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如何從理論走向實踐

2023-05-30 13:27張朝輝
體育教學 2023年3期
關鍵詞:幸福體育課程實踐

張朝輝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從理論走向實踐分別從四個核心要素展開探索:把握學生需求,指向幸福人生;以生為本促使教學內容差異化,上下銜接呈現課程內容多樣化,立足整體構建模式內容標準化;以學定教打造樂動會課堂,持之以恒實現三聯動模式,著力健康奠定幸福感基礎;三條路徑確保評價精準化,注重過程抓住評價關鍵點,貫穿始終確保評價全面性。

關鍵詞:幸福;體育課程;理論;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3-0006-03

近十年“幸?!币辉~在國家戰略中被頻頻提起,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博士的倡導下,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幸福體育課程體系應運而生。這既是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建構之初力求實現的目標,也是一體化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抓手,是新課程標準有效貫徹落實的關鍵[1]。而學校體育需擔負起以體育人、為學生奠定幸福人生的根本任務。本文結合第三期一體化專題研討,以“地方課改”“實踐操作”為關鍵詞,緊緊圍繞“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四大核心要素進行實踐求證,即把握學生需求、內容從理論到實踐、路徑設計從理論到實踐、評價從理論到實踐展開,使一線教育者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從理論走向實踐如何落地更加明晰。

一、把握學生需求 指向幸福人生

在第三期一體化專題研討活動中,安徽楊潔老師認為高中體育課應開設體育選修課,在選擇課程內容之前,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需求,并結合其年齡、體質、興趣愛好等因素,創設多樣化和地方特色的體育課程。福建梁翔老師表示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學習中需求不同,所以在目標設置、學練分組、過程評價、比賽規則方面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差異,激發學生學習的本源性動力。

于素梅博士曾提出,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興趣愛好,以滿足學生各階段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力,進而激發學生想學、樂學,從而幫助學生享受運動樂趣、掌握健康知識、發展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最終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

本團隊認為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建構需求,從學生生存、生活需求出發,遵循人的本位概念,以滿足人的發展,而這也是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實施源源不竭的動力來源。學生的運動需求具有普遍性需求和個體特殊性需求,又具有階段性、層次性、發展性,這就決定體育教學要從“以學定教”“以學生生命成長發展需求”理念層面去理解于素梅博士的課程內容,最終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二、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內容從理論到實踐

(一)以生為本 教學內容差異化

浙江鄭小真老師認為應以生為本,實現教學內容差異化,即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為學生提供具有一定難度的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安徽葉志強老師提出應以學生的興趣發展、為集體做貢獻及終身體育需求為出發點,創設各類運動情境,使學生獲得優越感、成就感,以及滿足學生“傳承需求”“審美需求”“挑戰需求”等內容,逐步完善人格的發展。本團隊認為得益于課程內容結構化導向,在教學內容差異化的基礎上,還應使教學內容呈階梯狀螺旋上升,合理規劃教學內容,形成縱向銜接使學生始終保持對體育課有挑戰,從而獲得更多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二)上下銜接 課程內容多樣化

安徽楊潔老師表示高中學校體育可結合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體育特殊需求,安排與高校相銜接的課程內容。同時增加愛國教育、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的輸出,使健康教育更為全面。浙江王久樂老師在論文中提出體育課程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學生究竟學了什么,需要學什么,不僅要依據課程內容的特點與價值,更不能忽略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注重上下銜接,提高學生的真實活動或比賽情境中運用知識與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該項運動完整的體驗和理解。本團隊認為,通過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內容實踐促進學生身體認知的基礎上,進而建構其精神認知層面,體驗到身體和意志的雙重歸屬,讓“以體育人”之“育”充分發揮。

(三)立足整體 課程內容結構化

浙江裘松杰老師基于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目標邏輯,六大類需求課程內容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落腳點?!墩n程標準(2022年版)》將學習內容劃分為“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這五大類。裘松杰老師建議各地方學??梢詮暮暧^、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去落實課程內容。宏觀層面:落實學校整體體育課程內容設計;中觀層面:安排貫穿學期甚至學年項目大單元教學內容設計;微觀層面:擬定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實現整體性結構化、項目化教學。本團隊還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需要精準適配學生的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學懂、學會、學樂”,讓學生在多元學習情境體驗中形成對技能的認知和情感的共鳴,讓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內容真正服務于每一個學生,以體現課程內容的幸福載體作用。

付全博士指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在“四位一體”的指引下,在新課標體育核心素養的統領下,需要實現教師對幸福的深層理解,并圍繞學生的需求進而確定課程目標、內容、過程與評價,引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充分感受到樂趣,形成興趣。同時在實踐中提煉、概括、總結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深度挖掘其標準與框架,讓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內容實施之路建立明晰的方向和目標。

三、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實施從理論到實踐

(一)以學定教 打造“樂動會”課堂

山東徐家鵬老師認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實施應結合新課標整體要求,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福建梁翔老師提到在“樂動會”體育課堂中需圍繞學生需求選擇教法、學法。例如,小學高年級籃球教學中可以圍繞學生競爭需求,設置班級CBA聯賽主題情境,合理分配角色。通過自我分工、隊徽設計、戰術討論等自主學習過程,從籃球運動中體驗幸福感。本團隊還認為,以學定教不容脫節于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練、賽”環節,從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構建教學單元,讓學生獲得運用技能的能力。通過實施進行調整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幸福課堂體驗。

(二)持之以恒 實現家校社聯動

江蘇楊浩老師認為課外和校外的體育課程的實施要建立在簡單、易操作的基礎上,同時編排多樣性、專項性的課后延時服務課程;課后家庭作業生活化、親情化;鼓勵全員參與各類體育比賽,盡可能滿足不同水平段的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特點。浙江王興發老師指出將“課堂、課外、校外”三線聯動起來,才能更好地達成幸福發展目標。針對課堂而言:幸福感隱藏在以“樂動會”為目標特色的課堂組織與教學活動中;針對課外而言:幸福感隱藏在與同伴交流合作和通過教師指導所體驗到的存在感中;針對校外而言:幸福感隱藏在和父母一起運動中。本團隊體育教研在幫助學生追尋和實現“幸福感”之路上,著力于體育課堂的一體化推進、課內外聯合推動以及校外家校社的系統打造最終形成合力,促成幸福體育課程健康發展。

(三)著力健康 奠定幸福感基礎

浙江余立峰老師認為如今的目標從健康提升到了幸福,但理念的提升還需回歸到實踐,建議教師們在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實施上仍要著力于健康,通過體育課、大課間、家庭作業等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以此形成幸福感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好的更合適的模式,只要對學生發展有益的便可以大力實施。余老師還指出本次研討的各類視頻展示是浙江省綱要從理論到實踐的有效路徑與成果,無論是課標還是課程模式的落實,都呈現著“學、練、評”一致性的學校體育新樣態,是學校課程模式落實的有效載體。其中,課例展示中情境復雜的教學內容設置,使學生感受到較強挑戰,而挑戰性增強意味著成功感增強,與幸福感中的愉悅感相呼應。最后建議校外體育實施中多關注親子運動、社區活動等,以提高學生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本團隊還認為路徑設計從理論到實踐驗證,對體育課程改革的推動力是巨大的,落實“幸福體育課程模式”,需要在地方課程落地,體現“教會、勤練、常賽”。因此,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不僅有利于通過銜接性的學習助力運動技能的掌握,層層打牢體育素養的地基,養成鍛煉習慣促進健康,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四、幸福體育課程模式評價從理論到實踐

(一)三條路徑 確保評價精準化

陜西李曉霞老師認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評價應注重學生發展性評價,可以采用運動能力等級評定標準測評其運動能力發展水平。天津時少雄老師提出評價標準體系建設的完善程度決定著評價的可操作性和準確度,也直接影響學生產生多大程度的成就感,建議適時讓AI(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教學。江蘇支鐘軒老師認為對于認知方面可以采用編制知識試題,對于運動技能和體能測評時可設置評價內容、方法與標準,在關注學生學習態度評價時可從學生日常鍛煉習慣、每周參與鍛煉次數等方面設置評價標準。

(二)注重過程 抓住評價關鍵點

深圳劉周洋老師認為以評價來引領課堂,設計與課堂難度相適應的強度,全員參與。同時,評價需要貫穿各個環節,風趣幽默的語言激勵評價、難度適中的技能打分評價、小組之間的競賽評價等都能成為課堂目標達成的關鍵因素。廈門黃霖旭老師認為學生是否幸福才是課程靈魂所在,例如以不同任務情境的挑戰以及課尾的升華部分引導更易讓學生有獲得感,同時也可從其身心參與、動作技能、團隊合作等維度進行全方位評價。

(三)貫穿始終 確保評價全面性

福建陳司令老師基于運動負荷監測的教師行為改進實踐研究,強調主觀與客觀的結合、人工與智能的互補、定性與定量的統一、發展與結果的全面關注。山東胡闊成老師認為幸福體育評價的目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診斷、反饋、引導和激勵,以判定課程目標達成度,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即時、多元的有效反饋,促使學生更積極的“學”與教師更有效的“教”。

于素梅博士認為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立足于解決教育根本性、關鍵性問題,旨在走進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是一種符合課程構建的綜合模式,能推動和實施一體化教學深入改革與有效落地。在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中,應抓住四個核心概念——需求、內容、實施、評價,即了解需求,將學生需求作為起點,滿足需求;在內容上應倡導以學定教,學以致用;在實施上建議學校進行體育走班制教學,所選能有所學,才能真正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而評價一方面可檢驗是否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驅動學生的發展,最終形成讓學生主動參與、基于學生又為了學生的良好局面。于素梅博士還指出在健康與幸福的關系中,健康是基礎和保障,而幸福是指向,應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而關于評價問題,目前已找到評價的突破口,即學生運動能力的評價,“怎樣評”“評什么”是關鍵,相信隨著國家學生運動能力評價標準的發布,能為不斷提升學生運動能力水平帶來更多指向。

五、結語

此次研討對新課程背景下“幸福體育課程模式”如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四個核心要素進行了梳理,并在各個話題模塊進行了7個視頻的實錄展播,通過搭檔主持、嘉賓做客、專家解析、線上連麥等環節創新重組,以實現點線面多方聯動的濃厚研討氛圍,為幸福體育課程建構對一體化課程的有效落實提供了現實性解決思路與方案,助力高質量體育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追尋與實踐方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06).

猜你喜歡
幸福體育課程實踐
拓展訓練納入中學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對高職護理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幸?!敝?,真實的不丹
為了“幸?!钡哪赣H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