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性學習

2023-05-30 11:16楊博蓉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

楊博蓉

摘要:探究性學習在國內教育領域由來已久。時至今日,已發展出完善的教學體系和豐富的教學實例。應用探究性學習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诖?,本文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目的,結合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從鋪設問題情境、創設任務活動、歸納總結重點等維度出發,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意義和具體策略,旨在啟發一線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為《課程標準》)中提出“著力培養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這一育人導向。同時,“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推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發展的重點能力培養項目。因此,探究性學習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式,培養探究意識、方法、思維在小學教育階段極為關鍵。

1? ?探究性學習概述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的理念、方法、模式,探究性學習能讓學生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探究性學習模式,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選擇是否用探究學習方法,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探究性學習概念指向探究的方法、問題意識、創新精神三個基本要素??梢?,以上三者是構成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內容。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2.1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思維,由數學問題引發生活思考,將相關探究能力踐行于實際生活中,進而形成自主探究體系。自主探究意識能助力學生發展敏而好學、質疑問難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在跨學科學習時有更為卓越的表現。

2.2培養學生綜合解題素養

《課程標準》中將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納入“四能”中,足見數學學科教育對學生解題素養的重視程度。在此背景下,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展開教學,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解題氛圍,為學生發展解題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生活學習意識得以協同發展。

3? ?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有效策略

3.1以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提問思維

情境的創設旨在引發話題,為學生提問行為的生成做好條件鋪設,使學生自然過渡至問題思考模式中,快速進入探究狀態。啟思情境可以根據認知沖突和生活問題兩個維度展開創設方向。

3.1.1利用認知沖突創設情境

“認知沖突”是人的常規概念認知與個別認知相悖時形成的狀態。這種思維層面的對立可以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使學生沿著既定情境展開數學思考,步入課堂探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認知沖突效應展開情境設計,尋找與學生慣有認知存在差別的教學切入點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提出“為什么會這樣?”“兩個觀點誰對?”“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條件下會產生這樣的結果?”等問題,進而對情境信息與內容做深度探究。借助認知沖突展開情境創設,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還能幫助小學生走出望文生義、片面解讀等思維誤區,促使學生以更加嚴謹、客觀、科學的方式分析生活問題,建立生活公知。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的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正確讀取鐘面信息,能根據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正確判斷時刻、讀寫時刻。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問題:“鐘面上的兩個指針誰走得快?誰走得慢?走得快的表示的時間多還是走得慢的表示的時間多?”初步接觸鐘表問題的低學段小學生常存在“長的一定多”“做得多,收獲就多”等絕對性認知誤區。因此,在情境思考環節,學生會對“短針表示大數”“走得快的表示的數更少”這類鐘表閱讀規則表示驚訝,情境內容與學生慣性認知恰好構成簡單的對立沖突。學生帶著探究情感學習本課,個體認知與學習效果均能獲得大幅度提升。

3.1.2利用生活問題創設情境

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睌祵W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學問。生活中處處可見數學知識存在、應用的影子。因此,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可以取材于生活,借助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與現象來鋪設問題條件,以生活化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思維。如商品買賣、稅率流通、幾何建筑、城市規劃、生活數據、生物規律等。生活化問題的類比能使學生輕松解讀數學條件、變量之間的邏輯關系。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能有效拉近生活與數學的距離,為學生塑造正確生活學科觀念,使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獲得提升。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教學為例,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構成,能自主判斷角的大小,測量角的度數。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取材于生活,找到“扇子”這一生活化物品,并結合折疊團扇、半圓折扇、扇骨距離打開的角度進行銳角(0°-90°)、直角(90°)、鈍角(90°-180°)、平角(180°)、圓周角(360°)的界定概念教學。教師提出生活化問題:“如何根據需要選擇適合角度的扇子?”生活化問題促使學生由生活物品聯系到數學知識,再由數學知識延伸至生活現象。運用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能有效創設想象情境,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

3.2以任務活動推進學生探究進程

問題情境創設后,學生能初步確立課堂探究議題,找到明確的探究方向。然后,教師引領學生展開系統的探究計劃,使課堂探究思維路徑可視化、具象化、清晰化。教師可以將探究思路轉化為簡單、連貫的課堂任務活動,以總分總的形式創設,助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展開探究,必要時進行獨立思考,再聚合小組思想整合最終成果,形成完善、系統的探究路徑。

3.2.1小組合作任務,預設探究流程

小組合作是探究任務開啟的第一步,學生可以群策群力,共同制訂某一問題的探究計劃,在差異化表述與分析中提升探究路徑的可行性與準確性。在探究性學習前期,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任務引導,以“明確探究方法”“制訂探究計劃”“細化探究過程”“探究前猜想和驗證猜想”“記錄探究過程”“明確小組分工”等具體可行的任務框架提高學生自主合作質量,使學生的課堂探究流程更加完善、有效。學生在具體任務群、任務清單的引領下逐步獲得規律性啟示,掌握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并在反復試驗、應用中探索出自主創設探究任務群的可行性路徑。將小組合作模式作為任務活動的主要踐行模式,能有效推進課堂探究流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性質、構成部分與共性特征,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自主求得周長,掌握周長規律。經過前期情境創設,學生小組確立探究主題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學生小組結合教師給出的任務群解析問題,分化子問題為:“長方形與正方形有哪些共性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差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何應用于生活中?”學生小組再結合具體問題,通過觸摸、測量實物教具的方式進行具體分析,以實操和比較來驗證個人猜想。在小組合作任務作用下,課堂探究取得較好效果。

3.2.2個人探究任務,展開實操練習

在前期小組合作任務的鋪墊作用下,學生對本課探究內容已有思路或零散的結論認知。個人探究任務環節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個體將碎片化觀點或者成果聚合、整理成言簡意賅、凝練客觀的內容,使學生完成獨立思考的過程。此外,可以利用個人探究環節完成前期小組任務中設計的分工任務,或者按照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進行專項提升。如在探究運算規律、法則的數學課堂,教師可以借助個人探究任務環節為學生發放典型性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探究所學的運算規則,使學生熟練掌握當堂內容,夯實基礎。簡而言之,個人探究任務的布置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教學為例,本課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算法,提高準確率,為后續深度運算打基礎。教師可以在個人探究環節設計習題專練任務,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檢驗自身知識掌握水平,將探究所得的運算思路應用在實際題目中,使探究效果落到實處。

3.2.3組內匯總任務,得出探究結論

在個人探究結束后,學生要在組內最后交流探究意見,完成自主探究的閉環。在意見匯總任務中,學生可以輪流發言,針對在個人探究任務中取得的探究成果展開分享匯報,并在聽取他人分享的過程中吸納差異化、可取部分,用于優化個人成果。小組匯報一輪后,能達成基本共識,匯總為最完善的小組報告。小組再派一位代表在班級展開組間匯報,發布小組探究結果,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形成凝練、公認的探究結論。組內匯總任務的設置能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使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課堂探究重點放在“探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性質”上,要求學生把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周長運算方法,能結合前期所學的長方形、正方形性質進行推理。學生在前期小組探究與個人探究后,能對平行四邊形、梯形產生初步認識,并以思維導圖、表格、數字清單等方式逐一羅列出來。在組內匯總任務時,學生在小組內輪流匯報,相互補充疏漏之處,最終的探究結論得以進一步完善。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產生思考的靈感,整合匯總課堂重點,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得出客觀、正確的學習結論。

3.3以歸納總結落實最終探究成果

自主探究告一段落后,教師要引領學生進入歸納總結環節,將本課探究問題的標準答案最終定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在此環節,學生將結合自身在課堂上的表現展開自我反思、評價,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得以升華。

3.3.1關聯新知舊識,拓展知識結構

小學數學教材編撰具備一定連貫性和關聯性。新知與舊識之間往往存在遞進、同類關系。學生通過課堂探究獲得正確結論后,教師可以結合以往知識內容中的觀念部分展開話題,引領學生找到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的切入點,尋求知識模塊的融合點,建立知識內在聯系的鏈接點。學生通過話題探究回憶舊知識,在認知中將新知識模塊與舊知識體系完整地聯系起來。這一環節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模型思維,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

3.3.2教師總結評價,升華教學效果

在探究尾聲,教師可借助總結、評價兩個教育模塊為課堂教學定性。教師要用最為精確、客觀、標準的語言講解本課探究問題的答案,將課堂重點做細化重申,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知識印象,落實本課教學目標。教師還要把握評價的藝術,以小組表現評價、探究成果評價等項目為內容展開本課點評,再借助評價表、導學案等輔助工具幫助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和歸納反思。學生能在此環節反思課堂探究表現,進而提升課堂探究性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探究性學習中,共性學習要素包含情境、任務、學科知識和教師作用四個項目。教師要借助認知沖突和生活素材靈活設計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提問思維。教師可以創設“總分總”式課堂任務活動來推進學生探究進展;還可以通過關聯新舊知識的方式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在探究尾聲,由教師提供總結性成果標準和課堂評價,使課堂探究的最終效果得以升華。探究環節的設置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題素養。

參考文獻:

[1]胡宇君.小學數學多學科探究性學習策略[J].新課程,2021(48):139.

[2]王小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知識窗(教師版),2021(11):44.

[3]何世華.淺談研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J].新課程,2021(47):52.

[4]李靜潔.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中如何激發教師能力度及學生執行度[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156.

[5]姜肖伶.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研究[J].教育界,2021(44):52-54.

[6]鄧茹丹.基于“交互工具”進行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新課程,2021(38):107.

[7]陳紅梅.網絡環境下構建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8):71-72.

猜你喜歡
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
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常態化的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策略的培養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