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貿易開放度對家庭消費的影響

2023-05-05 02:27吳彥亭
中國商論 2023年8期
關鍵詞:良性發展經濟增長

摘 要: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間,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及政府對消費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雖然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但內需不足仍是長期以來存在且亟須解決的問題,同時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貿易開放對消費的影響,加強對消費的宏觀調控,以助推各地區消費均衡增長,對促進經濟協調高速發展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基于中國29個省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及微觀家庭數據,利用面板回歸模型對貿易開放度與家庭消費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并根據檢驗結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貿易開放度;家庭消費;經濟增長;影響差異;良性發展

本文索引:吳彥亭.<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8):-023.

中圖分類號:F0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4(b)--04

消費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夠直接體現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馬車,消費一直被視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笆奈濉币巹澲刑岬?,充分利用國內的市場規模優勢,增強居民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之一,國家對消費的重視程度顯而易見。但是,中國的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11—2022年平均為53.3%,而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消費率保持在70%以上,中國居民消費率始終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毫無疑問,提高居民消費率之路道阻且長。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加快了對外貿易的步伐,并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經濟。面對全球貿易環境惡劣、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的威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隨著對外貿易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我國家庭消費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可供選擇的商品種類不斷增多,商品結構不斷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那么,對外貿易開放是否促進了各地區家庭消費?對貿易開放度的差異是否影響了不同地區的家庭消費水平?基于此,本文在對內加快消費升級、對外全面開放的大背景下,搜集了反映中國29個省份經濟與對外開放情況的數據及微觀家庭調查數據,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分析了對外貿易開放度與家庭消費之間的關系。通過證實貿易開放對家庭消費的影響,有助于政府加強對消費的宏觀調控,對助推全國各地區消費協調高效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地區貿易開放影響消費水平的理論分析

1.1 貿易開放——經濟增長——家庭收入——家庭消費

在眾多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中,收入為最重要且直接的影響因素。貿易開放可以通過促進經濟發展來影響家庭收入水平,從而間接作用于家庭消費。根據經濟理論和前人研究[1-2],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背景下,貿易開放主要通過加快技術進步、引入外來投資、提高勞動效率三個方面促進經濟增長。

一方面,貿易開放能夠帶來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3]。新經濟增長理論指出對外開放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意義是在對外貿易總量不斷提高的同時,為其引入了先進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另一方面,貿易開放可以引進大量FDI。由于對外開放大門的不斷打開,越來越多的國外投資者看到了新的機遇,爭先進入我國市場。第一,FDI使得大量的資金涌入,加速了我國資本形成率的提高。同時,FDI帶來的“技術外溢”效應也為各區域的技術發展提供了動力。第二,FDI的流入為我國的其他企業帶來了“競爭效應”,有利于提高國內企業的管理效率和要素利用率,實現整體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已有實證研究表明,經濟增長會帶來國家或地區的財富積累增多,當地居民的收入因此呈上升趨勢,從而間接帶動消費水平的提升[4]。

1.2 貿易開放——收入分配——家庭消費

貿易開放對收入的影響不僅作用于“絕對量”上,還作用于“相對量”上,所以貿易開放可通過收入分配間接對家庭消費構成影響。沿?;虬l達地區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發展對外貿易、引入外資等方面搶占了先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5],而發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從對外貿易中的獲利則遠遠不足。同時,大量研究表明,對外貿易使得我國城鄉居民間的收入差距加大,這對區域間經濟發展及收入差距,乃至全國范圍內的收入分配格局都有長期影響[6-7]。因此,貿易開放對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是存在的,收入分配的變化又將作用于消費結構及消費水平。

1.3 貿易開放——消費意識——消費水平

從微觀角度來看,對外貿易直接引入了外來產品和服務,進口國國內居民可以選擇的產品和服務種類增多、檔次提高,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其消費意識,促進消費。同時,貨物及服務的進口與出口過程伴隨著一定的文化、觀念等意識形態的進口與出口,這些外來文化和觀念會潛移默化地注入消費者的思想中,人的行為又受思想觀念支配,消費觀念改變之后,消費行為便會隨之改變,輸入的商品和服務可以激發消費者的新欲望,從而為其形成新消費需求打下基礎[8]。事實表明,越來越多的居民在體驗境外商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境外的文化和思想,從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水平。

2 地區貿易開放影響消費水平的實證研究

2.1 模型設定

依據經濟理論和數據的可得性,本文構建了對外貿易開放度與家庭消費關系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

其中,f代表家庭;p代表省份;Ln_con表示家庭消費的對數值;trade、im_trade、ex_trade分別表示貿易開放度、進口貿易開放度、出口貿易開放度。W表示微觀家庭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家庭總收入的對數(Ln_asset)、家庭總負債的對數(Ln_debt)、家庭總人口數(num)、家庭人均年齡(age)、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edu)。K表示宏觀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地區人均生產總值(gdp)、地區城鎮化率(rate)。t表示t時期個體的情況;u表示個體效應;ε表示隨機擾動項。為了避免可能的異方差性,本文所有的回歸結果均進行了White檢驗,并對其進行了修正。

2.2 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分為微觀數據和宏觀數據兩部分。微觀家庭部分的原始數據使用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2015年和2017年的調查結果;對外貿易開放度、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率等宏觀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年鑒》及《城市統計年鑒》,并經計算整理得出。

2.3 回歸結果

由于家庭樣本屬于隨機樣本,所以本文選擇隨機效應面板模型對其進行回歸分析。在控制了時間效應的前提下進行了總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總貿易開放度的系數為0.208,顯著水平在1%以內;進口貿易開放度的系數為0.102,顯著水平在5%以內;出口貿易開放度的系數為0.426,顯著水平在1%以內,即貿易開放程度與家庭消費水平呈正相關,且出口貿易對家庭消費的影響最大。出口貿易通過增加就業、提高收入等有利因素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大于進口貿易通過改變商品結構、影響消費意識等因素對消費的促進作用。

對于其他因素,家庭收入、資產、負債對消費的影響在1%的顯著水平上為正,且資產對消費的影響大于收入與負債對消費的影響。生命周期理論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即消費更取決于消費者對其長時間段內資產水平的判斷與分配[9]。家庭人口與家庭消費呈正相關關系,家庭成員平均年齡與家庭消費呈負相關關系,家庭成員平均教育水平與家庭消費呈正相關關系。宏觀因素方面,人均GDP對家庭消費的影響為負,且小于城鎮化率對家庭消費的正向影響??赡艿脑蛟谟诳傮w經濟環境小于總體開放度和經濟發展狀況對家庭消費的影響。

表2顯示了對外貿易對所追蹤的城鎮、農村家庭的影響情況。結果顯示,總貿易開放度對城鎮和農村家庭消費的影響均在1%以內顯著為正。對于出口開放而言,其對城鎮和農村家庭消費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430、0.494,原因在于對外出口對農村家庭的就業提供了幫助,使其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從而影響其消費。對于進口貿易而言,其對城鎮家庭消費影響在10%水平上為正,對農村家庭消費的影響并不顯著,反映出進口貿易對城鎮家庭消費觀念及消費水平的影響明顯大于對農村家庭的影響。

表3顯示了分沿海、內陸地區,對外貿易對消費的影響。其中,總貿易開放、進口貿易開放、出口貿易開放對消費的影響均顯著。就總貿易和出口貿易來說,其對沿海地區家庭消費的影響是正向的,對內陸地區消費的影響是負向的。 “近水樓臺先得月”,由于地理優勢,出口貿易為沿海地區帶來的“利”是顯著存在的,也說明內陸地區的出口貿易水平有待提升,以達到促進消費的作用。就進口貿易來說,其對沿海地區家庭消費的影響是負向的,對內陸地區家庭消費的影響是正向的,說明不同地區進口貿易對消費的影響存在差異,且相較其他因素,進口貿易對沿海地區消費的影響并不突出。

3 結語

3.1 研究結論

本文選取CHFS中的家庭數據和《統計年鑒》中的宏觀數據進行了回歸分析,得出家庭消費和對外貿易開放度之間的關系如下:(1)在全國范圍內,總對外貿易開放度、進口貿易開放度、出口貿易開放度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均顯著為正。相比之下,出口貿易開放度對消費帶來的影響大于進口貿易開放帶來的影響。(2)分城鎮和農村地區而言,總貿易開放、出口貿易開放均促進了城鎮及農村家庭消費,且出口貿易開放對農村家庭的影響大于對城鎮家庭的影響。(3)分沿海和內陸地區而言,總貿易開放、出口貿易開放對沿海城市家庭消費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但對內陸城市家庭消費表現出抑制作用。同時,進口貿易對沿海地區家庭消費的影響是負向的,對內陸地區家庭消費的影響是正向的。

3.2 政策建議

作為經濟發展的兩大助推因素,對外貿易與消費息息相關,所以制定相應的對外貿易政策不僅有利于其自身良性發展,還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進一步升級。根據上文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結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議:

(1)深化對外開放進程,打造全面開放格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取得了顯著性成就,但發展過程中伴隨著挑戰,“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都為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了不利,但是對外開放的腳步不能停,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第一,對外貿易在“量”和“質”上都應加速發展。一方面,應加大對外合作力度,盡量減少與合作伙伴間的貿易壁壘,加快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另一方面,在對外合作的同時,應加快我國高新產業的發展,提高高科技產品的競爭力,促進出口。第二,在我國地區對外貿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下,應改變外貿格局。目前,沿海地區市場機制相對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外資,經濟飛速發展,但內陸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國家應加大對內陸地區的扶持力度,近十年來,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都體現了國家對內陸地區對外貿易的支持。內陸地區更應趁勢而上,把握機會,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及消費的進一步發展。

(2)逐步改變“重出口,輕進口”的舊局面?!爸爻隹?,輕進口”是我國對外貿易長期以來的模式。結果顯示,出口有效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民收入,但是貨物出口貿易額大于進口貿易額導致的順差使近年來貿易摩擦不斷,不利于貿易秩序的良性發展,也不利于國內消費者享受到進口帶來的益處。所以,在關注“走出去”的同時,“引進來”同樣重要。對于“走出去”,第一,對于出口產品,應增加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獲取更多的利益;第二,應引導國內企業開展合理的境外投資活動。對于“引進來”,一方面,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扶持進口企業,逐步完善對進口商品的管控措施;另一方面,應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消費者進行消費。

(3)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推動當地消費升級。不同地區的家庭消費水平存在差異,這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產業布局息息相關。沿海城市相比內陸城市、城鎮地區相比農村地區有完善的產業結構,所以沿海城市居民消費福利高于內陸城市,城鎮居民消費福利也高于農村居民。因此,因地制宜地規劃好各個區域的產業布局,有利于進一步帶動經濟發展,從而推動消費升級。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應加快向內陸地區轉移,解決其“用工荒”問題。內陸地區在加快第二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應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綜合性產業。

參考文獻

林永生,張生玲.論我國進口貿易對消費與投資的促進作用[J].國際貿易,2006(5):25-27.

唐時達,周申.經濟開放、勞動需求彈性與消費需求[J].消費經濟,2011,27(1):42-45.

Roberto Chang, Linda Kaltani, Norman V. Loayza. Openness can be good for growth: The role of policy complementariti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90(1).

Ural Marchand, B. How does international trade affect household welfare ?[J]. IZA World of Labor,2017: 378.

吳強,王力,羅麗文.收入分層視角下民生財政支出影響居民消費的差異性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9,248(7):52-61.

靳濤,陶新宇.政府支出和對外開放如何影響中國居民消費:基于中國轉型式增長模式對消費影響的探究[J].經濟學(季刊),2017,16(1):121-146.

胡穎.經濟對外開放對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21.

劉東.對外貿易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投資研究,2018,37(12):145-154.

白重恩,吳斌珍,金燁.中國養老保險繳費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12,200(8):48-71+204.

猜你喜歡
良性發展經濟增長
構建小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
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社團良性發展的幾點認識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
反腐與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論“專車”模式及其良性發展
衡水湖濕地生態環境現狀及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