的基礎來源于農業,離不開土地,也就離不開人,人是文化基因的載體,人員的流動和變化從根源上影響了鄉村文化的魂,最終成為一個空殼。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也得到歷史性解決,廣大農村居民獲得了與城市居民一樣上網娛樂的權利,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和信息差,對于重塑鄉村文化有重要意義。例如:短視頻的興盛,使農村原有的公眾空間逐漸回歸到家庭,甚至是個體,人們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滿足自己的多方面需求,使公共的文化活動的必要性顯得不足,從而村集體的有限的文化空間和傳統的文化活動的吸引力下降,村民的文化活動也由室外到室內,由公共到隱私。而內容上受外界引導較少,一些短視頻會根據用戶的點擊形成具有用戶個性的推薦,很容易滑向俗的部分,從而失去文化意義,鄉村文化受到打擊。網絡影響力的擴大導致鄉村文化話語權的消解,與之相聯系的鄉村文化自信也隨之消失殆盡。人們不得不在文化的碰撞中做出選擇和追隨,因此,在利益的強烈驅動下,鄉村的生產方式、思維習慣、社會關系與原來相比越走越遠。

3.3?人才流失導致人員結構不均衡

城市發展的速度要遠遠快于農村,選擇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多,青壯年勞動力占進城務工人口的絕大多數,這導致一方面農村人才大量地被輸送到城市,一方面農民家庭的收入不再局限于農業收入,收入來源越來越廣泛。農村人才的流出使得農村人員結構發生重要變化。尤其是在受到互聯網的沖擊以后,進城發展成為主流趨勢,留在農村的主要人口是老人和孩子。農村年富力強的勞動力以及農村精英進城,必然使得農村社會剩下老幼小,缺失人才以及強大的勞動力,農村的發展受到限制和影響。同時收入來源的多元化使得農民原本具有的道德約束失效,社會基本秩序的穩定機制受到了威脅,人員成分的變化,使得文化也朝向“空心化”的方向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在這種背景下,農村經濟也持續增長,農村面貌也發生了巨變。但是很多人想盡辦法離開農村前往城市,往往是因為城市的福利和設施更勝一籌,對比之下,務農不僅辛苦而且收入也不高,留在農村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不夠,雖然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但是并沒有改變農村的現狀。

4?鄉村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4.1?加強農民主體性建設

首先,農民主體意識來自文化熏陶,加強農民主體意識要有文化自信。鄉村社會主體即農民對自己所處的鄉村文化有自信,認可自己地域的傳統文化價值和自身理想信念,相信所處地域的文化的生命力,才會有對于文化的自豪感,也才會有動力去傳承并發展自己的文化。其次,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拒絕低俗的文化?;ヂ摼W信息的多渠道輸入和一些現代的文化媒介的普及,本土鄉村文化受到很大影響,而鄉村文化建設的核心還是公共體系的構建、公共空間的培育,一些網絡媒介傳輸的觀念強化私有,弱化公有,農民的文化自覺和新的鄉村文化形態很難形成?,F在短視頻等新媒介在城鄉都十分流行,如果缺少引導,農民很容易滑向低俗或者“娛樂至死”的水平。最后,激發農民主觀能動性。只有農民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要致力于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尊重他們的文化創造。大力培育和支持農民自主創辦娛樂設施和文化組織,基層黨組織要沖鋒在前,主動作為,積極引導,克服鄉村文化生活“等、靠、要”的陳舊思想。

4.2?加大鄉村文化建設力度

如今,隨著機械化的廣泛推進,農民農忙時間越來越短,有大量的空閑時間,這些時間被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逐漸填充。若能夠在農閑時間進行文化建設活動或者技能培訓,將很大程度上提升農民的文化素養,用實際的生產生活活動代替虛擬的幻想和自我感動?,F在農村一些沒有特定技能的農村婦女或者年事稍微高一些的人群,無法外出務工,同時受限于家鄉工作機會急缺的局限,無法和外界建立持久穩定的聯系,精神空虛逐步加重,也使解決農民精神上需求的問題迫在眉睫。如果能夠把這些人群組織起來,通過自主文化建設用豐富的活動讓農民閑暇生活變得充實、健康、豐富多彩,農民在農村的生活自然而然就會更加幸福和滿足,盡管收入沒有明顯地提高,農民卻可以真切地增加對生活的滿意度。為了使這一方案得到落實,可以走“村組營造”的模式,即通過管理調動起農村的資源,比如進行一些技術培訓、組織多樣的文藝培訓活動,使農村有自己的文藝隊;在技能方面也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結合地域特色開展課堂學習,學得技術就有了底氣和開展產業的基礎,切切實實地改造農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

4.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農村文化建設歸根到底離不開人的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有利于保留和挽回農村的鮮活力量。為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和農村建設需要,必須完成文化傳遞與再生產,人才隊伍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農村進行文化建設,培養一批新式農民,不僅新在經濟產業方面,更要新在精神層面。經濟發展只是農村治理的一部分,如果沒有文化建設做支撐,由經濟拉動起的產業也會失去它們建設和存在的終極意義,因為產業運轉易脫離群眾,但文化始終離不開人民。所以鄉村文化建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建設。

即使農民進城越來越多,在農村仍然存在著一批以農業為主兼顧副業的“中農”,他們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是文化建設的源頭活水。在進行鄉村文化建設時,要充分考慮“中農”階層的意見,得到他們的支持,鼓勵他們自主組織文化活動,必要時政府部門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這支人才隊伍在直接助力當地文化建設的同時,也為增強了農民對于建設鄉村、發展鄉村文化事業的信心和底氣。鄉村文化建設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鼓勵并號召大學生、返鄉創業青年、駐村干部等優秀人才返鄉從事鄉村文化建設。借助當今網絡平臺,鼓勵和號召文藝工作者走近鄉村,創作鄉村題材作品,積極投身于鄉村文化建設,助力農村治理。

5?小結

文化看似無形,卻對農村治理有著深刻的影響,對于阻礙農村治理進程的文化問題不容忽視,人的思想觀念轉變和認識提升又緊緊和文化聯系在一起,加強接地氣符合農村需要的文藝作品的創作,鄉村文化建設只要和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相聯結,就可以從多方面服務農村治理,推動農村治理的進程,從而建設成為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氛圍濃厚、文化環境宜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只要從文化建設和農村治理的內在聯系去尋找解決辦法,就一定可以使文化助力農村建設,推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賀雪峰.當代中國鄉村價值之變[J].金融博覽,2014,(08):1819.

[2]朱啟臻.鄉土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靈魂[J].河南農業,2021,(08):1.

[3]賀雪峰.鄉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題[J].社會科學戰線,2005,(01):219224.

[4]賀雪峰.農村: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與蓄水池[J].黨政干部參考,2011,(06):1819.

[5]張孝德.新文明觀:鄉村、城市平等觀——鄉村文明復興引領生態文明新時代[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05):1830.

[6]劉天元,王志章.稀缺、數字賦權與農村文化生活新秩序——基于農民熱衷觀看短視頻的田野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21,(03):114127.

[7]李靜.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鄉村文化發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5):272273.

[8]李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自信”實現路徑研究[J].度假旅游,2018,(09):9697.

[9]王德勝,李康.打贏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短視頻賦能下的鄉村文化傳播[J].中國編輯,2020,(08):914.

[10]楊華.“中農”階層:當前農村社會的中間階層——“中國隱性農業革命”的社會學命題[J].開放時代,2012,(03):7187.

猜你喜歡
鄉村文化
鄉村文化建設切勿浮于表面
城鎮化背景下陜西鄉村文化發展路徑探究
美麗鄉村文化傳承的研究
十八大以來鄉村文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反思鄉村文化與鄉村教育
被人情綁架的鄉村酒席——記憶鄉村文化
中國傳統鄉村建筑的復興
鄉村書屋的服務需求、建設難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