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化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運用

2023-05-30 03:24孟銳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2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高職英語課程思政

孟銳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當前教學形式的新常態,高職英語課程是職業院校學生習得英語,獲取對外傳播、交流技能的主要方式。在高職英語課程中嵌入課程思政元素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文章研究了信息技術支持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顯著特點以及教育信息化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助力提升,旨在為更好地開展高校信息化教學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運用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更好地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高職英語;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6-0128-04

2022年3月,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教育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教育信息化首場輔導報告會會上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多次強調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教育系統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把教育信息化作為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1]。教育信息化是當前教學形式的新常態,課程思政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的新要求,這在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上對高職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信息化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培育,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課程思政深度協同,使高職英語課程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

一、信息技術支持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顯著特點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程思政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具有其顯著的特點。

(一)思政素材及時性

在移動通信技術不斷突破的今天,“互聯網+”得到了急速發展,每一個突發事件和社會新聞都能在第一時間跳過課本更新和教師講授,直接通過手機App推送給當代大學生。這些信息的獲取是當代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大背景。新聞是最鮮活的教材,是最深刻的課堂,是最及時的課程思政素材。如何實現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將思政素材及時性轉化為可以利用的優勢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傳統課堂中,課程思政只能按照備課的教學步驟和教學素材來進行,課本和教師的講授是既定的,缺乏靈活性。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程思政育人資源更豐富,教學方式更開放靈活,互動育人潛能更具發揮空間。教師可以利用手機直播、新聞回放、騰訊課堂、學習通等平臺收集思政教學素材,實施精準教學,實時將典型事例運用多種平臺和資源進行講解和傳授,采取現實觀照的方法,及時解答學生疑惑,回應學生關切,增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實時互動,增強學生愛國主義共鳴,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目的。

(二)教學評價靈活性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形式多樣,課程思政育人教學質量的監督途徑、方式及手段等更加靈活。在傳統教學實施過程課程監督環節中,督導部門主要通過檢查教師教案、隨堂聽課并結合學生課后評價等方面實施教學監控,形式單一。督導部門需提前安排聽課時間和聽課對象,缺乏靈活性。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線上課程既可直接采取督導線上實時聽課、巡課等方式,也可通過延時、錯時查看教學過程回放,形式多樣,時間靈活。涉及課程思政的部分還可以重點標注,反復回看,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保障課程思政教學的質量。線下課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集成的數據對教師教學和學生操作加以分析診斷[2]。

(三)課后反饋多樣性

相較于傳統的回課方式,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生課后反饋形式更為多樣,回課質量更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后發布任務,學生通過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回課,教師再進行批改,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課環節。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擺脫了口頭和書面的束縛,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手機軟件和學習平臺實現回課。教師可借助微信構建學習群,用以通知學習任務、分享學習資料,學生可以利用微信語音功能進行口頭回課;教師可靈活運用批改網、學習通等平臺批改作業,在學生上傳論文后平臺即時生成分數,并對論文內容與語言進行分析,還可以開啟生生互評功能,學生間互評,達到共同提升促進的效果;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等設備拍攝音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專業課學習和思想理論學習,通過釘釘、學習通等學習平臺上傳音視頻作業,使自己的作業更加具象鮮活[3]。

二、教育信息化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的作用

(一)信息化教材的建設

近年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與教育部研究制定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兩個綱領性文件,強調要強化互聯網思維,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2019年,教育部認定了首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提出要不斷提升教材建設科學化、專業化水平。職業教育要實施“三教改革”,而教材改革就是“三教改革”的重要一員。建設信息化教材是以最新的教育學理論作指導,將紙質資源以及多媒體與互聯網資源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實現把知識體系的載體從紙質延伸到信息化網絡環境,創建適合學生個體的教學資源體系,這為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深度協同創造條件。

以學習通App為例,教師在泛雅平臺將紙質教材章節內容以PPT,音、視頻,微課等形式制作并上傳到學習通章節活動中,在適合嵌入思政元素的知識點補充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學生在手機端點擊相應內容,即可隨時隨地觀看學習,還能實現實時教學互動。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資源。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活頁式教材可以與課堂授課相結合,對教學時間空間做出調整。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在課上使用騰訊會議App、微信視頻等方式現場連線思政課教師,為學生嵌入課程思政元素;課上利用央視直播App組織收看國內外重大事件新聞實況轉播,將新聞一線的畫面共享,實時組織學生討論;教師可以關注課程思政教學相關公眾號,將公眾號內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篇章推送給學生,使公眾號內容成為紙質教材的一種補充。實踐證明,信息化技術的活頁式教材靈活地整合了教育資源,掙脫了課堂教學和紙質教材的限制,將課堂教學引向了更寬廣的維度[4]。

(二)線上第二課堂的拓展

線上第二課堂是高校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另一個主陣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建集專業與德育于一體的英語思政類社團或講座,在積極組織學生舉辦線上活動,將其作為對課堂德育教學的有力補充,拓展學生政治思想學習的形式。表1是英語思政類社團英語協會2022年線上社團活動計劃表,在社團指導教師的精心安排下,學生打破了線下活動人員和場地的束縛,在線上活動中實現了專業技能提升和價值引領。

(三)基于大數據分類分層教學的開展

在線學習平臺基于師生的操作記錄所生成的學習大數據是開展分類分層教學的基礎,通過對學生的個人信息、政治面貌、學習進度、考核結果等大數據的處理,可將學生的學情狀況分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英語學習方案,因材施教。以學習通App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的問卷功能發起問卷調查用以了解學情。圖1是對2022級園林藝術四班的35名學生進行的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大數據分析,可以看到35人中有21人英語成績中等及以上,預備黨員1人,共青團員15人,30人較為關注時政,35人均能夠接受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由此可預知園藝四班的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具備基本條件,可以順利開展。通過對學生綜合信息的分析,制訂三類學生的教學目標,分別為基礎級、提升級和培優級,打造不同類型和難度的授課計劃。其中,基礎級主要針對英語成績較差、不太關注時政的學生,以培養其英語學習興趣、加強時政關注度為主要教學目標;提升級主要針對英語成績中等,時政關注度中等的學生,以提高其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并能結合思政元素主動提升自身政治覺悟為主要教學目標;培優級主要針對英語成績較為優異,時政關注度高的學生,以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能夠結合思政元素進行文化交流、文化輸出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利用翻轉課堂,任務導向等教學方法,為三種類型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堂任務。例如,教師要求基礎級的學生展示課堂導入環節,學生通過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進行課堂導入,既培養了其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又培養了思政敏感度;教師要求提升級的學生在預習篇章閱讀中發掘課程思政元素,課上師生交流,以實現知識傳遞與吸收內化;教師要求培優級的學生課后撰寫學習心得,將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相結合,培養其思辨能力和文化輸出意識,培養學生文化自信[5]。

(四)教師思政網培的開展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需要師生融合、教學相長,實現全體思政素養的提升,所以勢必要聚合師生資源,加強教師思政水平培訓?!盎ヂ摼W+教育”的發展為高職教師思政發展提供了新平臺。不同于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網絡培訓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構建一個開放自由又有整體統籌的網絡培訓平臺,從而更便于培訓的開展,是傳統培訓模式的有效補充。以河南省專業技術人員公共服務平臺(圖2)為例,該平臺為河南省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網絡培訓課程。

河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管理辦法中規定:繼續教育內容分為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公需科目是指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法律法規、理論政策、職業道德、技術信息等基本知識,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確定,統一安排部署,每年定期發布公需科目指南,專業技術人員每年需完成不少于30學時的公需課學習。

以2022年公需課為例,課程涵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歷史、兩彈一星、鄉村振興等內容。這些學習內容極大地提升了專業技術人員(高校教師)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有利于高校教師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接班人。

三、結語

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建設共享的優質教學資源,創造信息化的課堂教學環境,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教學的融合,強化信息化教學評價和信息化教學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完善的課題。將信息化與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深度結合,以公共英語為載體,以信息化為工具,用可聽、可視、可觸、可感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家國情懷是每一位高職英語教師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 盧逸姍.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教學融合實踐研究[J].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1):87-90.

[2] 霍娜,龍浩. 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1):65-67.

[3] 謝幼如,邱藝,黃瑜玲,等. 智能時代高校課程思政的設計理論與方法[J]. 電化教育研究,2021,42(04):76-84.

[4] 嚴樹,林丹玲,陳佳儀,等. 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教學的深度融合[J]. 電腦與信息技術,2022,30(05):97-100.

[5] 王君玲,王媛. 網絡教學平臺助力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08):134-136.

(薦稿人:宋建龍,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高職英語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關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