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

2023-05-30 10:48宋貴倫
前線 2023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社會服務社會治理

[摘要] 黨的二十大對社會建設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強社會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努力實現社會服務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我國社會服務現代化的關鍵。完善“七位一體”的社會治理運行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

[關鍵詞] 中國式現代化;? 社會建設現代化;? 社會服務;? 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 C91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1-0018-04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所作的報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黨的二十大報告亮點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亮點和核心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建設現代化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任務之一。黨的二十大對社會建設作出的一系列部署,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的重要遵循。

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總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敝袊浆F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边@五個顯著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發展坐標。這九條本質要求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任務和重要著力點。

社會主義現代化,說到底是人和社會文明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社會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我們必須把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落實到社會建設的實踐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應該把握以下總體要求: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我國的最大制度優勢和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我國的道路優勢和前進方向。三是堅持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這是我國的理論優勢和行動指南。四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我國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是堅持改革創新、團結奮斗、重在基層,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建設效能,這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著力點。上述這五條,應該落實到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以下兩個方面工作中。

扎實推進我國社會服務現代化

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是人民至上、服務為先的現代化,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現代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放在了突出位置,強調“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部署了扎實推進社會服務現代化的工作。

加強社會服務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將公共服務體系在原有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二分法”的基礎上增加了生活服務,分為三個方面,提出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推動生活服務為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拓展空間,并從統籌規劃功能服務設施布局、構建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格局、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健全公共服務要素保障體系、強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等方面,對系統提升公共服務效能作了部署安排。這既包括均等化的兜底服務、普惠性的擴大服務,也包括現代化的高品質服務。這種劃分法主要是從政府供給角度劃分的。從社會建設角度劃分,社會服務還可以分為社會基本服務、社會便民服務、社會公益服務?;痉找哉疄橹?,便民服務以市場為主,公益服務以社會為主。這就要求政府、市場、社會共同發力、互聯互動,在不斷加強政府服務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的服務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精準化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

明確社會服務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黨的二十大提出“扎實推進共同富?!钡哪繕巳蝿?,強調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目標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七有”要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在“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特別強調了四項重點任務:一是完善分配制度,二是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四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社會服務的內容非常廣泛。關于社會基本服務,在2018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從九個方面對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提出了要求,包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優撫安置、殘疾人服務,以求實現“七有”目標。關于社會便民服務,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是重要抓手,這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明確要求。關于社會公益服務,主要是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等。

扎實推進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完善社會治理體系”被作為一節作了專題安排。雖然這段文字不多,許多內容未展開論述,但很精到,內涵豐富。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經過近些年的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體系基本成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內容,要著重把握七個關鍵詞:“完善體系”“健全制度”“暢通通道”“完善平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共同體”“提升效能”。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的“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主要是指完善“七位一體”的社會治理運行體系,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概括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這個體系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具有顯著優勢。實質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除了“七位一體”的運行體系外,還應該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組織體系、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體系、科學的評價體系和完備的保障體系“五大體系”。其中,組織體系是主體,制度體系是依據,運行體系是路徑,評價體系是標準,保障體系是支撐,“五大體系”既相對獨立又互為一體。

健全社會治理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三項制度,其中包括“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抓住堅持黨建引領、社會參與、依法治理相統一的關鍵,這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具體體現。要抓住黨建引領這個關鍵,在堅持黨對社會領域工作的全面領導上下功夫,在黨的建設引領社會治理創新上求實效,特別是要加強社區、社會組織和新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這是健全社會治理制度的龍頭工程;要抓住社會參與這個關鍵,在推動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上下功夫,在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上求實效,這是健全社會治理制度的基礎;要抓住依法治理這個關鍵,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上下功夫,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上求實效,這是健全社會治理制度的保障。

暢通矛盾化解通道。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边@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黨中央推廣的北京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的經驗,就是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的有益探索。

完善基層治理平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這是加強基層社會服務、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保障。在基層,社會服務不精準、社會管理不精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層治理平臺不完善甚至沒有建立起來。要按照全面覆蓋、多網融合、一體運行的要求,建好這個平臺。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要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目前,我國城市化率已經超過60%,我國已經成為城市化國家。國內外先進經驗表明,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社會發展,相對省域和縣域而言,以市域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更加有效。黨中央提出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乃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市域現代化建設地位獨特、作用重要,相對省域現代化和縣域現代化而言,更具有空間優勢、主體優勢、手段優勢、集約優勢,更易于統籌規劃、整體協調、調動資源、提高效能,可以更大力度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承上啟下連接國家與基層、聚合政府市場社會力量、帶動鄉村發展。近幾年,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大力度,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意義深遠。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要以基層治理“五社聯動”為基礎。要著力構建“1+5+N”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是以街道(鄉鎮)為主導,建立健全區域黨建工作委員會和地區社會治理委員會,形成“黨建引領,街道(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加強綜合協調?!?”是在社區黨組織引領下,推動社區居委會、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社會單位與社區居民“五社聯動”,共建共治共享?!癗”是綜合運用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方式方法,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黨的二十大強調“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尤其有針對性。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要堅持“五個工作導向”: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二是堅持需求導向,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三是堅持目標導向,立足當前、面向長遠;四是堅持創新導向,創新體制機制、體系路徑、方式方法;五是堅持效能導向,在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中求實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要提高“六個能力水平”:一是提高系統化能力水平,加強宏觀頂層設計,完善中觀運行機制,夯實微觀基層基礎;二是提高社會化能力水平,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建共治共享;三是提高法治化能力水平,完善社會政策法規,加強依法治理;四是提高智能化能力水平,加強智慧社會建設;五是提高專業化能力水平,加強專業化專職化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六是提高精細化能力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意義重大、任重道遠,需要不懈努力。概括起來,其實現路徑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二是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把加強社會服務與創新社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三是抓住黨建引領、改革創新、重在基層三個著力點,在社會建設中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四是不斷提高系統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精細化能力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建設現代化水平;五是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工作體系,不斷推進社會建設體系現代化;六是不斷提升社會建設效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宋貴倫,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社會建設促進會會長)

責任編輯 / 王煥宇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社會服務社會治理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協同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從眼動實驗看中原服飾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淺談高職院校經濟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