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設計心理學的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藥箱設計研究

2023-05-27 09:03林潤濤趙利權
設計 2023年9期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用戶需求趣味

林潤濤 趙利權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 老年人群 智能藥箱設計 趣味 用戶需求

引言

相關研究表明,至203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比例將上升至24%[9],一個將近2.5億人的銀發族群正在悄然靠近,養老將會在我國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難題。伴隨著年齡增長一同而來的,是老年人生理機能與心理承受能力弱化、記憶力衰退以及多種疾病[12],一定程度上危及到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按時服藥。然而,因缺乏子女陪伴,外加記憶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常會因沒有收到及時提醒而忘記用藥量,甚至忘記吃藥,使用智能藥箱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按時按量用藥的問題。借助設計心理學,本研究更加深入地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興趣等多方面問題,將研究結果運用在智能藥箱設計之中,對改善藥箱的使用與情感體驗具有一定實際意義。

一、相關概念與特征簡述

(一)設計心理學

設計學作為一門多元融合的交叉性學科,在與其他領域的碰撞中擦出別樣的火花,設計心理學正是在設計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和互通中形成。設計心理學是普通心理學中一支較為新穎的分支,源于美國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所做的關于“物質心理學”的研究[2]。設計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設計的主體,即用戶的心理活動,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現象的學科。作為應用性心理學科的設計心理學,應當建立在普通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同時與設計實踐高度結合,將設計主體的心理狀態與心理需求通過設計載體表達出來,使得設計主體能夠擁有更好的產品體驗[1]。同樣是將“人”作為研究主體的心理學和設計學能夠有效地激發設計師的創作能力,會“讀心”的產品離不開關注人心理的設計師,因此這也成為設計前期需要調研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設計學與心理學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因。

(二)老年人常見生理與心理特征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長快,家庭養老模式改變,包括家庭結構變遷,養老觀念轉變等,使得空巢獨居老年家庭數量迅速增長[5]。與年齡增長一同而來的主要是疾病增加、記憶力衰退、感官生理系統衰退以及因無人陪伴而造成的心理空虛等問題,這使得老年人望著因疾病而堆積成山的冰冷藥盒不知所措,外加無情感寄托與親人及時的用藥提醒與指導,往往導致病情不能有效好轉甚至引發新疾病、生理及心理問題。

老年人有較強的實用心理。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老年人很好地展現了艱苦樸素的生活方式[2],老年人大多依靠退休金與先前存款、養老金、贍養費等生活。有限的資金讓他們產生理性消費心理,會對產品提出較高要求,因而在智能藥箱的設計中需要充分了解老人需求,借助設計心理學設計出體驗上佳的藥箱。

老年人有強烈的依存心理。依存心理一定程度上表現為需要子女的關愛照顧或是情感寄托于某一事物,如飼養小動物,園藝、編織等興趣愛好,若能通過智能藥箱的設計滿足老年人的依存心理,將很大程度上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

老年人對智能產品具有抵觸心理。該特點表現在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同老年人認知能力的退化而導致的學習能力減緩的速度相比之下,老人無法適應,并且對高科技產品有一定的抵觸感[4],無法掌握復雜的智能界面與按鈕,同時擔心物品因自身不當操作受到破壞而不敢操作,這在智能產品設計中需引起重視。因此,在趣味智能藥箱的設計中簡化前端,能夠緩解老年人對智能產品的抵觸心理。

二、設計前期調研與需求分析

問卷法是指通過被調查者的書面回答來研究個體心理活動的方法。文章預先依據研究目標擬定問卷內容并制成問卷,團隊于2022年9-12月,在老年人活動密度較高場域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同時發放網絡問卷,受眾多為家有長者的大學生與中年人,線下回收有效問卷73份,線上收集有效問卷63份,總計有效樣本數136份,其中男性75人,女性61人,得出以下數據(表1)為后續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一)藥箱現狀分析

文章從藥箱(盒)入手,對現有產品進行收集研究。藥箱款式繁多,通過整理歸納出三大類:一是整體式的藥箱,即給多種藥一個收納的空間;二是“七日分裝”普通藥箱與在此基礎上附加智能提醒功能藥盒,該類藥箱通常以周為單位,向其中手動添加每日三餐對應的用藥,后者的智能提醒顧名思義,加入智能提醒系統,設置時間到點提醒用藥;三是智能分藥箱,這類藥箱優勢在于將藥物全部放入相應儲藏室后,在系統當中輸入對應儲藏室每日每餐需要藥量以及設置用藥提醒,到點將自動從出藥口彈出對應藥物,同時發出提示音,在提醒下按時服用藥物。三類藥箱各有優勢,第一類適合記憶力尚佳的人群,例如中青年人群,能夠自覺按時吃藥;而后兩種藥箱更適合獨居老年,老年人群由于記憶衰退或沒有足夠自覺性,需要一定的人工智能介入起到提醒作用,文章搜集三類藥箱代表進行產品分析(如表2),為后續概念設計提供支撐。

(二)老年人服藥心理行為分析

文章基于長期對家中老年人的觀察以及咨詢訪談,繪制成表格形式,從老年人吃藥的歷程進行回顧,內容由時間序上的所有價值活動組成[7],分為行為活動、心理活動、問題、現有解決方式,以第一人稱方式呈現,如表3:

從上述歷程可以看出,老年人在服藥全過程心理狀態偏向低落,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各項機能的衰退、藥品繁多以及無人陪伴所導致,因此,在老年人家用智能藥箱概念設計中可以借助現有技術解決上述部分問題,并且需要融入一定的趣味與情懷在其中。

(三)老年人服藥需求分析

文章通過收集相關數據與觀察老年人用藥習慣,對老年人用藥需求進行分析。從王建輝等人發表的研究數據得到,在3448老人中每日服用一種藥物人數為766人,占比22%,服用兩種藥物人數為772人,占比22.4%,服用三種藥物人數為543人,占比15.7%,服用4種藥物人數為245人,占比7.1%,5種及以上的人數占比為6.1%,長期用藥者有2534人,占比73.5%[17],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老年人對藥物有較強的依賴性,并且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人比重較大。分析現有數據與老年人用藥習慣,老年用藥需求主要集中于兩方面:用藥安全與照護需求;服藥效果反饋與指導需求。

1.服藥安全與照護需求:衰弱進程中的老年人健康指數下降,增加了與更多藥物接觸的可能。用藥安全需求方面主要體現在藥品的存儲環境需保證藥物衛生無污染,有清晰的分類,避免出現服錯藥,亂服藥,服用不衛生藥物的情況。用藥照護需求主要體現在對老年人按時規律用藥的提醒、熟悉藥物使用說明、合理用藥等,林秋曉[18]報道老年人對合理用藥知識需求為48.76%。老年人用藥安全照護需求較高,應引起家人以及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需做好監督確保老人用藥安全。因此,在后續智能藥箱的設計中應當保證藥品儲存空間的衛生,并提供老人足夠的用藥提醒,輔助老年人完成熟悉藥物以合理按時用藥。

2.服藥效果反饋與指導需求:隨著老年人藥物增加,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可能導致副作用反應,此外,不少老年人存在自行停藥的叛逆心理,子女及醫務人員應當加強老年人用藥指導與效果反饋,做好監督工作。根據團隊成員觀察各自家中老人與走訪時得到的信息判斷, 表4 問卷樣本統計數據表日常生活中子女照料和監督,與子女經常交流的過程中,對于安全用藥的示范和指導增多,子女親切的聲音和血脈關系,能夠給老年人增加安慰、信任,可以一定程度減少老年人的不良用藥行為,以達到最佳服藥效果。因此,在智能藥箱的設計中,可以充分發揮家庭功能和作用,例如,以子女音色或視頻提醒、指導用藥,服藥前后提供相應關懷與照護音頻,子女通過手機App定期為老人上傳服藥變化,與互聯網醫院師生定期互動,同時供主治醫師參考判斷。

(四)老年人對智能藥箱的基礎需求

基于前文表格分析老年人對智能藥箱的基礎需求,相比于將藥品雜亂存放于桌面或收納盒中,擁有分餐或是提醒功能的智能藥箱更得老年人寵愛。老年人對智能藥箱的基礎功能需求主要分為三類:藥品儲存、服藥提醒和用藥監督。藥品儲存需滿足多種藥品儲存并保障衛生;到達預定時間或是超出限定時間,語音和警報提醒老年服藥;用藥監督記錄老年人服藥信息并上傳報告至App。不僅僅讓老人在服藥的過程中有指導性,同時也讓子女了解父母的服藥情況[14]。在保證功能的基礎上,美的形式能夠讓藥箱更具人情味,而非冰冷的存在,使藥箱符合老年人使用習慣并滿足生活趣味,能夠更好地調節老年人生理與心理平衡,給予老年人一定的情感寄托。因而,文章將從功能、形式與情感趣味三要素出發,指導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藥箱概念設計。

三、設計策略與服務藍圖

基于前文分析,在進行老年人家用趣味智能藥箱設計時,需對設計屬性展開研究,遵循形式追隨功能的原則。功能方面應當滿足老年人對藥箱的基礎需求,滿足功能需求后,進行形式創新,設計外觀精致協調的藥箱,除此之外,應當融入人文情懷,功能+形式+情懷組成功能完備、形式協調、情感關照的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藥箱。

(一)內在功能性滿足

趣味智能藥箱的設計,依然需要遵循形式追隨功能的原則。首先,應當考慮產品的功能性,在存放藥品的基礎功能上,能夠介入新的技術,實現提醒用藥功能,解決老年人應記憶力衰退而忘記服藥的問題;增加智能分藥技術,解決老年人因取藥過程繁瑣而引發的抱怨甚至自責心理;增強用藥反饋,結合手機App,實現家人子女對家中老人用藥情況悉知。

(二)形式協調性滿足

協調性方面需要充分考慮人與產品、產品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產品需要更和諧地融入環境[6]。在人與產品方面,產品的造型、色彩會對使用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從造型設計來看,基于老年人群特點,建議采用簡約的設計風格,同時避免出現尖銳的直角設計,體積大小應當合理,避免對老年人造成恐懼感。在色彩設計來看,色彩更易于調整情緒與情感表達[10],有相關研究表明,人若身處紅色的高純度環境之中,血壓會隨之上省,脈搏會漸漸加快,而身處于藍色或是低純度的暖色調環境中,血壓會隨之降低,脈搏會漸漸變緩,而在無色系的灰白色更容易營造安靜穩定的情緒氛圍[3]。因而,在后續的設計中可以考慮黑白灰或低純度暖色系配色來增加產的溫和感,緩解因藥箱外形冰冷而帶來老年人內心的空虛。

(三)附加趣味性滿足

將趣味性融入老年智能藥箱是本設計研究的亮點,老年人生活趣味更多是與其興趣愛好產生關聯[8]。王玉香對389名離退休人員進行分析,了解掌握當今社會老年人群的興趣愛好,老年人樂于種花(49.3%),縫紉與編織(17.6%);在學習方面愛好書法繪畫(31.3%),寫作(7.9%);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大多數的老年人能夠更加悠閑地度過老年時光,可以參與棋牌(38.7%),聊天(14.1%)[11]。為準確收集更多可用數據,同樣在前文問卷中進行老年人居家興趣愛好的調查。根據統計結果(表4),將選擇其中可能與智能藥箱匹配的興趣愛好進行設計創作,進而增加藥箱與老年人的互動,增添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老年人依存心理需求。

從問卷反饋數據中可以得出,智能藥箱的推廣程度有待提高,主要原因出現在智能藥箱價格過于昂貴,內在系統尚未完全成熟,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藥箱必然擁有龐大的市場,將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有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達到需經常服藥程度。老年人興趣愛好基本與王玉香發表的數據符合,興趣愛好比重第一的看電視(74.39%),因有專門電子產品滿足該興趣,故而文章考慮將所占比重較高的種花種草愛好(53.28%)作為結合對象,在情感上產生一定的互動,當老人取藥服藥的同時,能夠對植物進行澆水或是添加營養液,將自身健康恢復與植物成長建立一定聯系,植物因老人按時服藥而不斷成長,為老年人生活增添興趣與希望,老年人通過服藥緩解自身疾病,通過照料植物改善心境,更有利于病情恢復。

(四)構建設計服務藍圖

基于前文對老年服藥時心理分析以及設計策略來制訂設計藍圖,以可視化的方式對智能藥箱相關系統進行準確描述,反映產品前臺、后臺與用戶之間關系的全過程[13]。流程分為服藥前、服藥時、服藥后三部分,具體內部互動關系如圖1所示。服藥前階段,分為拿到產品初期以及日常服藥前,初見產品通過說明書等手冊視頻等協助老年或子女完成相關設置以及熟悉智能藥箱產品功能,達到掌握產品主要功能的目的,此外,可以在購買產品時選擇喜愛的花卉種子并領取營養液,以無土栽培的方式養殖,或自行進行有土種植;日常服藥前主要通過語音播報功能防止老人遺忘,達到按時服藥的目的,語音音色可以采用子女錄制。服藥中階段,主要是根據前期按照醫囑提前在系統中設置的信息,自動彈出對應量藥物以供老人服用。服藥后階段,即以下幾點核心內容:一是將服藥信息發送至老人與子女手機App當中并記錄;二是提供服藥效果記錄功能,并建立互聯網醫院供患者與專業醫生定期互動;三是閑置時既有盆栽功能同時也有藍牙音箱、時鐘等功能,老人子女可以同時通過手機App查看包括用藥情況、剩余藥量、植物生長情況等信息。

四、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藥箱概念設計實踐

(一)用戶研究與設計定位

該設計前期用戶研究主要基于對老年人用藥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的統計,多數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伴隨著高血壓、糖尿病、消化系統等多種疾病,有時需要依賴多種藥物來維持人體機能的平衡,藥物種類繁多導致老年人無法清晰記憶。老年人趣味智能藥箱設計將定位于長期無子女陪伴獨自居住,身體各方面機能有所下降,患有一定疾病需要服用藥物并且種類較多易混淆難記,擁有相對正常行為能力的老年人群。

(二)設計目標與思路

以設計心理學理論為指導,結合老年家庭生活,探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觀察獨居老年人生活方式并且尋找老年人的生活趣味。在概念設計過程中以設計心理學知識引導造型、色彩等方面設計,滿足老年人用藥時的藥品安全、準確以及照護需求,添加及時的服藥效果反饋與指導功能,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方法與現有科技,以將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與智能藥箱結合的方式為創新點,設計老人家用趣味智能藥箱的概念產品。

基于前文的分析,該概念設計將采用老年人傳統興趣愛好之一種花與智能藥箱結合。老年人對智能藥箱的及出行需求在于藥品儲存、服藥提醒和用藥監督,在此基礎上,該設計計劃實現智能分藥、智能語音提醒、遠程App監控、藍牙功能、種植(考慮采用無土栽培技術或裸眼3D技術)等;在形式上采用“上種下藥”的形式,即以藥箱為底座,在藥箱上方設定一定深度進行植物栽培,外加可拆卸玻璃保護罩;造型上偏向于圓潤,避免尖銳直角;色彩搭配采用黑白或是低純度的暖色調配色;材料方面,藥箱整體采用鋁塑板或其他具有一定強度的材料,搭配小塊LED顯示屏,上部采用透明可拆卸玻璃罩,如圖2。

(三)設計成果展示

五大產品特色總結為:智能分藥,一鍵備齊;語音提醒,規律服用;培養植物,改善心境;綁定手機,遠程管理;音樂隨心,舒緩心情。整體產品效果與功能區介紹如圖3所示。

1.使用方法

①購買回家后,老人與子女可以下載產品相關的手機App,并且連接綁定手機。

②老人在子女陪同下,一同設置好用藥量、服用類型以及用藥時間,以便智能分配每次用藥的量與種類。

③向存藥屜內加入一定日期的藥,如一周的用量,根據前文對服藥需求分析,3448人中服用4種及以下藥物的老年人數量為2326人,占比較大為67.46%,因此該設計方案暫定可放入4種類型的藥,不同存藥屜相互分隔,避免在藥箱內互相污染。

④到達預設時間,按壓取藥屜取藥并服用,完畢后關閉取藥屜。

⑤手機App以及LED屏幕會提醒電量過低,連接充電器,充滿可持續一周。

⑥老人可以選擇有土栽培或無土栽培,并且根據自身喜好購買種子種植植物、花卉、蔬菜、現成多肉等,可放室內養殖,增加室內環境生氣。甚至植物可以是一種象征性裝置,運用裸眼3D技術,在每一次安全準確服藥后,植物自行生長,當完成一定周期的藥量,植物成長為一定形態,將虛擬植物的成長與老年人按時服藥綁定,增加老年人服藥時的趣味性。

2.尺寸與使用流程(圖4)

3.手機App使用方法與界面展示

①子女和老伴兒可以通過手機App遠程監督,當未按時食用藥物,子女手機將收到提醒,可致電詢問情況并交流。

②老人與子女可以根據手機App的存儲量提醒,增加藥品,也可根據智能提醒與生活經驗結合,對植物進行灌溉或添加營養液。

③App內可以設置服藥時間與用量,根據設置內容智能分藥量與頻率,此外還可以選擇播放類型與內容并控制音量。

④App內存有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藥物信息,對服用方式、劑量、頻率等有系統的指導意見(主要遵循醫囑)。App在記錄服藥情況的同時用戶能夠主動記錄服藥效果,并增加互聯網醫院,定期與專業醫生線上互動。

將盆栽與老年人家用藥箱相結合,產生一種情感上的互動,在患者每次取藥服藥時對植物進行澆水或是添加營養液,自身健康恢復與植物成長形成一定捆綁關系,伴隨著植物因自身規律服藥而不斷成長,使得老年人對生活燃起更濃厚的興趣,老年人通過服藥緩解自身疾病,通過照料植物改善心境,更有利于病情恢復。

(四)相關技術建議

智能藥箱設計需要在前端盡可能表現簡潔,易于老年人直接操作。該概念產品綜合運用網絡互聯、光學、聲學、電子信息等前沿技術,形成一款新型老年人家用趣味智能藥箱[15]。遠程控制監督用藥則要求產品需聯網,聯網既需要有網絡環境(4G、5G或Wi-Fi),也需要電源(電池或插頭),因而需要配置網絡和充電設備。實現智能分配,可嘗試借助 AI 圖像識別和高精度機械臂來抓取,內置AI 運算處理器,或是提前人工分配每隔藥物,定時落入取藥倉。無土栽培技術重點在于基質環境與營養液,不同的植物選擇的基質不同,如韭菜無土栽培種植以1~2mm河沙為基質,營養液由氮、磷、鉀等主要元素和水配成。營養液的濃度不可超過0.2%,pH值應控制在5.5~6.5。新根發出后,再澆營養液,一般每隔1天澆1次水、澆1次營養液。春、夏、秋天每1~2天澆1次,冬天3~5天澆1次。宜選晴天上午澆施[16]。

結語

服藥是絕大多數人步入老年階段后所必須經歷的,或許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老年人多方面生理機能的衰退,以及長期獨守空房而產生的各種問題,以設計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探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文章創新性地提出將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與冰冷的藥箱相結合,完成了一款基于設計心理學的老年人家用趣味智能藥箱的概念設計,希冀能為智能藥箱設計與老年產品設計提供一定參考。誠然,這款產品還存在著一定的可行性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究,相信社會高速發展的經濟與科技,能為此概念產品落地創造了可能性。最后,謹以此文章呼吁社會各界:維克多帕帕奈克提出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為多數人設計,老年人未嘗不是生活中的多數人,未嘗不是為真實世界的設計,莫因老年人為弱勢群體而忽視他們的生理和心理,他們往往比常人更需要關愛。筆者家中的老者已年過八旬,表面上看似身體狀況良好,實則需要多種藥物控制平衡,身為家中的年輕血液都會時長因分不清藥而感到煩躁亦或是忘記用藥,更何況年長的老人。因此,迫切希望設計出更合理,更關注老年人生活習慣和情趣的智能藥箱來輔助老年人安享晚年。固然,無論科技如何快速進步,社會如何高速發展,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猜你喜歡
設計心理學用戶需求趣味
基于本土化設計的逆本土化設計研究
基于用戶需求的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
午睡的趣味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平面藝術的設計心理學研究
普通汽車遮陽板的改良與設計
基于用戶需求的政務微信發展策略探析
探析網絡視頻的產業化發展
淺析情感化設計在戶外家具中的應用
妙趣橫生的趣味創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