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撳針埋針療法對晚期肺癌患者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效果觀察

2023-05-24 05:32彭春艷陳正聰郭守俊易琰斐
安徽醫專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惡心療法肺癌

彭春艷 陳正聰 劉 勇 郭守俊 易琰斐

化療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以鉑類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應用較為廣泛,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阻止患者病情惡化,從而提高生存率。但鉑類藥物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滅殺腫瘤細胞時可引起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不僅會導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現象,還會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1-2]。針對此現象,西醫多以格拉司瓊、地塞米松等藥物進行干預,雖可減輕惡心嘔吐癥狀,但西藥的頻繁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風險[3]。中醫認為化療所致嘔吐與陰陽失調、脾胃失常相關,撳針埋針療法為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可通過刺激相應穴位發揮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等功效[4]。鑒于此,本研究分析撳針埋針療法對晚期肺癌患者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晚期肺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8例)。對照組男23例,女14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1.35±4.78)歲;肺癌類型:13例鱗癌,20例腺癌,4例其他;TNM分期:20例Ⅲ期,17例Ⅳ期。觀察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61.32±4.75)歲;肺癌類型:12例鱗癌,21例腺癌,5例其他;TNM分期:20例Ⅲ期,18例Ⅳ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西醫符合《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版)》[5]中晚期肺癌標準,經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及病理學檢查綜合確診;中醫符合《中醫內科學》[6]中氣虛痰瘀阻絡證:主癥:咳嗽咳痰,痰血暗紅,痰質黏稠;次癥:氣促,胸悶胸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滑或細弦。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經病理學檢查證實晚期肺癌;TNM分期Ⅲ~Ⅳ期;預計生存期高于3個月;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患者伴有其他惡性腫瘤;胃腸功能障礙所致的惡心嘔吐;存在肺部手術史;精神障礙。

1.4 方法

1.4.1 干預措施 兩組均接受紫杉醇聯合順鉑的TP方案化療,21 d為一個周期,均化療2個周期。①對照組予以西藥干預:化療第1~3 d靜脈滴注3 mg格拉司瓊+10 mg地塞米松。②觀察組加用撳針埋針療法干預:常規消毒患者兩側足三里穴、內關穴,以鑷子夾取撳針環形針柄,垂直刺入足三里穴、內關穴,之后輕按埋針部位,至酸脹感出現,化療前后45 min按壓,輸注時1 h按壓1次,單次按壓4 min左右,撳針留置96 h后拔除。兩組均干預2個化療周期。

1.4.2 觀察指標 ①惡心嘔吐發生率:于化療后24 h、48 h、72 h和96 h時記錄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情況。②惡心嘔吐程度:于化療1個周期及2個周期后,采用羅德惡心嘔吐指數評估量表(INVR)評估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程度,量表共3個維度,8個項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32分,分數越高越嚴重。③生活質量:化療前及化療2個周期后,以歐洲癌癥研究機構與治療組織制定的生活質量核心量表(EORTCQLQ-30)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共包含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5個維度,每個維度量表原始數據轉化成百分制,得分越高越好。④不良反應:嗜睡、乏力、頭痛、便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用χ2檢驗,單組樣本量小于40,則使用Fisheer精準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化療后24 h、48 h、72 h、96 h惡心嘔吐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化療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后INVR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程度INVR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程度INVR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觀察組 38 5.35±1.12 4.33±1.04對照組 37 9.58±1.34 7.69±1.21 t 14.849 12.908 P 0.001 0.001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化療后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軀體功能 認知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 社會功能化療前 化療后 化療前 化療后 化療前 化療后 化療前 化療后 化療前 化療后觀察組 3848.52±4.6574.55±6.6860.35±5.1778.95±6.8251.36±5.0272.35±6.5254.63±4.8970.25±6.7146.98±4.3775.14±7.04對照組 3748.49±4.6265.76±6.5460.32±5.1469.64±6.7351.41±5.0466.34±6.3755.71±4.9364.36±6.6247.02±4.4169.58±6.78 t 0.028 5.757 0.025 5.949 0.043 4.037 0.952 3.826 0.040 3.482 P 0.978 0.001 0.980 0.001 0.966 0.001 0.344 0.001 0.969 0.001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發生3例嗜睡、2例乏力、2例頭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92%(7/37);觀察組患者中發生2例嗜睡、1例乏力、1例便秘,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53%(4/38)。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55,P=0.304)。

3 討 論

化療是晚期肺癌治療的重要方式,TP方案較為常用,可阻止惡性腫瘤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期。但順鉑致吐性強,藥物進入體內后可刺激消化道,加快惡心嘔吐反應信號傳入中樞,從而引起惡心嘔吐,患者感覺、精神因素直接刺激大腦皮質通路也是引起惡心嘔吐的重要因素[7-8]。目前,臨床研究發現5-羥色胺等及其受體是惡心嘔吐反應信號傳遞中的重要神經遞質,故多采用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格拉司瓊聯合地塞米松干預,以減輕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癥狀[9]。但長期應用發現仍有部分患者化療后存在不同程度惡心嘔吐癥狀,導致化療難以按時、足量完成,且地塞米松不良反應較多,臨床應用存在局限性。

中醫認為化療藥物屬于“毒藥”范疇,會損傷患者脾胃,擾亂氣機,致氣血運行不利、胃腸失司,進而引起惡心嘔吐。本研究聯用撳針埋針療法對晚期肺癌患者化療所致惡心嘔吐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化療后24 h、48 h、72 h惡心嘔吐發生率和化療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后INVR評分低于對照組,化療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較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無差異,表明撳針埋針療法可減少晚期肺癌患者化療后惡心嘔吐發生,提高化療后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如下,撳針埋針療法是由古代針刺留針方法發展而來,具有操作簡單、疼痛感輕、不良反應少等特點。將特制小撳針具固定于腧穴下,可起到弱而長時間的刺激,有助于持續調整經絡臟腑功能,達到防治疾病之效。本研究中依據化療后病情特點,以疏利氣機、和胃降逆為原則,選取足三里、內關穴埋針,其中足三里能健脾和胃、疏通經絡;刺激內關穴可和胃降逆、通絡止痛、寬胸理氣。兩穴協同能快速改善胃腸功能,預防惡心嘔吐發生[10]。此外,撳針埋針不僅減少反復針刺麻煩,患者還可自行壓針,可更好增強惡心嘔吐控制效果,且對患者正?;顒訜o影響。在常規西藥干預基礎上聯用撳針埋針療法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惡心嘔吐預防效果,降低惡心嘔吐發作程度,從而確?;颊唔樌瓿苫?,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改善。

綜上所述,在晚期肺癌患者中采取撳針埋針療法安全有效,可減少化療后惡心嘔吐發生,減輕惡心嘔吐程度,有利于提升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惡心療法肺癌
中醫防治肺癌術后并發癥
對比增強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肺癌腦轉移瘤檢出的研究
早泄的房中術行為療法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題出的太惡心
放血療法的臨床實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基于肺癌CT的決策樹模型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
多聯療法治療面神經炎39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