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現代產業學院推進創新創業旅游人才培養

2023-05-30 23:48卜曉梅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16期
關鍵詞:共建共管共享

卜曉梅

摘要:旅游專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自帶產教融合的基因,但旅游教育的發展卻日漸疲軟?,F代產業學院的提出為培養創新創業旅游人才提供了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實現各參與主體的“共建共管共享”是文旅現代產業學院運行的關鍵:共建強調基于旅游產業鏈和科技人文“雙輪驅動”的頂層設計,契約制和項目制是共管的制度保障,利益共享則應堅持“學生利益優先”為基礎和開放包容的姿態。通化師范學院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設文旅現代產業學院時應充分結合校情和地情,從頂層設計、體制機制、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入手,以期助力旅游專業的復興與一流旅游專業的建設。

關鍵詞:旅游人才;現代產業學院;共建;共管;共享

一、引言

互聯網上一篇名為《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擱淺,就業觸礁》的文章詳細介紹了旅游專業的尷尬處境,而更讓旅游教育從業者尷尬的是下面的一條留言:“我兒子今年高考就被調劑到旅游管理專業了,真的煩躁死了,這樣的專業真的可以完全取消了,不是害了孩子嗎!”(2022年7月28日)。那么,旅游管理專業真的已經成為“害人”的專業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丁笆奈濉甭糜螛I發展規劃》提出“旅游業要充分發揮為民、富民、利民、樂民的積極作用,成為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幸福產業”,要為“基本建成世界旅游強國”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如此重大的任務沒有強大的人才支撐是無法實現的。但這位家長的言論無異于當頭棒喝,使我們不能不深刻地思考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養目前面臨的困境:多年積弊未除又新添疫情摧殘,招生人數減少、專業撤銷已不是個例,旅游專業的發展卻已到“變則興不變則亡”的關鍵時刻?!冬F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發布掀起了我國高等教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熱潮?,F代產業學院本質上是解決人才供需失衡的矛盾,是產教融合的時代創新,其為創新創業旅游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

二、邏輯——現代產業學院為旅游專業正名

(一)旅游專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自帶產教融合的基因

1978年10月成立的江蘇省旅游技工學校(現南京旅游職業學院)、1979年成立的上海旅行游覽??茖W校(現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北二外于1979年2月成立的旅游干訓部和1981年7月成立的旅游系,等等,這些我國早期成立旅游相關專業的學?;蛘邔iT的中等、高等??坡糜螌W校都是因旅游業對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而出現的。建立之初,師資隊伍的建設、專業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等都是通過不斷實踐和摸索而日漸完善的。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教師先進行專業實踐和對外學習,然后進行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在和行業的不斷互動中構建教學體系和學科理論。如1980年杭州大學(現已并入浙江大學)成立旅游經濟專業時,專業負責人徐秉文老師以給飯店做政治經濟學講座為交換,每周一晚為飯店的服務員和領班講授旅游專業課,請對方提意見,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滿足行業需求是當時辦學的宗旨之一,重視產教融合是這一時期人才培養的突出特點。專業因行業而生,學生因專業而生,學生為行業服務,就是為國家爭得榮譽。在以涉外旅游為主的時代,學生們的使命感和榮譽感都很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很扎實,為我國旅游行業輸送了大量優秀的人才。

(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旅游專業由緊追慢趕而日漸疲軟

中國旅游業用四十年的時間走完了歐美國家一個多世紀的歷程,幾乎是以奔跑的速度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與之同步相伴的是旅游專業數量上的不斷增長。以本科院校為例,1996年我國開設旅游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有138所,2006年增至393所,2017年為608所。旅游人才培養也取得了較大成就。如在專業方向的設置上,突出學校和行業特色的結合,如中山大學的休閑與俱樂部管理結合的專業方向、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設置的高爾夫管理方向;在人才培養的層次上,逐漸形成了專、本、碩、博的完整體系;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訂單式、導師制等構建了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然而,專業發展的巨大危機并未解除。高校普遍認識到固守在傳統的專業設置上是沒有出路的,但隸屬于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科地位嚴重制約了旅游學科的發展,旅游教育改革的速度已經趕不上旅游業發展的速度。除了多年積弊未除之外,旅游業的復雜性使得產教學研融合的難度不斷提升??傊?,根基不穩、先天不足的學科弊病在行業變革的浪潮中日漸顯露,口碑和專業認同感日漸下降,以致疫情期間淪為“雞肋”。

(三)以現代產業學院為契機尋求專業復興

旅游活動是一種開放性和外延性相當強的活動,旅游業越來越成為新文科、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之間及其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沿陣地。因此,旅游專業的學科背景也必須要多元化、復合化。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在2022中國旅游科學年會上強調“文化和旅游領域是最需要創新引領、最需要人才支撐的領域之一?!甭糜螌I想突破目前的困境,培養出真正符合時代發展的創新創業旅游人才,必須以破釜沉舟之勢突破現有體制的束縛,從現代產業學院的思路上尋求突破口,探求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知識鏈、人才鏈之間的互動融合,從根本上解決旅游人才供需失衡的問題。由此,旅游專業的復興才有希望。

三、路徑——共建、共管、共享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明確提出:在特色鮮明、與產業緊密聯系的高校建設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現代產業學院。結合諸多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共建共管共享”這六個字是現代產業學院能否成功的關鍵。

(一)共建——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

1. 以產業鏈為基礎構建現代產業學院

現代產業學院是一個多元主體共建的實體組織?!按竽懙募僭O”是基于對旅游行業特殊性的認知。在建立現代產業學院時應以全產業鏈的思維主導全局,不僅要對傳統的六要素進行深挖掘精加工,更要注重產業鏈的外延整合。如近些年研學旅行的推行使教育產業被納入旅游產業鏈,鄉村振興的推動使養老產業成為鄉村旅游產業鏈的重要內容,文旅融合更是奠定了文化產業在旅游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以“大旅游”“大產業”的格局進行布局。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大數據產業學院、葡萄酒產業學院、人工智能產業學院、醫藥健康產業學院等,在文旅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中要注重與其進行互動融合,甚至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將其納入文旅現代產業學院的框架當中。至于“小心地求證”則強調產業鏈融合的循序漸進,需要時間的驗證。

2. 堅持科技和人文“雙輪驅動”

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兩條腿:科技和人文??萍冀夥湃祟惖纳眢w,人文解放人類的思想。當科技戰勝了人文,人會變成工具甚至武器,而當人文戰勝了科技,人類只能在貧窮和落后中掙扎。健康和諧而有創造性的社會應當是科技和人文同步發展。作為文理兼備的旅游業,其先天就承擔著創造這樣一個社會的重任??萍紟淼暮锰幨秋@而易見的,人文的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正如最初一條條復制的商業街出現時人們驚嘆于人類力量的偉大,但十幾年后這種商業化卻備受詬病。一個技術指導的經濟需要有倫理的基礎,應突出旅游教育人文性和科學性的雙重屬性,切忌把現代產業學院辦成“學校工廠”。世界經濟論壇歷屆發布的全球旅游業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從沒有進入過前十。中國旅游業在技術方面無疑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我們缺的是具有深厚人文素養并能夠準確運用到旅游業當中的人,缺少挖掘故事的好奇心和會講故事的創新能力。

(二)共管——以契約立基礎,以民主和開放求共治

1. 以契約立基礎,保障責權明晰

共管直指責、權、利的分配問題。作為一個多元主體參與的混合所有制組織,各主體之間,尤其是政府、學校、產業之間的責權利分配問題關系到現代產業學院的頂層設計能否落地,避免現代產業學院成為各主體撈噱頭的“標簽”,最終成為名不副實的犧牲品。當下現代產業學院還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以契約關系保障各主體之間的合作是最優選擇。建立在自由、平等、守信基礎上的契約關系比法律關系更有溫度,更有利于人才培養多元化目標的實現。在實際運營中,由于各地具體情況不同,管理模式各有差異。一般而言,掌握核心技術或科研能力較強的高校容易成為主導力量,地方經濟發展意愿強烈的往往出現政府主導,地方產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地方容易出現企業或行業協會牽頭。在現代產業學院創建之初大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種管理模式,只要是建立在平等的契約關系的基礎上并且為各參與主體所接受的管理模式就是允許的。

2. 完善審核和監督機制,確保參與主體進退有度

隨著旅游產業鏈的不斷細化和延伸,旅游企業的數量和規??焖僭鲩L,有人才需求的產業門類也越來越多。旅游現代產業學院的參與主體除了實力較強的領軍企業和龍頭企業之外,更要為大多數成長中的中小企業提供參與的機會。為了確保參與主體的進退有度,必須建立完善的審核和監督機制。制定資質、動機、職能、價值等的審核評估標準,考察其與現代產業學院的契合度。對已加入的參與主體要制定階段性的審核和監督機制,確?,F代產業學院的運行合法合規。監督機制是現代產業學院能夠長久運行的穩定器,是各參與主體能夠遵照契約精神、實現價值最大化的保障。在制定監督機制時要特別注重激發各參與主體的監督剛性,即將監督機制建立在“權”和“利”主體一致的基礎上。同時要實現信息透明化,盡量減少監督工作開展的障礙。由此,可以保證各參與主體無論實力大小、等級高低、性質公私,都可以實現平等參與、進退有度,不對正常的人才培養工作造成影響。

3. 創新“項目制”管理機制,推動價值變現

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對高等教育最深刻的影響即體現為由“單位制”向“項目制”治理的不斷轉變。項目制已固化為一種常見常用的大學治理模式,并逐漸走向了“項目治教”的路徑依賴,影響著政府組織以及高等學校對于大學學術衡量與評價的價值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整體變遷。地方普通高校在這種“唯論文、唯項目、唯職稱、唯帽子、唯學歷”的傳統的項目制管理之下,往往容易陷入“再度邊緣化”的馬太效應。

與傳統的政府處于項目分配權利中心不同的是,本文所倡導的 “項目制”強調突破高等教育系統內部資源分配的藩籬,尋求高等教育體制外的項目路徑,強化校企立項。有數據表明,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旅游領域的投資在我國各領域的投資比例是最高的。事實上,大部分將閑置資金投入到旅游業當中的投資者并不具備專業的旅游管理能力。對于很多中小型企業來說這將是致命性的打擊。因此,地方旅游企業迫切需要專業機構為其提供必要的規劃、策劃、設計、運營等方面的支持?,F代產業學院需要做的就是在市場競爭中抓住機會,創新項目制管理機制,利用其資源優勢實現?!蟆械牧夹匝h:以企業需求立項;企業、教師、學生在參與項目研究的過程中實現教科研能力和個人能力的提升,并為創新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項目研究過程中通過積累大量的案例、創新教學方法、修訂教材、調整科目設置等不斷修正與優化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企業得到發展并進一步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教師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將有更大的可能贏得高等教育體制內的項目競爭;自下而上的制度創新為政府的高效管理提供政策參考;最重要的是一大批優秀的學生將在此過程中脫穎而出,為實現價值和理想投身于旅游業的創造當中。當然,為了保障經濟利益的合理合法合規,需要不斷探索科學的管理機制,必要時可考慮賦予現代產業學院獨立法人資格的可能。

(三)共享——學生利益優先,項目共創共享

1. 堅持以“學生利益優先”為基礎

現代產業學院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構建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平臺實現價值創造。政府的政治價值是為了實現現代產業學院的公平治理,產業的經濟價值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學校的社會價值是為了培養優秀的人才,平衡三者的價值取向是實現協同創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而“學生利益優先”則是平衡三者價值取向的關鍵?,F代產業學院的一切工作都應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開放、公平、積極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當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創造力得到提升,愛家愛國的情懷得到釋放。政府、企業、學校應為學生創造價值保駕護航。如果各參與主體不能認同“學生利益優先”的理念,學生利益受損將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那么現代產業學院終將淪為培養工具人的學校工廠,而不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平臺。

2. 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推動資源共享

現代產業學院本質上是個育人平臺,是要借助多方力量培養服務社會的創新創業人才,最大限度地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加之旅游業的經濟產業和文化產業的雙重屬性,決定了旅游現代產業學院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要更致力于社會、文化、教育、公益等方面的功能。所以,旅游現代產業學院必須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推動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價值。這里的資源包括資金、設備、技術、人才、觀念等。首先,注重資源共享的技術革新。如依托大數據共享平臺建立共享資源庫,設計資源共享軟件系統,參與主體可通過賬號登錄的方式隨時查閱資源的使用情況。鄭洋提出了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資源共享方式,對于某些實體性資源來講是一種很好的借鑒。其次,鼓勵人才的自由流動。企業應盡可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走出去的機會,學校也應創造更多科研交流的平臺,允許更多的個體在這里追求自己的旅游夢想,政府應在法治的框架之內提供更多的政策便利。包容不同的觀點、給自由的思想盡情綻放的舞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才是旅游現代產業學院存在的真正意義。

四、案例——以通化師范學院為例

(一)研究背景

通化師范學院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省屬本科院校。2021年6月通化市政府和通化師范學院合作成立通化文旅現代產業學院,隸屬于經濟管理學院。作為吉林省東南部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該產業學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學院成立之時正是疫情防控時期,因此這里不對學院一年多的工作進行評價。筆者僅就其成立之初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粗淺的看法。1. 缺乏實體性人才培養創新平臺。2. 運行機制不健全,多元主體如何共管共治共享的問題沒有解決。3. 機構設置不合理,歸屬于經濟管理學院無疑會限制學院未來的發展。

(二)通化師范學院設立文旅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議

1. 注重頂層設計,做好科學論證

(1)明確文旅現代產業學院的使命和定位。使命:培養服務于地方旅游業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助推地方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定位:開放性(信息、人才、思想的集散中心)、地方性(長白山區域旅游研究中心)、應用性(為地方旅游業發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獨特性(以地方旅游產業鏈為發展基礎)。

(2)做好科學論證,構建各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基本框架,保障其運行的可行性。對各參與主體進行科學評估:確保政府政策的連續性;對前期參與的企業要進行審慎篩選,確保企業有足夠的實力和誠意;對學校的師資進行摸底,明確學校的優勢和短板;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明確彼此的責任和權利,保障三方會談的順暢。開展實地調研,深刻總結其他相關現代產業學院的經驗和教訓,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F代產業學院的運行需要更多普通的企業員工、老師、學生、社會成員的參與,因此對其心理預期、參與積極性、價值實踐路徑了解越多,效果越好。

(3)選擇合適的領導者。在初創時期,領導者的個人能力對學院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大膽而審慎地選擇學院領導人,應選擇有理想、有情懷、有能力、善合作的人擔任學院院長、委員會成員。

2. 創新體制機制,適應校情地情

(1)改革高校評估體系。打破唯學術研究論的評估體系,將企業評價、社會評價和學生評價作為重要的參考納入評價體系,實現高校評價指標多樣化,唯此,文旅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才有持續穩定的動力。

(2)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除去主體成員即在校本科學生外,社會成員(如農民、手工藝者)、企業員工、政府人員都應成為學院積極服務的對象。這些人擁有各方面的專業技能,但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和信息整合能力,在和學院的互動中能激發巨大的能量,成為地方旅游業的重要參與者。應針對不同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教育。

3. 立足地方旅游產業鏈,推動“雙一流”學科專業建設

(1)以地方旅游產業鏈為指導,嘗試模塊式機構設置。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專項規劃》,尤其是《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閑冰雪旅游大環線發展規劃》和《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發展規劃》的指導精神,有計劃分步驟地實現教學體系的產業鏈全覆蓋。建議打破常規的機構設置體系,以旅游業需求為劃分標準。如冰雪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休閑旅游是目前優先發展的專項旅游,急需大量人才,則可以各專項旅游為模塊設置現代產業學院下屬的二級機構,如冰雪旅游研究室、鄉村旅游研究室等等,從而實現與旅游產業的對接,也便于與需求方實現項目合作。

(2)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推動旅游管理本科一流專業建設?,F代產業學院的發展同旅游管理一流專業建設是一體兩面。充分依托現代產業學院,突破專業建設壁壘,設置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為科技更新和觀念變化提供彈性空間;重塑人才培養目標,使其更具指向性和操作性;加大課程體系建設,拓展學科外延、深挖課程內涵,豐富專業選修課的方向、方式和內容,加強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力度,杜絕水課;變革實踐教學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形態各異的實踐基地、平等尊重的實踐機會,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靈感;加大雙師型隊伍建設的力度,充分利用政、企、研、學的溝通交流為教師提供參與行業實踐的機會,也要對教師的實踐效果進行考核;重視教材的編寫工作,緊抓教材質量工程,不定期開展教材研討會,保證教材的及時更新;對于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型教學,助力其實現成果轉化。

五、結語

自2008年保繼剛提出中國旅游教育本科萎縮的問題至今,中國旅游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未得到實質上的解決?,F代產業學院的提出強化了旅游教育改革的路徑,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培養兼具傳承傳統內核和突破手段創新、服務地方需求和立足國際視野、批判自信有理想和理性團結有格局、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高水平應用復合型人才,使旅游教育能夠擺脫多年來“廣種薄收”的人才培養困境,實現地方需求和專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黑洞觀察.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擱淺,就業觸礁[OL].百度網https://baijiahao.baidu.

[2]韓玉靈,等.口述歷史:中國旅游業40年[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9.

[3]馬勇.新時期旅游管理專業學科建設與創新發展——2007年全國旅游管理專業院長(系主任)聯席會會議紀要[J].旅游科學,2007(06):74-75.

[4]李立國,張海生.高等教育項目治理與學術治理的張力空間——兼論教育評價改革如何促進項目制改革[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7(05):135-145.

[5]游玉佩,熊進.單位制與項目制: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制度邏輯及反思[J].江蘇高教,2017(02):21-25.

[6]鄧志新.三螺旋理論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困境根源、邏輯機理與實踐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1):45-52.

[7]鄭洋.共享經濟視域下產業學院建設耦合邏輯與實現理路[J].現代經濟探討,2022(05):99-105.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培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JKH20180882JY);通化師范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健康中國戰略下跨專業復合型旅游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以通化師范學院為例”(項目編號:JY2020034) 。

(作者單位:通化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共建共管共享
共管賬戶在跨境股權交易中的運用
高職圖書館與系部合作共建文獻資源新模式
日本否認欲與俄“共管”北方四島
掛羊頭賣狗肉的“共享”營銷
基于汽車專業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實踐研究
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企業文化與高職高專校園文化共建之探索
華洋共管新格局的開啟(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華董選舉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