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品種茶園土壤-微生物-植物-凋落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2023-05-22 04:02吳傳美馮繼紅
茶葉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重吸收龍井茶樹

吳傳美,盧 青,何 季,馮繼紅,毛 純

(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0 引言

【研究意義】生態化學計量學(ecological stoichiometry)是研究生態系統中多種化學元素[主要為碳(C)、氮(N)、磷(P)等]平衡的科學[1]。生態化學計量學是研究植物養分在生態系統中的分布、利用效率和限制性元素判斷的一種途徑[2]。植物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氣中的C,通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N、P等養分元素,并將C、N、P和其他營養物質以枯枝落葉的形式返回土壤[3,4]。土壤微生物影響土壤C的分解和儲存,調控土壤N的固定和礦化[5]。由此可見,植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系統中出現極其復雜的營養循環。而生態化學計量學為揭示植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系統生態過程中C、N、P等元素的定量關系和循環規律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1,6]。運用生態化學計量學的思想來研究不同品種茶園中“植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系統C、N、P元素的動態平衡,對于理解茶樹營養循環與環境之間的協同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當前,對于植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的生態化學計量特征,國內外學者已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對某一組分的生態化學計量學特征研究[7-9]。然而,不同類型的植物群落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有研究表明,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各種代謝、生理和生化反應,主動調節體內C、N、P的含量,使其適應環境和氣候的變化,保持體內平衡[10,11]。茶樹也是如此,通過對不同品種茶樹的C、N、P化學計量特征及養分重吸收效率變化進行研究,有利于從元素平衡、循環角度闡明茶樹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機制[12,13]?!颈狙芯壳腥朦c】貴州省因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而被譽為茶樹種子的寶庫,野生茶樹種質資源十分優良[14]。普安縣地處云貴高原,立地氣候條件優越,該區域內生長著大量優質茶樹資源,并成功打造“普安紅”茶葉品牌,因其經濟效益高[15]、抗旱耐寒性強[16]、產量好[17]等特點,當地大規模種植‘白葉1號’‘黃金葉’‘龍井43’‘烏牛早’茶樹品種。有關該地區茶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園土壤環境[18]、茶葉產地來源示蹤[19]、病蟲害防控技術[20]、重金屬富集特征[21]等方面,而將茶葉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征結合起來的研究較少?!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研究以貴州省普安縣不同品種茶園為研究對象,采用野外調查和室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開展不同品種茶園土壤-植物-微生物-凋落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研究,揭示茶園土壤養分狀況、元素限制情況以及茶樹不同部位養分含量之間的關聯性,為普安縣茶葉可持續開發利用以及指導茶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104°51′10″~105°09′24″E,25°18′31″~26°10′35″N),是世界茶樹原產地,茶樹種植歷史悠久,擁有大量四球古茶樹,因在其境內發現了距今200萬年的古代四球茶茶籽化石,因此有“中國古茶樹之鄉”的美譽。普安縣年均降雨量1 438.9 mm,年均氣溫14℃,平均海拔1 400 m,無霜期290 d左右,年均日照時間1 563 h。該區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露出地層以三疊系碳酸鹽巖為主,土壤類型為黃壤。

1.2 試驗設計

在普安縣江西坡鎮楊梅鄉選擇成土母質相同、地理位置相對集中,不同茶葉品種(烏牛早、黃金葉、龍井43、白葉1號)的茶園,茶樹種植時間為2015年,每個品種分別設置3個典型樣地作為研究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約為30 m2,共12個小區。定期進行人工除草,每年12月施入有機肥(豬糞、雞糞),施入量約為1 500 kg·hm-2。不同品種茶園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品種茶園土壤基本理化性質Table 1 Basic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t plantations growing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1.3 樣品采集

土壤和植物樣品采集于2020年9月。土壤采集:在每個小區內,按照“S”形布點法設置5個采樣點,用土鉆在茶樹冠幅范圍內取兩個土層(0-20 cm、20-40 cm)土樣,在去掉碎石與枯枝落葉后,充分混勻,分為2份,一份陰干后,分別過1 mm和0.149 mm篩用于土壤基本理化性質(包括C、N、P含量)的測定;另一份鮮樣過2 mm篩后貯存于低溫冰箱(4℃)用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測定。茶葉采集:在每個小區隨機選取長勢相近且較好的茶樹,分別設置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采集每株茶樹一芽二葉葉片。105°C殺青0.5 h,80℃烘至全干后粉碎用于碳、氮、磷的測定。凋落物采集:在每個小區內設置1 m×1 m的小樣方收集地表凋落物,將其混勻后,放入尼龍袋中帶回實驗室。75~85℃烘干至恒重后稱重,然后用球磨機粉碎,用于碳、氮、磷的測定。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土壤有機碳和植物全C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測定(GB 9834—1988)。土壤全N和植物全N采用濃硫酸消煮,半微量凱氏法(HJ 717—2014),凱氏定氮儀測定。土壤全P采用氫氧化鈉熔融-鉬銻抗比色法(GB 9837—1988),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植物全P采用鉬銻抗比色法(NY/T 2421—2013),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微生物碳采用三氯甲烷熏蒸-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22],微生物氮采用三氯甲烷熏蒸0.5 mol·L-1的K2SO4直接浸提法[23],凱氏定氮儀測定;微生物磷采用三氯甲烷熏蒸-全磷法[24],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

1.5 數據處理與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6.0,方差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法,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統計作圖采用Origin 8.0。養分(N、P)重吸收率為植物與凋落物養分差值與植物養分含量的百分比[25]。計算公式如下:

N(P)(%)=[植物N(P)含量-凋落物N(P)含量] / [植物N(P)含量]×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茶園土壤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如圖1所示,在0-20 cm中,四個品種茶園土壤有機碳(SOC)含量30.50~37.61 g·kg-1,其中,烏牛早茶園土壤SOC含量最高,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龍井43(P<0.05,下同),且分別高出23.31%、23.03%和14.46%。土壤全氮含量2.16~2.73 g·kg-1,其中,烏牛早茶園土壤的全氮含量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比白葉1號茶園高26.39%。土壤全磷含量1~1.35 g·kg-1,其中,白葉1號茶園土壤的全磷含量最高,烏牛早茶園最低,且白葉1號茶園顯著高于黃金葉、龍井43、烏牛早茶園,且分別高出29.81%、16.38%、35.00%。土壤碳氮比(C∶N)12.99~14.11。土壤碳磷比(C∶P)22.66~37.87,其中,烏牛早茶園的C∶P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67.12%、28.42%和33.68%。土壤氮磷比(N∶P)1.61~2.75,其中,烏牛早茶園的N∶P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黃金葉、龍井43,且分別高出70.81%、27.91%、25.00%。

圖1 不同品種茶園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學計量特征Fig. 1 C, N, P, and stoichiometry of soil at plantations growing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在20-40 cm土層中,茶園土壤SOC含量25.20~32.38 g·kg-1,其中,烏牛早茶園土壤SOC含量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21.14%、27.03%及28.49%。茶園土壤全氮含量1.75~2.12 g·kg-1,其中,烏牛早茶園含量最高,黃金葉茶園最低,且烏牛早茶園土壤的全氮含量顯著高于黃金葉、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21.14%、19.77%。茶園土壤全磷的含量0.86~1.19 g·kg-1,白葉1號茶園含量最高,黃金葉茶園最低,且白葉1號茶園土壤的全磷顯著高于黃金葉、龍井43、烏牛早,且分別高出38.37%、9.17%、38.78%。土壤碳氮比(C∶N)13.29~15.28,其中,烏牛早茶園含量最高,白葉1號茶園最低,且烏牛早茶園的C∶N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及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14.97%、4.95%、7.00%。土壤碳磷比(C∶P)22.48~37.34,烏牛早茶園土壤的C∶P最高,且烏牛早茶園的C∶P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黃金葉茶園、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66.10%、25.85%、60.88%。土壤氮磷比(N∶P)1.63~2.45,烏牛早茶園的N∶P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黃金葉茶園、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44.12%、20.10%、50.31%。

2.2 不同品種茶園土壤微生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如圖2所示,在0-20 cm土層中,茶園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為295.68~380.16 mg·kg-1,其含量在烏牛早茶園中最高,且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黃金葉茶園、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28.57%、29.40%和12.50%。茶園土壤微生物氮(MBN)含量32.82~52.08 mg·kg-1,其含量在烏牛早茶園中最高,白葉1號茶園最低,且烏牛早茶園土壤微生物氮含量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黃金葉茶園、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58.68%、42.06%和13.29%,土壤微生物磷(MBP)含量7.31~10.68 mg·kg-1,其含量在白葉1號中最高,在黃金葉中最低,且白葉1號茶園的土壤微生物磷的含量顯著高于黃金葉茶園、龍井43茶園、烏牛早茶園,且分別高出28.88%、30.41%和37.81%。土壤微生物碳氮比(MBC∶MBN)10.83~15.47,其比值在白葉1號茶園中最高,在龍井43茶園最低,且龍井43茶園MBC∶MBN顯著低于白葉1號茶園和黃金葉茶園,且分別低29.99%、18.20%。土壤微生物碳磷比(MBC∶MBP)47.59~74.95,其比值在烏牛早茶園中最高,且烏牛早茶園的MBC∶MBP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黃金葉茶園、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57.49%、28.23%和23.76%。土壤微生物氮磷比(MBN∶MBP)3.09~6.74,其比值在烏牛早茶園中最高,白葉1號茶園最低,烏牛早茶園顯著高于白葉1號茶園、黃金葉茶園及龍井43茶園,分別高118.12%、45.37%、20.14%。

圖2 不同品種茶園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化學計量特征Fig. 2 Microbial C, N, P, and stoichiometry of soil at plantations growing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在20-40 cm土層中,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為370.19~443.52 mg·kg-1,其含量在烏牛早茶園中最高,龍井43茶園中最低,烏牛早茶園土壤的微生物碳含量顯著高于黃金葉茶園和龍井43茶園,分別高8.62%、19.81%。土壤微生物氮(MBN)含量21.82~26.81 mg·kg-1,其含量在烏牛早茶園最高,龍井43茶園最低,且烏牛早茶園土壤的微生物氮含量顯著高于黃金葉和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20.06%和22.87%。土壤微生物磷(MBP)的含量 3.13~5.03 mg·kg-1,其含量在白葉1號茶園最高,在烏牛早茶園最低,且白葉1號茶園土壤微生物磷含量顯著高于黃金葉及烏牛早茶園,比二者分別高21.57%和60.39%。土壤微生物碳氮比(MBC∶MBN)16.61~18.42,其比值在黃金葉茶園最高,烏牛早茶園最低。土壤微生物碳磷比(MBC∶MBP)77.79~142.79,其比值在烏牛早茶園中最高,且烏牛早茶園的MBC∶MBP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出67.52%、44.76%、83.56%。土壤微生物氮磷比(MBN∶MBP)4.53~8.71,其比值在烏牛早茶園最高,龍井43茶園最低,且烏牛早茶園的MBN∶MBP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和龍井43茶園,且分別高78.85%、61.60%、92.27%。

2.3 不同品種茶園茶樹葉片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如圖3所示,茶葉全碳含量445.85~472.27 g·kg-1,白葉1號茶園含量最高,黃金葉茶園最低,且白葉1號茶園的全碳含量顯著高于黃金葉、龍井43和烏牛早茶園,分別高5.93%、4.42%和4.12%。茶葉全氮含量37.46~41.99 g·kg-1,在黃金葉茶園中含量最高,在烏牛早茶園最低,且黃金葉茶園的全氮的含量顯著高于烏牛早,高12.09%。茶葉的全磷含量1.83~2.76 g·kg-1,在黃金葉茶園中含量最高,白葉1號茶園最低,且黃金葉茶園的全磷含量顯著高于白葉1號,龍井43及烏牛早茶園,且分別高50.82%、40.62%和26.03%。茶葉的碳氮比(C∶N)10.66~12.13,在白葉1號茶園最高,且顯著高于黃金葉茶園,高13.79%。茶葉的碳磷比(C∶P)162.30~264.07,在白葉1號茶園最高,且顯著高于黃金葉和龍井43茶園,分別高62.70%、27.74%。茶葉的氮磷比(N∶P)15.25~21.73,其比值在白葉1號茶園最高,黃金葉茶園最低,且白葉1號茶園的N∶P顯著高于黃金葉,高42.49%。

圖3 不同品種茶園茶葉碳、氮、磷含量及化學計量特征Fig. 3 C, N, P, and stoichiometry of leaves of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2.4 不同品種茶園凋落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如圖4所示,不同茶園凋落物的全碳含量為360.18~399.02 g·kg-1,其含量在龍井43茶園中最高,烏牛早茶園最低,但不同品種茶園間無顯著差異(P>0.05)。凋落物的全氮含量27.69~35.31 g·kg-1,其含量在龍井43茶園中最高,在烏牛早茶園中最低,且龍井43茶園的全氮含量顯著高于白葉1號及烏牛早茶園,分別高23.64%和27.52%。凋落物全磷含量1.22~1.91 g·kg-1,其含量在黃金葉茶園中最高,龍井43茶園最低,且黃金葉茶園的全磷含量顯著高于白葉1號及龍井43茶園,分別高22.44%、56.56%。凋落物的碳氮比(C∶N)10.99~13.35,其比值在烏牛早茶園中最高,黃金葉茶園最低,但不同品種茶園間無顯著差異。凋落物的碳磷比(C∶P)195.65~329.77,龍井43茶園的C∶P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烏牛早茶園,且分別高出39.33%、68.55%和57.55%。凋落物的氮磷比(N∶P)16.12~29.52,其比值在龍井43茶園最高,烏牛早茶園最低,且龍井43茶園的N∶P顯著高于白葉1號、黃金葉、烏牛早茶園,且分別高出61.31%、66.69%和83.13%。

圖4 不同品種茶園凋落物碳、氮、磷含量及化學計量特征Fig. 4 C, N, P, and stoichiometry of tree litter at plantations growing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2.5 不同品種茶樹養分(N、P)重吸收率特征

由圖5得出,不同品種茶樹氮素的重吸收效率10.71%~29.89%,其中,白葉1號茶園的氮素重吸收效率最高,龍井43茶園最低,且龍井43茶園的氮重吸收效率顯著低于白葉1號茶園、烏牛早茶園不同品種茶樹磷素的重吸收效率12.69%~48.49%,其中,龍井43茶園磷重吸收效率最高,其次為黃金葉茶園,烏牛早茶園最低,且烏牛早茶園的磷重吸收效率顯著低于龍井43茶園和黃金葉茶園。在白葉1號及烏牛早茶園中,氮的重吸收效率顯著大于磷,而在黃金葉及龍井43茶園中,磷的重吸收效率顯著大于氮。

圖5 不同品種茶樹葉片養分重吸收效率Fig. 5 Nutrient re-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leaves of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2.6 茶樹-凋落物-土壤-微生物C、N、P及化學計量比的相關性

如圖6所示,土壤TOC含量與微生物量碳(MBC)、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土壤氮(TN)含量與微生物碳、氮(MBN)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與微生物磷(MBP)含量呈顯著負相關,土壤磷(TP)含量與微生物碳氮比(MBC∶MBN)呈顯著正相關,土壤碳磷比(C∶P)與微生物碳磷比(MBC∶MBP)、氮磷比(MBN∶MBP)呈極顯著正相關(r<0.01)。微生物碳與凋落物碳氮比(C∶N-d)呈顯著正相關(r<0.05)。微生物碳與茶葉氮(Nc)呈顯著負相關。凋落物磷(P-d)與茶葉全碳(Cc)呈極顯著負相關(r<0.01),與茶葉碳氮比(C∶N-c)呈顯著負相關(r<0.05)。凋落物碳磷比(C∶P-d)與茶葉全碳呈極顯著正相關,凋落物氮磷比(N∶P-d)與茶葉碳呈顯著正相關。

圖6 不同品種茶樹葉片/凋落物/土壤/微生物C、N、P含量與化學計量比的關系Fig. 6 Relationship between C, N, P contents and stoichiometry of leaf/litter/soil/microbes at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3 討論

3.1 不同品種茶園土壤/微生物的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土壤C∶N可以衡量C和N的養分平衡并影響其循環,是土壤質量的敏感指標[26,27]。較低C∶N 的土壤具有較高的肥力和較快的C、N礦化速率[28]。土壤C∶P是衡量土壤微生物在礦化過程中釋放磷或從土壤環境中吸收和固定磷的潛力的重要指標,低土壤C∶P表明土壤富含磷,土壤N∶P可用作N飽和度的量度,用以確定受N、P養分限制的植物群落[29]。當土壤N∶P比較低時,表示土壤磷活性較高[30]。本研究中,白葉1號茶園表層土壤的C∶N、C∶P、N∶P最低,表明白葉1號茶園肥力較高及C、N礦化速率較快,土壤磷的活性比較高。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土壤pH值、溫度、降水和土壤性質等[31]。本研究中,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在四個茶園中的表現不一致,可能是因為不同茶樹品種會通過對凋落葉數量和質量的調控影響土壤微生物,形成獨特的微生物群落,而不同微生物對碳氮磷三種元素的分解能力不同,不同品種茶樹根系分泌物含量和種類等也會導致微生物碳氮磷含量不同[32,33],最終導致不同品種茶園的微生物碳氮磷含量不一致。不同茶樹品種的生長速率不同,在生長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也不一樣[34],也可能會造成研究結果在四個茶園中表現不一致。

研究表明,微生物碳氮比和土壤C∶P與土壤養分含量有關,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和C∶P與土壤中有效氮、磷的含量呈負相關關系[35]。在本研究中,龍井43茶園土壤微生物碳氮比、C∶P值最低,表明龍井43茶園土壤中的有效氮、磷含量較為豐富。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碳磷比可判斷土壤微生物礦化有機質能否從土壤中釋放磷或吸收并保留磷,較低的微生物碳磷比值表明微生物在土壤的礦化有機物中釋放磷的能力較強,而土壤中的微生物磷對土壤中有效磷的供應有附加效果;土壤微生物碳磷比值高則表明土壤微生物傾向于同化土壤中的有效磷,微生物與植物競爭對土壤中有效磷的吸收,具有較強的吸磷能力[36]。本研究中,烏牛早、龍井43茶園土壤微生物碳磷比值較高,表明茶園出現土壤微生物與茶葉競爭土壤有效磷,固磷現象強,這可能導致茶葉對土壤磷素利用率比較低。

3.2 不同品種茶園茶樹/凋落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及氮、磷重吸收效率

葉片是植物對環境變化反應最敏感的部位[37],葉片中C含量越高,葉片密度越大,防御力越強。本研究中,茶樹葉片的碳含量為白葉1號茶園最高,表明白葉1號的防御能力更強。葉片的C∶N、C∶P值可表征植物對N和P的利用效率[38],反映出植物的生長速度和對養分吸收的速率。C∶N、C∶P與養分利用率呈負相關關系[39]。本研究中,黃金葉茶園茶樹葉片C∶N、C∶P最低,表明黃金葉具有較高的養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植物N∶P<14,生長受氮限制;N∶P>16,生長受磷限制;當N∶P為14~16時,則受氮、磷元素共同限制[40]。本研究區域茶葉的N∶P為15.25~21.73,除黃金葉外均>16,說明黃金葉茶園茶樹生長受氮、磷共同限制。

凋落物作為有機物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轉化成無機小分子供給植物[41]。葉片重吸收效率越高,表明凋落物歸還的量越少。本研究區域的凋落物的氮磷含量分別大于10 、0.8 g·kg-1,表明本研究區域凋落物中的養分并沒有完全被吸收。這與Keith、Yang[42,43]等的研究結果:凋落物N<7 g·kg-1,P<0.5 g·kg-1時,凋落物 N、P 養分全部被葉片吸收,而 N>10 g·kg-1,P>0.8 g·kg-1時,則沒有完全吸收相一致。凋落物C∶N作為影響凋落物分解和養分恢復的重要因素,其值越低,表明凋落物分解越快[44]。本研究中,4個品種茶樹凋落物的C∶N為黃金葉最低,烏牛早最高,表明黃金葉凋落物分解速率較快,養分釋放速度快;烏牛早則相反。凋落物的N∶P除龍井43茶園外其他均<25,表明白葉1號、黃金葉、烏牛早茶園凋落物分解均受N元素的制約作用,這與劉娜等[45]的研究結果:凋落物N∶P<25時,主要是N元素限制凋落物分解相一致。

植物的養分重吸收率能反映植物在脅迫環境下保存、利用養分和適應環境的能力[46]。本研究中,氮的重吸收效率為白葉1號(26.61%)最高,磷的重吸收效率為龍井43(44.20%)最高。表明葉片中氮的再吸收能力在白葉1號中最高,而氮歸還給土壤的量最少;磷的再吸收能力在龍井43茶園中最高。本研究中N、P重吸收率明顯低于Han等[47]對全球199種木本植物的研究(N:57.4%、P:60.7%)以及Tang等[48]研究了華東172種木本植物的重吸收率(N:49.1%、P:51.0%),表明在土壤養分供應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可能主要是通過提高其吸收養分的能力,而不是提高其養分再吸收的能力[46]。本研究中,白葉1號及烏牛早茶園中,氮的重吸收效率顯著大于磷的重吸收效率,而在黃金葉及龍井43茶園中,磷的重吸收效率顯著大于氮的重吸收效率,表明黃金葉及龍井43對磷的需求高于氮,會重吸收更多的磷來應對土壤中磷匱乏的狀況,而白葉1號及烏牛早正好相反[41]。

3.3 茶樹-土壤-凋落物-微生物系統化學計量特征之間的相關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調節土壤養分循環和能量流動中發揮關鍵作用[49]。本研究發現,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均與土壤有機碳和土壤全氮表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50,51]。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碳氮是有機碳和總氮最活躍的部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是土壤碳氮動態的敏感指標[52]。植物體內化學元素的組成和含量與土壤中化學元素的組成和含量 息息相關[53]。本研究中,土壤有機碳與茶葉C∶N呈正相關,土壤氮含量與茶葉C∶N、C∶P正相關,土壤磷含量與茶葉氮、磷呈負相關,但相關性并不顯著。這與祁建等[54]、趙如夢等[55]的研究結果相似,這說明本研究區土壤和葉片的養分含量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植物對土壤中養分的吸收和利用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植物養分的吸收和利用不僅受土壤養分含量影響,還受種內和種間競爭等因素影響[56]。

土壤碳、氮、C∶N、C∶P與凋落物碳呈正相關,土壤碳、C∶N、C∶P比與凋落物氮呈正相關,但相關性并不顯著。表明凋落物碳釋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土壤碳含量[57]。而凋落物中的磷含量與土壤磷之間并沒有很強的相關性,這主要是因為土壤磷主要來源于土壤礦物質成分[58]。本研究中,凋落物碳、氮、磷含量相比葉片有所降低,這是因為植物主要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且在葉片凋落之前通過養分再吸收過程對養分進行了重吸收[1]。茶葉的碳、氮、磷含量均與凋落物的碳、氮、磷均呈正相關,但并不顯著,而茶葉碳含量與凋落物C∶P呈極顯著正相關,與N∶P呈顯著正相關。一方面說明葉片并未完全吸收凋落物養分,另一方面說明凋落物中養分來自于茶葉葉片[4]。

綜上,土壤碳、氮、磷及化學計量特征與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化學計量特征有顯著的相關性,而土壤與植物、凋落物的關系不顯著主要是因為生態系統中的物種組成、群落結構以及人為干預都會影響植物與土壤化學計量特征之間的耦合性[59]。

4 結論

(1)相比其他品種,白葉1號茶園具有較高的肥力,其茶樹磷含量最高,抵御能力強;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在不同品種茶園中表現不一致,且烏牛早、龍井43茶園出現土壤微生物與茶葉競爭土壤有效磷的現象。

(2)黃金葉茶園具有較高的養分吸收利用效率,但其茶樹生長受氮、磷共同限制;白葉1號、黃金葉、烏牛早凋落物的分解受N元素限制;四個品種茶樹凋落物中的養分均未被完全吸收。

(3)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均與土壤SOC和TN表現出極顯著或顯著的正相關,土壤與葉片、凋落物之間無顯著的相關關系。

猜你喜歡
重吸收龍井茶樹
鹽地堿蓬養分重吸收對不同水鹽交互梯度的響應?
腰椎間盤突出自發重吸收的研究進展
崔水良《龍井方向》
龍井問茶
西湖龍井蝦仁
山茶樹變身搖錢樹
消髓化核湯對腰椎間盤突出后重吸收影響的臨床研究
尿的形成動態模擬裝置的制作和使用
兩個推薦茶樹品種
茶樹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