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的實踐路徑

2023-05-21 15:28張思雨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

張思雨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技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鄉村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現人民美好生活訴求,建設美麗鄉村具有重要意義。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面臨著鄉村大數據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生態環境監管模式不完善、數據共享制度缺乏等問題。需要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監管模式,搭建生態環境信息平臺;建立大數據庫,制定詳細的政策法規,以期促進鄉村生態振興,保護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鄉村生態;生態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7-0026-03

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技術也日漸成熟,在社會實踐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鄉村生態振興是國家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面對新征程黨和國家促進綠色發展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要求,必須要把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放在重要位置[1]。但是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并據此提出應對之策,從而促進鄉村生態振興,賦能鄉村振興。

一、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面臨的問題

毋庸置疑,大數據技術對于鄉村生態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大數據驅動鄉村生態振興也面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偠灾?,大數據驅動鄉村生態振興主要面臨鄉村大數據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生態環境監管模式不完善、數據共享制度缺乏三大問題。

(一)鄉村大數據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一是在采集鄉村生態環境方面的數據時,由于技術設備以及成本問題,對生態環境數據的采集仍停留在簡單的樣本分析層面,無法進行全面系統的采集,數據總量較小。村民們對農村生態領域的判斷缺乏客觀依據,依然是依靠過往的經驗以及思維直覺處理生態問題,而往往直覺和經驗都會與事實狀況存在一定偏差,村民們缺乏大數據思維,并且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接受時間較晚,對大數據在鄉村生態環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優勢缺乏了解,信息化程度較低,對生態環境的治理方式無法及時與大數據技術進行深度融合[2]。

二是我國鄉村地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鄉村生態數據信息往往呈現不對稱的狀態,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較好地解決此問題,大數據的強大功能可以為農村生態領域提供科學化和精準化的服務,可以極大推動鄉村環境治理的數字化,促進綠色生產智能化。但是大數據的收集、分析、應用等功能的實施都離不開信息平臺的存在,而當前我國還有不少鄉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不健全、不完善,這也導致良好的大數據生態環境無法形成,繼而不利于大數據技術助推鄉村生態的振興。2022年,我國網絡覆蓋率已經達73%,但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占整體網民的27.5%,總計僅約為2.84億,農村網民規模還有待擴大。因我國的一些農村處在山區或者一些邊遠地區,地形地勢過于復雜以及人口密度稀疏,因此在落后的山區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僅難度較大,建設的成本也過高,以至于邊遠山區的農民對農業、生態環境等數據信息的獲得上都不具有實時性,后期的宣傳和公開也會被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除此之外,還因鄉村地區的技術落后以及成本問題,對生態環境的數據信息的調查統計僅僅是簡單的抽樣分析,很顯然,根據此分析得到的結果將缺乏普遍有效性,與客觀準確的結果存在一定差距。另外,也存在部分鄉村地區雖然具有基本的信息設施,但在如今5G網絡都已出現的情況下,這些地區4G網絡還未完全覆蓋,在信號較差的地區,村民僅能獲取到3G網絡的信號,而3G網絡的速度過于緩慢,信號也差到無法流暢使用,這些問題極大阻礙了鄉村生態信息的傳播和公開。

(二)生態環境監管模式不完善

我國鄉村生態環境的公共服務能力較弱。政府依據有關環境法對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進行統一與分級監督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并針對環境保護成果實行獎懲機制,例如對生態環境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予以物質或精神獎勵,而針對那些不遵守環境保護法、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單位或個人予以處罰。然而,當前我國環保督察機關的設置還不夠健全,尤其是我國大多農村地區的環境監管部門存在著嚴重的缺位、放任不管的現象[3]。并且,鄉村地區的環境污染信息來源精確性不高、途徑少、質量也有待提升,主要仍是通過實地考察和公眾舉報等途徑。

除此之外,我國環境監管部門未能向群眾做到完全公開生態環境信息,群眾知情權較低,容易造成該部門執法透明度缺乏。另外,生態環境監管部門無法及時接受公眾的建議和意見,公眾建議收集渠道不通暢,群眾關于生態環境的建議也難以向上傳達,雙方的信息傳達渠道閉塞,不利于群眾積極主動參與生態環境監管。群眾無法獲得系統的生態環境信息、獲取到的信息過于碎片化。

(三)數據共享制度缺乏

大數據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其在共享公開方面的要求也需及時更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目前,關于生態環境的數據大多分布在各個機構的紙質或者電子材料中,需對這些分散的資料進行統一收集、整理并分析,將這些材料進行數據化,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在生態領域中最大效能。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數據在各地的開放共享平臺分布零散,呈現不均勻狀態,尤其鄉村地區比重過小,公開數據總量偏低,數據質量也不高。關于數據開放共享某些相關部門并不認可,部分政府部門將數據是否公開視為自己的一項權力,存在不愿開放、共享的現象[4]。鄉村中各部門因體系不同也導致條塊分割現象嚴重,部門與部門之間在數據開放共享方面各自封閉、互不聯系。并且,當前我國在數據開放共享方面的法規條例規定過于宏觀,在制度標準建設方面也不完善,有待提升。關于數據共享的規定正處于初步階段,對數據共享原則以及質量標準都未能做出詳盡規定,不僅導致政府部門的數據開放共享程度過低,一些公共機構數據的共享水平也不高。

二、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的路徑分析

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對于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實現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作用。針對大數據技術驅動鄉村生態振興存在的問題,需要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監管模式,搭建生態環境信息平臺;建立大數據庫,制定詳細的政策法規。

(一)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鄉村各地的基層組織要加強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并且要考察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將大數據技術與各地區的情況進行結合,對生態保護意識較低的村民進行國家有關政策的普及,提高其相關意識。針對目前我國農村總體教育水平低,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僅留下年紀較大的勞動力的現象,要加強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信息的宣傳度,同時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易理解性,確保這些老年勞動力能夠及時準確理解國家新政策并且接受時代發展衍生的新技術,從而調動村民的積極主動性,有利于村民樹立大數據理念,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行動,村民擁有大數據理念、大數據思維,將會善于從數據角度,客觀的思量鄉村生態環境問題[5]。

第二,加強農村大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僅依靠私人無法籌集足量資金用以建設,需要與政府進行合作,要有政策支持和政府資金投入,同時也可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在鄉村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方面得到充分保障。對鄉村地區信息入戶的門檻和成本也需予以降低,保障農村地區互聯網的覆蓋率以及硬件設備的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除此以外,農村地區的教育中也需補足信息化教育,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提高鄉村教學水平,提高鄉村地區學生的信息化意識,也有利于他們樹立數據思維,不僅可以使農村網絡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將其用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最終對鄉村地區的生態振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完善監管模式,搭建生態環境信息平臺

第一,優化鄉村基層生態環境監管機構,解決農村環境監管部門長期缺位的問題。具體來說,縣級政府可以在鄉鎮建立環境監管機構,并由縣級政府主管該機構,在農村培養一批專業的環境監督員,對鄉村各地的生態環境實際情況進行監管,及時收取群眾的相關建議,第一時間向上級做出說明,該做法不僅有助于信息搜集效率和精確性的提高,還有助于政府據此做出相應的調整,重新制定出適合該地現狀的決策。

第二,建設大型的生態環境信息平臺。該平臺除了需對國家、各省、各市的環保系統進行綜合,也需對一些相關部門所獲取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綜合,例如所獲取的水環境質量、空氣質量以及污染源等生態環境數據,并對這些生態環境數據與有關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最終形成生態監測數據逐級之間相互連通的傳輸網絡,可以及時發現并處理鄉村各地的生態問題。此外,為保證生態管理的敏銳性和高效性,應對管理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機制,轉變以往的被動發現問題為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并將具體責任落實到負責人個人,將整個管理過程數字化。

第三,建設生態環境的信息公開發布平臺。首先,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機制,制定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管理規定,以及時準確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和災情、生態問題處理情況,實現監測信息和執法行為的公開透明[6]。此外,在鄉村地區,要積極推進“一站式線上辦事”服務大廳的建設,通過此平臺,既可以方便群眾在線上了解到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并將信息及時傳達至上級政府,又可以方便政府部門及時接受環境監測相關信息,例如接受群眾對環境保護的建議信息、生態污染舉報等信息?;诖?,政府可以深入了解群眾關于生態監管的想法,對群眾真實的需求做出回饋,也便于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建立大數據庫,制定詳細的政策法規

第一,橫向和縱向結合來整合生態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政府公開的、個人實地監測的以及專業人員進行的調查的關于生態環境的數據進行整合,篩選出鄉村生態環境中價值較大的數據,將虛假、重復數據信息篩除出去,將那些不同類型、不同時長的有效數據整合成一個統一的開放的數據庫,以達到最新數據與相關歷史數據進行自動匹配的目的,便于重新開發歷史數據資料,對實時數據達到更加詳細的補充,保障生態領域一個時段內數據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建立統一完整的數據庫也有助于人們正確把握區域生態環境的狀況與規律,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對其變化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第二,加大生態環境數據的開放共享力度。目前,我國關于生態環境的監測信息未能完全公開,對環境質量監測所得到基礎數據,其共享程度也有限?;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的共享程度,首先,鼓勵不同的主體積極了解環境監測數據共享平臺的便捷程度,并攜手建立數據共享平臺,通過對其合理使用,不僅可以增強工作效率,還可以提高監測數據的精確性。其次,在政府部門,將生態環境數據的公開共享作為衡量政府部門業績的重要指標,以激勵各部門的競爭能力,促進政府內部人員信息公開共享意識的增強。再次,增強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數據共享意識,鼓勵開放共享單位內部產生的數據信息,既可以及時監測到企業對生態造成的污染情況,又能利用共享的基礎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例如創建相關數據應用。最后,提高數據共享程度有利于群眾樹立大數據思維,讓大眾更全面地認識到數據共享的便利,激勵其將平時的生態治理主動與大數據技術結合,繼而產生生態治理新思路。此外,需加強鄉村群眾對數據資訊平臺的利用,及時掌握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動情況,提升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并鼓勵其積極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7]。

第三,制定環境監測數據開放共享戰略,實現政策法規保障。政府需要重點監督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共享公開的法律法規,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的優先事項并對有關法規進行修訂,制定關于生態監測信息共享公開的具體措施。此外,政府還需對相關數據開放共享的原則、目標以及數據使用要求進行明文規定,明確生態監測數據共享的范圍。對生態監測數據的收集、整合、共享開放的標準以及使用渠道的監督,需從法律層面進行權威的規范。推進生態環境數據的公開共享需建立在法律保障的基礎之上,依據法規條例對生態數據信息進行整合。

參考文獻:

[1]? ?馬巖,姚丹,牛凱.技術賦能語境下鄉村生態環境有效治理的策略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22,(16):19-21.

[2]? ?徐佳慧.數字鄉村助推鄉村生態振興的困境與對策[J].福州黨校學報,2021,(1):56-59.

[3]? ?賀函,胡小燕.大數據背景下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困境及出路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5):79-83.

[4]? ?徐吉東.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1,(7):141-142.

[5]? ?王太明.后脫貧時代生態扶貧的邏輯、困境及規制[J].臨沂大學學報,2021,(2):88-96.

[6]? ?韋雅文.鄉村生態振興背景下的生態環境監管與大數據運用[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1):128-129.

[7]? ?張彩云.關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鄉村振興戰略分析[J].通訊世界,2018,(9):26-27.

[責任編輯? ?立? ?夏]

猜你喜歡
大數據技術
善用“互聯網+” 提升政府善治能力
大數據技術之一“數據標識”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O2O跨境電商客戶信息研究
大數據技術在霧霾治理中的應用
淺談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對新聞業務的影響研究
大數據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