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霧山森林公園植物資源調查與分析

2023-05-30 02:18劉劍民陳玲夏玉明蔡玲萬文龍張福安宋春明
湖北林業科技 2023年2期

劉劍民 陳玲 夏玉明 蔡玲 萬文龍 張福安 宋春明

摘 要: 為推進落實自然保護地優化工作,健全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本研究通過實地調查和文獻查閱的方法對武漢大霧山森林公園內植物資源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森林公園內有維管束植物723種,其中蕨類植物29種,裸子植物8種,被子植物687種(含栽培種)?;谡{查結果,系統分析了大霧山植被類型及群落特征、植物種類、珍稀瀕危及特有植物、植物資源特色,對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提出了優化建議。

關鍵詞: 大霧山森林公園;植物資源;保護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Q948.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23)02-0071-04

Survey and Analysis of Plants Resources in Wuhan Dawu Mountain Forest Park

Liu Jianmin(1)Chen Ling(1) Xia Yuming(1) Cai Ling(1) ?Wan Wenlong(1) Zhang Fuan(1) Song Chunming(1)

(1.Xinzhou District Municipal Bureau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Forestry Wuhan 430400;

2. Wuhan Xinzhou District Wetland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Office Wuhan 430400)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tected area and improve the red lin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we analyzes the plant resources in Dawu Mountain Forest Park through a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There are 723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forest park, including 29 species of ferns, 8 species of gymnosperms, and 687 species of angiosperms (including important cultivars).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vegetation types,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plant species, endangered plants, and plant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Last, we make optimal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lant resources.

Key words: Dawu Moutain Forest Park; plants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自然保護地是生態文明的核心載體,生態價值高,生物多樣性豐富,發揮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等重要的生態效益,也是生態紅線的重要組成部分[1]。根據中央推進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政策文件,武漢市對全域自然保護地進行調整優化,以推進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大霧山森林公園位于武漢市東北部新洲區,屬于武漢市重要的自然保護地資源,因此對其自然的調查搜集是推進自然地保護優化的必要手段。調研組于 2021 年 10 月對大霧山森林公園植物進行詳細調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森林資源現狀,為森林公園的資源合理保護與利用及生態效益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大霧山森林公園位于武漢市新洲區東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海拔100~300 m,規劃總面積1 135.85 hm2,地理坐標為東經114°57′,北緯30°51′。森林公園山水格局保存較為完整,少量山體受礦產開采及城市建設等因素的影響有局部破損;區域土壤由第三紀紅巖層構成成土母質,主要有花崗巖和片麻巖,土壤質地偏沙,酸性,pH值6.3~6.8之間。

森林公園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3 ℃,全年無霜期246.8 d,年平均降雨量為1 156.4 mm。公園內河湖縱橫交錯,水質清澈甘甜,有一座水庫為少潭河水庫,承雨面積25.98 km2,總庫容1 644萬m3。公園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公園內山體起伏連綿,森林茂密,形成比較典型的高山森林小氣候特征,尤其是在盛夏表現明顯。

2 調查方法

植被調查采取資料收集、樣方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F場踏勘采取記名樣方和典型樣方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記名樣方調查主要是對區域內進行全線踏勘,記錄區域內的植被類型、結構和主要的物種組成情況。本次調查共設置了18個典型樣方,調查內容包括:①喬木的種名、株數、高度、胸徑和冠幅;②灌木層和草本的種名、株數、蓋度、高度等信息;③生態因子如樣方經緯度、海拔、郁閉度、人為活動干擾類型及強度等。通過分析統計樣方調查數據,劃分園區內的植被類型,并對其植物群落結構組成進行描述分析。典型樣方的面積:喬木林群落為10 m×10 m,灌木林群落為5 m×5 m,草叢群落為1 m×1 m。

3 結果與分析

3.1 植被類型

通過對森林公園植被的樣地調查,參照《中國植物志》和《湖北植物志》[2]的分類系統,將園區的植被類型分為5個植被型、15個群系和15個群叢。

3.2 植物物種組成

通過對森林公園植物資源調查,并對歷年積累的植物區系資料進行系統整理,森林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35科456屬723種(含栽培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1屬29種;裸子植物3科7屬8種;被子植物111科428屬687種。森林公園內維管束植物科、屬、種數量占湖北省維管束植物總科數的55.97%,總屬數的31.11%,總種數的11.71%,占全國維管束植物總科數的32.38%,總屬數的13.71%,總種數的2.69%。

3.2.1 蕨類植物

根據實地調查和數據統計,森林公園分布有蕨類植物16科21屬29種及變種。包括石松科1屬1種,卷柏科1屬3種,木賊科1屬2種,海金沙科1屬1種,里白科2屬2種,蘋科1屬1種,鱗毛蕨科3屬3種,鳳尾蕨科1屬4種,碗蕨科1屬1種,鱗始蕨科3屬3種,鐵角蕨科1屬2種,烏毛蕨科1屬1種,中國蕨科1屬1種,蹄蓋蕨科1屬1種,金星蕨科2屬2種,水龍骨科2屬3種。

3.2.2 裸子植物

根據實地調查和數據統計,森林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723種,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屬8種。包括松科植物1屬2種,為松屬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濕地松Pinus elliottii;銀杏科植物1屬1種,為銀杏屬的銀杏Ginkgo biloba;柏科植物5屬5種,分別為杉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水杉屬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柏木屬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刺柏屬的圓柏Juniperus chinensis和側柏屬的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3.2.3 被子植物

根據實地調查和數據統計,森林公園共有被子植物111科428屬687種、變種及變型,其中雙子葉植物96科357屬575種、變種及變型,單子葉植物15科71屬112種、變種及變型。

3.3 珍稀瀕危及特有植物

據調查,武漢新洲區大霧山森林公園分布有國家I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分別是銀杏科的銀杏和柏科的水杉;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4種,分別是樟科的樟Cinnamomum camphora、豆科的野大豆Glycine soja、獼猴桃科的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蘭科的白及Bletilla striata;被中國植物紅皮書收錄的保護植物5種,分別是銀杏科的銀杏、柏科的水杉、樺木科的華榛Corylus chinensis、榆科的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杜仲科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

3.4 人工栽植植物

武漢新洲區大霧山森林公園的前身是國有林場,區域內存在一定的人工林,主要樹種為圓柏、側柏、加拿大楊Populus × canadensis等。周邊社區居民以果樹種植、采茶制茶為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在森林公園內存在4處白茶基地、1處油茶基地,主要存在桃Prunus persica、杏Armeniaca vulgaris、山茶Camellia japonica、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Camellia sinensis等經濟植物。

4 結論與建議

4.1 調研結論

大霧山森林公園處于武漢市東西向山體廊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的生態背景之中,與周邊各種類型的生態資源、自然保護地與風景名勝區共同構成了不同層面良好的生態框架。本次調查顯示森林公園內5個植被型、15個群系和15個群叢,共有維管束植物135科456屬723種(含重要栽培種);森林公園現存9種珍稀瀕危植物,植被資源豐富。森林公園內喬木、灌木分布面積較為均衡,但局部區域內由于人工干擾導致植物多樣性降低,部分區域喬木植物種類較為單一,后期應合理增加鄉土喬木種類,進一步提高森林公園內植物多樣性指標。本次調研數據為森林公園的規劃利用及生態效益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對新洲區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具有深遠意義,對武漢市全域自然地保護調整優化工作也提供了相應的數據支持。

4.2 植物資源管理建議

(1)加大人工栽培植物管理力度。森林公園內存在較大面積的白茶及油茶園,大面積單一人工栽植植物會導致森林公園內局部區域植物群落單一,不利于森林公園內生態系統的維持。因此在森林公園管理中,需加強對經濟植物及其栽培區域的管理力度,通過嚴格的監管及適度開發引導,避免擴大人工栽培植物及人類活動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2)增加鄉土種的應用,加強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本次調查顯示森林公園局部區域內人工干擾導致植物多樣性降低。森林公園林地使用情況與植物配置有待進一步提高,將不同生態位的植物物種進行合理搭配,進一步提升植物物種多樣性。

(3)實施科學保護,平衡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森林公園要將保護森林資源與環境作為第一要義,在開發建設時應遵循保護性開發原則,平衡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保障環境與旅游經濟協同發展。同時充分利用科普宣傳手段,增強游客對森林植物資源的保護意識。

(4)持續動態監測,定期進行植物資源調查。森林公園內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珍稀植物,需要對這些珍稀瀕危植物的生長情況及其生境進行持續動態監測,最大限度地保護珍稀瀕危植物。建議借助科研院校的研究力量,加大對這些資源的深入研究,開展人工培育繁殖工作。

參 考 文 獻

[1]劉增力,胡理樂,閆伯前,等.北京市自然保護地生態效益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學報,2022(24):1-12.

[2]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湖北植物志[M].湖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公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EB/OL] (2021-09-07)[2022-09-13].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09/content_5636409.htm

(編校:鄭京津)

收稿日期:2022-09-13

作者簡介:劉劍民(1965~),男,高級工程師,從事動植物保護和管理工作。

宋春明為通訊作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