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研究——以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為視角

2023-05-30 01:23于瑞娜
國際公關 2023年3期
關鍵詞:合作共贏中歐

摘要:新型國際關系以相互尊重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準則,成為我國新時期發展對外關系的指導思想。作為世界上的兩大市場,中歐經貿發展逐漸深化,但在這一過程中,貿易保護措施成為合作的絆腳石。新型國際關系的提出為解決中歐貿易分歧提供了途徑,促使中歐形成在分歧中尋求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的模式。中歐經貿關系的變化也表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發展對外關系的必然選擇,必須形成共同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堅持合作,共享利益。

關鍵詞:新型國際關系;合作共贏;中歐;經貿關系

當前的時代充滿機遇與挑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疊加地區沖突,國際局勢跌宕起伏,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因此,如何發展國際關系、發展什么樣的國際關系成為時代之問。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中國給出的答案,體現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依然強勁有力,成為中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成功范例。因此,本文以中歐經貿關系的變化為例,探究新型國際關系的內涵與啟示。

一、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意義

(一)新型國際關系的內涵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就提出了“新型國際關系” 的理念,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1]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盵4]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契合了時代主題、突出了中國特色。

首先,相互尊重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基礎。尊重各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及合理的安全關切,任何國家都有權決定走何種發展道路,選擇何種制度模式,國家追求安全不應以損害他國安全為前提;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避免國家之間陷入文明間的沖突;尊重各國處理內政的方式;其次,公平正義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準則。以公平正義為原則處理國際沖突,拒絕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打破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正義斗爭,實現各國在國際社會的機會平等;最后,合作共贏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方法。人類日益成為命運緊密相連的共同體,脫鉤、制裁、退群的行為不可取,唯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優勢互補、同擔風險、共享利益,才能實現共贏。

(二)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現實意義

第一,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正確選擇。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下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比重上升。而西方大國堅持冷戰思維與單邊主義,挑起地區沖突以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不利于世界發展。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打破了大國“競爭大于合作” 的局面,為處理國際關系做出了良好示范。既維護了本國利益,也通過自身發展給世界創造了機遇,促進了全球伙伴關系的良序發展。

第二,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解決全球問題的現實需要。近年來,傳統與非傳統領域的問題凸顯,運用何種方式處理全球性問題成為各國面臨的問題。中國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倡導通過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共贏。同時,新型國際關系的理念也為中國處理與歐盟的政治、經貿與一些國際問題的分歧提供了新的途徑。

二、中歐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成功實踐

從歷史來看,中歐之間不存在“歷史記憶” 問題,貿易合作由來已久。1975年中歐全面建交;1978年簽署第一個貿易協定;1985年簽訂《中歐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從地緣政治上看,一個區域內擁有共同邊界的國家之間,往往容易爆發軍事沖突。[5]而中歐沒有相鄰的邊界,不存在地緣政治沖突。相反,中歐班列促進雙方貿易互聯互通;從共識來看,歐盟一體化與中國合作共贏的理念不謀而合,且中歐在廣泛的領域加強合作,其中經貿領域最為突出。

但中歐之間的分歧時有發生,并進一步影響了經貿交往,中國提出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為管控分歧提供了解決方案,使中歐經貿合作更有韌勁。

(一)在分歧中尋求解決方法

在中歐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中,合作與分歧并存。2012年,德國Solarworld公司等制造商向歐委會提出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次年6月,歐盟宣布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2016年,歐盟對中國鋼鐵展開近20起貿易救濟調查以保護歐盟內部產業競爭力。近年來,歐盟繼續在鋼鐵、金屬、非金屬、光伏和化工等領域對中國進行貿易救濟調查。中歐之間的分歧源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的不斷增大給歐盟國家造成不安全的感覺,導致歐盟實行了貿易保護措施。分歧不僅影響雙方對外貿易發展,也不利于中歐的經貿合作。2012年、2015年和2016年,中歐貿易增長率分別為-3.7%、-8.2%和-3.1%,其中,2015年和2016年中國向歐盟出口增長率分別為-4.0%和-4.7%;中國從歐盟進口增長率分別為-14.5%和-0.4%。[6]由此可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保護主義只會損人不利己。

面對分歧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以相互尊重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準則,統籌兩個大局,通過磋商交流、產業合作等方式在爭端解決機制內化解。為解決2007年歐盟對我國緊固件產品反傾銷調查的問題,中國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2016年中國勝訴后歐方取消反傾銷措施;多次就“光伏爭端” 進行談判,達成價格協議;2022年10月,中國宣布成立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為解決爭端提供新路徑,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同合作伙伴的共同發展。

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每年修訂《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為符合國策的境外投資開辟通道,鼓勵企業對外投資。此外,連續召開五屆進博會,創造投資機會,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二)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第一,貿易往來穩定發展。在疫情大流行及地區沖突爆發的背景下,中歐經貿關系依然行穩致遠。2020年全球經濟放緩,歐美貿易雙向下降,中國作為唯一實現GDP正增長的經濟體,帶動中歐貿易實現雙向增長,貿易總額超5860億歐元,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2021年在疫情反復、全球供應鏈受阻的背景下,中歐經貿合作逆勢而上,《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簽署優化了合作質量,促進了更加務實的合作。2022年1—10月中歐貿易總額超去年同期,中國保持著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中歐班列沖破地緣政治限制,為貨物運輸貢獻力量。

第二,投資合作勢頭高漲。中國加大開放力度,為歐盟企業對華投資創造空間。負面清單的清單條目由2018年的48項減少至2021年的31項,市場準入限制逐漸改善。在汽車、造船業等市場準入和經營環境改善的行業,投資規模顯著增加。潛在投資規模也很大,2021年在中國歐盟商會的一次調查中,超一半受訪公司表示,若市場準入擴大,將增加在華投資。此外,近年來,中歐的中小企業之間經貿往來密切,合作前景廣闊。2021年,在歐盟對華投資的企業中,超20%的中小型企業實現盈利大幅增加。此外,對華投資的企業中實現盈利大幅增加的比例超20%,其中中小型企業最高,比例為24%(詳見表1)。

中歐經貿領域的變化體現了合作共贏的理念:從歐盟來看,各國經濟發展疲軟,與中國的合作可以緩解經濟高膨脹,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難民潮、移民潮帶來的就業問題;從中國來看,與歐盟的合作可以吸收外資與先進技術,提高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在新型國際關系理念的指導下,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關系,推動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發展,并帶動能源、科技等其他領域的合作,促進雙贏、多贏。

三、中歐經貿合作對新時期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啟示

(一)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必然選擇

舊的國際社會中,國家間主要通過戰爭解決沖突,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及無數的地區沖突,大國獲得絕大部分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利益分配不公正的現象普遍存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文明斷層線上的沖突導致的人道主義災難、貿易戰表明對抗只能兩敗俱傷。疫情大流行中的國際援助、疫苗外交啟示我們,只有合作才能共克時艱。因此,強調武力解決爭端的霍布斯文化不再適用于今天,國際社會的文化繼續由霍布斯文化向康德文化,而后向洛克文化的轉變才是大勢所趨。同時,也需要一種新的與此相適應的國家互動模式。

從中歐經貿合作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提出的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滿足了世界需要,是當今世界的必然選擇。

(二)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需要雙方達成共識

新型國際關系并非無中生有,而是基于雙方共識構建的。國家之間存在共識,即使存在沖突,也可以通過和平的方式予以解決,有利于合作的形成。中歐經貿領域的合作共贏是雙方在特定環境中對自我利益的準確把握,以及雙方共有合作意愿的互動結果。實踐表明,雙方之間的共識是達成合作的前提,如果一方對另一方存在認知差異,便很難達成合作共識。

共識的達成需要兩國進行官方與非官方層面的深入接觸與交流,通過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改善民眾的刻板印象;通過定期舉行的高層會晤機制,交換雙方對熱點問題的看法,減少認知差異,尋求利益互補點;通過對合作領域更深入的務實合作,增強戰略互信。雙方達成共識促進合作,基于合作實現共贏,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又使得共識得以凝聚,三者形成良性循環。

(三)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要堅持以合作促共贏

中歐在經貿領域取得的成功表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必須堅持以合作促成雙贏、多贏,雙方之間的分歧也可以通過擴大合作面獲得緩解。

四、總結

世界正在進入動蕩變革期,各國應抓住機遇,通過合作做大蛋糕,畫出最大同心圓。人類面臨共同的挑戰,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攻克難關。但合作不同于聯盟,聯盟在維護自身利益時具有競爭含義,而合作則強調共贏,要求一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利益,在謀求本國發展時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尤其是大國要有擔當,幫助其他國家發展,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與各國建立平等的戰略伙伴關系,最終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中國政府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EB/OL].[2013-03-24].http://www.gov.cn/ldhd/2013-03/24/content_2360829.htm

[2] 張清敏.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創新[J].當代世界,2016,(10): 4-9.

[3]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中國政府網.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5] 詹姆斯·多爾蒂、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

[6] 中國商務部歐洲司.2020年1-3月中國與歐洲國家貿易統計表[EB/OL].[2022-11-5].http://ozs.mofcom.gov.cn/article/zojmgx/.

作者簡介: 于瑞娜,女,漢族,新疆伊犁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國際政治。

猜你喜歡
合作共贏中歐
我院成功入選2023年首批“中歐實習就業人才培養基地”
2020中歐數學奧林匹克
第11屆中歐數學奧林匹克(2017)
贛州港開通兩趟中歐班列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問題探析
高校圖書館館配市場中三方博弈與合作共贏
新聞聚合APP著作權侵權的行為規制
建筑師行跡中歐
經略中東:中國展示新型大國風范
中歐食品安全交流會在北京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