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實驗室的應急管理機制研究與對策

2023-05-20 16:24李凌霄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應急管理實驗室高校

李凌霄

摘 要:在高校實驗室普遍存在很多衛生隱患,實驗室管理人員需要及時調整自身的衛生防患。針對潛在的衛生隱患,從改善長久以來在應急管理機制上的理念被動化、模式單一化、投入表面化等弊病入手,持續探討如何建立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既是一種來自外界的工作壓力,也是一種促進自我完善、確保實驗安全的發展契機,做好防控工作已然成為高校實驗室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應急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O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3)04-0083-04

0 引言

自2020年以來,我國面臨著新冠疫情、甲流等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嚴峻挑戰,這些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各行業、各領域都有著廣泛地深入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重塑社會行為規范的效果。對高校而言,隨著這些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以其相應的應急防控措施的實施,高校的正常運作,學生、教師、教輔及后勤工作人員都需要在新形勢下調整既往的行為習慣,在有針對性地做好防護措施的同時,盡可能保證學習、工作的正常進行。

高校實驗室的維護與運行同樣面臨著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急管理工作的影響。根據教育部針對高校在2015-2017年實驗室安全運行的調研顯示,有90.3%的實驗室存在安全隱患[1]。這種隱患在后疫情時代防控工作日趨常態化的當下,更是顯得有整改的必要。因此,需要明確現有的實驗室衛生隱患,自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的缺陷以及需要明確建立應急管理機制的具體措施等,都是高校實驗室需要應對的基于公共衛生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某高校綜合實驗樓為調研平臺,探討有針對性構建衛生應急管理機制的可行性,以便為正常的科研教學工作提供持續的強力保障。

1 實驗室的衛生隱患

綜合實驗樓屬于該校教學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支撐平臺,對重大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關鍵的支撐作用。但由于建樓年代久遠,基礎設備多少有些老化陳舊,其本身就是一個容易產生疏漏的地方。再加上各實驗室研究方向或研究領域的不同,彼此對衛生條件要求也不同,遵守的嚴苛程度也不經相同,這就給全校防控工作帶來必然的困難。介于目前所處的后疫情時代對實驗人員的特殊要求以及近年來發生在高校的各類安全事故[2],那么,如何有效地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可部分引發或轉化為物的不安全狀態[3],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風險管控就成了當下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1.1 實驗室本身存在的衛生隱患

經過近些年來的不斷建設,綜合實驗樓及各類實驗中心共擁有的精密儀器多達上百種,其中就有十分昂貴的進口儀器,比如等離子光譜儀、X光衍射儀、掃描電鏡、X熒光分析儀。在專門的研究測試中心還會有一些特種裝備,測量標準更為精密。但考慮到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實驗人員既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又要正常使用這些測試儀器,兩者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以三維X射線顯微鏡為例,作為具有放射性危害的特種儀器,其運作時間較長,往往需要持續工作24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實驗活動。這期間不僅不能斷電,而且需要有實驗人員伴機駐守、不能隨意離開,這自然會有產生交叉傳染的風險。而很多涉及生物醫學類試劑的實驗項目,容易產生較高的衛生風險,如某些生物試劑在實驗器皿上的隱形污染,易對實驗人員產生不可避免的傳染風險。

1.2 廢棄物處理不當帶來的衛生隱患

由綜合實驗樓產生的廢棄物,主要有廢氣、廢液以及廢棄固體三種,其中尤其以廢液居多。這些廢棄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各異,有一些哪怕已是廢棄狀態的試劑,依然需要單獨處理,不然既有可能污染周邊環境,也有可能帶來人身傷害。發生在2013年4月的南京某高校廢棄實驗室爆炸事故,雖然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人員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私自使用明火拆卸金屬儀器,但背后的潛在根源在于校方對廢棄實驗室存在長期的管控缺失,沒有徹底清除殘存的易爆廢棄物。此外,類似生物科技、醫學實驗等方面的科研活動,如果不按照規范認真、全面地處理實驗活動后的廢棄物,同樣有可能產生傳播病原體的安全風險。雖然目前已有的廢棄物處理條例已經比較全面、明晰,但考慮到目前處于防疫常態化的當下社會,如果安全、規范、全面地處理掉實驗廢棄物的前提下,還要避免防疫工作的達標。

1.3 基于問卷調查發現的衛生隱患

為了便于了解綜合實驗樓衛生防控的情況,本文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在一周時間內總共有856人參與,都是經常出入實驗樓的一線師生群體。調查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實驗樓進出口進行線下現場填寫,另一種是采取問卷星方式進行線上填寫。調查內容主要涉及衛生防護措施、衛生防疫常識、衛生防護用具的使用以及實驗室相關防疫用具的配置等封面。被調查對象主要來自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等院系(涉及19個班級),包括本科和碩士層次的學生以及少量的實驗室指導教師。因此,僅從被調查人員的分布上看,本次調查具有一定代表性,調查結果是可信的。

梳理調查后的有效數據可見,絕大部分(96.1%)的師生表示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接受過明確的衛生防疫教育,在日常生活和科研過程中有基本的衛生防疫意識,并能做到一定的自我防護。但其中有12.3%的師生表示不愿意在實驗室里佩戴口罩或未留意社交距離,有16.6%的師生表示對門把手、儀器把手以及公共器皿的衛生情況并未留意,而是直接用手接觸、使用,如圖1所示。在衛生防護措施的普及上,有39%的師生認為目前學校及實驗樓做得比較到位,且注意到進出實驗室需要佩戴手套的要求,但也有31%的師生認為目前在公共衛生事件事態略微緩和的情況下,進出實驗樓的檢測、登記、防控等環節已流于形式,多為門口的擺設。在衛生防護用具的采購以及在實驗室的具體配置上,雖然只有11.1%的師生表示并未留意有何變化,但這個比例換成具體人數也達到95人??紤]到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未完全結束的情況下,以上防控意識、防控措施及防控用具等方面的不足,依然會給高校整體公共衛生防控工作帶來不小的管理壓力。

此外,較大的人員流動性也會帶來一定的衛生隱患。不同于其他可以轉移到線上教學的課程,實驗室的實地操作是避免不了的學習環節。理工科學生必須通過實地的實驗操作,甚至是長時期的觀察記錄,才能取得第一手的實驗數據,才能開展后續的學習任務。因此,綜合實驗樓這一區域本身就是一處進出十分頻繁、人員十分密集的地方,由此處產生的衛生隱患可想而知。

2 高校實驗室衛生應急管理機制的缺陷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國各行各業的政策運作都帶來了嚴重影響,但在國家統籌領導下,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在科學防治、嚴格管控、多部門協作的基礎上,有效應對公共衛生的擴散以及影響度。這種基于政府層面的防控應急管理機制,對于高校實驗室的應急管理工作同樣具有啟示意義。但就目前頻發的實驗室安全事故而言,各高校實驗室并沒有建立起健全的應急機制,依然存在應急理念被動化、應急模式單一化、應急投入表面化等頑疾。

2.1 應急理念被動化

高校實驗室部分實驗人員對潛在隱患的防范意識薄弱,并沒有足夠的應急處理能力,往往都是“事前忽視”“事后處理”[4]。但應急管理機制本身不應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字條例,更不應只是口頭上的模糊要求,這樣一旦出現事故,就只能是在事后進行被動的應急處理,不僅會造成責任不清、應急缺失,更會產生沒有必要的應對錯誤[5]??梢?,應對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理念如果依舊保留以往的被動化特點,無疑將會給實驗室正常運作帶來風險。以新冠疫情防控為例,就是實驗人員并沒有對可能出現的疫情傳播缺乏防范意識,對進出實驗室人員沒有嚴格地進行登記與測溫,也沒有對實驗室設備使用做好清潔工作,一旦出現一人生病,傳染多人的事故時,往往就會造成混亂局面。

2.2 應急模式單一化

目前高校實驗室的應急(處理)模式較為單一,主要表現在通過文字形式將可能采用的應急措施(如防火、防染、防毒、防輻射等)規范成具體行為,以便出現突發事件時采取對應的措施。這種應急模式在部分實驗室里流于表面,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文字說明,缺乏針對實際情況的應變性或可操作性。因此,這種模式本身并不符合“應急”所需要的“靈活性”,反而容易陷入機械應對、單一應對的困境。實驗室目前已有的有些應急措施,并沒有考慮到衛生防疫的需求,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需求。所以一旦出現事故,常會出現互相推諉、各不負責、防控滯后的情景。

2.3 應急投入表面化

以文件形式發放各類通知,是當下高校行政工作常見的公文化管理方式,但真正落到實處的應急投入卻遠遠不足。實驗室根據實驗需要,往往會在儲存室存放足夠的實驗用品,也會有常見的防火防爆之類用具。但遇到公共衛生防控常態化時(如新冠疫情防控),卻明顯缺少應有的醫療器具、殺毒用具、一次性口罩手套以及急救藥箱等。即使有的實驗室因為人員過多,備有一定的防疫用具,也常常停留在表面上的擺放,并沒有發放到具體的實驗人員手中,發揮其應有的防護作用。這些在緊急突發的衛生事故中,必然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應急管理機制本是一種由若干相關主體、相關措施及相關事務相互結合的體系,是一個基于安全原則的可以適當運作、有效發揮的有機系統。但通過上述分析可見,當下高校實驗室的應急管理機制本身尚不健全,主體界定不清、措施不靈活、事務做不到位等現象依然存在。因此,高校實驗室有必要在防控成為日常工作基本環節的后疫情時代,遵循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客觀規律,切實構建起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避免類似疫情傳播之類的公共衛生事件。

3 高校實驗室應急管理機制的構建

相對于國家在面對公共衛生事件時的應急管理機制,高校實驗室在此方面的應急管理機制明顯還不夠健全,很多方面尚處于有待完善階段,不僅在“事前”沒有必要的防控措施,而且在“事后”也常常無法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以便及時有效地緩解疫情傳播的蔓延。因此,特別是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高校實驗室有必要持續構建相應的應急管理機制,并將對潛在衛生隱患的應對措施分布在日常衛生防疫工作的不同階段中進行:

3.1 制定嚴格的衛生管理條例

各實驗室要對自身的衛生防疫工作負有主要的監管責任,加強對實驗室人員的監督檢查,及時登記和發現潛在的衛生隱患。在原有安全使用制度的基礎上,強化衛生防控措施。通過制定嚴格的衛生管理條例,對實驗室進行常態化的清理、清潔、除塵等工作,在不影響實驗的前提下,做到空氣的正常流通。在需要空間密閉的情況下,則需要對進出其中的人員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室外空氣污染到實驗室內部。建立并落實實驗室準入制度,對進出實驗室人員做好登記管控工作,尤其是對不了解實驗室的后勤工作人員或施工人員做好管理工作。此外,要加強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工作,在確保實驗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全員參與衛生防護工作,以及對設備必要的清潔與保養工作,切實落實好每日整理的行為規范。

3.2 推行網格化的衛生責任制

根據實驗內容的不同,實驗室可有很多不同類型,在防控措施落實上有著各自獨特的客觀條件。推行網格化的衛生責任制,就是本著“一室一策”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明確不同實驗室防控的需求,“既要防控新冠疫情,又要防控實驗室安全風險,做好‘雙防控[6]。以各類光學顯微鏡或細胞培養器皿為例,它們對外界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需要實驗室人員對干濕度有準確地把控。在防疫期間實驗人員進出受限的情況下,容易在鏡片等關鍵位置出現霉變現象,這需要實驗室依據各自情況,推行有針對性的網格化責任制及監控預警機制,責任落實到人,盡早組織力量處理掉潛在的實驗安全隱患。只有每一個網格化的實驗室在衛生防疫上都達標了,才能確保整個實驗大樓的防疫安全達標,并進而保障各類實驗工作的順利開展。

3.3 做好日常防疫排查工作

加強在崗人員衛生防疫知識宣傳教育,在工作、住宿場所保持合理間隔,嚴格落實“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要求。如非必要,可以減少或停止見面研討會的機會,改為線上視頻方式,現場會議則要縮短會議時間、加大座位間隔、保證良好的通風。同時確保定期對實驗室的重點儀器、實驗器具、冰箱、進入門把手、儲藏室等部位或區域進行集中消毒。對于經由實驗所產生的廢棄物,要根據其屬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處理,如對具有高度傳染性或污染性的廢棄物,則需要通過統一的高溫滅菌處理,裝在專用垃圾袋或專用垃圾桶中,并鋪灑專業消毒液加以覆蓋。此外,可以結合相關的科學技術,比如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智能系統,依托對不同實驗室使用數據的梳理,從而發現日常潛在的防疫需要或重點關注環節,并為安全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3.4 進行必要的防控應急模擬演習

防控模擬演習本身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表演形式,而是基于對未來不可預測的衛生風險所采取的有效防范手段??梢粤⒆阌诰C合實驗樓工作平臺,成立專門的防控演練指揮部,有主管安全工作的責任人任總協調人,各實驗室科研人員積極參與防控演練中。在演習開始之前,可制定詳細的演習策略、目的及內容,并有對應的詳細分工。這樣的演習與之前常見的防震防火應急模擬演習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可以結合工作實情、客觀條件每一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只有當應急管理及處理成為日常工作的一種潛在規范時,才可更有效地提升實驗人員的防范意識,促進他們對各類衛生或安全隱患有足夠的識別及應對能力。

就具體形式而言,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運作的應急管控機制,其出發點與落足點都在于“以人為本”[7],任何形式下的“安全第一”其目的都在于保證實驗室所有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真正意義的科研與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目前的公共衛生防控對于高校實驗室應急管理機制的構建而言,既是日??蒲泄ぷ鞯膲毫?,也是一個促進建設的重要契機,它必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4 結語

21世紀以來的非典疫情以及當下的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帶給人們的災難是慘痛的,教訓是深刻的。但由此也促進了人們對疫情應急管理機制的反思,畢竟全球性流行疾病絕不會就此停止,未來依舊會持續蔓延,甚至出現新一輪流行疾病的巨大可能。而高校實驗室的實地操作性決定了實驗室本身的不可替代,無法像其他學科一樣單純依托線上教學就可基本完成教學任務,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人員聚集現象,因此它必然是高校防控的重要場所。有鑒于此,高校實驗室在疫情防控已處于常態化的當下,更要有“危機意識”,自覺、主動建構起完善的實驗室應急防控機制,以便科學、有效、規范地預防及處置突發疫情,真正降低實驗室的衛生安全風險[8],從而為高校的科研教學工作提供應有的支持。

——————————

參考文獻:

〔1〕杜奕,馮建躍,張新祥,等.高校實驗室安全三年督查總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07):5-11.

〔2〕諶委菊.高??蒲谢瘜W實驗室安全事故剖析及防患策略[J].山東化工,2021,50(16):238-239.

〔3〕周琳,傅貴,劉希揚.基于行為安全理論的化工事故統計及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12(01):148-153.

〔4〕洪培培.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8(34):10-11.

〔5〕潘蕾.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2):188-190.

〔6〕王士國,王杰,盧凡,等.新冠疫情視角下高?;瘜W化工實驗室環境管理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08):304-308.

〔7〕馬荔,張衛,陳虹錦,等.以人為本的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模式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 38(07):286-289.

〔8〕姚朋君,范強銳,馬濤,等.高校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04):282-285.

收稿日期:2023-01-05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研究項目:重大線上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0zdxsjg260);“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021sx117)

猜你喜歡
應急管理實驗室高校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民族地區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區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