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創人工智能場景,賦能體育教學

2023-05-23 19:57李圣杰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體育教學

李圣杰

【摘 要】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小學體育課堂之中,能夠助力高效課堂的形成。本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融合體育教學的實踐研究,提出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 體育教學 智慧體育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目前已在社會各領域普及,為人們的生活與生產提供了便捷,尤其在教育領域更是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功能創設情境,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數據收集以及數據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啟迪思維、評價反饋,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合理安排適當的身體練習,從而提升體能運動技能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一、人工智能賦能體育教學的需求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采集學生的運動數據,通過分析數據、計算成績,幫助學生制訂個性化的運動方案。而傳統體育教學存在“難量化、難記錄、難監督、難分析”等問題,致使體育課堂效率低下、質量不高,教師需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改進體育教學。人工智能賦能體育教學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理念陳舊,難以滿足需求

科技賦能體育教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和“固化”的教學理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例如,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學生在體育課上缺乏運動強度和運動效果的監測,導致學生活動量不均衡,并且傳統的運動強度監測方式復雜、耗時、低效且操作不便,不能滿足個體需求,同時無法做到差異性教學。

(二)教學形式單調,導致素養缺失

一直以來,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不喜歡體育課。原因有許多,比如“放羊式課堂” “軍訓式課堂”“快樂式課堂”等。這樣的課堂缺乏創新,形式單一,導致在培育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核心素養方面存在缺失。

(三)互動交流不足,失去運動興趣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導致教師對課堂生成的資源捕捉不到位、不及時,對學生的練習情況、內在情感關注不足,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從而影響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教學效果不佳,導致學生失去運動興趣。

(四)評價方式單一,阻礙學生發展

體育教學評價對體育教學的實施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現階段體育教學評價有一定的弊端,難以對學生進行有效、全面評價。以教師為主的口頭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人工智能賦能體育教學的應用

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優化體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這也是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時監控課堂,利用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練情況,并據此作出調整,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要真正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體育教學,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四個策略來實施:

(一)智能化監測,保障運動負荷

體育課堂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可穿戴設備,讓學生佩戴心率監測手環。體育教師使用教學平板,通過數據大屏實時監測運動數據,可以及時統計分析,確保學生運動在正常心率下進行并監督運動和鍛煉效果。

如一節“耐久跑”課例中,根據大屏幕反饋的運動數據,教師可實施針對性指導。例如:按照數據進行能力分組,實時關注學生運動情況,針對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適當增減練習次數和組數;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數據自主調控,設定練習目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及他人的運動心率,學生可依據自身能力,幫助組員調整練習,具體對組員的呼吸節奏、步幅均勻、擺臂動作輕快、重心前移等動作進行要點提示,幫助其掌握動作技術的要領。課后,班級數據報告和個人課堂數據報告會自動上傳至智能化監測系統,從而讓教師了解群體運動密度、個體運動密度等情況,合理評估課程設計,據此科學優化教學計劃。

智能化監測設備的助力,為教師掌握關于學生體能、技術應用情況等方面的大量數據信息提供了重要支持,教師可進一步探知體育教學的優化方法,針對不同體質健康水平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的運動干預,保障學生運動負荷,增強體質。

(二)情景化教學,體現健身育人

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支持,體育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組織學生體驗,適時進行引導,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并形成一定的運動能力。同時,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也能夠逐步形成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如一節“障礙跑——小小紅軍長征行”課中,在闖關練習活動環節,教師將人工智能動畫場景和教學場景相結合,組織學生結合大屏聲畫場景身臨其境體驗紅軍長征路,學會面對不同障礙時用正確技術動作闖關。而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繞、鉆、跨技術動作的學練賽,能夠增強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培養團結拼搏的精神,并將長征精神貫穿課堂始終。在比賽環節,教師引入人工智能體感游戲,利用大屏幕中呈現的“荒野求生”情境渲染了教學氣氛,讓學生適應情境,扮演角色,通過“樹林” “小溪” “山洞”等場景時,分別采用繞過、跳過、鉆過三種越過障礙物技術。學生按照自身的技能掌握程度選擇初級賽、進階賽、精英賽,更好地滿足了個體需求。

人工智能動畫為學生呈現生動、直觀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辛,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人工智能體感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人工智能技術創設情景化教學,讓學生既有效掌握繞、鉆、跨等通過障礙的方法,又體現了健身育人的本質特征。

(三)趣味化互動,激發運動熱情

教師借助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技術,通過人工智能三維進行骨骼關節識別,可以識別身體各部位的細微動作,采集運動過程,還原學生運動的肢體動作,讓學生通過反復比較,領悟動作要領,提升運動技能。

一個簡單的跑步動作中其實蘊含了很多運動力學和生理學的知識,而錯誤的跑步動作則會導致膝蓋損傷。如在一節“快速跑”課中,教師運用一套人工智能人體動作捕捉系統來嘗試破解這個難題。教師讓學生通過平板下載應用程序,清晰觀察到以人體關節為基準的火柴人圖,學生在練習中的姿態很快被系統捕捉并精準化分解,在糾正、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神奇力量,對原本枯燥乏味的快速跑練習產生了興趣,在課堂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注重人工智能技術與體育課的交互性,營造體育教學的良好氛圍。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收集的動作數據,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學生的運動過程中的技術動作、身體姿態,學生在趣味互動中,激發了自主學習的熱情,調動了互幫互助的積極性。

(四)個性化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評價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指揮棒”,是教育質量提升的“助推器”。教師通過引入模擬場景機器人對學生進行實時評價和反饋,比如“非常好……優秀……再接再厲……”,就像一個真正的健身教練在身邊,監督你,給你力量。

如在“田徑——跨越式跳高”一課中,有較多學生在助跑路線、擺動腿動作、起跳方法等方面出現問題。面對束手無策的學生,教師因勢利導,請出人工智能機器人“悟空”小老師耐心指導——“注意側面直線助跑,擺動腿快速上擺” “起跳腳用后腳跟過渡到全腳掌起跳”,并做了具有指向性的示范動作。隨著不斷練習,學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進步顯著。教師運用電子智教屏播放各小組上傳的優秀作品,“悟空”小老師高度贊揚張同學:“跳高時助跑與起跳能夠銜接連貫,而且擺動腿做到內旋下壓,非常棒!”“悟空”小老師的介入,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用高度的熱情投入課堂中。

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悟空”小老師的一次次點評交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符合其身心特征的個性評價,實現了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三、總結

總之,未來新時代的體育課堂將朝向信息化方向發展,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人工智能+體育”的結合將為學生打造更多更新的運動方式。教師要不斷尋找和發掘信息技術的應用點、整合點、創新點,優化教學活動,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同時,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的育人功能,以體育心、以體育智、以體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欽仕.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21 (Z1).

[2]袁圣敏,張龍鳳,吳鍵.科技賦能 開創體育教育新局面[J].體育教學,2022 (1).

[3]黃鳳,俞承寬.“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 (3).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技術體育教學
職高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思路
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方面的應用分析
人工智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