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目標下企業競爭力提升路徑選擇:基于實證研究的視角

2023-05-10 12:46李柯
中國市場 2023年10期
關鍵詞:企業競爭力低碳經濟雙碳

摘?要:文章概述了低碳經濟的由來和概念,界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定義,描述了低碳經濟約束下的企業競爭力模型。采用《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和《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等的相關數據,對低碳經濟約束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并提出低碳技術創新、構建企業低碳形象和建立高標準的低碳管理體系是低碳經濟約束下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模式。

關鍵詞:“雙碳”目標;低碳經濟;企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0-002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0.024

1?引言

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簡稱“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1]?!半p碳”目標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將是我國未來數十年內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基調之一[2]。企業作為低碳經濟的執行者,必須履行發展低碳經濟的社會責任,現代企業在打造核心競爭力過程中必須把“低碳”這一約束條件放在重要的位置?!暗吞冀洕奔s束下,企業對于資源的利用、能源的消耗以及碳排放等都受到限制,原有的環境成本核算發生巨大的變化,給企業經濟指標發展、產業績效和企業競爭力等帶來深刻影響。在“低碳經濟”日益普及的今天,分析“低碳經濟”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研究“低碳”約束下企業競爭力的形成機制和提升模式,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基本理論觀點和模型描述

企業競爭力的概念一直以來沒有一個統一的闡述,其源于對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研究,不僅涉及企業外部環境如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方面,還關系到企業內部環境如經營管理、要素結構、盈利能力等不同層面,是一種動態變化的發展性能力。新古典經濟理論認為,低碳約束會增加企業內部成本,抵消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導致企業競爭力下降。Michael?Porter的波特假說(Porter?hypothesis)指出,嚴格的環境保護會驅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而技術進步會抵消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徐建中(2011)提出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碳”成為企業新增的必須考慮的成本因素[2]。郭靜(2015)認為現代企業只有適應低碳經濟下的戰略成本管理,才能取得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3]。文章認為,“低碳經濟”與企業競爭力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其利弊取決于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從靜止的觀點來看,在技術、資源以及市場需求等固定的條件下,企業增加了“低碳”約束成本無疑會降低企業競爭力;但是從動態及長遠發展的視角來看,“低碳”約束短期內會增加企業碳排放控制成本,使企業競爭力受到不利影響,但“低碳”約束也會迫使企業在技術、產品以及生產過程等多方面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會逐步降低“低碳”成本,最終抵消“低碳”約束帶來的成本上升,完全有可能提升企業競爭力水平。按照復雜適應系統理論(CAS)的觀點,所有系統與其環境不可分割,企業競爭力的形成離不開企業所處的“環境”?!暗吞冀洕北尘跋?,“低碳”成為企業運行環境中的關鍵要素,“低碳”約束作為環境成本成為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即環境成本內在化[4]。內在化“低碳”成本對企業施加了額外的負擔,“低碳”要素進入企業活動的各個環節,同資本、勞動、資源、技術等要素共同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5]。圖1為“低碳”約束下的企業競爭力體系模型。

其中,資源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能力是企業在內部生產經營和外部市場競爭中不斷積累、創新、發展、提升而形成的能動性、適應性,是企業競爭力的外在表現;績效是企業競爭力的結果呈現,通常以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形式展現出來,是衡量企業競爭力的結果性標準。

3?低碳約束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3.1?相關說明

實踐中,對于“低碳”約束與企業競爭力之間關系的論證面臨許多困難,很難得出統計性上的顯著性。主要原因有:首先,數據的獲取面臨限制。目前國內多數相關機構沒有對企業碳排放治理成本進行長期的跟蹤統計,難以實現時間線上的量化分析。其次,對企業競爭力產生影響的因素眾多,如勞動力、資源和技術、基礎設施乃至匯率變化等,將碳排放和其他變量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做出界限明確的區分,在研究中是難以實現的。而這些變量的存在往往會掩蓋甚至弱化低碳經濟約束帶來的影響。因而對“低碳”約束與企業競爭力之間存在的關系做量化分析理論上有較大的局限性。實踐中,不同行業對低碳約束的敏感程度存在較大的不同,為了研究的顯著性,文章選取對低碳約束相對敏感的行業。分析中國環境年鑒歷年來的統計數據,碳排放量顯著的行業主要包括化工制造、造紙、電力、黑色金屬冶煉、煤炭開采、洗煤業及壓延加工業等。

3.2?指標選取

第一,企業競爭力指標的選擇。常用的企業競爭力靜態測定指標包括貿易績效、資源轉化、規模經濟等,考慮到“低碳”經濟,還需要涉及環境競爭力和責任競爭力。事實上,無論是否考慮“低碳”約束,企業競爭力的強弱最終都要通過貿易績效得以體現。因此,文章采用顯示比較優勢模型揭示企業競爭力的狀態。具體計算方法為:

RCA3=EVi/∑EViIVi/∑IVi

式中,RCA3表示一國某產業與國內其他產業相比較的國際競爭力;EVi和IVi分別為產業i的進口額和出口額;∑EVi和∑IVi分別為所研究國家所有產業的總出口額和總進口額。若計算結果RCA3大于1,表明一國產業i在國際市場上比國內其他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反之亦然[6]。

第二,低碳約束指標的選擇。低碳約束的衡量大體上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碳排放控制和治理成本,直接反映了低碳約束額外帶來的成本;第二類是用碳排放量的年度變化來反映低碳約束的強度。文章采用碳排放治理支出和成本作為低碳約束的衡量指標。這是因為:企業面臨嚴格的低碳約束時,碳排放的治理支出和成本會增加,表現出低碳約束成本的內部化,即碳排放治理成本和支出會隨著低碳約束強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碳排放治理支出和成本能夠較好地反映產業面對的低碳約束。文章以每千元工業產值的碳排放治理成本作為低碳經濟約束的衡量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低碳約束=碳排放治理成本工業產值×1000

從數據可獲取性的角度出發,碳排放治理成本采用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廢氣治理設施運行費用”這一指標表示。

3.3?實證結果及分析

文章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制造業五大行業醫藥制造業、紡織業、電氣機械制造業、橡膠制品業、化學制品制造業為樣本行業作為研究對象。數據樣本時間區間選取2016—2020年,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五大樣本產業低碳約束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見,低碳約束強度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橡膠制品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和電氣機械制造業。其中,明顯可見2016—2018年多數行業低碳約束強度加大,2018—2020年低碳約束強度呈現大幅下降趨勢。這一現象可解釋如下,我國政府于2009年年底正式提出積極發展低碳經濟,明確到2020年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6—2018年,國內多數行業開始加大低碳經濟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的大量投入是這期間低碳約束強度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2018—2020年,隨著低碳經濟投入的逐步穩定,各行業低碳約束帶來的額外成本被企業的技術創新以及低碳競爭力所抵消,開始實現所謂的“創新補償”。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及《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相關數據(2016—2020)統計整理得出了樣本產業的RCA3指數,如圖3所示。

RCA3值大于1表明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相對于國內其他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由圖3可見,醫藥制造業、橡膠制品業和紡織業的RCA3值均高于1,說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電氣機械制造業和化學制品制造業RCA3值小于1,說明其競爭力偏弱。

分析RCA3和低碳約束強度的相關關系,判斷低碳約束強度對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及影響程度。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樣本產業的低碳約束強度和相對應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作相關性分析,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醫藥制造業和橡膠制品業的低碳約束強度和企業競爭力兩者呈負相關關系,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低碳約束強度的加大,行業的競爭力逐漸減弱;紡織業的低碳約束強度和競爭力兩者呈正相關關系,但相關系數為0.352,屬于低度相關;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低碳約束強度和競爭力兩者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865,表明該行業的低碳約束強度對企業競爭力有較大的影響作用;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的低碳約束強度和競爭力的相關系數僅為0.083,基本可以忽略其相關關系。通過低碳約束強度對企業競爭力的相關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低碳經濟對不同產業競爭力的影響是不同的,但還不足以說明低碳約束一定會對企業競爭力產生影響。實際上,目前情況下,還不能根據在低碳約束強度和競爭力兩者呈反相關關系的實證研究下得出低碳約束對企業競爭力存在負面影響的結論。因為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企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概念,并且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技術創新還存在滯后效應。

但是應該明確,低碳經濟已成為國際上的一種大趨勢,在如今的企業活動中,低碳標準已經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形成了綠色貿易壁壘,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日益加深。任何企業都必須適應這一趨勢,尤其對于一些污染密集型行業,低碳標準更是起著顯著的影響作用,企業再也不能忽視低碳約束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4?低碳約束下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模式

研究表明,低碳約束已經成為企業外部運行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需要積極利用這一變化,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提高企業競爭力。

4.1?積極進行低碳技術創新

低碳技術創新以降低碳排放為主要目的,其中涉及兩個重要方面,包括低碳工藝創新和低碳產品創新。低碳工藝創新是指減少生產過程碳排放技術以及末端治理技術兩種;低碳產品創新是貫穿于產品研發、使用及回收各環節的創新行為,包括產品研發階段使用環保材料、節約能源,產品使用中減少環境污染和危害,產品使用后易于回收或可再生。進行低碳技術創新可幫助企業獲得市場的先行優勢,企業基于低碳技術而進行的低碳產品創新通過差異化戰略而使自身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即率先創新的企業更加容易獲得競爭優勢。事實上,技術競爭已成為當下企業競爭的核心,采用低碳技術創新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產品的差異化及獲取相對成本地位,從而獲得較高的收益,強化了企業的競爭優勢。

4.2?注重構建企業低碳形象

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以低碳為特色塑造企業形象是企業的重要選擇之一,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企業低碳形象具體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無形的低碳形象資產,如低碳產品的聲譽、低碳公眾形象等;另一種是有形的低碳形象資產,即經過權威機構認證的、以某種實物形式可以向外界展示的形象標志,如綠色標志、低碳認證標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顯然,企業的無形低碳形象資產內化于企業自身,與企業的內部經營、外部競爭融為一體,相較有形低碳資產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撐作用更強。所以企業在“低碳”約束下提升競爭力的重點,應落在通過環境要素的引入來強化無形低碳形象資產。具體實施上,在企業外部,企業要承擔一定的環保責任,不斷改善社會公眾形象。在企業內部,企業要把碳排放要素引入到生產經營中,使企業越來越“低碳化”,包括生產低碳產品、產品具有低碳標志、通過ISO?14000系列標準認證等?!暗吞蓟钡钠髽I將獲得更多的政府政策、市場認同、銀行融資、企業形象等方面的比較優勢。

4.3?主動建立高標準的低碳管理體系

低碳管理是指企業把“低碳”理念融入生產經營管理各流程環節中,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實施低碳設計,在產品設計環節就分析產品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情況,充分預估產品使用中可能造成的碳排放影響,甚至對產品使用結束后如何綠色處理問題進行考量。第二,使用低碳技術,低碳技術是解決碳排放問題的主要辦法,可以為企業帶來效益和增強競爭力。第三,實施低碳營銷,在營銷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碳排放的要求。第四,進行低碳理財,將低碳約束成本和低碳經濟效益均計入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實施低碳核算。第五,獲取低碳認證。自2013年起國家發改委和認監委已經正式啟動低碳認證制度,“雙碳”目標的達成過程中,企業的“低碳”技術、“低碳”能力已經成為市場的準入門檻兒。放眼未來,企業主動承擔低碳排放責任將使企業的環境表現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戰略性資產。

5?結語

現代企業競爭是涉及產品質量、價格、環保等多因素的全方位較量,低碳經濟條件下,環境成本的內部化是大勢所趨。企業需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低碳排放是一種投資,將低碳理念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處理好低碳排放與企業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低碳企業文化,讓企業競爭力在控制低碳排放中得以加強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莊貴陽.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人民論壇,2021(18):50-52.

[2]周宏春,霍黎明,李長征,等.開拓創新努力實現我國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J].城市與環境研究,2021,8(1):35-51.

[3]張繼宏,程芳萍.“雙碳”目標下中國制造業的碳減排責任分配[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1(9):64-65.

[4]南菲.中國工業能源消費、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6.

[5]李政,張東杰,潘玲穎,等.“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低碳轉型路徑及建議[J].動力工程學報,2021(11):906-909.

[6]沈榮珊.環境管制對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7.

[作者簡介]李柯(1979—),男,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與科研。

猜你喜歡
企業競爭力低碳經濟雙碳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誠信文化與現代企業的品牌建設研究
管理創新助力企業發展“逆水行舟”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