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狄馬加詩歌海外傳播的生態路徑

2023-05-30 12:02擺貴勤孫宜學
新聞愛好者 2023年2期
關鍵詞:海外傳播

擺貴勤 孫宜學

【摘要】生態是吉狄馬加詩歌的關鍵詞和主旋律。通過選取中國特色生態話語為研究的切入點,發現吉狄馬加詩歌自始至終貫穿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切思考。

【關鍵詞】中國當代詩歌;海外傳播;生態路徑

吉狄馬加是中國乃至世界當代詩壇耀眼而珍貴的存在。他引領中國當代詩歌進入世界詩歌創作“現場”,不僅將當代世界詩歌帶到中國的每一寸河山,而且致力于讓中國當代詩歌創作跟隨自己的腳步走遍世界的大街小巷,在把中國當代詩歌提升到世界級水平、推動中國當代詩歌的海外傳播與發展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詩作迄今已被譯成40多種文字以80余種不同的版本與世界各國讀者見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的最高水準和最高水平。

吉狄馬加主導創辦的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等多項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既是一次次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詩歌盛事,也是東西、多元、創新的文媒聯合文化事件,為中國當代詩歌搭建起不出國門的國際交流平臺,在“一帶一路”與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的大舞臺上筑起一道道絢爛的彩虹,熠熠耀目。拉丁美洲當代思想家何塞·曼努埃爾·格雷羅說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世界范圍內我們時代的重大主題的情感與思考”。[1]敘利亞當代杰出詩人阿多尼斯曾這樣說:“他詩歌的空間,是人,及與人相關的一切,其中有獨特的個性,也有普遍的人性……”[2]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對生態文明思想作出全面系統地闡述:“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制保護生態環境,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盵3]吉狄馬加在詩歌中對其中深度浸潤著總書記生態智慧的三大基本理念作出響亮的回應,完成了從個體創作到“世界創作”的升華、從個體人文關懷到當代宏大敘事題材作品的闡釋和從詩人到社會文化活動家多重身份的超越。

一、生態價值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價值觀,提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

吉狄馬加的詩歌充滿了對自然界個體生命關懷的溫度、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生態正義責任感的厚度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關注,詩人從對生命、對現實、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維持生態正義的價值觀出發,創造詩歌跨越時空、超越民族的審美價值,折射出對生命意志的崇尚、對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共生意識的自我覺醒,照亮海外讀者的心。

“萬物并育并不相害”。吉狄馬加的共生詩學話語以詮釋生態正義的內涵為旨歸,是羊駝、雪豹、藏羚羊的詩學,也是印第安人的詩學,自然與人類、不同物種之間、不同文明之間的共生共興,共同匯成了詩人共生詩學話語的源泉。詩歌《羊駝》中,主人公羊駝被賦予的動物意象與印第安人的命運構成鏡像關系,“不知道為什么?/遠遠地看去/它的身影充滿著人的神態/并不是今天它才站在這里/它曾無數次地穿過/時間和歷史的隧道/盡管它的祖先,在反抗壓迫凌辱時/所選擇的死亡方式從未改變/只有無言的抗爭/以及巖石般的沉默/難怪何塞·馬蒂這樣講/羊駝自己倒地而死/常常是為了捍衛生命的尊嚴/我還記得,當我從安第斯山歸來/有人問我印第安人的形象/我便會不假思索地說:先生……是的……多么像……/你在秘魯遇見過的羊駝”!大自然與人類命運的同構互動詮釋了人的生命律動與萬物同呼吸、共生存,然而也正是印第安人的形象與羊駝身影的相互交融引起了讀者心理的極度不適,這是詩人對生態和諧的吶喊、對生態非正義的質疑和批判、對生命的意義及個體生命價值等人類終極命題的思考。吉狄馬加呼吁,“把敬畏還給自然,把自由還給生命,把尊嚴還給文明”,[4]充分體現了他勇于正視全人類面臨的生態困境,還自然、生命和不同文明以尊重和敬畏之心。

“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5],推而廣之,不同種族、民族、文化、自然與人類,均無優劣之分,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種族甚至每一個物種都應當能夠保護自己的生命形式、掌握自己的命運、共同維護生態系統的繁榮。吉狄馬加十分關注原生民族及其文明和文化的生存空間萎縮問題,在詩歌《印第安人的古柯》中對印第安人命運的關注及對其文明消亡的描寫,發人深省,“你已經被剝奪了一切/只剩下/口中咀嚼的古柯/我知道/你咀嚼它時/能看見祖先的模樣/可以把心中的悲傷/傾訴給復活的死亡/你還能在瞬間/把這個失去公正的世界/短暫地遺忘/然而,我知道/這一切對于你是多么的重要/雖然你已經一無所有/剩下的/就是口中的古柯/以及黑暗中的——希望”!體現了詩人保護多元文明的生態價值觀。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具有主體間性特征,認為生物鏈上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具有生存權的主體,主要體現在通過不同主體的互動和換位思考,以包容的心態將人對自然的開發破壞轉化為人對自然的尊重愛護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相互依存的關系。詩歌中“我”與“你”的相遇是對彼此文化異質性的肯定,同時也在提醒人類:每個民族、物種之間的命運都是“我”和“你”、“我中有你”、“我”就是“你”的關系。詩人呼吁人類沖破種族與種族、主體(人)與客體(自然萬物)差異的藩籬,承認世界上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應當得到同等的尊重,準確地理解每個物種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對任何一種文明、一個物種的消逝都將是全人類共同的悲哀和不幸達成共識,并對超越時空、國界、單一民族和自我中心主義生態價值觀進行有機詮釋,期待對地球多樣性的保護提高到道德高度。

二、生態發展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觀揭示的是人類當下的生活方式與發展方式的矛盾問題。吉狄馬加生態詩歌不僅思考人類未來,而且關注中國生態的當下。

吉狄馬加認為,人們長期以來過分陶醉于對自然草原的改造和勝利,而忽視了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6]突破了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忘記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金科玉律。美國詩人梅丹理談到,隨著中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諾蘇人(彝族的一個分支)的山林被大量采伐,讓他們失去了和他們的傳統信仰與價值觀相和諧的生態環境,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了陰影和不安,這無疑是現代化在給他們帶來新生活的同時帶給他們的一種負面影響。[7]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和改造注定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從和諧變得尖銳,尤其是對摩天大樓、高層建筑等唯發展主義的批判在吉狄馬加的詩歌中隨處可見。詩歌《遠山》中以“山”的口吻和排比句式激烈地批判了人類經濟和物質至上的發展觀,“我要橫穿十字路口,我要越過密集的紅燈,我不會理睬,那些警察的呼叫。我要擊碎那阻擋我的玻璃門窗,我不會介意,鮮血凝成的花朵將在我渴望的雙手開放。我要選擇最近的道路,我要用頭碰擊那鋼筋水泥的高層建筑,我要撞開那混雜的人流,我不會害怕,那冷漠而憎惡的目光降落在我濕淋淋的背后”。人類對經濟發展的追求迫使“山”遠離了自己的母親——大地的懷抱,“山”義無反顧重回母親懷抱的態度和行為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突破了自然承載力上限的猛烈抵抗,是對唯發展主義行為有力的反擊和響亮的回答。

經濟發展促使工業社會對文化多樣性的消弭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被迫放棄自己的土地和家園的人們只能把一切留給記憶?!段衣犝f》以史詩為經,以哀歌為緯,為讀者徐徐展開生態危機對環境和文化破壞的立體場景,并加以解析,極度反差令人痛心,“今天站在摩天大樓的最高處/已經很難找到印第安人的村落/那間誕生并養育了史詩的小屋/只能出現在漂泊者的夢中/我為失去土地和家園的人們/感到過悲傷和不幸/那是因為當他們面對/鋼筋和水泥的陌生世界/卻只能有一個殘酷的選擇/那就是——遺忘”!詩人以“我聽說”的敘述口吻表達對民族文化失去傳承的憂慮,更容易營造一種能夠準確理解他人情感的氛圍,與讀者產生親近感,進而在灰色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中做出準確的情感反應——感到悲傷和不幸,借此對人類經濟快速發展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做出質疑。在《一種聲音——我的創作談》中,詩人談及創作初衷和創作理念,直言不諱地批判唯發展主義對多元文化的瓦解,“我寫詩,是因為我站在鋼筋和水泥的陰影之間,我被分割成兩半。我寫詩,是因為我在城市喧囂的舞廳中想找回我丟失的口弦”。在詩歌的疆域里,詩人穿梭于現實與傳統、存在與(即將)虛無、工業與文化之間,將個人的生命體驗升華為人類廣泛的生活和文化經驗,喚起讀者對生態環境的感同身受。

在《做口弦的老人》中,詩人憂慮不安地意識到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猛烈抨擊人類的唯發展主義行將導致蜻蜓等自然界物種滅絕的行為并深刻地反省,“假如土地上失去了金翅拍擊的聲音/假如土地上失去了呼喚友情的回音/那世界將是一個死寂的世界/那土地將是一片荒涼的土地/有什么比這更令人絕望/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悲哀”。詩人期望發揮詩歌的救贖功能,借詩歌中的生態預警揭示發展至上帶來的生態危機后果,呼吁停止強者對弱者生存權利的剝奪,告訴人類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經濟發展潛能,持續發揮綠水青山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才是生態發展觀的核心內涵。

唯發展主義是生態危機的社會根源,是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機器和工具不會開出花朵”,吉狄馬加對此持深度懷疑和嚴厲批判的態度。要化解生態危機,人類需要撥開整個工業化建設繁榮的表象,看到自然界為此付出的慘痛代價,唯以生態健康作為約束工業化發展步伐的起點、衡量標準和終極尺度,實現改善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的協同共生路徑,方能解憂。吉狄馬加在批判唯發展主義的生態詩歌中,高度的使命意識和深刻的情感痕跡契合了海外讀者的生態詩學主張,呼應了他們的生態詩學訴求,甚至成為一些國家的他山之石。

三、生態整體觀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说拿}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8]實際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一個彼此緊密依存的生命連續統一體,統一體上的任何一部分著涼發燒也是人類的著涼發燒,命運休戚相關,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整體價值決不能為任何利益讓步。

吉狄馬加基于對中國和世界生態危機現狀的深度思考、對全人類的共同關切,深情地描寫了搏擊長空、傲視群雄的雄鷹,雪域高原矯健的雪豹,高寒草原迅捷的藏羚羊,擁有彝人面龐和鷹爪印痕的巖石,賜予萬物旺盛生命的大地,孕育生物種群的河流和生長于山野貧瘠之地卻恒具氣節的蕎麥等自然界有靈之物,細膩書寫了呼應印第安部落命運的土著頌歌等,這些對自然界俯仰皆是的生命的詩意言說和頌歌,既是追求對自然界深度認知的寫作,又是喚起海外讀者共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態整體觀寫作。

沉默是對“將自然整體的根本利益視為最高利益”的冷漠,是當代社會的負面注腳,是共情的失語。吉狄馬加深刻的作品以生態整體利益為終極價值考量,以詩歌撞擊情感,運用動物書寫來表征自然界有靈萬物的思想情感,借雪豹的言說告誡人類:對野生生物的毀滅,人類止步之處乃人類新的開端。雪豹的主體性地位和警示性內涵促使共情詩學話語的產生,吉狄馬加生態詩歌的動物言說正是這一語境的產物?!段?,雪豹》的主人公雪豹,生活在雪線附近,常年出沒于較穩定的獨特生存區域,熟稔并遵循自然法則,“在峭壁上舞蹈/……/自由的領地/在這里只有我們/能選擇自己的方式/我的四肢攀爬/陡峭的神經/爪子踩著巖石的/琴鍵,輕如羽毛”“我與生俱來——就和巖羊、赤狐、旱獺/有著千絲萬縷的依存/……/我們活在這里已經很長時間/誰也離不開彼此的存在”。

生命共同體就像一場多聲部的大合唱,不同聲部的旋律和諧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和可持續的前提,保障每個聲部成員旺盛的生命力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盁o論對于人類,還是對于我們自己/或許這已經就是最后的機會/因為這個地球全部生命的延續,已經證實/任何一種動物和植物的消亡/都是我們共同的災難和夢魘/在這里,我想告訴人類/我們大家都已無路可逃……”。雪豹的瀕臨滅絕是人類面臨的潛伏災難,敘述主體通過想象自身消亡的末日景象來警示世人,人類與雪豹,一損俱損,沒有任何國家、任何物種能夠獨善其身,只有人類超越物種和時空實現對整個生物圈的博愛,才能找到從全局出發的有效治理之道。

美國自然文學作家巴里·洛佩茲在《我,雪豹》的序中這樣寫道:“《我,雪豹》所到國家讀者如潮,均為之拍手稱贊。它的出版正值人類意識到作為雪豹的兄弟姐妹,人類的命運與雪豹休戚與共,已經共處危險之中?!盵9]巴里·洛佩茲對吉狄馬加詩歌中的生態思想意蘊、對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生態困境所做的思考及詩歌對人類與自然的整體生存觀照等多維生態價值的挖掘與關注,道出了吉狄馬加生態詩歌受海外讀者喜愛的關鍵所在——對人類共同價值的關切。

四、結語

吉狄馬加的詩歌根植于強大的中華文化根系、豐富的漢語語義網絡和全貌的彝族民族志敘述架構,吸收中外悠久的優秀文化精粹,覆蓋人類的社會規范,詩人將對生態破壞的憂慮與關切熔鑄于中國當代詩歌,揭示生態災難的根源,對恢復和重建人類的自然責任感做出了具有建設性價值的嘗試。其理性思考與感性表達融會貫通的詩學思維與書寫方式,飽含著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闊視野,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刻、生動解讀。

吉狄馬加詩歌海外傳播的空間和路徑,實際上就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為基礎,以建立、培養與海外讀者的情感為依托,最終推動海外讀者的認知共情。曾經,人類以痛吻豹,豹報之以歌;此刻,人類當以鳳凰涅槃之心吻豹,與世界人民一道打好應對生態危機的攻堅戰。吉狄馬加堅持以海外讀者的心靈認同為詩歌的終端價值,集中體現出中國當代詩歌尋求與世界生態話語對話付出的努力。

[本文為同濟大學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雙強項目“‘一帶一路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機制與能力提升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TJSQ22ZD01)]

參考文獻:

[1]阿多尼斯,等.吉狄馬加的詩歌與世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2.

[2]阿多尼斯.詩歌之路[N].光明日報,2014-07-21.

[3]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求是,2019(3).

[4]吉狄馬加.與白云最近的地方[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7:19.

[5]習近平.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8/c_1114794507.htm.

[6]吉狄馬加.吉狄馬加演講集[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1:144.

[7]吉狄馬加.吉狄馬加的詩[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16.

[8]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求是,2019(3).

[9]Hallinan,V.:“Barry Lopez brings us I,Snow Leopard”,https://bookscansavealife.com/tag/jidi-majia/,2016-4-14.

(擺貴勤為上海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同濟大學博士;孫宜學為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復旦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校:王志昭

猜你喜歡
海外傳播
武術的海外傳播實證研究
莫言英譯作品海外傳播環境分析
全媒體視域下武術海外傳播策略研究
“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何做好海外傳播
“一帶一路”下的中華文化海外傳播
國產電視劇海外傳播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維度與偏差
“一帶一路”視域下民營企業的海外傳播策略
從莫言作品的海外傳播看東西方文化的認同構建
淺析戲曲跨文化傳播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