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軌學生心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2023-04-27 03:00張亞云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摘要] 接軌學生心態、契合學生接受心理的教學設計可謂優質的教學設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要接軌學生的心態,讓學生真正投入自主學習,使得思想共鳴,情感共情,引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這才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真設計”。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學生心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教育目標進行創造性的問題求解和決策的實踐活動,是為了滿足特定的需求進行策劃、構建和確定相應的備選模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設計關乎課堂教學效益,是構建高質量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接受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產生于意識的接受,這是一個從潛意識層面進入意識層面的明晰化過程。接受心理與人的情緒活動密切相關。當學生的情緒處于積極狀態時,他們就容易接受新的學習任務。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注意調動學生的正面情緒,接軌學生心態。

一、辯證認知思維支撐教學設計

小學生的認知思維正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對生活中事物的認知往往僅停留在表象,無法深入內核。如果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淺嘗輒止,課堂教學成為教師的一言堂,那么學生思考就更浮于表面,不得真知。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網絡新世界》一課時,學生特別興奮,為各種新興的手機應用歡欣鼓舞。但是,也有學生嘟囔著“在網絡世界你們將沒有任何隱私和秘密啦”。這一觀點顯然與教材的初衷相違背,但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學生往往認知淺顯,不能辯證地看待問題。于是,教師以“使用還是不使用手機應用”這一話題,讓學生在課后先進行大量的調查,然后在課堂上集體匯報。學生得出結論:網絡的使用利大于弊,并結合實際案例來說明。教師發問:網絡世界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學生認為,生活中可以暫時關閉自己的網絡。教師順勢利導:生活中的平常事,如今天去哪里、見了誰、干了什么,似乎也不是什么秘密或隱私。最終得出結論:只要不涉及個人和國家安全的信息,應該不需要隱秘對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從思想上認可了新興的科技產物,又學會了辯證地看待手機應用帶來的弊端。

上述教學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自我探究和辨析中得到正確的生活認知和經驗。正是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大用”加上教學設計的“巧用”,打造出了課堂上美好的生長空間,促成了學生辯證思維的提升。

二、動靜相宜范式契合教學設計

部編版教材的使用為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尊重,人文精神得到張揚,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學。由此,教師也在追求形式多樣的“熱鬧課堂”。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異而脫離了課堂教學的本質,熱鬧就只是一個勁頭而已。以二年級下冊《學習有方法》一課為例,有的教師設計了剪紙活動這一教學環節,在剪的過程中,學生興奮地為怎樣構圖、怎樣剪出來而不停地追問,伙伴怎么做,自己就依葫蘆畫瓢,儼然成了一堂熱鬧的美術課。如此,教學設計違背了教材的初衷,也讓教學目標無法達成。于是,在一番“熱鬧”過后,教師及時收場并總結:怎樣能又快又好地剪出想要的圖案?學生小組討論,從剛才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步驟,形成剪紙的粗略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充分貫徹跨學科學習意識,引出語文的字謎、數學的軸對稱等不同學科知識,讓學生帶著目的去思考、去交流。

討論交流、合作互動是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動”,在熱鬧之余,教師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由此總結出課堂所得。這種動靜相宜范式特別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更能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三、從眾心理效應點綴教學設計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主題選擇知識、創設情境,將學習內容有機融入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領域,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調動思維,體驗情感,付諸行動,具有很強的生活性。而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還相對有限,因此產生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是正?,F象。以一年級上冊《早睡早起》一課為例,當詢問“你每天幾點睡覺”這一問題時,學生不約而同地說“爸爸媽媽讓我幾點睡,就幾點睡”“爸爸媽媽幾點睡,我就幾點睡”。當下,社會節奏愈發加快,許多人都養成了晚睡晚起的習慣,而學生也受到了環境的影響。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用動畫演示人身體各主要器官在不同的時間段的工作狀態。從科學的角度,讓學生直觀地知道人體器官只有在特定的時段工作效果才是最佳的,這是健康的保證。然后創設情境,播放醫學視頻講述早睡早起對身體的正常運轉起到了基本的保障。在此基礎上,詢問“每天幾點睡覺合適呢?爸爸媽媽晚睡晚起怎么辦呢?”意在讓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早睡早起,還能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家庭成員。

這一教學設計打破了常規的從眾心理效應,其因疑導學的設計改變了原本課堂沉悶的現象。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當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效應點綴課堂,深刻挖掘、解讀教材的重要價值,并作用于學生真實、自主的學習過程之中,這樣就能更精準地順應學生學習需求。

四、自由規則應用激活教學設計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教學目標隨著兒童生活及活動過程的變化和需要而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動中靈活延展。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自由規則”討論可以凸顯學科的生活化。在教學二年級上冊《我們不亂扔》一課時,從課內延展到家庭和社區,鏈接當下熱門話題——垃圾分類。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垃圾分類,有的聊到小區內定時定點投放制度著實不方便,所以還是期盼垃圾投放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針對“定時定點投放”話題,學生展開討論,經歷了對規則是應當嚴格遵守還是依據實際情況靈活對待的深度思考,學生對于規則的認識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具有“道德規范”的人。在此課程教學中,基于“自由規則應用”的教學設計充分彰顯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生活化特征,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價值旨歸。

五、學科融合發展延承教學設計

學科融合是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打破學科邊界,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的活動。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融通發展,為學科融合做好了頂層設計。以二年級下冊《學習有方法》一課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歸納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可從語文、數學、美術等學科著手,同時為了不偏離主線,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應當緊密圍繞“尋找學習方法”這一中心,把語文、數學、美術的內容作為載體,而不是僅僅討論并記憶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該教學設計將語言訓練、數學邏輯思維培養、審美情趣的提升、手工勞作的強化、道德修養的涵養等融為一體。傳統教育模式在以學科融合為代表的多元化發展影響下逐漸改變,真正體現了接軌學生心態的要求。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學生是課堂主體的角色定位,決定了教學設計不應該是教師的一廂情愿,必須要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課前教學設計要重視教學現場的生成,為此而預設,同時還要關注學生課堂現場所表現出的學習需求,即學生學的思路是否完全認同教師設計的思路。

綜上,接軌學生心態的教學設計,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和學生,讓教學設計與時俱進,落實育人目標,提升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陳中立,等.思維方式與社會發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2]趙艷. 基于“反設計”的教學設計思維方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周一貫.教學設計:要悅納學生的“反設計”[J].小學語文教學,2021(16).

張亞云?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文正小學校。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