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性與系統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哲學闡釋

2023-04-28 02:21閆恒陳曉晨
黨政干部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統一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性

閆恒 陳曉晨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出了明確表述,將其細化為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的“六個堅持”?!傲鶄€堅持”統一于21世紀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具有內在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從統一性和系統性角度把握“六個堅持”,能更好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更好應用創新理論指導實踐。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六個堅持”;統一性;系統性

[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23)03-0064-06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重要的理論創新成果,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將其集中表述為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六個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指出:“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對這6條,要在學習貫徹中認真領會,從而深入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保?]

“六個堅持”是基于當代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提出的,它既是解讀當代世局的一把鑰匙,也是全面、準確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推動實踐工作的銳利武器?!傲鶄€堅持”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民性、實踐性、辯證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堅持人民至上植根于唯物史觀,是人民作為歷史主體力量的表達,強調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堅持自信自立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內因決定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強調從我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出發走自己的道路。堅持守正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變革觀的新時代表達,在“質量互變”原理下強調通過基于秩序的創新實現發展變革。堅持問題導向源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學說,強調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談道:“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保?]326問題導向就是對“矛盾差別性”的注重,通過對不同矛盾性質的把握和分析,找到解決矛盾的方案。堅持系統觀念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的普遍聯系觀點以及后續發展成型的系統觀,強調要素必然匯整為系統,而任何系統都是有機整體,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性質。其特點在于整體性、聯系性、混沌性、開放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突變論、模糊系統理論等系統學說得到長足發展,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是新時代系統學說的豐富。堅持胸懷天下是系統觀念的擴展,強調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特別是強調對世界發展的趨勢性判斷和綜合性把握。胸懷天下也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解放、全面發展的學說相聯系,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愿景。

“六個堅持”源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蘊含豐富的辯證思想、歷史洞見和哲學智慧,對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各項工作具有科學指導意義,是我們更好理解當代世界、解答時代之問的強大思想武器。

一、“六個堅持”統一于21世紀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

世界觀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指個人或社會對整體社會及個人知識的觀點與基本認知取向。世界觀可以包括自然哲學,基本存在和規范假設以及主題、價值、情感和道德層面。在德語中,世界觀的含義是“著眼世界之上”,是德國知識論中所使用的詞匯,指的是一個“廣泛世界的觀念”。世界觀指的是一種人類知覺的基礎架構,透過它,個體可以理解這個世界并且與它互動。世界觀探討的問題,包括世界的本質是什么、世界的運行方式是什么、世界是怎么變化的、人類社會是怎樣發展的、人與世界是什么關系,等等。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上述問題的解答,是以世界統一于物質性的勞動實踐為基礎的,整個世界包括人類社會是在勞動實踐基礎上誕生的。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指出:“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即改造無機界,證明了人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也就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把類看作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作類存在物……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因此,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人不僅象在意識中那樣理智地復現自己,而且能動地、現實地復現自己,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保?]96-97

方法論是對方法的研究,可謂“方法之后”或“方法之上”。方法論并不試圖提供直接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而是提供一種理論視角,用于理解哪些方法、方法集或最佳實踐可以應用于當前研究的問題。方法論的重點在于提出認識世界的方法以及為解釋世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有效性、可靠性論證。對于各家哲學流派來說,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性也是評價該哲學是否完備的重要指標。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勞動實踐同樣是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首要方法原則。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于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于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這就是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的過程,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繼續?!保?]292

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性匱乏”是許多哲學存在的問題。比如,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本體論基于“絕對精神”,但在方法論層面,他的辯證法卻陷入了“知識和意識的主觀方面”,以至于不惜通過篡改歷史真相來論證其辯證法的正確,這就是典型的方法論失真;費爾巴哈等“舊唯物主義”者們雖然正確認識到世界的物質第一性,但在方法論層面卻完全忽視了人類生產實踐的巨大作用,把物質發展看作線性累積的過程,因而其對人的理解完全陷于動物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世界觀與方法論層面是統一的,這個統一就體現在人的勞動生產實踐的第一性。

“六個堅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它統一于21世紀人類新型生產實踐,反映了當代世界的新特點,反映了高科技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對當代世界格局的總體判斷:人民創造愈發凸顯,創新驅動更加重要,系統分化更加復雜,世界聯系更加緊密,風險挑戰更加嚴峻,“黑天鵝”“灰犀?!眴栴}更加突出,等等。這一系列新特點促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對“當代世界”是什么、因何而成、其主要矛盾為何、向何處變化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觀點。

從大歷史觀來看,西方文化與資本主義現代化作為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對數百年來的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學術界曾經多次有關于“西方衰落論”的探討,但20世紀末期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低潮又一度引發“文明終結”等理論,在一系列理論“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背后,科學、客觀看待近幾十年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發展進程,就會發現以下新特征。第一,從生產力視角看,進入21世紀以后,世界格局快速演變,西方文化、資本主義生產生活方式、科技創新驅動“三位一體”對全球上層建筑光譜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一方面,資本向少數科技、金融、能源等關鍵領域的壟斷巨頭集中趨勢并沒有改變;另一方面,隨著虛擬世界的互聯網、人工智能突破式發展,實體世界的航運、高鐵等基礎設施不斷加強,人與人的連接變得十分緊密,“地球村”特點進一步凸顯,全球性質的社會化大生產態勢愈發明顯,人民群眾作為財富創造者、產品創造者、文化創造者、創新參與者的屬性更加鞏固。第二,從生產關系視角看,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主要資本主義經濟體紛紛調整其生產關系,從“里根—撒切爾”時代的“小政府大市場”逐漸轉變為以政府承辦社會公共事業、釋放更多“福利”為特征的新世紀資本主義。然而這一切并未消除資本主義總危機,反而加深了資本主義總危機。第三,從意識形態—文化視角看,資本主義全球化加劇了消費文化與“抹平一切”的文化普世主義,但近十年來世界各地的文化保守主義強勁反彈,展示了各地頑強的文明差異性,呼喚按照自身的文明演化道路自我發展,這正是當代世界人民自發反資本主義,要求奪回文化主導權的鮮明訴求。第四,從常態—變革視角看,人類生產力的大跨越與大連接使得生產、消費、科技、文化、軍事、安全等各系統的數據量急劇增大、系統復雜程度大大加劇,但復雜系統在帶來更強穩定性的同時,其混沌性也同步增強了。換言之,“天下”這個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變得更加難以琢磨,經常會以反直覺的“黑天鵝”“灰犀?!钡刃问奖憩F,尤其是在國際政治斗爭領域,這使得增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愈發成為領導干部的必備素質。另外,人類科學技術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量子計算、能源革命、生物技術等真正能夠重構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革命并沒有到來。學界已經有“科技大停滯”等相關理論來描述這一現象,而且此種現象還有長期化的趨勢。第五,從中西關系視角看,以往“中國要素”在世界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但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要素得到了全方位、整體性、根本性的加強,成為與西方式現代化并立的發展模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是一種凸顯時代性的“中國式世界觀”,它通過系統總結改革開放史、新中國史、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與中華民族發展史,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的基礎上提煉總結出“中國特質”,以中國價值回應時代之問。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也針對21世紀的時代特點提出了問診治疾的方案。在方法論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和胸懷天下,對癥時代之疾。第一,只有堅持人民至上,才能把準人民群眾這個生產力之源,把牢全球性社會化大生產的動力機制。其國內意義在于砥礪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其國際意義則在于它深刻把握了21世紀資本主義發展背后萬變不離其宗的主體,為社會主義發展指出了光明前景。第二,堅持自信自立是對西方意識形態霸權和文化霸權的深刻回應,彰顯中國的價值性和中華文明文化的主體性,使中國式現代化自成體系。第三,堅持守正創新、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這三者,都是對21世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變革和國際關系變革打出的組合拳。其宏觀目標是要在實現我國生產力高度發展、深度融入國際秩序的同時確保根本制度不動搖,維護國家核心戰略利益。第四,堅持胸懷天下既是一種深邃的歷史哲學,也有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沉價值關照。胸懷天下深刻回應了什么樣的國際秩序是可欲的、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可欲的,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可欲的等一系列人類基本問題,給出了與西方文化和資本主義價值觀不同的答案。

把握世局,解決矛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于21世紀人類生產生活實踐,統一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偉大奮斗。

二、“六個堅持”具有系統性

除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外,“六個堅持”還表現出其系統性,它的內在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整體,值得深入研究分析。

第一,在“六個堅持”中,堅持人民至上是邏輯起點,處于奠基性、總約束的地位。從正向論述來看,堅持人民至上即可推出“六個堅持”的其他五個堅持;從反向論述來看,不堅持人民至上則其他一切工作都將失去意義。對領導干部而言,堅持人民至上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對黨忠誠,旗幟鮮明講政治,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第二,堅持自信自立是骨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壯大的根本路徑遵循。從邏輯上看,它也是堅持人民至上推出的第一個原則:正因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我們才有自信自立的充足必要性和底氣?,F代歷史的宏觀規律表明,后發國家走上主權被侵削、成為資本主義體系“國際分工”一員,特別是成為發達國家落后產業、產能轉移地的道路,是與其不能自信自立有直接關系的。而其不能自信自立,往往又因其統治集團存在私利,沒有也不可能堅持人民至上這一根本原則。比如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也可以看作一條基于本國歷史文化與國情發展的自信自立之路,但是國民黨統治集團卻不可能堅持人民至上,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走自信自立的道路,走上的也必然是一條對外依附霸權對內實行階級壓迫之路。

第三,堅持守正創新是發展的養分,也是自信自立之后必然的邏輯推演。自信自立一方面要求有堅守、不可輕易撼動的要素,另一方面也要求不斷創新,特別是給予創新寬容度?!笆卣齽撔隆笔菍撔乱幝蛇M行深刻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必須看到,盡管創新是我們事業發展的深厚滋養,但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守正,創新本身不是目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保?]這當中“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是在提醒我們注意科學認知的局限性,把握“正”與“新”的辯證關系。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守正”就是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正,“創新”是在這個前提下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守正與創新的關系不能混淆。

第四,堅持問題導向是事業發展的“新陳代謝”機制。自信自立必然要求守正創新,守正創新必然要求強化問題導向。守正與創新都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即使是守正,也需要我們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問題意識為導引;而創新更加需要問題意識的帶動。問題不解決,守正創新就無法實現。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形形色色的自由主義觀點經常把“自由討論”作為問題意識的前提,進而得出“西式民主”更具問題意識導向、更易解決社會問題的結論——這是需要駁正的。問題的發現、討論、分析和解決是綜合的、復雜的過程。人類政治實踐表明,“西式民主”的優勢集中在“討論問題”環節,其注重權利基礎上的互相辯難,但對于分析、解決甚至發現問題等環節,“西式民主”都有難以克服的缺陷——這里涉及“大眾決策”“精英決策”“科學決策”等諸多復雜領域。中國共產黨人對問題導向有一個獨特“法寶”,就是調查研究。百余年黨史當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了與西方不同的問題處理路徑,把重心放在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和致力于解決問題上。

第五,堅持系統觀念是事業發展的聯動支撐。系統觀念由不同領域、千差萬別的問題組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集合”構成一個個龐大復雜的系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保?]相較于西方各種流派的系統論哲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系統觀念體現了諸多創新之處。首先,它不像西方系統學說那樣純粹以自然視角看人類,或把人類社會發展運動中形成的系統理解為與自然系統完全等同的事物,而是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物之別”,有針對性地提出人類各系統之間的規律。其次,人類各系統既像自然系統那樣表現出普遍聯系性、發展變化性乃至混沌性,又表現出合目的性、合規律性等人類系統特有的品質。因此,分析判斷人類系統的問題不能采用“純自然”的方式去生搬硬套。最后,歷史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體現人類文明文化特點的規律需要重視,通過人與自然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可以更好把握人類各系統的發展趨勢。

第六,堅持胸懷天下有助于把握事業發展趨勢?!疤煜隆笨梢钥醋飨到y的大集成,要通過系統觀念來予以把握。西方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天下”觀念的缺位。自17世紀歐洲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以來,西方現代化在國際領域一如其在國內領域的個體主義,在國際關系上表現為基于民族主義的短視、自私和好戰。國際秩序經常被破壞,人類的集體安全困境很難在這一體系下得到根本解決。事實證明,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中國方案才是走出困局的可能途徑,而這背后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遠近小大若一”的深沉天下意識。

三、“六個堅持”與“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一致性

除了“六個堅持”層層遞進的內部邏輯性以外,“六個堅持”還與“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等重要命題的邏輯脈絡相一致?!皟蓚€結合”與“六個堅持”同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呈現以下三種樣態。一是緊密交織?!傲鶄€堅持”帶來“兩個結合”,“兩個結合”貫穿“六個堅持”。比如“堅持自信自立”本來就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道理。而形成“六個堅持”的歷史進程也是在不斷推進“兩個結合”中提煉總結出來的。二是側重有別?!傲鶄€堅持”是對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系統論述,側重全面和基礎性;“兩個結合”則側重于重點論,有“畫龍點睛”的意味,是對中國共產黨“成功密碼”的提點。三是趨向有別?!皟蓚€結合”雖然是當下提出來的,但縱觀百余年黨史,其實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都在遵奉不渝,在實踐中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因此,也可以說“兩個結合”是一種對黨的歷史規律的總結;而“六個堅持”側重于當下和未來,它著眼于21世紀人類社會許多新特點的生產生活實踐,放眼社會主義的前途未來。

“中國式現代化”是回應時代之問的總答案,但是其邏輯脈絡早已植根于“六個堅持”之中。首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愿景,即人口規模巨大、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走和平發展道路等,完全是基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給出的。其中人口規模巨大與共同富裕和“人民至上”存在顯著的邏輯對應關系;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兩項背后不難發現“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的影子;走和平發展道路則是“胸懷天下”的鮮明體現。其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保?]這同樣與“六個堅持”有著緊密的邏輯聯系。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例,雖然我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國的經濟結構還存在不少問題。通過“六個堅持”之中的人民至上、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等分析方法發現,從外部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生;從內部看,經過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影響我國市場要素流通,影響市場健康發育的各類“堵點”還廣泛存在,如地方保護主義、市場準入、服務效率和管理、市場基礎設施缺失問題等。上述對問題的基本分析是通過“六個堅持”得來的,而解決問題同樣要使用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等方法,進而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4]的對策。換言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方針政策正是通過“六個堅持”世界觀方法論運思后形成的答案。記住這些個別的、具體的答案只是“知其然”,只有掌握“六個堅持”并用其靈活分析問題才談得上“知其義”。

四、結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有其統一性,也有其系統性?!傲鶄€堅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只有深入把握“六個堅持”的內在邏輯,理解其理論特質,才能更好領會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更好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各項實踐工作。

參考文獻:

[1]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N].人民日報,2022-10-18(1).

[2]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責任編輯 ?叢 ?偉

[收稿日期]2023-02-01

[作者簡介]閆 ? 恒(1986— ),男,內蒙古杭錦后旗人,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陳曉晨(1994— ),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態哲學研究。

猜你喜歡
統一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性
對于單身的偏見系統性地入侵了我們的生活?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統一性分析
通過“同案不同判”淺議司法統一性問題
超聲引導經直腸“10+X”點系統性穿刺前列腺的診療體會
論《文心雕龍·體性》篇的系統性特征
時態的系統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