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金融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研究

2023-05-16 19:10羅睿
中國商論 2023年9期
關鍵詞:數字金融中小企業融資大數據技術

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數字金融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機理,發現數字金融通過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和提供融資機會作用于中小企業融資,在數字金融發展中面臨著大數據技術發展、應用風險和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技術,推動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協同發展,建立行之有效的數字金融監管體制和有步驟地推動數字金融滲透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數字金融;中小企業融資;大數據技術

本文索引:羅睿.<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9):-164.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5(a)--04

1 引言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力軍,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全國中小企業達1023.1萬戶,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此外,小微企業是擴大就業的中堅力量,提供了近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梢?,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繁榮市場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來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尤其是2019年底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使許多企業暫停了生產經營,嚴重影響了企業利潤,中小企業舉步維艱,加重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小企業的良好運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市場的融合,近年來中國的數字金融飛速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金融體系改革,還完善了金融市場。數字金融借助數字技術進一步升級了金融產品,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范圍,在降低市場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和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展現了獨特的優勢。從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依法發展金融科技的內容來看,數字金融可以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利的金融服務和支持,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帶來了新的方向。數字金融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優勢有目共睹,G20峰會上提出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為數字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螞蟻集團數據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以及北京大學數字金融指數,發現增長1個數字金融單位,中小企業生存率增長0.221%,中小企業增長1.268個單位。政府也在重點扶持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報告》,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專業化、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等技術進步項目2468個,技術改造項目3978個[1]。

1.1 關于數字金融發展

數字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相結合的新型服務,結合了大數據等技術,包括第三方支付服務、網上銀行、網上基金、眾籌融資平臺等。袁鯤、曾德濤(2020),陳中飛、江康奇(2021)等認為數字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不同,數字金融具有中性和強科技性,涵蓋的范圍更廣。數字金融通過升級金融產品和業務流程,從而促進供需的有效對接[2-3]。

數字金融的發展在多個方面綜合影響了中小企業,不同方面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綜合發展。謝周亮、周素華(2021)以及李志軍、楊秋萍(2021)等指出,數字金融通過對融資約束的緩解和融資渠道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企業杠桿率,并解決了傳統金融中的信用錯配問題、流動性錯配問題和期限錯配問題,從而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4-5]。

1.2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一直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國以銀行作為主要借貸機構的金融市場中,投資主體偏好低風險的項目,中小企業的抵押品少和信息透明度低,導致中小企業很難獲取貸款,更容易面臨融資困境。

數字金融能否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一直都是學術界討論的重點。陳銀飛、鄧雅慧(2021),王道平、劉琳琳(2021)以及梁琦、林愛杰(2020)等認為數字金融可以在低風險、低成本的基礎上對金融機構和企業的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構建信用評級模型進而快速識別業務風險并改善信貸資源分配[6-8]。何劍、魏濤(2021)等認為數字金融削弱了銀行信貸渠道的傳導效應,減少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從而達到融資多樣化[9],陳旭、趙全厚(2022)則發現數字金融有助于銀行提高信貸供給,提高貸款抵押資本水平,“雙管齊下”從而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10]。

可見,現有文獻大多集中于討論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并且數據來源多集中于大型企業。但是中小企業才是數字金融影響的重點對象,融資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石,在如今經濟形勢下,如何讓中小企業通過數字金融解決融資難題更應該是關注的重點。本文通過分析現有文獻,結合中小企業與數字金融的發展現狀,探究數字金融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機理,豐富了數字金融如何更好作用于實體經濟,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 數字金融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機理

2.1 降低融資成本

數字金融自身融合了互聯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由于中小企業本身的特性,其企業的有關信息相較大型企業難以獲得。企業的融資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而外部融資又可以細化為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正是因為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中小企業的債券融資比較難推進,這也成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從銀行貸款渠道來看,由于中小企業的可抵押品較少,一些銀行在給中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的邊際成本很高,幾乎沒有動力為其提供足夠的資金供給。也就是說,中小企業的融資道路異常艱難,但是數字金融的發展為中小企業解決了此問題:首先數字金融可以快速匹配融資供需雙方,改善了信貸分配;其次數字金融可以構建信用分析模型,運用大數據技術精準分析投資風險,加大了金融市場的監管程度,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間的信息壁壘被打破,使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持。通過以上方式,數字金融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進而影響其融資。

為有效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促進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的降低,天津金城銀行在權衡了資本成本和稅收成本,并在國開行次級貸款資金支持下,專項貸款和新增貸款年利率降至3.96%,進一步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并且,金城銀行還發布了一款專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產品——金城貸,中小企業通過其微信公眾號或者APP便可自助申請貸款,最高額度可達5000萬,隨用隨借,按單利計息,借款最快1分鐘到賬,提前還款無手續費。

2.2 提高融資效率

數字金融有效減少了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使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更能滿足中小企業要求,降低了風險分擔的可能性。首先是數字金融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發揮作用,克服了時空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金融壁壘,將分割的市場聯系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其次是數字金融降低了銀企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建立的信用分析模型也更好地為雙方規避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中原聚商APP通過使用端到端商戶服務和技術通信使用用戶故事形式,提高了融資效率和客戶響應速度,開啟線上線下消費生態,解決了業務管理、數據統計、融資效率等問題。

2.3 數字金融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機會

2.3.1 拓寬融資渠道,擴大投資供給

數字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的結合體,自身獲取信息成本低的特點促進了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近些年,隨著支付寶、螞蟻金服等平臺闖入大眾視野,數字金融不斷向下滲透,提供了豐富的網絡借貸服務。根據全國工商聯(2020)發布的《2019—2020年小微融資狀況報告》,新冠疫情期間有80.4%的中小企業需要融資,其中40.5%的中小企業已在疫情期間使用互聯網銀行作為融資渠道。投資者偏好流動性和安全性更高、回報更穩定的投資產品,這也使得分散的小型投資者對數字金融青睞有加。數字金融吸收社會零散資金,聚沙成塔,擴大了投資供給,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融資結構和市場,給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2.3.2 倒逼傳統金融轉型

數字金融在倒逼著傳統金融轉型。數字金融發展改變了傳統金融的格局,奪走了中小企業這種傳統金融很難觸及到的客戶,減少了傳統金融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傳統金融方面迫于競爭壓力,不得不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與數字金融相結合,或者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以此來占據市場。許多銀行最近都設立了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信貸部門,搜集中小企業信息的能力不斷提高,這也是中小企業尋求融資的一大機會。例如,招商銀行增加了對零售技術的投資,2019年其移動渠道上兩大移動應用的月活動量達1.02億,借記卡數字化獲客占比24.96%,信用卡數字化獲客占比達64.32%。中國工商銀行則為企業客戶構建基于技術的金融系統,將傳統商業模式與數字技術相結合,通過全新的智能金融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舒適高效的用戶體驗。數字金融為企業融資帶來了全新的機會,也為克服資金限制提供了新機會。

3 數字金融發展提供中小企業融資中面臨的問題

3.1 大數據技術發展問題

數字金融在互聯網技術興起時就進入了大眾視野,我國對于數字金融的相關研究可追溯到2012年,大數據技術正是數字金融的基石。雖然大數據技術已經發展多年,在數據收集和數據整理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大部分企業依然采取的是傳統的方式來研究公司財務信息、批準信貸和貸后風險等。比如,在信貸研究方面,由于過于依賴人工信貸數據和人工決策,這在評估償還公司的意圖時容易出現失誤,從而造成了“棄真”和“取偽”錯誤:一些資信情況較好的企業往往得不到貸款,而一些資信狀況較差的企業卻能得到,造成了逆向選擇。

雖然數字金融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但是發展大數據技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研究成本也是一大負擔。技術從開始研發到資本化是一個漫長距離,中小企業面臨承擔這個沉沒成本的艱難抉擇。最后是無可避免的外部性問題,積極研究大數據技術會給金融系統帶來正外部性的影響,如何有效補償中小企業也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由于這些問題,8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研究階段,8%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階段,僅有3%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完全使用階段。

3.2 數字金融應用方面的風險問題

數字金融技術可以通過其數字平臺收集的中小企業數據,為中小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與傳統金融相比,數字金融相對靈活。然而,數字金融的供給方沒有過多的法律約束,增加了數據操縱和泄露的風險,助長了金融犯罪,危害市場完整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融系統市場的穩定,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一直處于信息劣勢的狀態,數字金融的風險問題將會加重這一劣勢。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中小企業對技術支持的金融服務的需求增加。但數字金融在確保金融機構安全、防止欺詐和信息真實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大多數中小企業并沒有太多技術人員,只在意數字金融給其帶來的便利和收益,后果是數字平臺所有者手中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大多數業務部門的主要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不受監管的活動給平臺所有者帶來了道德風險和利益沖突,必須在增加運營成本保護用戶信息和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之間做出決定。如果數字信息平臺操縱數據,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失真,那么也會給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不利。同時,黑客和互聯網罪犯在平臺上的活動以及攻擊可能會擾亂金融服務流程,危及用戶的財務安全。2022年4月初,電子郵件營銷公司Mailchimp宣布遭到黑客攻擊,黑客利用內部客戶賬戶管理工具竊取用戶數據并進行網絡釣魚攻擊。對于數字技術的監管和相關政策的制定迫在眉睫,有關部門必須在監管和自由中找到均衡點,提升數字金融平臺的信用水平。

3.3 數字金融發展不平衡問題

從目前數字金融發展形勢來看,數字金融具有地域異質性和企業異質性?!吨袊鞘袛底纸洕l展報告》顯示,2020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全國排名中,從東西分布來看,前15位城市中,東部地區城市12個,從南北分布來看,前15位城市中,南方城市12個。從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來看,數字金融的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支持程度2020年指數最高的地區與最低的地區之比分別為1.36、1.89和1.24,呈現出較大的地區差異,容易造成數字金融發展較好的地區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融資機會,而發展較為緩慢的地區則較難獲得融資,所以作為數字金融服務重點的中小企業如何吸收并化為己用是需要正視的。首先數字金融技術的準入門檻問題不利于數字金融的向下滲透,進入門檻過高容易形成壟斷。其次在數字金融技術推廣過程中容易出現一味只求覆蓋面的擴大,而忽視了金融服務的深度與準度。如何讓數字金融有機地進行橫向和縱向的發展從而促進融資也是亟須解決的難題。

4 數字金融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建議

4.1 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技術

我國應積極推動數字金融的發展,鼓勵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同時也要注重新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推進數字金融與現有金融體系深度融合,不斷擴大數字金融覆蓋面,針對中小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多元化的融資服務。當然也需要支持中小企業與數字金融協同發展,加快數字化平臺的構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4.2 推動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協同發展

數字金融近些年來的迅猛發展,使我國的傳統金融體系受到了沖擊。雖然傳統金融與數字金融相互競爭,但是相互取長補短才是生存之道。傳統金融應該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迎接挑戰,主動轉型,彌補自身服務不完善的地方,加強自身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傳統金融可以廣泛運用數字金融的信用模型和大數據技術對中小企業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貸前評估,為傳統的信貸服務添磚加瓦,促進信貸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中小企業融資的效率。

4.3 建立行之有效的數字金融監管機制

數字金融是把“雙刃劍”,盡管數字金融在融資方面給中小企業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必須意識到數字金融也是金融的一部分,本身帶有金融風險性的特征,所以需要重視對數字金融的監管,預防在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三個環節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當然,監管機構可以利用數字金融自身搜集的信用數據,實施多指標精準檢測,不斷加大數字金融監管力度,建立穩定的監管體系。

4.4 有步驟推動數字金融滲透

數字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地區間的不平衡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鼓勵數字金融向中西部滲透發展。政府首先應該給予數字金融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一定的政策傾斜,加大新型金融人才的輸送程度,擴大金融服務力度,縮小地區之間的數字金融發展差異。其次,政府可以引導數字金融的跨區域發展,吸引社會資金擴大投入,幫助數字金融落后地區的中小企業融資。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還要重視外部環境的發展,不斷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全面覆蓋,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體制,為數字金融的向下延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李毅中.國務院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報告:2009年12月24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 2010(1):60-65.

袁鯤,曾德濤.區際差異、數字金融發展與企業融資約束: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實證檢驗[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42(12):40-52.

陳中飛,江康奇.數字金融發展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學動態,2021(10):82-99.

謝周亮,周素華.數字金融是否推動了企業去杠桿: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會計之友,2021(23):23-29.

李志軍,楊秋萍.數字金融與企業金融化[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1,37(12):52-70.

陳銀飛,鄧雅慧.數字金融是否降低了企業成本粘性[J].金融與經濟,2021(5):16-25.

王道平,劉琳琳.數字金融、金融錯配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融資約束視角的分析[J].金融論壇,2021,26(8):28-38.

梁琦,林愛杰.數字金融對小微企業融資約束與杠桿率的影響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0(6):191-202.

何劍,魏濤,劉炳榮.數字金融、銀行信貸渠道與貨幣政策傳導[J].金融發展研究,2021(2):3-13.

陳旭,趙全厚.數字金融對企業正規融資影響:擠出還是促進:基于企業成本微觀調研數據[J].經濟體制改革,2022(2):180-186.

猜你喜歡
數字金融中小企業融資大數據技術
普惠金融視角下縣域數字金融發展研究
區塊鏈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影響
中國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建議
基于P2P模式的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研究
江蘇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與思考
大數據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