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影響因素與行為調查研究

2023-05-30 22:13陳立群
大學教育 2023年1期
關鍵詞:大學生

陳立群

[摘 要]大學生是否認同和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影響著社會整體低碳意識的發展。文章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某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運用計劃行為理論,就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愿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表明,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為此,文章提出了加大宣傳力度和開設公共選修課,社會、家庭和學校聯動,開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構建綠色文明教育體系等建議,以推動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方式行為。

[關鍵詞]低碳生活方式;大學生;低碳行為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1-0118-06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以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長,氣候變暖日益明顯,這嚴重危害到人們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在這樣的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應運而生?!暗吞肌敝饕傅氖禽^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低碳生活方式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能源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生活方式倡導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節能減排,如節約用水、用電、用氣,注重廢物回收和利用等??梢哉f,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種低消耗的經濟、健康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新方向。大學生是一個能夠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高素質群體,他們作為時代的開拓者,對低碳生活方式的認知與行動,將帶動社會整體低碳環保意識的發展。

一、研究設計

(一)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本研究以Icek 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為研究基礎。計劃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會影響行為意愿,從而影響實際行動。利用計劃行為理論,可以測量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對其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意愿與實際行動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如圖1所示。

假設1: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2: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3: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4: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讓受訪者填寫問卷。問卷中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愿和行為所構建的項目參考了陳小連等人的研究成果,以獲得測量項目。本研究采用SPSS 26、SmartPLS 3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與建議。

(三)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紹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問卷的說明及對被調查者的感謝。第二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專業和年級。第三部分是量表部分,也就是本研究的五個變量。量表中的問題按李克特五級量表(Likert 5?grade scale)形式展開,每個選項被賦予了相應的分值。

(四)調查樣本

本次研究對海南Q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選取海南Q高校作為調查樣本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海南著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中,生態環保是許多舉措的重要前提,低碳生活方式在海南的普及尤為重要。第二,Q高校是海南培養培訓小學與幼兒教師的主要基地,通過對Q高校大學生進行調研,一方面可以了解該高校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和行為;另一方面,生態文明教育已逐漸融入小學與幼兒園的課程,該校大學生作為未來小學與幼兒園的教師,低碳生活方式認知與行為對其日后從事教育工作時向學生普及相關低碳知識至關重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1份,問卷有效率為97.6%。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總體情況分析

1.性別構成

在781份有效問卷中,男生共180人,占23.05%,女生共601人,占76.95%??梢钥闯?,女生人數占大多數,約是男生人數的3倍。

2.專業構成

在專業構成方面,教育學類專業占大多數,占比達43.66%,符合海南Q高校作為師范學校的特點。其他專業按占比依次為文學19.72%、管理學17.8%、理學10.5%、藝術學7.68%、經濟學0.38%和工學0.26%,專業占比雖有不同,但覆蓋面廣,證明了本研究樣本的全面性。

3.年級構成

本次收集的有效問卷中,大一的學生占43.79%,占比將近一半;其次是大二的學生,占35.85%;大三與大四的學生因見習與實習等原因,參與人數較少,分別占17.67%和2.69%。

(二)差異性分析

1.性別維度

為了測試大學生性別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各變量的差異,本研究通過SPSS 26軟件,采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進行測試。獨立樣本T檢驗的檢測指標為Sig.值是否小于0.05,如果Sig.值小于0.05,則說明性別與變量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如表1所示,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變量中,方差方程的Levene檢驗的Sig.值為0.044,小于0.05,說明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方程齊性不一致,須讀取方程不相等的Sig.值(雙尾)0.972,此值大于0.05,說明大學生性別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變量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同理,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和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的Sig.值(雙尾)分別為0.710、0.924,均大于0.05,因此大學生性別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

然而,在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變量中,其方差方程的Levene檢驗的Sig.值為0.192,此值大于0.05,說明數據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即方差齊性一致;讀取方程相等的Sig.值(雙尾)0.011,此值小于0.05,說明大學生性別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變量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同理,低碳生活方式方程相等的Sig.值(雙尾)為0.010,小于0.05,因此大學生性別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行為之間有顯著性差異。

2.專業維度

為了測試大學生的專業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變量之間有沒有顯著性差異,本研究通過SPSS 26軟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測試。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檢驗指標為:方差齊性檢驗的Sig.值大于0.05,則說明方差是齊的,可以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若方差分析的Sig.值大于0.05,則說明幾組數據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如表2所示,低碳生活方式的5個變量的方差齊性檢驗的Sig.值均大于0.05,因此可以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和低碳生活方式行為這4個變量的方差分析Sig.值均大于0.05,說明大學生的專業維度與這4個變量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另外,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的方差分析Sig.值等于0.05,但在事后檢驗多重比較的數據中,僅有文學和理學專業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且理學專業學生占比較小。因此,本研究認為,大學生專業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變量之間也沒有顯著性差異。

3.年級維度

在年級構成中,參與調查的大三、大四的學生人數較少,不滿足正態分布。因此,為了測試大學生的年級維度與低碳生活方式變量之間有沒有顯著性差異,本研究采用SPSS 26軟件的Kruskal?Wallis檢驗,這是一種適用于測試多種數據差異的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檢驗指標為:若Sig.值小于0.05,則數據之間有顯著性差異;若Sig.值大于0.05,則數據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如表3所示,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和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這3組變量的Sig.值均小于0.05,因此年級維度與這3組變量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然而,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與低碳生活方式行為這兩組變量的Sig.值均大于0.05,說明年級維度與這兩組變量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三)測量模型

為了檢驗模型,本研究采用了一種結構方程建模技術,即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簡稱PLS),對數據進行分析。PLS允許研究人員整合測量和結構模型。測量模型檢驗了指標和潛在結構之間假設的聯系,而結構模型估計了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潛在結構之間假設的路徑。本研究采用SmartPLS 3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在軟件執行第一次運算后發現,變量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的第4個項目的外部模型載荷值低于0.7,不符合大于0.7的標準。因此,本研究將此項目刪除后再進行二次運算,得出結果如表4、表5所示。

如表4所示,除了B1項目的外部模型載荷值為0.697,其余項目的外部模型載荷值均大于0.7。但0.697非常接近0.7,因此本研究接納此值,說明所有變量的項目均有信度。此外,所有變量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說明所有變量均有信度;所有變量的組成信度CR值均大于0.7,說明所有變量均有組成信度;所有變量的平均抽取變異量AVE值均大于0.5,說明所有變量均有收斂效度。因此,所有變量的構成層面均具有信度和收斂效度。

如表5所示,所有變量的構成層面的AVE的根號值均大于該變量與模型中其他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因此所有變量的構成層面均有區別效度。

(四)結構模型

1.共線性診斷

如表6所示,當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作為因變量時,自變量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和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的VIF值分別為1.399、2.011和1.741;當低碳生活方式行為作為因變量時,自變量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的VIF值為1.000,這些VIF值均小于5,說明結構模型中各變量的共線性問題并未達到嚴重程度。因此,共線性問題不會對結構模型的路徑系數估計造成不良的影響。

2.路徑關系的檢定

如圖2和表7所示,本研究四個假設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314、0.402、0.391和0.609;t值均大于1.96;偏差修正的置信區間95% CI LL和95% CI UL的數值均不包含0,由此可以判定,本研究的4個假設均成立。

3.模型解釋能力分析

評鑒模型解釋能力的兩個重要指標是決定系數R2值和解釋效果值F2。其中,R2值是因變量的解釋能力,一般在0~1之間,數值越高,解釋能力越強。從圖2和表7可以看出,當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作為因變量時,R2值為0.635,屬于中度解釋能力;當低碳生活方式行為作為因變量時,R2值為0.371,屬于弱度解釋能力。效應量(F2值)是剔除模型中特定外生變量后R2值的變化。F2值可用于評估外生變量對內生變量是否具有顯著的解釋能力。根據F2值評價原則,當0.02 < F2 ≤0.15時為較低的效應值;當0.15 < F2 ≤0.35時為中等效應值;當F2 > 0.35時則為顯著較高的效應值。從表7可以看出,雖然假設1的F2值為0.035,屬于較低效應值,但假設2和假設3的F2值分別為0.220、0.241,屬于中等效應值,假設4的F2值為0.589,屬于較高的效應值。因此,綜合而言,本結構模型有中度左右的解釋能力。

4.模型預測能力分析

預測相關性意味著模型可以準確地預測內生構造的值。評估預測相關性可以通過Q2值來判斷。Henseler等學者提出,如果Q2的值大于0,則結構模型對這一內生構式具有預測相關性。從表7可以看出,4個假設的Q2的值均大于0,這說明本研究結構模型與內生構造值具有預測相關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結構模型中的因果關系均成立,且有較好的結構品質。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大學生群體特征對低碳生活方式的影響

通過差異性的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群體的性別維度,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和低碳生活方式行為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在專業維度,所有變量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在年級維度,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和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之間有顯著性差異。

2.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的影響

通過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的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均對他們的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也就是說,為了提高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須提高他們對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

3.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的影響

通過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的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對他們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提高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可以強化他們的低碳生活方式行為。

(二)建議

1.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和開設公共選修課培養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

在本研究中,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主要指的是大學生對低碳生活方式行為的認知情況,包括低碳行為的必要性、低碳生活方式與碳排放及減緩氣候變暖的關系等。因此,在學校層面,應加大低碳生活方式宣傳力度,如通過校園網、宣傳欄、公眾號、視頻號等,多渠道多方面地宣傳低碳生活方式,培養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另外,在大學生的專業維度,本研究的各變量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學??梢蚤_設校級低碳生活方式公共選修課,培養各專業學生的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也可以讓大學生將學習到的低碳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專業領域。這兩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態度在大學生年級維度的顯著性差異。

2.通過社會、家庭和學校的聯動影響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

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主要指大學生周邊非常重要的人(家人、師長、好友、偶像等)對低碳生活方式的看法,包括他們是否在生活中注意和做到節能減排,以及是否贊同大學生在生活中的低碳行為等,也就是說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會受到周邊人的影響。因此,應通過社會、家庭和學校聯動,普及低碳知識、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在社會層面,可以通過各級政府從交通出行,生活用水、用電,垃圾分類,購物等方面對低碳知識和生活方式進行宣傳、引導,并落實到社區,從而讓各個家庭都有低碳生活的意識。而學校除了日常的低碳生活方式宣傳和引導,還可以通過公益活動進社區、進家庭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了解低碳知識與低碳生活方式。社會、家庭和學校的聯動,可以讓大學生在各種環境中耳濡目染,從而影響其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主觀規范在年級維度的顯著性差異。

3.通過開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規范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

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主要指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經驗和預計踐行低碳生活方式會遇到的阻礙。大學生掌握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識和技能越多,他們所預期的阻礙就越少。因此,可以通過開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來規范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成立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社團,并由教師進行指導,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垃圾分類、廢物循環利用、節約水電、低碳購物習慣等的宣傳和實踐。讓大學生掌握更多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識和技能,并對這些知識和技能加以實踐,可以規范他們的低碳生活方式知覺行為控制,同時可以減少此變量在大學生性別維度的顯著性差異。

4.通過構建綠色文明教育體系強化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與行為

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意愿指大學生是否愿意踐行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行為指他們是否有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實際行動。在培養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態度、影響他們的主觀規范和規范他們的知覺行為控制后,還須構建綠色文明教育體系來強化他們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意愿與行為。綠色文明教育體系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第一,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如制定校園能源消耗的測算與分析、低碳生活措施、低碳監管機制等方面的制度,通過科學的管理制度來對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方式進行指導。第二,低碳教育進課堂。這既包括開設全校公共選修課,也包括各任課教師將低碳的理念融入各門課程的教育教學中。低碳教育進課堂,不是簡單地對學生進行“說教”,而應是通過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低碳、愛上低碳并宣傳低碳。第三,創設低碳校園文化與環境。如通過線上與線下等多種渠道對低碳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進行宣傳,形成良好的低碳校園文化;將變頻燈、聲控燈、感應水龍頭等低碳技術運用于學生經常出入的教室、實訓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等場所,讓學生在低碳的文化和環境中逐步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第四,建立低碳生活激勵機制。如評選并獎勵“節能宿舍”“低碳達人”,將學生低碳生活行為納入優秀班級、優秀宿舍等評選中,通過各種激勵機制的建立,強化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意愿與行為。

[ 參 考 文 獻 ]

[1] HENSELER J, RINGLE C M, SINKOVICS R R. The use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J].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9,20: 277-319.

[2] HAIR J F, RINGLE C M, SARSTEDT M. PLS?SEM: indeed a silver bullet[J].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11,19(2):139-151.

[3] FISHBEIN M, AJZEN I.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Marseille: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5:53.

[4] 陳小連, 胡孝平. 大學生低碳旅游感知價值、參照群體及參與意愿之關系研究 [J].生態經濟,2012(3):87-9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EB/OL].(2021-02-02)[2021-05-19].http://www.mee.gov.cn/zcwj/gwywj/202102/t20210222_821923.shtml.

[6] 李海燕. 低碳生活方式支撐體系研究:基于協同演化的分析框架 [J].武陵學刊,2014,39(5):42-50.

[7] 劉文龍,吉蓉蓉. 低碳意識和低碳生活方式對低碳消費意愿的影響 [J].生態經濟,2019,35(8):40-45.

[8] 楊靜利,代國華. 低碳校園的探索[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1):129-132.

[責任編輯:鐘 嵐]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新大學生之歌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從8 個字看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