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的表征與實質

2023-04-27 11:21孫夢佳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8期
關鍵詞:表征實質

孫夢佳

摘?要: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數字勞動站上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舞臺,不可否認,其為當代資本主義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而隨著數字資本積累加速,數字勞動者所遭受的異化和剝削也愈益嚴重,并導致了不斷擴大的社會不平等、貧困和非正義等問題。通過考察發現,當代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有了新的表現形態,并引發了資本主義勞資對抗深層次的社會危機。由此可見,正確抓住資本主義數字經濟背后勞動異化的新特點,是深入了解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剝削形式及其實質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當代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表征;實質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61

由于數字化信息技術貫穿資本主義生產、分配、交流與生活的所有階段,它雖然給當代資本家帶來了巨大利益,但是馬克思指出的異化勞動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相反,數字資本邏輯下的異化勞動更加明顯,異化關系的證據在資本主義社會隨處可見且呈現出新的特征與表現,并引發了深層次的社會危機。因此,如何認識和判斷這一當代資本主義的新問題,及如何把握其引發的社會危機的實質與發展趨勢,就成為深刻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關鍵。

1?數字勞動及其異化范疇

在生產要素中,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變革必然會促使勞動形態的變化。在當下數字經濟迅速興起的社會大背景下,社會化網絡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逐漸完成了對現實生活概念的擴展、重塑與突破,并徹底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而“生產力要素的數字化滲透、勞動關系與交往關系的數字化重構、社會物質生產方式的數字化變革,這些數字經濟的附加值主要是通過數字勞動來驅動的”。在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上千萬人的數字勞動的支撐。數字勞動是指勞動者按照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律,在以數字信息技術或網絡為重要勞動工具的工作過程中,以信息及人們意識、情感、經驗、知識等的網絡行為為重要勞動對象,通過制造直接的信息產品和數字化加工制品,創造并產生信息使用價值的生產形式。

在生產勞動資料以私有制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勞動形態的演進只意味著可以實現價值增值的生產勞動方式越來越發達,而數字勞動仍是在資本主義控制和管理之下獲得最高的剩余價值的主要手段。生產率提高所導致的勞動力解放被不合理的生產力結構所禁錮,所以勞動異化現象依然存在。數字勞動異化是指數字勞動者在數字勞動過程中,創造出的與自身相對立的異己力量,勞動主體地位逐步下降。在數字生產過程中,由勞動者產生的應用數據信息均被網絡平臺無償取得,而勞動者所制造的數字產品則將依據與平臺的雇傭或免費應用關系進行交換,由資本平臺通過銷售數字產品或提供數字服務獲取了收益,從而以更為隱秘的手段無償取得了勞動力所提供的剩余價值。平臺企業和數字勞動者之間存在著由此產生的剝削和被剝削的性質。

目前,中國理論界普遍認為,“數字勞動是異化的勞動,包含著數字勞動者與自身異化、與工具異化、與勞動對象異化、與勞動產品異化四重異化”。具體而言,首先,數字勞動者與其自身異化。數字勞動者參加生產后,他們的主要生產資料是時間、情感、精神等非物質因素,勞動的時間和場所已逐步脫離了資本主義的嚴格控制,從一定意義上得到了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具有恢復人性本性的趨勢??墒?,由數字信息化織成的工作網使數字勞動者隨時隨地都可以處在信息技術的掌控下,而時間與地點上的不穩定性也就意味著員工們隨時都可以有任務,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數字勞動者們也就沒有了自己選擇和使用信息的權利,也丟失了原本的主體性。第二,數字勞動者與工具異化。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背景下人們都開始了逐漸習慣于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出現,而這種開發工具和技術也正在慢慢變成一個異己的力量。因為用戶們過于依靠這些技術來為生活帶來方便,而這種手段和技術如果消失,人將永遠無法滿足,這種手段、技術、信息等已經產生了反過來控制人的趨勢。第三,數字勞動者和勞動對象的異化。數字勞動中,勞動者的全部平臺使用過程都被引入商品化過程中。而這種原始的數據,既能夠在被現代技術平臺進行處理后成為生產資料用于再生產,也能夠實現在普通雇傭勞動過程中勞動監督的延伸,通過替代計件、定時、測量,達到了勞動監督自動化的目的。人能夠不依附于任何固定的地理位置、不具有任何特征的私人時間來完成生產勞動,由此使物理空間的勞動時間對資源擴張的約束大大降低,而數字勞動力的私人時間被很大程度地發展用來制造剩余利益,人的勞動過程實際上也被異化。第四,數字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異化。絕大部分的數字勞動所進行的工作都是生產性數字勞動,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技術、信息、文化等勞動生產的資源都被網絡平臺企業所占據,并作為對人力資本進行價值增值、投入再生產的主要工具。如果互聯網公司已經掌握了更豐富的信息、技術、文化信息等資源,數字勞動對這種資源的利用就可以形成更巨大的數字產品量,但是數字勞動者卻只能得到很小的回報,而且如果他們越來越依賴于以他們所創造的產品作為生產資料來進行進一步的生產,無疑就會使數字資本所占有的越多,而數字勞動者卻依然貧困。

2?當代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的表征

數字勞動異化雖然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面臨的新問題,但它并未超越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框架。與工業時代傳統的勞動相同,數字勞動依舊處于資本邏輯的控制之中,非但未擺脫異化宿命,而且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具有以下幾種新的表征。

2.1?隱蔽性

當代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的主要特點是由于勞動者主體和勞動對象之間的矛盾,勞動主體對勞動對象的所有權遭到了剝削,而在數字勞動中這種被剝削有了主動提供服務和免費讓渡的趨向,從而呈現了勞動主體剝削隱秘化的特征。很多數字勞動者付出了時間精力卻無法察覺自己的勞動正在為他人創造價值,數字生產的過程更多與大眾娛樂相結合,使得數字勞動與娛樂需求在一定條件下達成統一,但這里的需求并非馬克思論述的勞動需求,更多表現為一種被建構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勞動者處于一種無意識的狀態,改造世界的活動變成無意識的活動。人們為保證正常社會生活交流,也必須考慮利用數字網絡手段,在這一階段中網絡使用者本身及其活動物品都被他們所擁有。英國傳播學者斯麥茲創立了“受眾商品論”,認為受眾群體作為媒介企業的主要生產者可以實現自主交易,而受眾群體的行動能力、興趣、情感反應等,也是媒介資本家的私有物品。當網民出于一種休閑娛樂消磨時間的目的在各種媒體平臺的引導下被動地無意識地接收各種信息,這一過程不斷為資本家創造各種數字原材料。

2.2?泛在性

泛在性即指數字勞動過程的異化廣泛存在的狀態。當代,由于數字勞動生產普遍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中,整個社會正處在于一個高度異化的態勢,每個人都處在于和他人的異化關系之中,因此,隨著信息社會勞動生產的擴大化,使數字勞動異化現象廣泛地出現在了數字資本企業、網絡平臺零工、以及非雇傭形態下的產銷者等方面領域。數字勞動界限的模糊化。數字勞動整合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再生產勞動力的時間,但它們在勞動空間中卻比較離散,無論是在個人居住地或者公共場合中,都能夠在任意時候、任一場所出現,因此也導致了數字勞動力的閑暇玩樂時光與實際工作時光之間并不存在明確的界線。Web2.0時代下的使用者無時無刻在線從事著勞動生產,而家里、社區等場所也都異化為價值生產的廠房。數字勞動者的休息、玩樂時間隨時可能被擠占,數字勞動者存在著隨時被雇主支配的機會。這樣長期的打工環境使得數字勞動者受到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奴役,異化程度更是遠遠深于傳統的勞動。

2.3?融合性

在Web.2.0時代,生產者和消費者也出現彼此融合的現象。數字用戶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這就是當代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的產銷融合性。網上消費者身為數字勞動中的“產消者”,其在互聯網絡上的個性信息、行動信息及其信息資源最終都被轉換為信息商品,再一起被推入網上交易市場予以售賣。在這一進程中,“產消者”群體的網上勞力被充分占用與商品化,變成數字勞動下被剝奪的無產階級。在生產活動中,公司與用戶之間不再是以前的單向購買關系。人們在消費的同時,資本會利用數字技術研究他們的偏好信息,把數字資料重新投放到生產當中。這導致正在進行消費的人們同時也變成一個生產者,以一種間接的方式投入到產品當中。每位消費者在互聯網平臺上傳、點贊、閱覽、網購的活動或者是收聽過的歌曲,在后臺會對其實行追蹤、監測和大數據分析,最終結果就形成了每人專屬的“消費者肖像”。平臺公司透過對“消費者肖像”實行大數據分析,掌握其后蘊含的投資機會進而為自身謀取巨大收益。在非雇傭形式的產銷者的勞動領域中,如知識類內容網絡、短視頻直播網絡等都依靠著巨大的用戶規模,而活躍的DAU就是這個平臺中潛在的勞動,用戶成了“勞動者”,觀看行為成了“勞動”。用戶在社交應用中共享用戶消息、上傳信息照片,目的是形成自身快樂瞬間的回憶,這應屬于信息生產者自己的使用價值,卻被平臺通過采集、整理成數字信息后再投放給廣告商以獲取經濟收入,這使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

3?當代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的實質

數字勞動異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也加速了人和技術的關系失衡,引發了新型勞動沖突,損害了世界數字環境,給以數字經濟為主體的世界未來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課題。正視資本主義數字勞動異化所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以及如何揭示當代資本主義中數字勞動的異化根源,從而深刻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演變過程與問題,從而達到對數字資本主義勞動異化的根本突破。筆者以為,其異化實質主要體現如下。

3.1?資本對一般數字的大量占有

“數字資本的核心是對一般數字的攫取和占有,并從中牟取大量的利益”。數字資本主義的基礎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來攫取和占有數字,并形成壟斷的數字平臺。西方數字資本主義把一切信息數字化,并變成了一種能夠進入云計算界面的數據,而這些數字分析的抽象形態便是一般數據?!耙话恪睌祿醋择R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般性概念,“財富的本質不是某種特定的勞動,不是與某種特殊要素結合在一起的、某種特殊的勞動表現,而是一般勞動”。元數據是用戶數字勞動所生成的個人的、社會性的數據信息。而一般數據的形成依靠用數字勞動生成元數據信息,查詢、購物、瀏覽視頻等活動都是數據生成最基礎的工作。但是,單一的元數據幾乎不具有價值,元數據只能注入一般數據分析的世界,并作為流量池、數字分析集、大數據管理等的重要組成部分,才具有價值。

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不斷發展成熟的網絡數字化時代,大數據有著更豐富的內容與更加實時化的優勢,大量社會化媒體用戶在平臺上在以每秒計算的時間里生成了無數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也同時保持著更新發展完善的態勢,無償勞動下形成的大量數據信息往往被類似于亞馬遜、Facebook的大公司所擁有,對市場需求來說單個數據信息是沒有存在價值的,但如果對性格、喜好、學歷、職位等對多個關聯用戶自身的描述性信息加以綜合分析就能夠刻畫出個人形象,從而實現相應廣告信息的大量發布,它也是一種把使用價值轉變為交換價值的新途徑,為資本家們獲得資金積累創造了更多好用的方式。

3.2?資本攫取剩余價值的新方式

數字經濟下資本主義對勞動剩余價值的占有也采用了不同傳統的新方法,尤其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由于世界經濟增長的繼續疲軟,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關注“智能制造”的利潤貢獻。而數字經濟下資本主義剝奪勞動的新手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資本主義擁有對智能化勞動資料的使用權和處置權,以服務費、租金等方法攫取創造的勞動剩余價值;二是資本利用智能和數字化方式,以增加勞動強度、以機械取代人工等手段,通過大規模使用智能勞動工具來遮蔽勞動力的生產貢獻,從而消解勞動力的工資談判能力,進而占有由高技能勞動創造的價值。

數字勞動還受制于傳統資本思維模式。數字資本主義歷史上產生的另一種主要根源是由于資本家的擴大需要,不管傳統勞動還是數字生產,其所提供的資源均已無條件地被資本家所擁有,從而可以作為當時社會化再生產的基本依據。數字勞動方式既是新時代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也是發展邏輯線索。而數字勞動方式的變革,是對新科技革命和技術擴散的新途徑和資本積累的新變種。全球化的發展,數字生產分工也出現了變化,大數據產品越來越多地用作生產商品、信息、技能和其他物質產品。

3.3?勞動者成為智能機器的傀儡

數字網絡技術一直被困于資本思維模式下。信息技術本來就是中立性物品,也就并非某種社會制度的專屬商品,而信息技術的正確、合理運用,原來就能給人類提供工作生活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在資本主義數字化時期,人類在豐富而多彩的數字平臺的影響下,按照數字平臺的運作邏輯,體驗著數字化生活所帶來的愉悅。但久而久之,人們由享用數字平臺所提供的樂趣變為越來越被數字平臺所控制,從而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具體地表現在就連買什么、吃什么等也深受數字平臺的潛在影響。而這時,由資本建立的數字平臺往往比個人用戶更了解需求。當用戶真正認清了這個異化,并試圖掙脫這個異己力量的禁錮之后,則為時已晚。

綜上所述,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為了達到資本積累的最大化,數字資本主義利用剝削的觸角進一步地向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擴展。而數字資本則通過運用各種科技手段、制度安排和意識形態等手段,把工人的非勞動時間逐步轉化為勞動時間,工作和日常生活之間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不清,人類創造、利用的網絡信息和進行的數字勞動,正在轉變為異己能力來控制人、奴役人。

參考文獻

[1]李仙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勞動的辯證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427(4).

[2]李彩霞,李霞飛.從“用戶”到“數字勞工”:社交媒體用戶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2):5155.

[3]藍江.“21世紀下的生命政治與數字資本”專題研究:數字資本、一般數字與數字異化-數字資本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3744.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表征實質
稅法中的實質解釋規則
透過實質行動支持盤臂頭陣營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肝吸蟲病繼發肝實質炎癥的MRI增強表現
“定篇”及其課堂教學有效性表征
美術作品的表達及其實質相似的認定
對化學語言及其教學的再認識
從實質解釋論反思方舟子遇襲案
當前心育課無效教學的表征及策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