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之有道,提升學生的歌唱能力

2023-05-30 19:20孫曉青
江西教育C 2023年1期
關鍵詞:音樂課堂

孫曉青

摘?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信而有情感地演唱,在歌唱中積累演唱經驗,進一步感受藝術魅力。然而,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參差不齊,并且教師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演唱方式,因此教學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教師要思考如何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揣摩,促使他們一步步提升歌唱能力。

關鍵詞:歌唱能力? ?音樂課堂? ?音樂實踐

歌唱教學是指學生經過訓練后,由聲帶發出優美動聽的聲音,通過音高、音色、音量、旋律等方面來體現出表現力,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歌唱能力是教學重點之一。

一、還原體驗,強化審美感知

音樂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表達情感的手段,各個地區的音樂作品都源自生活?;谶@個原則,在指導學生演唱之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還原真實的生活體驗,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進入特定的生活情境,給他們展示一些視頻、圖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結合各種社會熱門話題展開分析,說一說怎樣用音樂表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學生演唱《愛心滿天》的時候,筆者首先給他們展現了多媒體課件,展示出親情的深厚、友情的可貴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又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大家能否從日常生活或時事新聞中尋找具體的內容呢?”有的學生提出:“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奮斗在一線,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大愛?!贝藭r,教師再讓他們演唱《愛心滿天》,思考如何用音樂體現愛。有的學生提出:“我覺得演唱的時候聲音要溫柔一點,這樣才能用感情帶動聲音,唱出更好的效果?!惫P者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并鼓勵他們參與演唱實踐。

二、分析曲式,引導以情帶聲

曲式就是樂曲的結構形式,曲調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各種段落,根據這些段落形成的具有規律的格式就是曲式。在演唱過程中,如果學生能了解一些和曲式有關的知識,就能明白該用怎樣的情感演唱。因此,教師要掌握這個教學原則,指導學生探究曲式,嘗試比較不同樂句之間的關系,并對比它們的特點,從而提升學生的感受能力,將豐富的情感融入演唱。

例如,《中國功夫》的曲式具有顯著的特點,它的曲調給人古樸、高亢的感覺,是單三部曲式,第二樂段樂句是第一樂段樂句的壓縮,讓人印象深刻。在引導學生演唱的過程中,筆者鼓勵他們分析曲式,說一說作品的特點。學生首先注意到,這是一首具有中國風特點的音樂作品。隨后,筆者引導學生將《中國功夫》和《彩云追月》等作品進行對比,學生意識到《中國功夫》給人豪邁雄壯的感覺,展現的是陽剛的一面;而《彩云追月》除了有顯著的地方音樂特點,還給人纏綿柔美的感覺。在分析了作品的曲式后,筆者引導學生演唱,并思考怎樣更好地表現此類型的歌曲。有的學生提出:“我認為在演唱的時候,要注意字正腔圓,體現出雄壯的曲風,展現中國功夫的陽剛之氣?!惫P者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并安排他們分組演唱。

在分析曲式的過程中,學生將理性認知和感性認知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體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并通過演唱的方式表現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討論,讓他們嘗試總結不同曲式的特點,并利用科學發聲展開演唱。

三、開闊視野,遷移品格情懷

教師在選擇音樂素材的時候,要注意開放化和多元化,引導學生感受各種不同的音樂形式,促使他們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的音樂視野就會得到開闊,能夠在音樂賞析過程中陶冶情操,進而擁有更寬闊的胸懷,優化自己的綜合素養。

例如,《楊柳青》是一首具有江南民樂特點的歌曲,筆者為了讓學生體會各個地區獨特的音樂風格,拓展了教學資源,給學生展現了各地區的作品。例如,筆者將《楊柳青》和《無錫景》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江南民樂的婉約和優雅;將《雨打芭蕉》《鳥投林》等廣東音樂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作品結構簡潔的民族輕音樂。此外,還欣賞了內蒙古長調,讓學生感受其節奏自由、氣息寬廣、情感深沉的特點,并重點體會其獨特而細膩的顫音。在這樣的賞析中,學生首先展開自主建構,總結了各個地區民樂的典型特點。不僅如此,學生還體會了我國地大物博的特點,每個地區、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此后,學生再演唱《楊柳青》,就能重點體現出旋律的婉約,展現出江南獨特的風情,表達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主題音樂探索活動,先引導學生設定一個感興趣的音樂主題,然后讓他們嘗試圍繞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音樂自主展開賞析,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演唱。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豐富了他們的見識。

四、協同融合,豐富藝術表現

協同融合是培養學生音樂演唱能力的重要原則。教師要將各種不同領域、不同藝術形式的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在學生演唱前,先給他們介紹一些同主題的詩歌或繪畫作品,從而更好地帶領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融入一些歷史知識,促使學生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演唱《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融入一些文學、歷史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展開賞析,起到協同融合的作用。例如,筆者給學生展示古詩詞《游子吟》,并引導其思考:“既然母親舍不得孩子離開,那么為什么還要給孩子縫補衣裳,為他送行呢?”此外,筆者還給學生講述了一些相關的歷史小故事,并引導他們探究:“在聽了這些小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觸呢?戰爭是殘酷的,岳飛的母親是懷著怎樣的心態送他參軍的呢?”在融合了各種資料后,學生的感觸更深刻,認識到《兒行千里母擔憂》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擔憂以及殷殷期盼。此后,筆者再讓學生演唱該作品,思考如何聲情并茂地體現出母親內心的復雜情感,展現出母愛的深沉和偉大。學生的感觸因此變得更深刻,演唱的效果也更好。

音樂教育具有知識覆蓋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演唱的時候,要將各個學科的資源融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五、參與實踐,發展創新思維

創新發展原則也是音樂教學的重點原則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讓他們展開編曲、填詞、編舞等各種活動,促使學生提升創新能力。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學生放松心情,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

例如,在演唱《好大一棵樹》的時候,很多學生都體會到“大樹”根植土地,胸懷藍天的情懷,并認識到這是一首具有象征意義的作品。在學生完成演唱后,筆者組織他們展開創作活動,并引導他們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是否也有很多像‘大樹’一樣的人呢?你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精神嗎?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出對他們的情感嗎?”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如在《好大一棵樹》原曲調的基礎上進行填詞。此外,筆者還讓學生用編曲、譜曲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創新思維,思考如何用音樂旋律體現出“大樹”的狀態。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學生進入輕松、自在的想象空間,積極參與音樂創作,獲得了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劉紅金.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歌唱能力的對策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3):61.

[2]鄭玉姣.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歌唱能力培養[J].江西教育,2021(18):3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中學附屬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音樂課堂
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效應
“投其所好”,讓音樂課靈動高效
巧用動畫歌曲優化音樂課堂
實踐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
小學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措施的分析
適應性教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用性
用“心”傾斜,有意“栽”花
新手教師如何應對低年級音樂課堂
多媒體是音樂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