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語堂小說中的文化碰撞與融合書寫

2023-05-30 14:50張含
今古文創 2023年2期
關鍵詞:林語堂

張含

【摘要】 林語堂小說蘊含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符合中西方讀者的閱讀審美和閱讀情趣。本文從林語堂小說中文化碰撞與融合的原因、表現,以及產生文化碰撞與融合后作品的獨特性三個方面論述林語堂小說中的文化書寫和情感表達,以便更好地挖掘作家林語堂內心深處對文化對生命的感悟,從而探討其作品的獨特性。

【關鍵詞】 林語堂;碰撞與融合;文化書寫

【中圖分類號】I20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2-00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2.006

林語堂可謂是中現當代作家中較為獨特的一位,他“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1]。林語堂既熟知西方文化,又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可以盡情在兩種文化之間自由行走,毫無障礙。林語堂在國外居住三十年多,創作了很多作品,代表作主要有《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這些作品中既有對西方文化的書寫,也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描述,其中包含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在中國受到侵略的時候,國家處于危亡的緊急關頭,林語堂力圖通過英文寫作的方式為國發聲,并且在作品中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這樣的特殊年代,林語堂在異國通過英文創作來表達自己對文化,對民族命運的思考和關注,展現了他獨特的人文情懷。

一、林語堂小說中文化碰撞與融合的原因

林語堂出生于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教會牧師。林語堂從小就受到家庭的影響,學習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林語堂曾就讀美國哈佛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分別獲取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他的住宅的風格都是中西兼容,他接受西方文化又對中國傳統文化喜愛有加,住著西洋式的洋樓,有著中國式的花園。他的一生,是中西方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的一生,這不僅表現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在他的小說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更是隨處可見。

林語堂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經歷,以及他豐富的學識,使他能夠客觀地看待中西文化,對中西方文化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1935年后,在美國開始用英文創作《吾國與吾民》《孔子的智慧》《風聲鶴唳》《京華煙云》等,這些作品中都體現了林語堂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思想。在這些小說中,都可以看到林語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細致的描寫,以及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的肯定與贊揚。但是,林語堂又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持完全贊同的態度,而是有保留地對傳統文化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批判。在對西方文化的態度上,林語堂也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他一方面肯定西方文化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價值,但另一方面,他又對由這些物質財富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擔憂,比如情感的喪失、人性的冷漠??偠灾?,林語堂對中西文化始終保持著客觀、冷靜的態度,他能夠在兩種文化中找到平衡。正是因為林語堂中西兼容的文化態度,所以他的小說中出現了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情節。對于這些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林語堂處理得恰到好處,使讀者能夠接受,絲毫不覺得違和。

二、林語堂小說中文化碰撞與融合的表現

林語堂的小說充滿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現實性以及西方文化中對上帝的信仰。它主要指的是人要關注現實中的一切,而不要活在所謂的純粹的精神世界里。在林語堂看來,儒家傳統文化并非只是單純地講求等級秩序和禮儀制度的一種規范,儒家文化中蘊藏著人情味,它是貼近現實生活的?!讹L聲鶴唳》這部小說就體現了儒家文化這一特性,老彭帶著丹妮租房子,最后選擇了放有棺材的舊宅,原因是因為他們資金有限,而這樣的房子不要房錢。他們搬進不要房錢的舊宅后,丹妮又買來紅紙,以及生活用品和簡單的家具進行裝飾,這段描寫貼近日常生活,極具強烈的現實感。他甚至對這些日常生活進行審美觀照,認為這些生活與社會活動體現著生命的終極意義,呈現著宗教的特質[2]。杜維明在《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一書中就認為儒家的精神是現實性和理想性的統一,其終極關懷是在凡俗中創造精神理想,“體現的是一種內在而超越的精神價值”[3]。而在西方社會,西方文化的上帝觀念是指信奉上帝,視上帝為人類的主宰,人們靠信仰而生活。在《京華煙云》中,曾文伯對現世的生活不管不顧,只依靠著“曾家不能倒”這個信念自欺欺人,他的思想與西方文化的上帝觀念不謀而合。他沒有考慮現實的處境,沒有顧及家人的感受,而是完全處在一個虛妄的世界里,靈與肉分離,讓一個虛無縹緲的信念支配自己的生活。通過對林語堂小說的閱讀和分析,能夠感知儒家文化的現實性和西方文化的上帝觀念,這種文化的碰撞值得人深思。

儒家思想的簡樸性在林語堂作品中的表現一方面指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小事,另外一方面指追求生活的簡單。在《風聲鶴唳》這部小說中,丹妮幫助難民寫信,給生病的人找醫生,釘桌椅板凳等,盡管她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她幫到難民就覺得自己有價值,是一個有用的人,她通過做這些小事得到了心靈上的滿足。在閑暇之余,丹妮和老彭會一起散步,坐在小丘上欣賞落日,觀看白云湖泊,享受著生活的安逸閑適。與之相反的是,西方的思維邏輯過度強調理性。邏輯和理性使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上帝的事情歸上帝管,凱撒的事情歸凱撒管”?!讹L聲鶴唳》中的凱南,在北大讀書的時候接受她的丈夫博雅的追求,兩人結婚之后,卻發現彼此并不能和諧的生活。凱南雖然婚姻不幸,但是她依然保持理性,不哭不鬧,堅持生活,并且繼續享用她嫁給博雅以后所得到的財富。對于博雅,凱南再也不聞不問。凱南的這一形象,就是西方思維邏輯理性的具體體現。

道家文化是我國先秦時期產生的一個思想流派,也被稱為老莊學說。道家文化崇尚自然,講求順其自然,也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林語堂的小說《京華煙云》中的姚思安,是一個具有道家文化思想的典型。逃難在即,對自己的仆人說,錢財乃身外之物,誰要搶什么就讓他搶去,你們保命要緊。[4]在亂世,姚思安的處世態度,并不是遇事據理力爭,而是完全順其自然。雖然姚思安遇事的這種態度趨于消極,但在當時卻是智慧的化身。在老年,為了追尋精神的升華和情境,他不顧兒女親人的勸說,毅然決然云游四海將近十年,歸來后仙逝。在去世之前,姚思安內心已經是無所牽掛,因為他早已看透塵世?!讹L聲鶴唳》的丹妮在向老彭述說自己在舞廳做事的經歷的時候,包括自己收錢、收禮物、和男人跳舞,同居,丹妮的心里是誠惶誠恐的,可是老彭卻回答她說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這讓丹妮有了信心。老彭的回答,也足以說明老彭對待事物的態度是順其自然的。反觀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強調適者生存,適應了環境才可以生存下來,也注重競爭?!毒┤A煙云》中的牛素云,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她嫁到曾家以后,不管是為了生活瑣事,還是金錢利益,爭來斗去,似乎從來沒有消停過,最終婚姻也斷送在了自己的手中。從她的一生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文化中適者生存的影子??傊?,道家文化的順其自然和西方文化的適者生存是截然不同的,在林語堂的筆下,卻讓如此不同的兩種文化相互碰撞,成為作品的閃光點。

近代以來,中西社會的溝通與聯系日益密切。與此同時,由于受到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響,國內的新式女性開始追求自由獨立,中西文化也由此走向融合?!讹L聲鶴唳》中的丹妮,就是受到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而追求自由獨立的新式女性。在無意得知自己深愛的男子博雅是一個薄情郎、偽君子時,雖然這只是一個誤會,但是丹妮卻選擇毫不猶豫地離開,“你玩你的吧。我曾經是你的姘婦,現在我不當姘婦了,不伺候你,也不伺候任何人。跟香云去吧,她需要你……你不用怕看我。我馬上要走了?!盵5]面對感情的背叛,丹妮多么決絕的追求做人的尊嚴,自由與獨立。[6]《京華煙云》中的姚木蘭雖是道家的女兒,但是她的性格并非完全忍氣吞聲,她也有勇有謀。木蘭沒有像當時的其他女孩子一樣裹腳,而且也上了學堂學習新思想。她不認為女孩子就要規規矩矩,男孩子就可以壞。她追求自由,覺得自己上街玩耍并沒有錯,所以當她的哥哥在街上看到她在街上玩當眾打她的時候,她就不服氣,據理力爭。從木蘭身上可以看出,她對自由獨立的向往,對男女平等的渴望。在林語堂筆下,他將西方男女平等思想和新式女性追求自由獨立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可以開闊讀者的眼界。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耶穌拯救萬物生靈,被看作人類的救世主。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佛教文化強調慈心,也就是佛心,要大慈大悲,尊敬萬物眾生。正如趙樸初所說:“不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就無法寫出真正的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甚至中國歷史[7]。在林語堂的小說中,基督教救世主情懷和佛家人道主義情懷相互滲透融合?!讹L聲鶴唳》中的老彭,為了救助難民,每次從外面回來都要帶饅頭分給難民吃。為了讓處于弱勢的婦女和她的三個病童吃到饅頭,他把重新買的饅頭迅速放到婦女的膝蓋上,然后馬上跑開。盡管他自己的處境也很艱難,但是他沒有只顧一己之私,而是一直抱有人道主義情懷,盡自己的能力去救濟難民。丹妮受到老彭的影響,她也竭盡所能救助難民,被大家稱為漂亮的“觀音姐姐”。蘋蘋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也是難民中的一員,她得了肺病,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丹妮很細心地照料她,并且買藥給她治療。丹妮身上也具有佛家的人道主義情懷,在難民眼中,她就是救世主。林語堂在小說中通過文字的形式,實現了基督教救世主情懷和佛家人道主義情懷的完美結合。

在林語堂的小說里,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不僅體現在思想方面,在穿著外貌方面也有所體現?!讹L聲鶴唳》有對老彭的描寫,“他穿著舊棉袍”“他的穿著唯一受到西方影響的,就是那雙特別寬大的皮鞋”[8]。還有對丹妮的描寫,“她穿了一件細致的法國針織衫”[9],遇到玉梅以后,玉梅看到丹妮的現代胭脂和面霜,還有奶罩的時候,顯得好奇而又迷惑。丹妮向玉梅解釋,中國婦女很多年來都是裹胸,不讓胸部裸露,現在流行把胸部顯出來,又高又挺,男人喜歡這樣,所以就要戴奶罩。還有對博雅的描寫,“博雅穿了一套運動衫,法國絨褲和牛津運動鞋”[10],這是博雅從他叔叔那學來的英式打扮。羅娜也是小說中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她的穿戴中西兼容,穿高衩旗袍,穿紅絨鞋,懂得用唇膏和眉筆來打扮自己。林語堂對人物穿著的描述,可以看出來林語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熟知,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并使這兩種文化和諧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三、林語堂小說中文化碰撞與融合后作品的獨特性

林語堂的作品暢銷海外,深得海外讀者的喜愛。他的小說《京華煙云》多次提名諾貝爾獎,《風聲鶴唳》被譽為中國版本的《飄》[11],還有很多其他作品,比如《吾國與吾民》《蘇東坡傳》等等,都在海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可見其作品的魅力無窮,這也說明林語堂通過作品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功。林語堂通過他的小說向西方人傳播和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也精通西方文化,對西方社會很了解,進行創作的時候能夠把兩種文化結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適應著西方讀者的閱讀審美和習慣。盡管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仍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林語堂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和西方文化進行完美的融合,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中華文化的傳播。林語堂小說的創作思路對當代文學以及比較文學的發展,能夠產生一定的啟迪意義,林語堂也因此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光輝人物。

林語堂作為一名作家,不僅為現當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且也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林語堂擁有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兩種深厚的背景,所以他能夠自由地游走在兩種文化之間,成為溝通中西方文化的大家。林語堂小說闡述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都是經過他西方的邏輯思維思考并選擇的,他的小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融合的產物。在他的小說中,每個人物角色都被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特征,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光彩,但每個人物角色又同時帶有西方文化的特征,使得西方讀者能夠自然地接受他的作品??傊?,林語堂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兼具中西特色,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林語堂去世之后,海外各大報刊以及臺灣的報刊都報道了他對中西文化學術界所做的貢獻?!都~約時報》說:“他向西方人士解釋他的同胞和國家風俗,想望,恐懼和思想的成就,沒有人能比得上?!盵12]可見,林語堂以對中西文化碰撞與融合的寫法,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四、結語

林語堂的身世背景、教育經歷及文學成就使他成為20世紀溝通中西方文化的重要人物。在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如何處理好這種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對作家來講十分關鍵。本文從林語堂小說中文化碰撞與融合的原因出發,詳細分析了林語堂小說的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現象。他用獨特的筆法使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時出現在作品中,一方面向西方讀者展現真正的中國形象,重塑傳統中國在西方人心中的印象,一方面,又將西方文化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中西文化的融合。林語堂的作品無論是在文學史上還是文化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如此,林語堂本人對文化的態度以及他獨特的創作筆法和風格,對中國文化向海外傳播至今仍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平原.林語堂與東西方文化[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5,(03):77-102.

[2]李艷.論林語堂對儒家文化的人文主義詮釋[J].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2):182-185.

[3]杜維明.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M].北京:三聯書店, 1979:393.

[4]劉勇.論林語堂《京華煙云》的文化意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3):96-103.

[5][8]林語堂.風聲鶴唳[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202.

[6]王雪琴.林語堂小說中的中西文化融合現象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7]趙樸初.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系[J].中國宗教,1995,

(01).

[9][10]林語堂.風聲鶴唳[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29.

[11]劉翔飛.論林語堂《風聲鶴唳》的文化觀照[J]. 懷化學院學報,2014,33(08):88-91.

[12]林太乙.林語堂傳[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292.

猜你喜歡
林語堂
林語堂的“半場演講”
林語堂的演講時間
林語堂的演講時間
林語堂:幽默藝術與快樂人生
林語堂更衣見老友
林語堂妙論“好丈夫”
探訪林語堂故里
紙與墨,傳奇人
——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感
1940年林語堂短暫的重慶之行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