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2023-05-30 10:48王冰
時代商家 2023年16期
關鍵詞:轉變策略發展方式農業經濟

王冰

摘要:農業生產活動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盎ヂ摼W+”已經成為時代的重要特征,并在農業經濟發展領域展現出應用優勢。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需要,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進行改革與創新,借助互聯網思維、運用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農產品銷售方式的創新?;诖?,本文探究了“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智能化技術和互聯網平臺這兩個角度分析了具體的轉變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策略

引言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廣泛度、深度進一步增加,此種背景下,農業作為傳統行業之一,為了更好地跟隨時代發展步伐、實現自身的創新發展,便需基于互聯網技術,通過技術融合、服務鏈條改良等多種方式來改革自身的生產方式、技術應用、附加價值等,帶活農業產品經濟,實現新時代下農業的創新發展。

一、“互聯網+”的概述

(一)“互聯網+”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已經形成了互聯網思維,構建起了互聯網商業模式?!盎ヂ摼W+”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2012年由被觀國際董事長兼CEO于揚首次提出[1]。2015年,“互聯網+”的概念開始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從此,我國正式開啟“互聯網+”的新時代?!盎ヂ摼W+”并非一個簡單的代名詞,更是一種信息技術和經濟形態。在對國內外研究者的觀點進行分析之后,可以將“互聯網+”定義為將互聯網作為主體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廣泛融合和深入應用[2]?!盎ヂ摼W+”的本質是推動傳統產業在線化和數字化中的發展,可以在短時間內引起廣泛的關注,實現信息的高速傳播和高度共享。此外,“互聯網+”具有較強的融合性特征,可以打破行業壁壘,促進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對生產要素進行優化與配置,為國家實體經濟發展助力。

“互聯網+”當中的“+”可以看作是企業或公司的連接與整合,這使傳統企業與互聯網公司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密切,不同類型的設備和技術的在線模式、離線模式可以得到有效連接。同時,“+”也可以看作是產業、產品以及服務之間的連接。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農業產品與工業產品、農業與服務業之間的融合??偟目磥?,互聯網“+”不僅是信息與產業的連接,更是服務與技術的連接,是生產方式科學化、多樣化的體現,可以使傳統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互聯網+”現代農業

在與農業生產活動進行融合的過程中,“互聯網+”可以提供智能化與網絡化的手段,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革和生產模式的創新,為廣大農民提供新型的運營方式?!盎ヂ摼W+”現代農業不僅實現了農業管理效率的提升,也使傳統農業產業的服務鏈發生了改變,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在“互聯網+”的驅動下,農業生產活動可以向著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以及綠色化的方向發展,農業生產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生產效益和生產力也進一步增強,為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提供了動力和支持[3]。

二、“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性

(一)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和世界農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難以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同時也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相偏離。2020年,我國糧食生產?經受住了重重考驗,獲產量6.7億噸,單位面積產量超過330公斤/畝,糧食單產在10年間提高了20個百分點。但是,糧食生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目前我國耕地面積不足20億畝,人均耕地面積也從1996年的1.59畝降至現在的1.4畝左右。這說明我國糧食供給形勢比較嚴峻,耕地不足制約著糧食的產量,產需缺口也將進一步加大。在“互聯網+”時代,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勢在必行。這可以使農業生產活動向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也可以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與世界農業發展新形勢的要求是一致的。為了在世界農業競爭中獲得優勢的地位,我們要重視科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依托“互聯網+”時代特點發展集約型農業和現代化農業。

(二)“三農”問題解決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始重視“三農”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但城鄉二元差距仍然存在,農業的弱質性也沒有真正地改變,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包括鄉村振興戰略在內的一系列政策來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比如《關于做好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重大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的通知》《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等土地新政的實施促進了場景空間價值的提升;文化和旅游部的部制改革新增了產業發展司、資源開發司,這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管理和政策基礎。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賦能下,通過增加科技投入、發展現代農業、完善農業產業鏈等一系列的手段可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化發展,使廣大農民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使農村社會更為和諧穩定。在互聯網電商下沉的背景下,農產品上行已經成為趨勢,“互聯網+農產品”“互聯網+農副產品”的新型銷售模式促進了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形成了一種全方位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模式,為農產品客戶提供了信息技術咨詢服務、網絡支付服務、品牌宣傳推廣服務以及售后服務等。

(三)農業經濟縱深發展的需要

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我國對農業科技的發展更為重視,通過增加農業科技投入,使農業向著產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經濟的轉型,保障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對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以市場為主導,構建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一方面對現有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開展規?;N植;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實現農業經濟的縱深化發展,使傳統低效粗放的農業發展模式向高效精準的新模式轉變,最終實現科學發展的目標。

三、“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策略

(一)利用智能化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精準化程度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智能化技術,減少在農業生產中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提高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程度,最終實現農業生產效益提升的目標[4]。

1.精準干預農業生產過程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化設備來進行精準干預。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布設大量傳感器的方式來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進行監測,采集土壤濕度、空氣溫度、光照時間、病蟲害等信息。在這些信息會經過布控中心的自動分析后,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分析的結果了解農作物的實時生長狀態,下達相關指令來對操作設備進行控制,對農作物的生長進行干預。在這個過程中,想要達到精準干預的目標,就要完善硬件和軟件設施。

一方面,要配備適用于農作物生長的智能化設備,比如在農林植物保護作業中,使用植保無人機來進行噴灑作業,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面積、高強度的植保噴灑需要;另一方面,要構建起一個專門的數據庫,廣泛搜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氣象以及自然災害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與標準信息進行對比,進而制定專業化的干預措施。

2.精確記錄農業生產過程

近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要構建起農產品生產追溯體系,通過切實可查的形式了解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使消費者了解農產品的來源,在這個基礎上形成農業生產的精準記錄檔案。比如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要對所有的動物建立檔案卡,并將動物從出生到成長再到最終面向市場銷售的整個過程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在智能化設備的支持下,對動物的生長環境、成長周期以及疫病防治等進行記錄,通過二維碼、RFID等技術手段為消費者和監管部門對信息的精準識別提供便利。

3.精確檢測農產品農殘成分及營養成分

除了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精準干預和精準記錄的方式來實現質量追溯之外,還要做好產品質量的檢驗檢疫,檢測其是否符合綠色無公害和有機食品的質量標準。通過對農產品中農殘成分和營養成分的精準檢測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質保障的需求。一方面,要對農產品中農殘成分進行精準檢測,運用高效精準的檢測技術,比如波譜分析檢測技術、色譜分析檢測技術、生物技術等來提高檢測效率,同時還要提高儀器和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提升現場檢測能力。另一方面,要運用智能化技術對農產品當中的營養成分進行精準檢測,尤其是對氨基酸、糖分、蛋白質、脂肪以及淀粉等成分進行檢測。它們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對農產品食用口感、加工特性以及營養價值等產生影響。使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無需對樣品進行復雜預處理的情況下,能夠在幾秒鐘內完成各類營養成分的檢測,促進檢測效率的提高。

(二)借助互聯網平臺,創新農業生產營銷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充分借助互聯網平臺優勢,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對農產品進行營銷,來確保產品的銷售和廣泛流通。

1.基于電商平臺開展“訂單式”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要密切結合市場供需信息,根據市場規律進行科學預測,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種植品種、數量準確預測的難度是比較大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可以基于電商平臺開展“訂單式”的農業生產活動,要求廣大農戶與采購企業簽訂銷售協議,并在協議當中明確農產品的價格、質量以及數量。采購企業需要提前為農戶支付一定的定金。從而,廣大農戶按照協議要求種植產品,確保產品品質符合銷售要求,這樣既降低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又保障了農產品的銷售路徑足夠順暢。當前,我國電商運營越來越成熟,已經形成了B2B、C2B、B2C等多種模式,廣大農戶開展“訂單式”農業生產可以充分運用這些模式。

2.基于電商平臺構建網絡銷售模式

在“互聯網+”深入融合的背景下,網絡營銷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頻率越來越高。與傳統線下營銷模式相比,網絡營銷的效率更高,同時可以有效縮減中間的環節和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如何實現基于電商平臺的網絡營銷呢?首先,可以利用淘寶、天貓、京東等已經比較成熟的網絡電商平臺來對農產品進行營銷。參考與借鑒“農村淘寶”的經驗,對市場信息進行準確分析,構建起完善的信息溝通渠道。其次,對于大中型農業企業來說,可以基于自身的條件構建自有互聯網平臺,邀請消費者到生產基地進行參觀,與消費者互動,這不僅可以增強消費者對產品和對企業的信任,同時能夠構建農業經濟發展新模式。最后,對于個體農戶來說,也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注冊賬戶來對產品進行營銷。比如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網絡直播的形式來對農產品進行宣傳,分享自己種植農產品的經歷,分享美好的鄉村生活。通過輸出優質的內容,吸引“粉絲”,打造農產品品牌,從而促進農產品的銷售。云南麗江石榴哥就是利用抖音平臺為農產品直播帶貨的網紅代表,他曾經有20分鐘出貨600萬的記錄。東方甄選、李子柒、李佳琦等網紅也都曾經將農產品作為直播帶貨的重點。根據抖音平臺公布的數據,2021年“抖?音618好物節”實現了助農增收,使得果蔬類農產品銷量翻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工業化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展現出了不適用性,構建起新型的發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和世界農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也是農業縱深發展的需要。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利用智能化技術,通過精準干預和精準記錄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程度;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訂單式”農業生產、構建網絡營銷模式,對農業生產和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智慧農業還將進一步發展,“互聯網+”只是其中一個必經階段,在未來人們必將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智慧農業的生產方式。

參考文獻

[1]阿依努爾·司馬義.“互聯網+農業”模式對于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提升作用[J].新疆農業科技,2021(05):13-14.

[2]王文藝,吳志鵬,王禮霞.“互聯網+助農”典型模式及其影響分析[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1,38(09):27-31.

[3]劉靈犀,劉珊,張坤.中國農村電商的研究熱點與演進脈絡分析——基于2011—2020年CNKI數據的可視化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5(03):67-73.

[4]聶金龍,宋娜.“互聯網+現代農業”,大勢所趨且任重道遠[J].中國農資,2022(19):14.

猜你喜歡
轉變策略發展方式農業經濟
分析英語學困生的成因,探究學困生轉變的策略
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有關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學觀念的有效轉變策略研究
黑龍江省對俄貿易發展方式轉變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