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農業生產效率與城鄉收入差距

2023-05-30 10:48李柯言陳海鵬沈倩嶺
金融發展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介效應

李柯言 陳海鵬 沈倩嶺

摘? ?要: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在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采用成渝地區2007—2020年16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采用面板固定效應模型和動態面板模型分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農業生產效率和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結果表明:隨著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成渝地區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這一影響部分地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來實現。研究結論為成渝地區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關鍵詞: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生產效率;城鄉融合發展;中介效應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23)02-0061-06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3.02.008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在釋放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促使資源和要素向城市集聚,農村大量的勞動力、資本等關鍵要素單向不可逆地流向城市,導致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乏力。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新時期,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尤其是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有利于進一步釋放農村的發展潛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成渝地區作為我國西部的核心區域,是我國區域協同發展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新時期我國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優化的重要部署,然而,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區域內絕對的雙核發展模式導致區域內部發展差距較大,尤其是城鄉發展差距的擴大嚴重阻礙了成渝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背景下,如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萍紕撔伦鳛楝F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在產業結構調整、生產力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與推廣更是直接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那么區域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能否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業生產效率在區域科技創新和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中又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利于成渝地區城鄉發展關系的有效調整。因此,本文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水平提升與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的視角出發,實證分析了二者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為城鄉融合發展路徑的創新與城鄉發展差距的縮小提供理論支撐。

二、文獻綜述和理論分析

城鄉收入差距一直都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關于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有研究認為中性的科技創新能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有效縮小收入差距(Ojha等,2013)[1],而偏向技能勞動的科技創新會擴大技能勞動和非技能勞動的收入差距(董直慶等,2014)[2],這就是所謂的“科技創新的城鄉二元結構”,即城鄉不同部門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效率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李政和楊思瑩,2016)[3]。也有學者從產業部門的角度出發,認為工業部門的科技創新偏向于資本的方向發展,導致了資本收入份額的上升和勞動力收入份額的下降(姚毓春等,2014)[4],從而改變了資本部門和勞動力部門的分配結構,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還有學者考察科技創新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收入差距的影響。然而,農業生產效率作為對農業部門生產效率的直接測度,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目前尚未有定論。劉渝琳和李敬(2013)[5]認為,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會導致農業生產效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存在差異,東部地區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能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區會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李曉璇(2018)[6]對長三角城市群的研究發現,農業生產效率提高會顯著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當然,這些學者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測度和分析均是基于全要素生產率,其中已經暗含了農業科技進步。

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效率,也對社會資源配置形式和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較大沖擊,對農業農村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科技創新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優化和變革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提高了土地等要素的使用效率。農村每個家庭所投入農業生產的土地資源是有限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節約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投入,使得之前投入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資源可以在城市市場上出售以獲取工資收入,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可能會導致“科技創新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城市科技創新水平始終高于農村,但是科技創新的前段投入和研發通常在城市完成,農村相對城市有直接引進技術和低成本更新技術的優勢,獲取新技術的邊際成本較小。假定農業單位要素的邊際產出恒定,這意味著擴大科技和其他生產要素投入會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凈利潤,使得科技創新能夠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從而緩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尤其是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能夠從全產業鏈的角度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縮小區域城鄉收入差距。

本文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視角,探討科技創新、農業生產效率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與現有的研究相比,可能存在以下創新之處:一是當前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研究雖然較多,但是從區域科技創新角度考慮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成果較少。本文對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和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進行探討,豐富了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研究,能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提供路徑指導。二是目前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路徑比較模糊,本文將農業生產效率引入作為中介變量,對科技創新和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進行深入討論,進一步明晰了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機制。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說明

2007年成渝地區經濟區建設協議簽署,標志著成渝地區由競爭走向競合關系,目前研究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范圍設定主要沿用成渝城市群規劃的16個城市(黃興國等,2020)[7],因此,本文在考慮數據可獲得性和成渝地區發展脈絡的基礎上,選取2007—2020年成渝地區16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數據來源于歷年《四川統計年鑒》《重慶統計年鑒》和各地市州的統計年鑒,對個別空缺數據采用插值法進行補充。由于所選取面板數據的時間維度和個體維度相差較小,所以在模型設定和實證分析過程中綜合考慮短面板數據和長面板數據的處理方式。

(二)模型的設定

1. 基準模型。為了分析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設定如下模型:

[RIGit=α0+α1STIit+α2control+μi+λt+εit1]? ? ?(1)

其中,[RIGit]表示城鄉收入差距,[STIit]表示科技創新水平,[control]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μi]表示地區個體效應,[λt]表示時間效應,[εit1]表示隨機擾動項,服從標準正態分布。

2. 中介效應模型。為了驗證農業生產效率在科技創新影響城鄉收入差距過程中的中介效應,參考溫忠麟和葉寶娟(2014)[8]提出的檢驗方法,構建如下中介效應檢驗模型:

[RIGit=α0+α1STIit+α2control+μi+λt+εit1]? ? ? ? (2)

[APEit=β0+β1STIit+β2control+μi+λt+εit2]? ? ?(3)

[RIGit=γ0+γ1STIit+γ2APEit+γ3control+μi+λt+εit3]

其中,[APE]表示農業生產效率,[α1]表示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總效應,[β1]表示科技創新對農業生產效率影響的效應,[β1γ2]表示農業生產效率在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中的中介效應。

3. 分位數回歸模型。在中介效應檢驗的基礎上,為檢驗模型的穩健性,并分析不同分位數水平上模型估計結果的差異,構建如下分位數回歸模型:

[RIGit=α0(τ)+α1(τ)STIit+α2(τ)control+μi+λt+εit4]? (5)

其中,[τ]為所設定的分位數水平。

4. 動態面板模型。為了緩解模型的內生性問題,引入因變量的滯后項,構建如下動態面板模型:

[RIGit=ρ0+ρ1RIGit-1+ρ2STIit+ρ3control+μi+λt+εit5] (6)

其中,[RIGit-1]為因變量的滯后一期。

(三)變量選擇與描述性統計

1. 變量的選取與定義。(1)被解釋變量:城鄉收入差距。城鄉收入差距的度量方法有城鄉收入的差值、城鄉收入的比值和泰爾指數等,由于城鄉收入的差值體現了絕對的差距,不能更好地反映相對水平,且區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可能導致測度結果的失真,所以常用的方法為城鄉收入的比值和泰爾指數。本文借鑒張小溪和劉同山(2020)[9]的研究成果,采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來衡量城鄉收入差距,其比值越大,說明城鄉收入差距越大。(2)解釋變量:科技創新水平。主要采用發明專利授權量進行測度,相對其他的科技創新成果,發明專利的創新性和社會經濟價值更高,更能體現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3)中介變量:農業生產效率。糧食作物作為傳統的農業生產的重要內容,其產量代表了農業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本文參照陳海磊等(2014)[10]的研究,采用畝均產量和畝均產值作為代理變量,從糧食生產的角度度量農業生產效率。(4)控制變量??刂谱兞康倪x擇主要考慮社會、經濟、生態等各方面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從經濟社會發展層面選取了產業結構合理化、人口密度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GDP的比值,從生態環境層面選取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人民生活水平層面選取了城鄉住房面積比、人均社會保障支出和人均公共圖書館藏書作為控制變量。其中,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反映了產業發展和就業結構相互匹配的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RSP=i=13YiLiYL-1=i=13YiYLiL-1]? ? (7)

其中,[Y]表示地區和產業的生產總值,[L]表示地區和產業的從業人數。[i]取值為1,2,3,分別表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了避免異方差對回歸結果的干擾,對所有變量進行了對數變換。

2. 描述性統計分析。表1報告了關鍵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發現城鄉收入差距在0.634到1.194范圍內浮動,且組內標準差和組間標準差相差較小,而科技創新水平的組間標準差明顯大于組內標準差,說明科技創新水平隨時間變動相對較小,但是在城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的標準差均相對較小,均值為0.53,說明成渝地區各城市產業與就業之間的協調程度相對較高,由于產業、就業不協調問題導致的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相對較弱,為分析科技創新水平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3.變量間相關性分析。為了進一步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對所有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表2報告了變量間Pearson相關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業生產效率之間顯著負相關,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效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科技創新與城鄉收入差距的相關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科技創新可能對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產生顯著影響,并且農業生產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體的內在關系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另外,在實證分析之前,為了避免偽回歸和估計偏差的問題,我們考慮了面板數據的平穩性問題。目前檢驗面板數據單位根的方法較多,本文綜合考慮相同根和不同根的情況,采用LLC(適用于相同根情形)檢驗和IPS(適用于不同根情形)檢驗發現,序列滿足同階單整的要求,因此,模型的建立和估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業生產效率和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

四、實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面板數據的檢驗

在面板數據的分析過程中,常用的有混合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為了確定變量直接的影響形式,我們對模型(1)和加入中介變量的模型(4)進行Hausman檢驗。通過檢驗發現,模型(1)的Hausman檢驗統計量為39.48,p值為0.00,表明Hausman檢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更能準確反映面板變量之間的關系;模型(4)的Hausman檢驗統計量為27.74,其所對應的p值為0.00,同樣說明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更為準確。因此,我們采用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

(二)實證結果與分析

表3匯報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結果,列(1)為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結果,可以發現科技創新與城鄉收入差距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萍紕撔滤降奶岣叽龠M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推動了資源要素在區域內的均衡配置,尤其是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極大地改變了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縮小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列(2)是科技創新對農業生產效率影響的實證結果,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F代科技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向現代化、規?;图s化的方向發展,在節約農業生產資源和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升方面均有明顯的成效。列(3)為引入農業生產效率后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實證結果,可以發現科技創新和農業生產效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和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對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均有重要的作用。從列(1)—(3)的結果也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總效應為-0.042,直接效應為-0.038,農業生產效率作為中介變量的中介效應為-0.0087,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20.87%??傮w來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有顯著的作用,并且科技創新水平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有部分通過農業生產效率來傳導。

(三)穩健性檢驗

1. 調整樣本時間區間??紤]到2020年發生全球范圍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正常的經濟發展產生沖擊,因此,通過剔除2020年之后的數據對基準回歸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表4。列(1)為基準回歸,科技創新水平與城鄉收入差距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此外,與表3相比,表4主要回歸系數絕對值均變大,這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削弱了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的作用效果,這是因為我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鄉之間技術的自由流動,而技術創新多數發生在城市之中,從而使得科學技術創新消除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減小。列(2)、(3)分別是中介效應檢驗三步法的后兩步,中介效應的檢驗結果與前文基本一致。

2. 分位數回歸。普通的實證分析都是基于均值進行,為了進一步說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將加入中介變量的模型進行分位數回歸,檢驗不同分位數水平上模型的穩健性和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表5報告了分位數回歸的結果,其中列(1)為均值回歸,列(2)—(4)分別為0.25、0.5和0.75分位數水平上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釋變量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本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穩健的,能夠比較準確地刻畫成渝地區科技創新、農業生產效率和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

3. 內生性處理。我們在模型中引入城鄉收入差距的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進行估計,得到如表6所示的結果。其中,列(1)為靜態面板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列(2)為差分GMM兩步法估計的結果,可以看出引入工具變量之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仍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呈現負向影響。進一步采用Hansen檢驗對工具變量的過度識別問題進行檢驗,其P值為0.17,說明選擇的工具變量是可信的。本文還對序列自相關問題進行了檢驗,發現存在一階序列自相關,但是不存在二階序列自相關,說明模型整體設定是合理準確的。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出發,采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6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量化分析了科技創新、農業生產效率和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1)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能顯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對面板模型進行分位數回歸和弱化內生性問題后該結論依然成立。(2)農業生產效率在科技創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

基于本文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得出的結論,為縮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充分發揮區域科技創新水平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促進現代科技成果向農村地區的橫向溢出,從而強化城鄉之間的經濟關聯,以科技創新為紐帶促進城鄉相互融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要強調成都、重慶等科技力量雄厚的區域對其他地區發展的帶動作用,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網絡的建設促進區域內協調發展,實現城市與農村的互動發展。(2)客觀認識成渝地區內部的發展差距,評估各城市城鄉發展差距。對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和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的區域,要注重通過政策手段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對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和城鄉發展差距較小的城市,要重點推動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轉化,以科技橫向溢出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3)促進城市產業鏈向農村延伸,以產業聯動發展帶動城鄉要素和資源的自由流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s小城鄉收入差距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前置條件和最終落腳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產業鏈延伸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促進了科技成果的橫向溢出,要充分發揮城市產業鏈向農村產業鏈延伸對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驅動功能,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高質量建設。

參考文獻:

[1]V P Ojha,B K Pradhan,J Ghosh. 2013. Growth,Inequality and Innovation:ACGE Analysis of India [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35(6).

[2]董直慶,蔡嘯,王林輝.技術進步方向、城市用地規模和環境質量 [J].經濟研究,2014,49(10).

[3]李政,楊思瑩.創新強度、產業結構升級與城鄉收入差距——基于2007—2013年省級面板數據的空間杜賓模型分析 [J].社會科學研究,2016,(02).

[4]姚毓春,袁禮,王林輝.中國工業部門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基于技術進步偏向性視角的分析 [J].中國工業經濟,2014,(08).

[5]劉渝琳,李敬.全要素生產率、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J].經濟經緯,2013,(03).

[6]李曉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D].浙江財經大學,2018.

[7]黃興國,彭偉輝,何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技術創新網絡演化與影響機制研究 [J].經濟體制改革,2020,(04).

[8]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 [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05).

[9]張小溪,劉同山.經濟開放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J].重慶社會科學,2020,(11).

[10]陳海磊,史清華,顧海英.農戶土地流轉是有效率的嗎?——以山西為例 [J].中國農村經濟,2014,(07).

猜你喜歡
中介效應
學習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人際互動的中介效應
高職學生依戀、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情緒智力、情緒調節對鍛煉投入的影響:一個中介效應模型
留守初中生看護人教養方式對問題行為的影響: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消費者需求對企業創新采納的影響:基于企業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
品牌依戀在品牌認同與品牌迷之間的中介效應研究
職業成長與員工敬業度
創新協同度、區域創新績效與自主品牌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