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黃疸高要緊嗎

2023-05-30 12:24趙輝
健康之家 2023年1期
關鍵詞:光療生理性病理性

趙輝

新生兒黃疸是兒科常見疾病,一般分為生理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通常情況下,生理性黃疸無須擔心,持續時間不會超過2周,但病理性黃疸應警惕,有可能出現代謝疾病,應立即就診。

黃疸的概述

醫學上,滿月(出生28 d內)嬰兒的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指新生兒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皮膚、黏膜和鞏膜黃疸的疾病。黃疸會對嬰兒造成的影響主要有膽紅素腦病、貧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肝功能損傷以及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具體影響與病因以及病情嚴重程度有關。生理性黃疸發生在出生后2~3 d,4~6 d達到高峰,7~10 d消退。早期出現黃疸,嬰兒除了有輕微的食欲減退外,沒有其他臨床癥狀。如果黃疸發生在出生后24 h內,可能在2~3周內不會消退,甚至會繼續加深、惡化,消退后也會復發,或在出生后一周至幾周內開始出現,均被稱為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分類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指出生后24 h血清膽紅素從17 μmol/L(1~3 mg/dl)逐漸升高至86 μmol/L(5 mg/dl);或高于臨床黃疸,無其他癥狀,并在1~2周內消退。足月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正常值不超過205 μmol/L(12 mg/dl),早產兒血清膽紅素正常值不超過257 μmol/L(15 mg/dl)。輕度生理性黃疸僅限于面部和頸部,可能波及軀干,一般呈現淺黃色;精神狀況、吃奶、大小便、發育、睡眠等無明顯異常,鞏膜出現黃染2~3 d,可消退,5~6 d膚色恢復正常。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是由膽紅素產生過多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紅細胞增多、溶血、感染、缺乏維生素E。其次是肝臟中的膽紅素代謝受阻,血液中的膽綠素無法及時清除。此外,膽汁排泄出現障礙,也會導致高膽紅素血癥。大多數原因是嬰兒早期出現膽道梗阻、肝炎或代謝缺陷等,出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病理性黃疸呈金色,或遍布全身,如手掌和腳掌有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于12~15 mg/dl。病理性黃疸具有持續性,出生2~3周后,會持續存在甚至加深,或緩解后加深;患兒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蒼白,以及體溫異常、食欲不振、嘔吐等。當出現病理性黃疸時,需引起重視。此外,當未結合的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水平時,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傷腦細胞(通常稱為核黃疸),可能導致患兒死亡或腦癱。因此,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黃疸的變化,如發現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是ABO溶血,這是由母親和胎兒之間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但并非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出現溶血。據報道,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的發生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征是出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并逐漸惡化。

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或細菌感染,主要損害肝細胞功能所致。病毒感染主要是宮內感染,其中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為常見,而風疹病毒、EBV和弓形蟲病等其他感染相對少見。敗血癥性黃疸是最常見的細菌感染,特征是生理性黃疸后的持續性黃疸,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主要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以先天性膽道閉鎖常見,是由于膽紅素浸入腸壁,肝臟和脾臟腫脹而堅硬所引起,需要早期手術治療。當膽汁停滯超過12~13周時,手術效果不佳。黃疸的特征是出生后1~4周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淡黃色,甚至是白色、粘土色。

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的病理性黃疸,通常發生于純母乳喂養或以母乳喂養為主的新生兒。母乳性黃疸臨床有早發型和晚發型兩種。凡健康足月母乳喂養兒生后3~4 d發生高膽紅素血癥,排除溶血病及其他疾病后,要考慮早發型母乳性黃疸。晚發型者黃疸程度高峰常在生后7~10 d,持續6~12周才完全消退,一般患兒生長發育正常,無貧血,肝功能正常。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措施

皮膚護理

密切關注新生兒皮膚、黏膜和鞏膜的顏色,以及精神狀態、母乳喂養和大便顏色,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住院期間,每天為新生兒洗澡以保持皮膚清潔;做好臀部清潔護理,防止紅臀的發生;做好臍帶護理,可每天用0.75%稀釋的碘酊擦拭臍帶兩次;臍帶脫落后擦拭3 d,預防臍炎。

飲食護理

新生兒剛出生后排便的早晚與膽紅素的含量有很大關系。因此,鼓勵盡早開奶,加強喂養,患兒排尿、排便次數增加后可促進膽紅素通過尿液和糞便排出。母乳喂養時,可少量多次,以增加新生兒胃腸蠕動,促進排便。

健康教育

在臨床護理中,要做好產后健康宣傳教育以及產后訪視,縮短生理性黃疸出現時間,及時發現和治療病理性黃疸。產婦分娩后,提倡早喂奶,以加強新生兒腸道蠕動,促使糞便順利排出,減少膽紅素的肝腸循環和膽紅素總量。母乳喂養時,要多喂水,通過尿液排泄膽紅素。如果一周后黃疸沒有明顯減輕,可以使用小劑量的中藥,幫助肝臟清除黃疸。大多數黃疸在兩周內消失,如果未消退,要及時檢查。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措施

光療

光療是新生兒黃疸的“標準”治療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該療法適用于膽紅素>205 μmol/L的任何間接膽紅素血癥,使用波長420~460 mm的藍光(冷光源)連續或間接照射24~48 h。在光療過程中,應均勻地照射新生兒。在單面光療時,身體位置應每2 h改變一次;在進行雙面或多面光療時,應經常檢查新生兒狀況,以防受傷。

藥物治療

采用錫卟啉治療,這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用于臨床的唯一血紅素類似物。血紅素加氧酶(HO)是血紅素代謝產生膽紅素的限速酶,通過抑制其活性,可以減少膽紅素的產生。錫卟啉不會進入腦組織,安全劑量范圍很廣,不會在體內降解,也不會影響肝臟中間接膽紅素的排泄。被錫卟啉阻斷的未降解血紅素不會積聚在組織中,而是以原始形式被肝臟排入膽道系統,并通過腸道排出。

小結

新生兒黃疸比較常見,需要分清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一旦出現病理性黃疸,應當及時治療,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光療生理性病理性
丙種球蛋白聯合光療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病的臨床療效
黃瓜15種生理性病害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術中頑固性低血壓1例
小針刀療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進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經痛中的作用初探
殼樣鈣化子宮肌瘤懸吊式改良單孔腹腔鏡手術1例并文獻復習
探討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進行強化光療的效果
牛貝諾孢子蟲病的發生、病理性診斷及防治
生理性海水在鼻內鏡術后的臨床分析應用
生理性缺血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