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推、康一體化治療頸性眩暈的思路與方法

2023-05-30 04:25馮果李雙艷葉勇譚朝堅嚴潔李里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推拿針刺康復

馮果 李雙艷 葉勇 譚朝堅 嚴潔 李里

〔摘要〕 頸性眩暈是頸部問題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出現的眩暈性疾病,容易反復發作。嚴潔教授治療頸性眩暈注重筋骨調衡,強調針刺、推拿、康復三者結合,針灸改善肌肉的痙攣勞損,推拿復位錯位的寰樞關節,康復增強頸部的肌肉力量、維護正常的頸椎曲度,從而達到筋柔骨正,療效顯著,不易復發。本文對嚴教授的臨床經驗進行系統整理,總結出針、推、康一體化治療頸性眩暈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 頸性眩暈;針刺;推拿;康復;寰樞關節;筋骨同治

〔中圖分類號〕R24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3.03.022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with acupuncture, tuina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or YAN Jie's experience of treating cervical vertigo

FENG Guo1, LI Shuangyan2, YE Yong1, TAN Chaojian1, YAN Jie1, LI Li1*

1. 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7, China;

2. Hunan Provinci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410007, China

〔Abstract〕 Cervical vertigo is a disorder caused by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due to the neck problem, which is prone to recurrent attacks. Professor YAN Jie focuses on the adjustment of tendons and bones, and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tuina and rehabil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Through acupuncture to improve muscle spasm and strain, tuina to reset the misaligned atlantoaxial joint, and rehabilitation to strengthen the neck muscles and maintain the normal cervical curvature, the effect of muscle relaxation and bone repositioning is achieved, and the vertigo isn't easy to relapse. Professor YAN's clinical experience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in this paper, and the ideas and methods i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with acupuncture, tuina and rehabilitation have been summarized.

〔Keywords〕 cervical vertigo; acupuncture; tuina; rehabilitation; atlantoaxial joint; treatment of tendons and bones

隨著信息化發展,長期使用電腦、手機等導致頸性眩暈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輕化[1]。該病是因為頸部問題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出現的眩暈性疾病,對患者的生活會造成較大影響[2-3]。嚴潔教授在頸性眩暈的治療中注重筋骨調衡,強調針刺、推拿、康復三者結合,認為該病由筋骨有疾引起,需筋骨同治,故予多種外治法綜合治療,后期加強頸部康復鍛煉防止復發。本文在嚴教授治療頸性眩暈的經驗上,系統總結了針刺、推拿、康復三者結合的治療方法,發現其療效較好、效果持久、不易復發,特報道如下,以供探討。

1 對頸性眩暈的認識

正常情況下,頸椎保持著動態穩定平衡,頸椎穩定主要來源肌肉、肌腱及關節的綜合作用。一是通過脊柱本身的結構,如椎間盤、椎體間關節及韌帶等帶來的內部靜力性平衡;二是通過附著在脊柱上的肌肉如胸鎖乳突肌、頸夾肌、斜方肌等所帶來的外部動力性平衡。兩者長時間平衡失調會引起椎基底動脈出現痙攣缺血征象并導致累加效應,發生因頸椎問題引起的眩暈——頸性眩暈。頸性眩暈發病率占頸椎病的20%~25%,多在頭頸部位置改變如頸部前后屈伸及頭部左右轉動時發生,該病發作突然,持續時間較短,以平衡失調和眩暈為特征,多伴有頸部僵硬、疼痛,是一種共濟失調和空間異常定位的非特異性感覺障礙[4]。

在頸性眩暈病因中以寰樞關節錯位最為常見[5],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寰椎(C1)和樞椎(C2)靠近頸部大部分肌肉的起止點,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這些肌肉緊張痙攣,引發起止點的勞損,出現頸部疼痛、僵硬等不適癥狀,在勞損肌肉上可觸及易激惹疼痛的局限性高度敏感點——激痛點[6];二是椎動脈上行至C3~C1橫突孔附近彎曲增多,且C1和C2生理構造特殊,故椎動脈行經此段更容易受到扭曲和擠壓,引起血流障礙。

2 針刺治療思路及方法

嚴教授認為頸性眩暈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后枕部肌肉勞損痙攣,故在針刺方法上,采取深刺后枕部穴位配合溫針灸的方法。在探討中,嚴教授對刃針療法較為認可,認為其可直接作用于痙攣的肌肉,達到立竿見影的松解效果。故根據嚴教授經驗將刃針結合溫針灸治療頸性眩暈的方法總結如下。

2.1 ?刃針結合肌筋膜激痛點治療

2.1.1 ?進針點選擇及標記 ?采用深部觸診及平滑式觸診法[7],找到位于乳突前下方凹陷中的C1橫突尖;在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的上方凹陷中稍外的下緣處找到C2橫突尖。在C1、C2橫突尖和T7~T9棘突旁附近觸診加壓時疼痛的陽性反應點(按壓此點會出現疼痛及疼痛傳感等),即為肌筋膜激痛點,用藍色標記筆標記。

2.1.2 ?操作方法 ?(1)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胸部放一軟枕稍墊高,頭頸部前屈放松,充分暴露進針區域;(2)常規消毒進針部位2~3次;(3)在C1和C2橫突尖附近處進針時,針口與頸椎縱軸一致,針體與局部體表垂直,刺入約2 cm,直達橫突尖骨面,再將刃針稍上提1~2 mm,產生酸脹后在筋膜層行十字切割3~5 mm下,范圍不超過1 mm,T7~T9處操作同上;(4)出針后用無菌干棉球壓迫針孔,予創可貼覆蓋施術部位。

2.2 ?溫針灸治療

2.2.1 ?穴位選擇 ?患者取俯臥位,主穴選取枕三針[8](嚴教授經驗取穴為腦戶穴、腦空穴,針刺時針尖分別透向風府穴、風池穴)、風池穴、完骨穴、風府穴、啞門穴、天柱穴。

2.2.2 ?操作方法 ?針刺時針尖朝鼻尖或者下頜方向,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盡可能深刺[9],一般以1.0~1.2寸為宜。針刺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手法,然后于風池穴、啞門穴處的針灸針上施以溫針灸,可配合紅外線燈照射,留針20~25 min。

臨床上刃針治療1次后,配合溫針灸治療5次。如有必要,可7 d后再予以1次刃針治療。

3 推拿治療思路及方法

嚴教授對頸性眩暈的治療采取筋骨同治,對錯位較輕的患者在眩暈緩解后采用針刺遠端穴位(根據枕后痛點分布,選取后溪穴或者中渚穴),配合頸部運動,動中求正,使寰樞關節恢復正常生理位置。嚴教授認為推拿正骨對寰樞關節的復位治療最直接且有效,故有明顯寰樞關節錯位的患者,多行推拿正骨治療。

操作方法:(1)患者仰臥位,放松頸部肌肉。以指揉法為主,彈撥法為輔,重點處理頸椎上段以及枕后的肌群,放松10 min左右,以筋松無緊張感為宜。(2)予以龍氏正脊手法中的仰頭搖正法對患者進行處理?;颊呷⊙雠P位,低枕。施術者一手托住患者的下頜,另一只手托住枕部并用大拇指置于患椎偏歪側的橫突后方,使頭部上仰,使C2以下的關節閉合固定,然后使患者頭部側轉,緩慢搖動2~3下,囑其頸部放松,然后施術者將患者頭轉至最大角度,施術者雙手稍加“閃動力”,伴關節彈響聲即可,不可過分追求,防止發生手法傷害[10]。(3)激活枕后肌群。施術者將雙手手指均勻地放于患者枕后下項線的位置,囑患者頭部緩慢向下用力,與施術者手指對抗,保持10 s后緩慢放松,此法重復3~5次。本操作一般于第1次刃針治療后及第3次溫針灸后各進行1次。

4 康復訓練思路及方法

嚴教授十分重視頸椎的康復鍛煉,認為加強頸部鍛煉可減輕患者的頸部不適癥狀,也是后期防止復發的有效手段[11-12]。根據嚴教授經驗,結合現代康復,總結出頸部自我康復訓練動作,該法可激活頸部如斜方肌、枕后肌群等肌肉,提高肌肉力量,維護頸椎生理曲度。

具體操作如下:(1)仰頭對抗?;颊唠p手握住彈力帶兩端將其放在后枕部,雙手稍往前用力,再做仰頭、低頭運動,一仰一低為1次,10次/組;再將彈力帶或者毛巾放在頸椎中部和頸椎下部,重復上述動作,每個部位5組/d。(2)側屈對抗?;颊唠p手握住彈力帶兩端將其放在后枕部,雙手稍往前用力,再做頸部側屈運動,兩側均完成10次,完成一側再做另一側,左右各10次為1組;再將彈力帶或者毛巾放在頸椎中部和頸椎下部,重復上述動作,每個部位3組/d。(3)旋轉對抗?;颊唠p手握住彈力帶兩端將其放在后枕部,雙手稍往前用力,再做頸部旋轉運動,兩側均完成10次,完成一側再做另一側,左右各10次為1組;再將彈力帶或者毛巾放在頸椎中部和頸椎下部,重復上述動作,每個部位3組/d。

5 典型案例

謝某,男,31歲,2021年5月12日初診?;颊呓?個月經常加班,長時間使用電腦后反復出現眩暈、頸項強痛,每每發作時感覺天旋地轉、站立不穩、惡心欲嘔。通過診斷,排除高血壓、耳源性眩暈等可能。經頸部觸診、頸部X線進一步核實,發現樞椎往左旋轉,確診為寰樞關節錯位所引起的頸性眩暈。

門診治療予以刃針松解配合龍氏手法復位,先于C1、C2橫突尖和T7~T9棘突旁附近尋找激痛點,標記后予以刃針作十字切割松解,再予以龍氏手法中的仰頭搖正法予以樞椎復位,先右側,后左側。初次治療完成,患者即感頸部狀態明顯改善,頭腦昏沉的現象消失,囑患者需溫針灸鞏固,并教其練習頸椎康復操。后期溫針灸5次,取穴:枕三針、風池穴、完骨穴、風府穴、啞門穴、天柱穴、百會穴、懸鐘穴。經6次治療后患者癥狀全消,囑其平時注意頭頸姿勢,堅持每日練習頸椎康復操1次,隨訪半年未復發。

6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寰樞關節錯位會影響椎動脈血運,也會引起肌肉痙攣,而肌肉痙攣、勞損會使椎動脈產生反射性痙攣,這些因素會導致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流異常以及頸部僵硬、疼痛[13]。而頸部不適會加重椎動脈血流阻力,從而導致眩暈發生或加重。頸部僵硬、疼痛等癥狀的緩解,則能有效改善椎動脈血流情況,減輕眩暈程度[14]。然而頸性眩暈患者并不是單一肌肉或者小關節的問題,筋骨之間相互影響,頸性眩暈的出現是內外平衡力失調所引起,內外平衡失調又涉及頸部肌肉、關節以及韌帶等,這與中醫學的“骨錯縫、筋出槽”理論相符合,筋骨相伴而行,互相約束,傷筋必及骨,傷骨必損筋[15]。筋骨有疾,必須筋骨同治,使強者柔、聚者散、歪者正、出者歸、曲者順、松者緊,骨歸筋回,骨正筋柔[16]?;诖?,嚴教授在頸性眩暈治療方面尤為注重筋骨調衡。

嚴教授認為在治療頸性眩暈上單純針刺解決問題不全面,治療效果不持久,眩暈容易反復發作,如:緩解頸部肌肉痙攣,頸部僵硬疼痛以及眩暈癥狀會減輕,但錯位的關節未回到正常位置,兩側又會不等力地牽引肌肉,導致肌肉再次痙攣;將錯位的寰樞關節整復到正常位置,但是痙攣的肌肉仍然在持續牽拉關節,又會導致關節再次錯位。嚴教授注重筋骨平衡、筋骨同治,認為不僅要恢復肌肉、韌帶等的正常張力,也要使錯位的關節恢復正常生理位置,故治療頸性眩暈以緩解肌肉痙攣、調整寰樞關節錯位、使大腦血供恢復正常為關鍵,而使局部筋骨維持正常生理平衡則是預防復發的有效手段。

嚴教授采取多種外治法結合治療頸性眩暈,認為對患者疾病治療及預后有益的干預方法,均可在臨床應用,如推拿正骨、刃針等。本文根據嚴教授治療頸性眩暈的經驗系統總結出針刺、推拿、康復三者結合的治療方法,其中刃針結合肌筋膜激痛點的松解方法見效迅速,能夠有效地降低筋膜內壓力,改善肌肉痙攣狀態[17]。溫針灸能疏通經絡,增加頸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肌肉的血供和新陳代謝,同時放松深層肌肉[18]。針刺時著重處理枕后肌肉和寰樞椎,以局部穴位為主,如經驗穴枕三針,配以風池、風府等,其中風池、風府、完骨的針刺深度需達到1.0~1.2寸,嚴教授認為只有足夠的針刺深度,才可充分刺激到枕后大直肌、枕后小直肌、頭上斜肌、頭下斜肌。推拿可進一步放松后枕部肌肉并對其進行激活,龍氏治脊手法中的仰頭搖正法能夠快速有效地將錯位的寰樞關節恢復到正常位置[19],故嚴教授對此法甚為認同。本病極易復發,究其原因是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坐姿為主的腦力勞動已經替代了站立式的體力勞作[20]。所以在無法改變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情況下,嚴教授認為提高自身肌肉筋骨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故常囑咐患者每日練習頸椎操,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提升肌肉抗勞損能力,保持頸椎正常生理曲度,維護頸部力學平衡,防止復發。

參考文獻

[1] 何 ?靜,王新軍.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的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藥,2020,38(3):107-109.

[2] 周健紅,許東晴,夏麗琴,等.小針刀治療老年頸性眩暈過程中敘事醫學對患者抑郁焦慮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0,26(3):480-482.

[3] 張紅霞,鄧海峰,張永波.益氣定眩湯聯合針灸治療青年頸性眩暈的療效及對血清NPY、UⅡ濃度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 42(11):1897-1902.

[4] LI Y C, YANG L, DAI C, et al. Proprioceptive cervicogenic dizziness: A narrative review of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2,11(21): 6293.

[5] 郎伯旭,王羅丹,羅建昌,等.椎動脈寰樞段因素與頸性眩暈發病的關系[J].中醫正骨,2017,29(2):28-30.

[6] JIANG Q R, FENG X, LIU D, et al. Pressing intervention promotes the skeletal muscle repair of traumatic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in rats[J].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2021, 14: 3267-3278.

[7] 彭增福.激痛點針刺療法操作特點及其啟示[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32(5):55-58.

[8] 田楚寧,馮 ?祥,江 ?承,等.嚴潔運用“枕三針”治療頸源性頭痛[J].河南中醫,2020,40(4):538-540.

[9] 王永強,龔海洋,趙 ?磊,等.深刺溫針灸聯合中醫定向透藥療法治療寒濕痹阻型椎動脈型頸椎病48例[J].環球中醫藥,2022,15(10):1954-1957.

[10] 龍層花.脊椎病因治療學:紀念版[M].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7:109.

[11] 章 ?薇,李金香,婁必丹,等.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項痹(頸椎?。J].康復學報,2020,30(5):337-342.

[12] 朱遠熔,肖光華,張巧燕,等.一種簡易抗阻肌力訓練操輔助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5):506-508.

[13] 譚依立,呂 ?振,洪 ?毅.頸性眩暈的研究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2,32(7):648-653.

[14] 李曙明,張銀剛,吳學元,等.頸部疼痛在頸性眩暈的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0(3):356-358.

[15] 賴淑華,范志勇,王金玲,等.從骨錯縫、筋出槽理論探討林氏正骨推拿治療頸性眩暈的關鍵技術規范及相關臨床思考[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4):629-631,635.

[16] 楊時光,陳福林.陳福林“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手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經驗[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3):125-126.

[17] 張 ?沖,黃 ?永.刃針松解配合傳統針刺治療頸性眩暈的解剖學與經穴關聯性分析[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6,34(4):454-456.

[18] 譚偉杰,董俊球,賀 ?丹,等.胸鎖乳突肌觸發點針刺聯合背俞穴溫針灸治療頸源性眩暈氣血虧虛證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22,28(8):81-85.

[19] 馮 ?果,陽仁達,朱美亞,等.筋骨同治法治療頸源性頭痛32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7,33(4):69-72.

[20] 葉 ?勇,羅 ?容,丁俊洋,等.松、正、緊三法治療脊源性疾病[J].中醫學報,2021,36(10):2074-2076.

〔收稿日期〕2022-06-10

〔基金項目〕湖南省發改委創新研發項目[(2019)12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湖湘五經配伍針扒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LP011804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國中醫藥人教函〔2012〕149)。

〔第一作者〕馮 ?果,男,碩士,醫師,研究方向:經脈-臟腑相關規律與機制研究。

〔通信作者〕*李 ?里,男,博士,副主任醫師,E-mail:43820650@qq.com。

猜你喜歡
推拿針刺康復
談針刺“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溫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
從小說到電影:看《推拿》的改編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針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療落枕的療效報道
康復治療對周圍神經修復再生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