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柳州市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初探

2023-05-09 09:23賓振鈞葉雪英羅書瑾黃云芳蔣宏郝小玲池昭錦
農業研究與應用 2023年6期
關鍵詞:全產業鏈發展建議食用菌

賓振鈞 葉雪英 羅書瑾 黃云芳 蔣宏 郝小玲 池昭錦

摘要:隨著柳州螺螄粉從廣西地方小吃發展為享譽全國的特色大產業,作為螺螄粉產業上游的食用菌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文章分析了柳州市食用菌產業現狀、經驗做法和存在問題,立足柳州市自身資源優勢條件,針對性提出推動柳州市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旨在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柳州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向,以期為柳州市螺螄粉全產業鏈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柳州螺螄粉;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志碼:A

Research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dible Fungi Industry in Liuzho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IN Zhenjun, YE Xueying, LUO Shujin, HUANG Yunfang, JIANG Hong*, HAO Xiaoling, CHI Zhaojin

(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uzhou Luosifen rice noodles from a local snack in Guangxi to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edible fungi, as the upstream industry of Liuzhou Luosifen rice noodles industry, ushered in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experience, practi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iuzhou's edible fungi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uzhou's edible fungi industry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Liuzhou's resource advantages, aiming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uzhou's edible fungi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for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Liuzhou Luosifen rice noodle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Liuzhou Luosifen rice noodles; edible fungi; whole industrial chain;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并強調:“發展產業一定要有特色。螺螄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產業。要繼續走品牌化道路,同時堅持高質量、把住高標準。我相信,將來螺螄粉產業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盵1]一碗螺螄粉,配菜看含金:酸筍、酸豆角、毛木耳絲、花生米、腐竹片、鴨腳等配菜是衡量一碗螺螄粉是否正宗、美味的重要標準。螺螄粉離不開配菜,螺螄粉的火爆“出圈”為相關配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和挑戰。據柳州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高達600.71億元,其中袋裝螺螄粉181.75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達182.65億元,全國實體店營業額約236.31億元,原材料基地規模累計達到65萬畝(1畝≈667 m2),“柳州螺螄粉”地理標志首次躋身中國地理標志100強榜單,品牌價值達100.64億元[2]。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的發展直接創造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多萬人,為助力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真正做到了“一業興百業”[3]。

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是產業振興,而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如何利用好市場機遇,順勢而為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成為柳州市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如何積極應對增強螺螄粉配菜產業鏈的韌性,大力發展食用菌等上游產業,促進螺螄粉全產業鏈良性互動,走出一條注重科技創新、可持續綠色、集約發展、競爭力較強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成為擺在柳州市農業產業振興的重要現實問題。本文通過對柳州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經驗做法、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柳州市應以適宜食用菌生長的生態環境區域優勢為基礎,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食用菌產業,以期為相關部門提供產業發展參考。

1 柳州市食用菌產業現狀及經驗

食用菌產業是柳州市傳統優勢產業,2022年產量約為9萬t,其中設施產量6萬t,設施產值5.5億元[4]。近年來,柳州市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鄉村振興為落腳點、以區域生態優勢為支撐點、以完善規劃布局為發力點、以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食用菌研究創新團隊技術加持為帶動點,已經初步將食用菌產業打造成為了柳州市鄉村振興支柱產業。

1.1 以螺螄粉全產業鏈為依托,重點布局毛木耳種植和初加工業,共享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紅利

近年,柳州市出臺《柳州市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條例》《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加快推進柳州螺螄粉高質量發展工作總體實施方案》等政策和措施,重點打造“100億柳州螺螄粉產業”。毛木耳是柳州螺螄粉的主要配料,需求量巨大,為保障柳州螺螄粉原料保供應,柳州市通過扶持和做大龍頭企業,帶動各縣區小微企業和個體農戶共同發展,在柳州市郊區、融水縣、融安縣、柳城縣等地布局毛木耳種植加工業。一是開拓產業發展載體,打造毛木耳種植小鎮、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融水縣“螺螄粉+”原料木耳種植加工區等,食用菌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效益突顯,尤其是融水縣,2022年利用《柳州螺螄粉原材料基地建設》項目發展木耳產業,完成總投資3500萬元,其中財政銜接資金扶持868.6萬元。二是不斷突破創新,通過柳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融水縣永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動,以及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相關食用菌研究科技團隊,在融水鎮、四榮鄉、香粉鄉、永樂鎮、三防鎮等地建設木耳基地16個,建成栽培大棚80畝(1畝≈667 m2),種植毛木耳400多萬棒,預計年新增鮮毛木耳5000 t,年產值達2000萬元,設施建設可實現毛木耳連續5~8年穩定增收。

1.2 立足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探索開拓創新帶動模式,擴大食用菌產業輻射帶動力

柳州市融水、融安等縣屬于大苗山地區,生態環境條件好、海拔高,有著豐富的天然林木資源、優質的水資源以及獨特的氣候優勢,是木耳、香菇種植優勢區,種植的食用菌產量高、品質好。從2016年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科技人員通過實施《融水縣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創業基地及科技能力建設示范》《融水黑木耳產業提質增效技術集成與應用》等廣西科技計劃項目,在融水縣建成菌棒生產基地104畝(1畝≈667 m2),黑木耳仿野生種植示范基地27個;研發了黑木耳新型顆粒菌種制種和接種、高寒山區代料仿野生栽培技術、無動力山泉水霧噴技術、采后干制整形技術等4項木耳全產業鏈核心關鍵技術。尤其是把研發的黑木耳新型顆粒菌種制種和接種新技術延伸應用到毛木耳和香菇菌棒生產中,不僅實現了高寒山區黑木耳的輕簡化仿野生創新栽培,還降低了毛木耳、香菇制棒技術門坎,實現栽培技術不斷創新,利于群眾參與種植和創業。

在柳州市政府的支持和助力下,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科技人員加強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共同創建國家級融水縣食藥用菌產業星創天地。柳州市通過龍頭企業與星創天地聯合帶動,推廣統一集中制種和制棒、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栽培標準、統一供應農資,簽訂保底價統一收購的“五統一”合作新模式,降低群眾參與食用菌種植的門坎;持續在柳江、柳城、融水、融安等縣區大力推廣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種植,僅融水縣,可實現每年新增產值2100萬元,帶動1000人以上實現增收;對有一定種植經驗的農戶和村集體,有創業需求的,則通過幫助成立合作社,以“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食用菌產業,輻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2 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制約因素

雖然柳州市木耳等食用菌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2.1 政策扶持不強

廣西對食用菌產業重視程度還不夠。目前,自治區層面僅2017年出臺了一份《關于促進食用菌產業提升發展的意見》(桂農業發〔2017〕102號)政策文件[5],柳州市2023年通過制定《柳州市“菜籃子”蔬菜基地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柳農政發〔2023〕2號),鼓勵經營主體發展設施食用菌生產[6]??傮w來說,對廣西食用菌產業發展財政支持力度還需加大,精準聚焦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進一步完善鼓勵科技研發的相關政策體系,推動全區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

2.2 研發創新驅動不足

許多研究發現,食用菌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能夠增強人體的體質[7]。張錦錦研究發現靈芝β-葡聚糖能夠增強免疫力[8];周燕研究發現食用菌多糖能輔助抗腫瘤[9];牛君研究發現食用菌多糖能輔助降血糖,特別是對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潛力較大[10];王換換研究發現靈芝孢子粉具有抗疲勞作用[11];陳子涵研究發現食用菌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12];程孟雅研究發現食用菌多糖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穩態的作用[13]。這些理論研究為食用菌開發為功能性食品及功能成分開發為新型治療和預防藥物打開了科技創新大門,更加有利于擴大食用菌的市場。但是,柳州市乃至廣西全區的農業科研機構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專門從事食用菌產業研究的科研人員不多,相關科研項目資金支持力度還不夠,在木耳、香菇等食用菌高產優質新品種選育、精準配方栽培、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等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突破不多,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實際應用率低,企業引進或研發新設施、新設備也不多,食用菌產業相關企業科技支撐意識還有待加強。目前,柳州市與食用菌相關的大型加工企業也不多,以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及其延伸產品為代表的精深加工產品極少,產品開發層次比較低,食用菌附加值不高。

2.3 優質菌種少

目前,柳州市食用菌菌種市場呈現比較混亂的現象,菌種同種異名、菌種質量低下、菌種多代擴繁,菌種工作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甚至還有違背事實、夸大宣傳等現象,并且柳州市大部分菌種和技術都來源于外地,尚未篩選育成本地主栽品種,菌種質量和穩定性難以保證。存在部分農戶因使用質量低下食用菌菌種導致產量低下等問題。另外,某些菌種廠盲目引進新品種,沒有經過品種試驗,判斷是否適宜本區域種植就直接推廣,也導致出現各種質量和產量問題,生產效益不佳。

2.4 廢棄物綜合利用少

伴隨柳州市食用菌栽培規模的逐年擴大,廢棄菌袋、菌包亂丟亂棄或隨意堆放在田間地頭、溝渠或河里現象時有發生,還有村屯將廢棄菌袋、菌包直接焚燒,對食用菌種植地區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種植戶對廢棄菌袋、菌包的再利用認識不足,且柳州市本地廢棄菌包綜合利用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科技程度也不高,綜合加工轉化利用率低。

2.5 品牌建設與銷售弱

目前,食用菌生產逐步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方向轉變,食用菌品牌化發展已經成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方式,但是柳州市關于食用菌的品牌建設力度還不夠,柳州市未把食用菌產業擺到新興產業的高度,政府沒有參與到食用菌品牌建設與經營中去,外界人士和普通消費者對柳州市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了解程度不深。從柳州市現有食用菌產品品牌質量來看,著名品牌極少,品牌散雜,真正有影響力的、市場占有率高的食用菌品牌不多。

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農業”是將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信息技術與農業產業深度協同與跨界融合的全新智慧農業,食用菌企業要借助互聯網,構建市場主導、數字驅動的全新營銷戰略,助力產品營銷[14]。柳州市大部分食用菌通過傳統渠道開展營銷,銷售平臺傳統,新媒介銷售平臺借力不足,缺乏“互聯網”營銷思維和現代營銷理念。大部分優質產品賣不出價錢,外銷木耳、香菇仍以分等級的散裝貨為主,缺乏統一標識,沒有塑造優質品牌,借助品牌營銷成效不明顯。

2.6 文化和科普宣傳不足

柳州市是國內考古發現最早食螺的地方,柳州螺螄粉的雛形則大致源于20世紀80年代左右[15]。米粉是漢族地區傳統食品,而酸筍是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食品,螺螄粉將漢族和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使其產生出辣、爽、鮮、酸、燙的美妙味覺,螺螄粉在成為本地人鄉愁記憶的同時,也受到越來越多外地食客的青睞[16]。柳州螺螄粉產業發揚光大的深層次原因就是以傳統文化為底蘊,融漢族及少數民族飲食文化于一體,經過不斷改良與發展,讓這一地標性美食走出廣西火遍全國還熱銷海外[15]。柳州市關于食用菌文化建設和科普宣傳方面還相對滯后,柳州市乃至全區缺乏一座專門以弘揚食用菌傳統文化、普及科學知識、保護物種資源以及休閑觀光、創新文化產業為主題的食用菌博物館。柳州市沒有結合當地悠久食用菌生產歷史淵源和地方少數民族文化,舉辦以叫響城市品牌、弘揚食用菌文化為宗旨的木耳節、或香菇節。

3 關于推進柳州市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柳州市木耳等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小木耳、大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提高生產技術標準化、種植基地園區化、加工企業集群化、市場營銷體系化等水平,不斷完善食用菌全產業鏈條,走優質高產高效發展之路,保證農民增收致富。

3.1 強化科技支撐

通過建設創新平臺、加強技術創新、加強技術培訓,與國內大學、科研院所(先進食用菌研究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全面做好食用菌良種工程,組織有關專家做好柳州市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引進、開發以及野生菌馴化等工作,以及研發食品、飲品、藥品等精深加工技術,完善以食用菌合作社、食用菌協會、各級供銷社、農技推廣等涉農部門為主體的食用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推廣食用菌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菌農科技素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食用菌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3.2 加強生產基地建設

不斷推進園區化、工廠化、棚室化等食用菌生產基地提升工作,構建柳州市食用菌產業帶,使食用菌產業為柳州市鄉村振興增添動能,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讓農民更多增收。建設一批起點高、標準高、規模大、市場競爭能力強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引導食用菌栽培由農家庭院分散管理向園區統一管理轉變;加快推進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模式,統一食用菌菌種、配料、技術、廢棄物利用等,引導食用菌產業向標準化、規?;?、工廠化周年生產方向發展,并加快大型菌種菌包廠建設,提升菌棒生產水平和質量;以棚室化、立體化為重點,擴大食用菌棚室栽培生產規模,逐漸提高食用菌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比例,推動食用菌產業向節約集約、穩量提質、綠色高效方向轉型升級,提高食用菌產品產量和品質。通過建設高標準食用菌產業園,輻射帶動食用菌種植基地發展,打造集食用菌菌種研發、產品研發、新品種引進、菌種生產、栽培管理、加工銷售、冷鏈運輸以及農旅融合等一體的現代農業食用菌全產業鏈體系,推動全市食用菌產業走上一條專業化研發、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市場化經營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全市食用菌產業跨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3.3 做強龍頭企業和實施品牌戰略

加快推進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食用菌精深加工,申報食用菌相關的香菇或木耳地理標志,并強化市場營銷和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有規模、示范帶動效果好、有適應市場能力的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圍繞精深加工產品開發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保鮮、速凍、凍干、罐頭、即食食品、調味品等系列食品和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等,延伸產業鏈條,著力提升食用菌產值和效益。強化市場營銷,整合改造升級現有農貿市場打造食用菌交易市場,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服務業,培育營銷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市場轉變經營模式,鼓勵發展產、銷融合,科普教育、休閑體驗、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食用菌新業態,實現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大力支持食用菌企業開展“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質量認證,支持企業實施產業標準化戰略,制定或修訂食用菌地方標準。建設柳州市食用菌博物館,高端策劃柳州市食用菌整體宣傳,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平臺為柳州食用菌代言,大力推進柳州市食用菌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建設。鼓勵企業爭創全區著名、全國馳名商標,打造與“柳州螺螄粉”齊名的“柳州食用菌”金字招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開創柳州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農民致富增收新局面,實現柳州市食用菌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潘日希.以法之名護航螺螄粉產業發展——柳州市出臺《柳州市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條例》[EB/OL].(2022-09-29)[2023-7-20].http://lzrd.liuzhou.gov.cn/gzdt/ywdt/202209/t20220929_3146703.html.

[2] 柳州市商務局.柳州市商務局2022年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作計劃[EB/OL].(2023-03-29)[2023-7-20].http://swj.liuzhou.gov.cn/zwgk/fdzdgknr/ghjh/t19700101_3242009.shtml.

[3] 佚名.全國第二批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公布[EB/OL].(2023-11-19)[2023-11-20].http://www.gxzf.gov.cn/gxyw/t17480086.shtml.

[4]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自治區農業廳關于做好2022年全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的通知(桂農廳辦發〔2022〕63號)[EB/OL].(2022-04-18)[2023-7-20].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11773770.shtml.

[5] 佚名.自治區農業廳關于印發促進食用菌產業提升發展意見的通知(桂農業發〔2017〕102號)[EB/OL].(2018-01-03)[2023-7-20].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5386047.shtml.

[6] 柳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柳州市“菜籃子”蔬菜基地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柳農政發〔2023〕2號)[EB/OL].(2023-03-03)[2023-7-20].http://nyncj.liuzhou.gov.cn/zwgk/fdzdgknr/tzgg_58188/202303/t20230306_3232764.shtml.

[7] 張建鋒. 食用菌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功能分析[J]. 中國食用菌, 2020, 39(7): 185-187.

[8] 張錦錦, 陳菲菲, 嚴展鵬, 等. 靈芝β-葡聚糖的堿提取及其抗腫瘤免疫調節研究[J]. 藥學學報, 2020, 55(3): 512-521.

[9] 周艷, 張聰, 趙丹丹. 食用菌多糖的結構修飾及其修飾后的抗腫瘤活性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 2020, 36(6): 89-92.

[10] 牛君, 王傲, 史釧, 等. 中國食用菌降血糖研究進展[J]. 中國食用菌, 2020, 39(1): 1-7, 15.

[11] 王換換, 申正杰, 肖航, 等. 靈芝孢子粉對小鼠抗疲勞作用及生化機制初探[J]. 營養學報, 2019, 41(2): 173-177.

[12] 陳子涵, 劉金娟. 六種食用菌體外抗氧化及抗細胞增殖活性研究[J]. 生物技術通報, 2019, 35(11): 104-108.

[13] 程孟雅, 楊亞蘭, 楊橋, 等. 食用菌多糖調控腸道菌群研究進展[J]. 食品與機械, 2019, 35(10): 145-149.

[14] 梁銳. “互聯網+農業” 模式下食用菌的營銷策略[J]. 中國食用菌, 2021, 40(2): 144-146, 150.

[15] 劉玉蓮, 盤慧霞. 螺螄粉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成功經驗與現實啟示研究[J]. 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2, 13(4): 91-96.

[16] 佚名.小米粉是如何做成大產業的[EB/OL].(2021-04-28)[2023-7-20].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1/04-28/9465852.shtml.

責任編輯:李菊馨

基金項目:廣西熱作所科研基地、平臺建設能力提升(一)(桂熱研M2023JZ01)。

第一作者:賓振鈞(1987—)男,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植物與環境、科普教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振興研究等,E-mail:331092893@qq.com。

*通信作者:蔣宏(1981—)男,本科,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作物栽培、科普教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振興研究等,E-mail:397598675@qq.com。

收稿日期:2023-08-02

猜你喜歡
全產業鏈發展建議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下)
微電影的商業模式創新
基于全產業鏈的住宅產業化發展思考
當代民族室內樂發展的宏觀思考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食用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