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秸稈覆蓋對設施蔬菜土壤養分及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023-05-23 18:27張京社陳園園閻世江
江蘇農業科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土壤養分微生物多樣性

張京社 陳園園 閻世江

摘要:秸稈覆蓋是一項新興的農田覆蓋技術,與地膜覆蓋相比較具有蓄水保墑、提高土壤肥力、減緩土壤溫度隨季節性變化產生變化的優勢。探究長期秸稈覆蓋對土壤養分、蔬菜產量、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對于設施蔬菜生產具有重要意義。選取連續6年種植越冬茬蔬菜的日光溫室,采用番茄—黃瓜輪作方式,設地膜覆蓋(CK)、秸稈覆蓋2個處理,調查土壤養分含量及蔬菜產量。采用高通量測序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豐度(16S rDNA 基因拷貝數)、α多樣性和β多樣性,分析主要功能種群的豐度在處理間的差異。結果發現,秸稈覆蓋處理使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及EC值上升,使pH值趨于中性,提高土壤養分含量,對蔬菜生長發育有利,進一步使蔬菜產量上升;采用塑料地膜覆蓋處理,有機質含量基本不變,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上升緩慢,EC值下降,pH值上升。秸稈覆蓋處理后土壤微生物的拷貝數達2 305個,地膜覆蓋處理達1 985個,經α多樣性分析發現,秸稈覆蓋處理的Shannon指數達8.9,地膜處理達8.5。β多樣性分析發現,地膜覆蓋處理、秸稈覆蓋處理后的微生物群落種類、豐度均不同,說明多年來的不同覆蓋處理改變了微生物群落結構,兩者出現分離。2個處理得到的土壤微生物主要有伽瑪變形桿菌門、α變形菌門、擬桿菌門、變形桿菌門、分組 6門、紅溫病門、厭食線蟲科、寶石單胞菌門及其他,與CK 相比,除厭食線蟲科及其他微生物外,秸稈覆蓋處理的8種微生物的相對豐度均較地膜覆蓋處理的高。10 個豐度較高的功能種群中,發酵作用的豐度最高,2個處理分別達20.21%、25.24%;化能異養和固氮作用種群的豐度次之,為8.57%~11.00%;葉綠體固氮、硝化作用、硝酸鹽還原、光養作用、亞硝酸鹽氧化、光養作用的豐度在10%以下;另外有11%~24%的功能尚不明確。表明秸稈覆蓋提高了土壤養分、蔬菜產量及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多樣性,減少白色污染,降低成本,對蔬菜生長有利。

關鍵詞:秸稈覆蓋;土壤養分;產量;微生物;多樣性;蔬菜;日光溫室

中圖分類號:S6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3)08-0217-06

基金項目:山西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山西農業大學學術恢復科研專項(編號:2020xshf29)。

作者簡介:張京社(1962—),男,山西臨猗人,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設施蔬菜栽培及果蔬采后貯藏保鮮研究。E-mail:jingshez@163.com。

通信作者:閻世江,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遺傳育種研究。E-mail:syauyan@163.com。

農田覆蓋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技術[1-2],可以降低農田水分無效蒸發,提高用水效率及土壤養分,我國勞動人民早在2 000多年前就開始應用這項技術[3-5]。20世紀50年代,日本等國家開始推廣塑料薄膜覆蓋技術,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從國外引進后進行試驗,后在全國開始推廣。近年來,在設施蔬菜生產中該技術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地膜覆蓋具有增溫、保墑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使用之后不易降解、對土壤環境有影響等。秸稈覆蓋是一項新興的農田覆蓋技術,是指待作物成熟收獲后,將秸稈粉碎后均勻覆蓋在土壤表面,以替代塑料地膜的方法,其作用有蓄水保墑、提高土壤肥力、減緩土壤溫度隨季節性變化產生變化等。因此,秸稈覆蓋的研究逐步成為學者研究的熱點。周茂娟等研究認為,秸稈覆蓋能改善辣椒品質[6];吳興等研究認為,采用秸稈覆蓋能增加結果期辣椒、番茄產量[7-8];閻世江等研究發現,秸稈覆蓋使茄子、黃瓜的產量提高,并改善品質[9-10]。目前有關秸稈覆蓋對作物的影響多集中在上述的幾個方面,如對產量、品質的影響,對其深層次的如土壤養分機理的研究少見報道。

土壤存在的微生物較多,這類微生物本身既可以釋放養分,同時又能促進作物吸收養分,在作物生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1-16]。長期采用秸稈覆蓋的方法將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17]。因此探明不同地面覆蓋方式下微生物的多樣性,就能揭示秸稈覆蓋對土壤環境乃至蔬菜生長影響的機理。而有關秸稈覆蓋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影響的研究少見報道。

本研究基于連續多年的蔬菜栽培試驗,采用不同的覆蓋方式,對土壤進行16S rDNA 擴增子測序分析,探究微生物的數量、多樣性對不同的覆蓋方式的響應差異,并結合蔬菜生長、產量、土壤養分,探討微生物多樣性在作物生長中的作用,為蔬菜高產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蔬菜種植

試驗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東陽試驗示范基地(112°40′E,37°59′N)35號日光溫室(長46 m、跨度8 m)進行,土壤為褐土,從2015年10月開始種植越冬茬蔬菜,采用番茄—黃瓜輪作方式,種植安排詳見表1。定植前施用腐熟羊糞6 m3,設地膜覆蓋(CK)及秸稈覆蓋2個處理,試驗小區長7 m、寬 2 m,面積為14 m2,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共6個小區。地膜覆蓋處理:地面采用聚乙烯塑料地膜(厚度0.01 mm)覆蓋;秸稈覆蓋:在小區地面上覆蓋粉碎后的玉米秸稈,厚度為5~10 cm,并適當壓實,用量為300 kg/667 m2。待下茬蔬菜施基肥時一同翻入土壤。

1.2 土壤養分含量及產量測定

每茬蔬菜拉秧后(2016年8月31日、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1日、2019年8月31日、2020年8月31日、2021年8月22日)測定土壤養分含量,包含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及土壤電導率(EC值)、pH值(均采用呂貽忠等的方法[18]),并記錄蔬菜小區產量,折算為公頃產量。

1.3 DNA 提取和高通量測序

于2021年8月31日,每個小區在耕層土壤采集5個樣品,混合過20目網篩后分成4 份樣品,用于DNA 提取及16S rDNA 擴增子測序分析。上述步驟由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1.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 17.0 進行分析,采用Excel 2010作圖表。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覆蓋條件下土壤養分與蔬菜產量

由圖1可以看出,采用秸稈覆蓋的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從28.8 g/kg上升至31.9 g/kg,地膜覆蓋處理上升的幅度較小,基本趨于直線,在2016年8月31日測定時達23.7 g/kg,在2021年8月22日測定時達24.9 g/kg。在整個觀測期內,秸稈覆蓋處理高于地膜覆蓋處理。

由圖2可以看出,秸稈覆蓋處理的全氮含量在2016年8月31日測定時達0.150%,之后逐漸上升,在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1日、2019年8月31日、2020年8月31日測定時分別達0.184%、0.193%、0.215%、0.226%,2021年8月22日出現小幅度下降,達0.221%,在測定的幾個階段均高于地膜覆蓋。地膜覆蓋處理在2016年8月31日時僅為0.110%,在2019年8月31日上升至0.191%,之后出現下降,分別達0.181%、0.178%。

由圖3、圖4可以看出,有效磷、速效鉀含量的變化類似,2種覆蓋方式下的養分含量均表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秸稈覆蓋處理后有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在2016年8月31日、2017年9月1日測定時上升速度較慢,在2019年8月31日測定時出現快速上升,之后上升的速度減緩,而地膜覆蓋處理有效磷、速效鉀含量上升的變化趨勢基本表現為斜線,有效磷含量從29.2 mg/kg上升至51.8 mg/kg,速效鉀含量從255 mg/kg上升至452 mg/kg。

秸稈覆蓋處理后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上升,進一步提高土壤EC值。由圖5可以看出,秸稈覆蓋處理在2016年8月31日、2017年9月1日測定時EC值分別達769、806 μS/cm,與地膜覆蓋處理的差異較小,之后明顯高于地膜覆蓋處理。在地膜覆蓋條件下,EC值變化的幅度較小。

由圖6可以看出,從總體上看,地膜覆蓋處理pH值表現為緩慢上升的趨勢,從7.27上升至7.45,在2020年8月31日出現小幅度的下降。而秸稈覆蓋處理pH值逐步下降,在2016年8月31日測定時達7.22,之后下降至7.17,在2018年9月11日、2019年8月31日、2020年8月31日、2021年8月22日測定時在7.15~7.17小幅度波動。說明經過秸稈覆蓋處理,土壤呈現低pH值、高EC值型,表明土壤養分充足,但未過剩,有利于蔬菜生長。

由圖7可以看出,在2015—2016年,地膜覆蓋產量達103 905 kg/hm2,秸稈覆蓋達105 180 kg/hm2,差異不顯著。之后2種處理的產量差異較大,其中地膜覆蓋處理分別達105 615、107 310、108 375、109 635、110 310 kg/hm2,秸稈覆蓋處理達110 310、111 870、113 205、115 260、116 775 kg/hm2,秸稈覆蓋均高于地膜覆蓋,增幅分別達4.45%、4.25%、4.46%、5.13%、5.86%。

2.2 土壤微生物豐度

由圖8可以看出,不同覆蓋處理下土壤微生物的拷貝數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地膜覆蓋處理達1 985個,秸稈覆蓋處理達2 305個。說明秸稈覆蓋顯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豐度。

2.3 α多樣性

進一步進行土壤微生物的α多樣性分析,結果(表2)表明,秸稈覆蓋處理中微生物豐富度指數最高,達8.9,地膜處理達8.5,多樣性指數表現與豐富度指數相似,均勻度指數在2個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

2.4 β多樣性

由圖9可以看出,其中PCo1、PCo2 分別解釋57.09%、17.22%的變異,共解釋細菌群落變異的74.31%。地膜覆蓋、秸稈覆蓋處理后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出現分離,說明多年來的不同覆蓋處理改變了微生物群落結構,兩者出現分離。

2.5 微生物種類及豐度

經研究發現本試驗中2個處理得到的土壤微生物種類較多,因此主要分析豐度較高的幾類,詳見圖10??偟膩碚f,伽瑪變形桿菌門、α變形菌門的豐度較高,2個處理均在14%以上,擬桿菌門、變形桿菌門、分組 6門、紅溫病門、厭食線蟲科、寶石單胞菌門及其他微生物的相對豐度較低,在10%以下。其中秸稈覆蓋處理后,除厭食線蟲科及其他微生物外,8種微生物的相對豐度均較地膜覆蓋處理的高。說明采用秸稈覆蓋后有效提高了微生物的豐度。

2.6 土壤微生物功能

本項研究采用FAPROTAX 的方法,對主要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注釋共獲得的功能種群進行分組(圖11)。其中10 個豐度較高的功能種群中,發酵作用的相對豐度最高,2個處理分別達20.21%、25.24%;地膜覆蓋處理中化能異養、固氮作用的豐度排在第2、3位,相對豐度分別為10.26%、8.57%;秸稈覆蓋處理排在第2、3位的分別為固氮作用、化能異養,相對豐度分別為10.25%、10.24%。葉綠體固氮、硝化作用、硝酸鹽還原、光養作用、亞硝酸鹽氧化、光養作用的相對豐度在10%以下,另外有11%~24% 的功能尚不明確。

3 討論與結論

3.1 不同覆蓋方式對土壤養分及蔬菜產量的影響

杜守宇等在多年地膜覆蓋與秸稈覆蓋實踐中發現,秸稈覆蓋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的含量[19-21];劉玉含等研究發現,覆蓋稻草、玉米秸稈后作物產量上升[22-27]。本研究的結論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論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秸稈覆蓋后,秸稈在土壤中腐解,成為有機質,使土壤有機質含量上升,同時產生熱量,減緩了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的流失,促進了蔬菜的生長。秸稈覆蓋還可以降低溫室內的濕度,又在其腐爛分解過程中釋放出CO2氣體,增強土壤通透能力;同時,還可改善農田環境,抑制雜草和病蟲害的發生。堅持常年秸稈還田,不但對當季作物有顯著增產作用,而且后效十分顯著,對下茬作物有持續增產的作用。秸稈還田還有減少秸稈焚燒、減少環境污染、減輕勞動強度、加快收種進度等多方面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22]。

3.2 不同覆蓋方式對微生物豐度、多樣性和功能的影響

有關覆蓋方式對設施蔬菜土壤微生物豐度、多樣性的研究少見報道。肖健等對桑園進行多年的秸稈覆蓋研究,發現秸稈覆蓋桑園后土壤微生物豐度增加[28-29]。本研究發現,在連續多年的秸稈覆蓋處理后,基因拷貝數達2 305個,與上述研究的結論類似。張紅等研究證實,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長,與土壤中的微生物存在著密切的關系[30]。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微生物豐度、多樣性越強,越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同時地膜覆蓋使土壤堿化,不利于細菌多樣性的維持,而秸稈覆蓋使土壤趨于中性,也可提高微生物的多樣性[31]。

長期不同覆蓋方式處理后,土壤微生物的β 多樣性發生了顯著的改變,說明采用地膜覆蓋與秸稈覆蓋處理后土壤原有的生態系統受到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發生變化[32-33]。本研究中2個不同處理的微生物優勢類群相似,均在14%以上,放線菌門、酸性微生物門、擬桿菌門、變形桿菌門、分組 6門、紅溫病門、厭食線蟲科、寶石單胞菌門及其他的豐度較低在10%以下。這與以前的研究結論相似[34-35]。但不同處理中優勢類群的相對豐度各不相同,經過秸稈覆蓋伽瑪變形桿菌門、α變形菌門的相對豐度較高,2個處理均在14%以上,放線菌門、酸性微生物門、擬桿菌門、變形桿菌門、分組 6門、紅溫病門、寶石單胞菌門豐度較低,可能是由于秸稈覆蓋為土壤提供豐富的營養元素,也間接促進微生物的繁殖[36];在地膜覆蓋處理中,酸桿菌門、厭食線蟲科的相對豐度較高,地膜覆蓋后土壤養分較低,酸桿菌門和厭食線蟲科易富集在低肥力土壤中[37]。從本試驗的結果來看,2個處理中分別仍然有30.01%、24.77%的未知微生物,因此其具體種類及作用還需深入的研究。

秸稈覆蓋、地膜覆蓋處理后的土壤微生物以發酵作用、化能異養、固氮作用為主,上述的作用均為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并由大多數微生物執行[38],經過長期的秸稈覆蓋,發酵作用、化能異養、固氮作用、葉綠體固氮作用均較強,表明秸稈覆蓋使更多的微生物參與到土壤碳循環的過程中,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碳,不僅提供大量碳源,而且有利于土壤中有機碳的礦化[39],同時釋放出更多作物可利用的無機養分,使作物產量提高。

綜上,秸稈覆蓋解決了生產上存在的很多問題,起到了增產、增溫、增肥、增效、改善土壤質量的“四增一改”的作用,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多樣性,減少白色污染,降低成本,對蔬菜生長有利。

參考文獻:

[1]Jordán A,Zavala L M,Gil J. Effects of mulching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unoff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in southern Spain[J]. Catena,2010,81(1):77-85.

[2]王 妍. 不同秸稈還田方式對砂姜黑土真菌群落的影響[D]. 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6.

[3]劉永忠,張克強,王根全,等. 旱地農業覆蓋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05,21(5):202-205.

[4]中國地膜覆蓋栽培研究會.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大全[M]. 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

[5]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 中國少耕免耕和覆蓋技術研究[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6]周茂娟,梁銀麗,陳甲瑞,等. 地表處理方式對日光溫室辣椒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態氮、速效磷分布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07,18(6):1393-1396.

[7]吳 興,梁銀麗,郝旺林,等. 覆蓋方式對溫室辣椒結果期生長和水分利用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1,19(1):54-58.

[8]趙麗麗,劉愛群. 地面覆蓋處理對日光溫室土壤養分、秋冬茬番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6(10):41-44.

[9]閻世江,田如霞,柴文臣,等. 秸稈覆蓋對越冬茬茄子生長發育、品質及土壤環境的影響[J]. 東北農業科學,2021,46(5):76-81.

[10]閻世江,張繼寧,劉 潔. 不同覆蓋方式對黃瓜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J]. 中國瓜菜,2021,34(11):74-79.

[11]張德奇,廖允成,賈志寬. 旱區地膜覆蓋技術的研究進展及發展前景[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1):208-213.

[12]Kadioglu A,Terzi R,Saruhan N,et al.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leaf rolling caused by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factors[J]. Plant Science,2012,182:42-48.

[13]胡洪濤,胡時友,周榮華,等. 油菜秸稈還田對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和功能影響的研究[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20,43(增刊1):6-10.

[14]李紅宇,王志君,范名宇,等. 秸稈連續還田對蘇打鹽堿水稻土養分及真菌群落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21,39(2):15-23.

[15]胡 蓉,鄭 露,劉 浩,等. 秸稈還田對水稻根際微生物多樣性和水稻紋枯病發生的影響[J]. 植物保護學報,2020,47 (6):1261-1269.

[16]Kennedy A C,Smith K L.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oils[J]. Plant and Soil,1995,170(1):75-86.

[17]Mganga K Z,Razavi B S,Kuzyakov Y. Land use affects soil biochemical properties in Mt.Kilimanjaro region[J]. Catena,2016,141:22-29.

[18]呂貽忠,李保國. 土壤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19]杜守宇,田恩平,溫 敏,等. 秸稈覆蓋還田的整體功能效應與系列化技術研究[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1994,12(2):88-94.

[20]卜玉山,苗果園,周乃健,等. 地膜和秸稈覆蓋土壤肥力效應分析與比較[J]. 中國農業科學,2006,39(5):1069-1075.

[21]肖繼兵,楊久廷,辛宗緒. 遼西地區秸稈覆蓋試驗研究[J]. 節水灌溉,2008(2):8-10,13.

[22]劉玉含,張展羽,伊德里薩,等. 農田秸稈覆蓋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分析[J]. 水利經濟,2007,25(2):53-56,83.

[23]周 翠,張月仙. 覆蓋方式對馬鈴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2011,52(2):264-266.

[24]吳衛華,林昌庭,何偉民,等.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蓋種植馬鈴薯栽培技術[J]. 中國馬鈴薯,2001,15(5):318-319.

[25]杜榮州.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蓋馬鈴薯栽培冬種試驗[J]. 中國馬鈴薯,2004,18(1):45-46.

[26]王福琪,肖光杰,王德明. 稻田馬鈴薯不同覆蓋物免耕栽培初報[J]. 耕作與栽培,2004(1):48-49.

[27]閻世江,田如霞,劉 潔,等. 設施蔬菜秸稈覆蓋技術研究進展[J]. 山西農業科學,2018,46(10):1756-1759.

[28]肖 健,吳銀秀,楊尚東,等. 秸稈覆蓋還田對桑園土壤真菌群落結構組成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2021,34(12):2707-2713.

[29]林剛云,肖 健,吳銀秀,等. 秸稈覆蓋還田對桑園土壤生物學性狀及其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2020,51(10):2339-2347.

[30]張 紅,曹瑩菲,徐溫新,等. 植物秸稈腐解特性與微生物群落變化的響應[J]. 土壤學報,2019,56(6):1482-1492.

[31]練金山,王慧穎,徐明崗,等. 長期施用有機肥潮土細菌的多樣性及功能預測[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1,27(12):2073-2082.

[32]Zelenev V V,van Bruggen A H C,Semenov A M. Short-term wavelike dynamics of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input from fresh plant residues[J]. Microbial Ecology,2005,49(1):83-93.

[33]王娟娟,胡珈瑋,狄 霖,等. 秸稈還田與氮肥運籌對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21,37(6):1460-1470.

[34]孫瑞波,郭熙盛,王道中,等. 長期施用化肥及秸稈還田對砂姜黑土細菌群落的影響[J]. 微生物學通報,2015,42(10):2049-2057.

[35]Zhou J,Guan D W,Zhou B K,et al. Influence of 34-years of fertilization on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n intensively cultivated 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5,90:42-51.

[36]Shi Y,Delgado-Baquerizo M,Li Y T,et al. Abundance of kinless hubs within soil microbial network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 functional potential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0,142:105869.

[37]Ai C,Zhang S Q,Zhang X,et al. Distinct responses of soil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to changes in fertilization regime and crop rotation[J]. Geoderma,2018,319:156-166.

[38]Rivett D W,Bell T. Abundance determine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bacterial phylotypes in complex communities[J]. Nature Microbiology,2018,3(7):767-772.

[39]徐明崗,于 榮,王伯仁. 土壤活性有機質的研究進展[J]. 土壤肥料,2000(6):3-7.

猜你喜歡
土壤養分微生物多樣性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生物合成機制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產出與土壤理化性質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