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賀信精神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

2023-05-30 05:13劉輝徐艷
高教學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課程改革

劉輝 徐艷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致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的賀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基本遵循。在賀信精神的指引下,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始終堅持歷史自覺,將百年黨史校史有機融入課堂,通過講清百年奮斗歷程、講好百年奮斗成就以及講透百年歷史經驗,引導學生以史為鑒守初心,勇立潮頭擔使命;同時,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推進學賽結合,不斷提升課程教學的厚度、效度和溫度,從而讓課堂“實”起來、“深”起來、“熱”起來,推動課程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賀信精神;歷史自覺;專題案例式教學法;課程改革;展示大賽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4-0142-04

Abstract: The congratulatory letter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to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 the basic guideline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gratulatory letter spirit, the course of "Ideolog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lways adheres to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organically integrates the hundred year history of the Party and the school into the classroom, and guides students to learn from history, keep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s, and bravely take the lead in the tide; At the same time, we actively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competi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hickness, validity and temperature of curriculum teaching, so as to make the classroom "real", "deep" and "hot",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Congratulatory letter spirit;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Special topic teaching method and Case teaching method;Curriculum reform; Exhibition Competition

2020年月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在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對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取得的顯著成就、作出的重要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而且對哈工大的未來發展寄予了殷切希望,指明了前進方向。在賀信精神的指引下,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推進課程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培養大批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 堅持歷史自覺,提升教學厚度,讓課堂“實”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首先指出“哈爾濱工業大學歷史悠久”,而且他還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1]”“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2]”。這就指引我們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要提升歷史自覺,注重把黨史校史有機地融入課堂,引導學生以史為鑒守初心,勇立潮頭擔使命,提升課程內容的厚度。

(一)? 講清百年奮斗歷程,感悟初心使命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團結帶領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犧牲和創造,都是在矢志不渝地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而這一百年,也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黨同心、與祖國同行、與中華民族共命運的一百年。從革命時期“東北城市地區反侵略和民主進步運動的重要活動中心”,到新中國“工程師的搖籃”,再到今天享譽國內外的“理工強?!薄昂教烀!?,哈爾濱工業大學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打造了一大批國之重器,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因此,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我們特別重視歷史這部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善用其“鮮活材料”,“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特別是要講好新時代的故事”[3]。第一,以深厚的歷史底蘊講好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為民造福史、理論探索史以及自身建設史,引導學生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弘揚英勇斗爭的革命精神,堅定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傳承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努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第二,以宏闊的歷史視野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與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多年發展史以及中華民族近代以來一百八十多年奮斗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歷史長河中把握歷史規律,明確歷史方位,找準發展方向;第三,以生動的歷史故事講好黨史中的校史,特別是哈工大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同仇敵愾、英勇斗爭的歷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愛國奉獻、艱苦創業的歷史以及在新時代改革創新、奮發作為的歷史,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賡續哈工大人許黨報國的紅色基因。

例如,在講授“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的知識點時,可以聯系1840年鴉片戰爭后,面對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近代中國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而進行的艱辛探索的歷程:從農民階級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到地主階級洋務派興辦的洋務運動;從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的戊戌變法到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的辛亥革命,都沒有能夠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的指導思想、沒有堅強的革命政黨、不能充分地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更重要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而反過來看,這些近代階級、階層在探索國家出路時所具有的弱點、所犯的錯誤,恰恰就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因此,通過聯系近代的歷史,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認識到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有著歷史必然性,愛國,自然就要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了。

(二)? 講好百年偉大成就,增強信念信心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4],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而在伴隨共和國成長的70多年歲月里,哈工大也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鑄就了一次次輝煌。從中國第一臺會下棋能說話的計算機到中國第一顆高校牽頭自主研制的小衛星,從國際首個星箭一體化飛行器到全球首創反射面結構系統……無數的“第一”和“首創”見證著哈工大為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因此,中國共產黨和哈工大的百年歷史向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更使人們信心滿懷、步履堅定、斗志昂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注重引導學生學史增信,筑牢信仰之基,增強必勝信心。第一,以豐富的史料展現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開天辟地、新中國建立后改天換地、改革開放時翻天覆地、進入新時代后驚天動地的歷史,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引導學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第二,以扎實的理論功底闡釋中國共產黨百年來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的歷史,特別是注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使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以及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第三,以標志性的成果展現哈工大師生勇攀科研高峰、建設科技強國的突出成就,引導學生崇尚先進、見賢思齊,不斷將榜樣的力量轉化為自身攻堅克難的動力。例如,哈工大苑世劍教授團隊提出的新一代流體高壓成形技術攻克了國際性難題;劉永坦院士團隊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萬里海疆筑牢“海上長城”。通過對這些案例的講解,能夠不斷增強學生們迎難而上的勇氣和解決“卡脖子”難題的信心,使其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三)? 講透百年歷史經驗,汲取奮進力量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歷史經驗總結,也善于總結歷史經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在黨的重大歷史關頭,曾先后制定《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個重要歷史文件,為人們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提供了基本遵循。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堅持”科學凝練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6],從而深刻揭示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而第一條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就是命脈所在。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百年哈工大也正是“在黨的領導下”形成了獨特的發展路徑、特色的辦學模式和特有的精神文化,鑄就了輝煌。因此,我們應當倍加珍惜、始終遵循這“十個堅持”,使之成為當代青年學習成長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第一,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把“十個堅持”闡釋好。一方面,結合重要文獻、重要講話精神講透徹“十個堅持”的豐富內涵;另一方面,結合黨史事件、黨史人物講清楚“十個堅持”從何而來,幫助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第二,深入挖掘“十個堅持”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引導學生傳承中國共產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弘揚“愛國、求是、團結、奮進”的哈工大精神和“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激勵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創新創造,凝聚起磅礴力量。

總之,中國共產黨和哈工大的百年歷史中珍藏著堅守初心使命的生動故事,記錄著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更蘊含著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關鍵密碼,具有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巨大功能,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最鮮活、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素材,為課程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

二? 改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度,讓課堂“深”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學校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且在教書育人中要“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因此,在賀信精神的指引下,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積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通過將“專題案例式教學法”作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的重要抓手,不斷以環環相扣的問題啟發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以鮮活的案例引導學生,提升課堂教學的效度。

(一)? 以環環相扣的問題啟發學生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7],思想尚處在不成熟階段,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這就要求教師在“深入分析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把握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接受機制和成長成才規律”[8]的基礎上,以“教材知識點”為依托,不斷將教材的“重難點”與大學生的“關注點”“疑點”緊密結合,同時通過科學設置教學專題,精心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邏輯性的系列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在對教材第一章“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內容進行講解時,我們主要圍繞著大學生的“人生之問”,設計了“人的本質是什么?”“個人和社會有什么樣的關系?”“人為什么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怎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如何創造有意義的人生?”等一系列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從而將問題意識貫徹于教學的全過程,啟發學生的思考。

(二)? 以徹底的理論說服學生

馬克思曾教導我們,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所以,教師要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對關鍵性問題進行透徹的學理分析,通過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語錄文獻、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成果幫助學生把道理學深悟透,有效地直擊“痛點”、疏通“堵點”。例如,在講解“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認識”這一難點時,我們首先引導學生對古今中外學者關于“人是什么”的觀點進行了回憶,并分析其中的閃光點和不足;然后,著重從社會性、全面性、歷史性這三個方面對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斷進行深入解讀,揭開人的本質之謎;最后,帶領同學對提出這一重要論斷的經典文獻——《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進行重點剖析,幫助大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夯實理論基礎。

(三)? 以鮮活的案例引導學生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純粹思辨的觀念”和“書齋里的學問”,“實踐性”是其顯著的特征。因此,當代大學生不僅要知道馬克思主義“是什么”“為什么”,更要學會“怎么看”“怎么辦”,也就是要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探索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而豐富的案例恰恰就是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的重要橋梁。在教學中,我們主動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按照科學性、導向性和貼近性等原則選取了國內外的大量典型案例,特別是及時將最新的時政熱點、新聞報道融入課堂,并通過創設情境、組織討論、縱橫比較,加強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理解,提升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深化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顯著特征”知識點時,就積極引導學生對中美抗疫的差異進行討論,進而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

總之,“只有注重教師供給側改革與學生需求側改革,才能更有效地推動教與學的雙邊互動與良性發展。[9]”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正是通過運用“專題案例式教學法”這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需求為考量、以教學重難點為核心、以案例為紐扣、以文獻為延伸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引導著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的有機統一。

三? 推進學賽結合,提升教學溫度,讓課堂“熱”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币虼?,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特別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通過組織“課程學習成果展示大賽”,努力讓師生“動”起來,讓課程“熱”起來,不斷提升課程的親和力和活力。

(一)? 明確主題,分組研討

在開學初,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擬定活動方案,明確活動主題。隨后,各班學生以8~10人的規格進行組隊,并根據活動主題及自身特長確定具體選題和形式,展開研討。無論是“自編、自導、自演”,還是“自拍、自彈、自唱”,都是學生們在對課程內容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和情感上的體驗,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實踐創新的能力。在這一環節,教師全程參與了指導,并進行統籌協調。一方面,在選題上,既要避免選題集中、覆蓋面窄,還要防止論題過大,難以駕馭;另一方面,在討論中,教師要對學生討論內容的思想性、政治性、價值性進行嚴格把關,避免出現歷史事實、觀點評判方面的偏差,更不能使之成為娛樂性的文藝活動,以確保研討活動始終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展開。

(二)? 展示成果,師生點評

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教師在每次課后留有10~15分鐘時間給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分享學習感悟。同時,通過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形成活躍的討論氛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以正面激勵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團隊合作的效果給予肯定;另一方面,及時指出學生展示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觀點陳舊、形式單一等。特別是對其中的模糊觀點作了進一步闡述,從而讓道理越論越清、越辯越明。通過這樣的翻轉課堂,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團隊協作的品質,更使單向的理論教學變為雙向的交流互動,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提升了課程的親和力。經過一個學期的開展,全年級1 375名學生中共產生了140多個學習成果,例如原創歌曲《寫給理想的歌》、詩朗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托起我的中國夢》、微視頻《萬眾一心齊抗疫》、情景劇《蛻變》以及快板《道德爭鳴時》。

(三)? 組織比賽,交流提高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優秀學習成果的育人作用,拓寬育人范圍,教研室的教師齊心合力舉辦了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課程學習成果展示大賽”,并得到了學校宣傳部、學工部和教務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比賽前,各班任課教師及學院教授在“價值觀正確鮮明”“富有思想性和創造性”“展現當代大學生思想風貌”三大原則的指導下對140多個學習成果進行了層層篩選。最終,確定10個作品參加“課程學習成果展示大賽”。比賽中,學生們通過多樣形式講述著脫貧攻堅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感人故事,抒發出愛黨愛國愛校的濃烈情感以及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滿滿信心,展現出哈工大青年學子們的道德風貌與青春風采。比賽后,學生們紛紛表示在這堂“別樣”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上精神受到洗禮、靈魂受到觸動。特別是“學習強國”“深圳新聞網”“中國教育在線”等媒體也對大賽進行了宣傳報道,從而在學校和社會層面引起了良好反響??傊?,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采用的“學賽結合”的方式很好地建構起了認知-體驗-實踐-認知的教育運行機制,使課程在“有說有唱”中變得“有知有味”,是對落實賀信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八個相統一”重要要求、推動思政課提質增效而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在今后,我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重要囑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為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規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15.

[2]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24.

[3]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31.

[4]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2-65.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6]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71.

[7]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8] 吳潛濤,王維國.增強親和力、針對性,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7-9.

[9] 代玉啟,馬靜.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基本結構與提升方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9(24):36-38.

基金項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嬗變的理路研究”(19YJC710040);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專項課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HITSZIP19002)

第一作者簡介:劉輝(1987-),女,漢族,湖南邵陽人,法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修養與法律基礎教育傳播。

*通信作者:徐艷(1986-),女,漢族,四川自貢人,法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課程改革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淺談少學時專業的《工程制圖》課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試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改探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