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補助與實質性創新

2023-05-30 10:48喬鵬程張巖松龐成成
關鍵詞:政府補助融資約束高質量發展

喬鵬程 張巖松 龐成成

摘? 要:伴隨政府創新補助的不斷加大,中國企業如何利用現有技術重點提升企業實質性創新水平成為熱點話題,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前景理論以及融資優序理論,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采用中介效應實證研究方法,探討政府補助通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促進實質性創新這一路徑的可行性以及進一步研究企業異質性與企業規模對其產生的影響。研究發現:(1)政府補助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2)融資約束顯著降低企業實質性創新;(3)政府補助通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顯著促進實質性創新以及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非國有企業這一路徑更為明顯;研究結果拓展了政府補助、融資約束、實質性創新三者相關研究深度,為企業緩解融資約束、提升實質性創新,提供思路與經驗證據。

關鍵詞:政府補助;融資約束;實質性創新;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3.1;F8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23)01-0024-07

引言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實質性創新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驅動力。作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實質性創新已成為企業調整產業結構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實質性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正深度融合并持續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與更深程度推進。國務院出臺《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雙創”升級版意見》,積極推動深入實施實質性創新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創新質量。伴隨政府創新補助的不斷加大,中國企業如何利用現有技術重點提升企業實質性創新水平成為熱點話題。結合以往研究來看,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積累與推動作用,巴曙松研究認為政府補助顯著提升企業創新績效[1],王羲發現建立健全的政府補助機制有利于提升其對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2]大部分學者以研究政府補助與創新投入為主,較少將政府補助、融資約束、實質性創新三者結合進行研究。政府補助與企業實質性創新具有怎樣的聯系?政府補助是否能夠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政府補助能否通過降低融資約束來提升實質性創新?針對這些疑問,本文以2010—2020年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前景理論以及融資優序理論,借助中介效應實證研究方式,研究政府補助、融資約束、實質性創新三者間的內在聯系。本文嘗試從實質性創新這一概念出發,深入討論政府補助通過降低融資約束對企業實質性創新的作用機制。本文可能貢獻在于有助于厘清政府補助、融資約束與實質性創新之間的作用機制,豐富政府補助相關領域研究。為政府出臺切實有效的補助政策提供理論依據,為政府制定科學有效的補助政策與進一步規范企業實質性創新行為提供一定的建議。

一、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一)政府補助與實質性創新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在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壓力下,企業實質性創新水平會明顯下降,同時實質性創新是一個保密性較強,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的投資項目,投資者難以判斷企業發展前景導致投資者更換其他投資項目。政府采取補助方式干預企業創新研發活動,一定程度上肯定企業創新研發水平,有效增加投資者投資信心,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活動。[3]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重要方式,政府補助在企業創新、企業結構轉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外一直采取政府補助支持企業創新活動來獲得高經濟增長速度與科研創新能力。Hall以公共資金視角研究其對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4]企業創新往往需要大量資金,而創新研發活動是否成功還受限于多種因素。有的企業會主動降低創新投入資金以達到降低企業風險的目的,但易導致企業創新積極性缺乏[5],實質性創新成果無法滿足企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結合以往學者研究,政府補助對實質性創新影響可大致分為以下方面:一、政府補助有效降低企業創新研發活動的不確定風險,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企業實質性創新依賴于企業創新投入力度[6],因企業創新研發活動具有不確定、高風險、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政府補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創新研發投入造成的資金約束[7],有助于企業配置更多資源進行實質性創新,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政府補貼降低企業與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程度,緩解融資約束,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谛盘杺鬟f理論,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間接獲得政府的肯定[8],有助于向市場投資者傳遞積極正面的企業信號[9],增加投資者對企業信任程度,有效降低投資者對企業創新研發項目的風險預估進而降低企業融資約束,間接提升企業實質性創新能力。政府補助發揮著示范與誘導作用,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將是否獲得政府補助作為篩選投資企業的重要標準,一般認為獲得政府補助表明企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投資者更愿選擇獲得政府投資的企業。政府補助顯著增加企業融資機會,有效緩解擔保機構造成的協調失靈與銀行貸款分配不均的負面影響,有效緩解企業因融資約束造成的實質性創新不足。[10]三、政府補助會激勵企業進行更多的創新投資從而有效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許多研究表明,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研發投資程度存在顯著促進效應,即政府補助引誘企業增加創新投資。趙康生以中國主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從企業特征角度出發,研究發現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投資具有持續促進作用。[11]胡登峰采用訪談法分析比亞迪汽車政府補助與創新研發支出[12],發現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研發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政府補助顯著增加企業創新投入。高偉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分析,發現政府對企業創新投入具有額外的激勵作用且在市場高集中下更為顯著。[13]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1:政府補助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

(二)融資約束與實質性創新

自從Modigliani奠定融資約束的理論基礎[14],學術界對融資約束的研究從未停止。研究普遍認為由于不完美市場中 信息不對稱與代理問題不能消除,與企業內部管理者相比,外部投資者獲取企業內部信息渠道有限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隨著研究的愈發深入,學者們將目光集中到融資約束與企業實質性創新上。研究發現企業實質性創新對企業融資約束變化反應敏感的原因在于:一、基于信貸配給理論,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風險與所獲得利潤進行信貸發放并且考慮各種違約風險導致僅有部分企業獲得實質性創新所需要的資金。由于企業創新投資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高風險、高沉默成本的特性[15],企業融資難度相對較大,嚴重影響企業實質性創新。企業實質性創新為避免信息泄露而不愿披露與實質性創新有關的信息,而投資者因信息不對稱無法對企業實質性創新回報做出準確的判斷[16],自然不愿投資企業實質性創新,進而造成企業實質性創新融資困難。二、基于融資優序理論,企業實質性創新作為無形資產投資,相較于其他類型的投資,具有弱抵押性、長回報周期等劣勢,企業實質性創新面臨更強的融資約束。劉志雄通過構建“威脅剛性”模型,認為威脅(如融資約束較高)會導致企業在信息處理、資源節約等方面受到限制,導致企業適應組織變化能力降低。[17]當企業面臨融資約束時,多數企業傾向于選擇保守而不是創新。Omesh研究發現企業處于融資約束的情境下,企業管理者為保護個人聲譽在創新投資方面變得較為嚴謹[18],減少投資高風險、創新性強的項目進而導致企業實質性創新受限。三、由于實質性創新商業化時間較長且在創新研發過程中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資金占用量巨大。企業實質性創新對資金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一旦資金不足,企業實質性創新將難以進行下去。[19]不難看出,融資約束嚴重限制企業實質性創新[20],可見,在融資約束背景下,企業試圖通過增加企業實質性創新研發投入水平達到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的目的,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谝陨涎芯?,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融資約束顯著降低企業實質性創新

(三)政府補助、融資約束與實質性創新

Robert研究發現在發展中國家中,政府補助對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具有顯著影響[21],即政府補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融資約束,減緩因企業融資約束阻礙企業實質性創新發展。企業進行實質性創新需要大量流動資金,僅僅依靠企業內部資金無法滿足實質性創新資金需求。政府補助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實質性創新帶來直接資金支持,減輕因企業實質性創新引起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補助間接向外部投資者傳遞利好信號,吸引投資者對其投資幫助企業緩解融資約束,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傅利平研究發現,獲得政府補助的企業往往可以獲得較好的外部融資,起到緩解融資約束,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的作用。[22]梁彤纓以中國35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政府補助能夠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并且企業面臨融資壓力越大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即企業面臨嚴重的融資約束時,政府補助顯著緩解企業融資約束,提升企業實質性創新,推動企業實質性創新進程。[23]可見,學者們對于政府補助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實現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這一路徑研究研究較少[24],文章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政府補助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實現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政府補助、融資約束、實質性創新相關數據來源于國泰安、wind數據庫。本文按照以下原則對從國泰安、wind數據庫獲取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1)剔除原始數據中ST、*ST上市公司;(2)為消除極端值對回歸

造成偏差,剔除原始數據中樣本數據缺失、存在異常值的公司;(3)為保證數據回歸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對所有變量采用1%水平的Winsorize處理。經過篩選得到25367個觀測值。如表2所示。

(二)研究模型

為檢驗政府補助、融資約束與實質性創新三者之間關系,本文借鑒溫軍建立模型進行檢驗。根據上文文獻分析,文章認為政府補助影響實質性創新,為了識別這一影響路徑是否存在,文章構建以下兩個實證模型:

1.為實證檢驗政府補助對實質性創新的影響作用,本文構建模型(1)作為文章的基準回歸模型。在模型(1),a2反映了政府補助對實質性創新的影響,如果a2>0,說明政府補助顯著降低實質性創新績效;反之亦反。

2. 為進一步檢驗政府補助是否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對實質性創新產生影響,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中介變量融資約束,檢驗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是否存在

文章參考溫忠麟(2004)提出的中介效應逐步檢驗法,設計以下檢驗模型:

(三)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實質性創新(Patent)借鑒溫軍、高蒙蒙等做法,采用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總申請量加上1的自然對數,3種專利的權重按照3∶2∶1進行取值度量實質性創新(Patent)。[25]由于專利相比于實用新型發明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更能反映企業實質性創新水平,專利研發難度相對較大,對企業績效具有顯著提升,代表實質性創新。因此將企業專利賦予較高權重,實用新型次之,外觀設計最后,記作實質性創新(Patent)

2.解釋變量:政府補助(Sub)由于規模不同的企業,同等金額的政府補助會產生差距巨大的效果,為消除這種影響,借鑒孔東民做法,采用政府補貼與企業總資產比值以消除公司規模的影響,記作政府補助(Sub)。[26]

3.融資約束(FC)。SA指數僅通過公司規模與公司成立時間兩個隨時間變化不大且具有較強外生性的變量作為衡量指標,有效避免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選用SA指數作為解釋變量,記作融資約束(FC)。

4.控制變量:參照以往研究,選取以下控制變量:公司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總資產收益率(ROA)、公司成長性(Growth,)、股權集中度(Top1)、產品市場競爭程度(HHI)。表1所示所有變量定義及界定方法。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

由表2可以看出,實質性創新(Patent)最大值與最小值為7.625與0??梢钥闯?,企業之間實質性創新差別較大,有的企業切實將創新落到實處,推動企業實質性創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而有的企業受限于行業特點,創新力度不強,無法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導致企業之間實質性創新差別較大。

2.回歸結果

由表3(1)可知,僅控制年份與個體的結果顯著,政府補助(Sub)與實質性創新(Patent)之間的回歸系數為4.429且在10%的水平下正向相關。對假設1:政府補助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進行初步驗證。表3(2)加入控制變量后可以看出,政府補助(Sub)與實質性創新(Patent)之間的回歸系數為8.610且在1%的水平下正向相關。這說明政府補助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這一結論是較為穩健的。政府采取補助方式干預企業創新研發活動,一定程度上肯定企業創新研發水平,有效增加投資者投資信心,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活動,從而驗證假設1。

(二)穩健性檢驗

1.更換被解釋變量

在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中,按照原創性與實質性標準,發明專利更能有效反映企業實質性創新水平,因此單獨以專利申請量作為研究政府補助、融資約束與實質性創新三者之間關系的實質性創新(Sub2)研究指標進行穩健性檢驗。根據表4所示,回歸結果與上述基準回歸結果一致,假設1得以驗證,證明假設1可靠性。

2. 工具變量2SLS法

考慮到政府補助與企業實質性創新之間存在因互為因果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政府補助的資金傾向于流入實質性創新較強的企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本文進一步基于工具變量法對內生性問題進行解釋。為滿足工具變量與內生性變量相關并且與擾動項不相關的原則,借鑒岳宇君(2022)做法選擇政府補助滯后項(L.Sub)作為工具變量[27],采用工具變量法來檢驗內生性問題,對政府補助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實現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這一路徑檢驗。由表5(1)(2)可以看出。政府補助滯后項(L.Sub)與政府補助(Sub)存在較大的相關性,但與實質性創新(Patent)不存在邏輯關系,政府補助(Sub)與實質性創新(Patent)回歸結果依舊顯著。說明在解決內生性問題,本文假設1的結論依舊是穩健。說明政府補助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這一路徑的可靠性。

四、中介效應路徑檢驗及企業異質性檢驗

(一)中介效應路徑檢驗

如前文理論分析所述,數字金融發展可以通過影響融資約束促進實質性創新,回歸結果如表6(3)所示。加入融資約束后,政府補助的回歸系數為8.353,融資約束的回歸系數為0.910且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相關,說明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存在,假設3得以檢驗,企業在進行實質性創新活動時需要持續穩定數量巨大的現金流,僅僅依靠企業內部資金無法滿足實質性創新資金需求。政府補助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帶來直接的資金支持,減輕企業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補助間接向外部投資者傳遞利好信號,吸引投資者對其投資,幫助企業緩解融資約束,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表6(1)(2)(3)所示,假設2得以驗證。由于實質性創新商業化時間較長且在創新研發過程中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資金占用量巨大。企業實質性創新對資金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一旦資金不足企業實質性創新將難以持續,可見,企業面臨嚴重的融資約束時,企業實質性創新無法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會導致企業生產經營的停滯進而阻礙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企業異質性檢驗

考慮到我國上市公司產權性質的特殊性,企業產權性質的不同意味著企業在面臨融資時難度不盡相同。[28]受企業異質性影響,產權性質的不同對政府補助通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來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水平影響存在差異,因此本文將企業分為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進行分組研究。由表7(1)(2)可以看出,政府補助(Sub)與實質性創新(Patent)的顯著性從國有企業組的10%上升到非國有企業組的1%。相較于國有企業,政府補助(Sub)顯著促進非國有企業實質性創新(Patent)。國有企業憑借其特殊的性質與背景,以及民眾對國企存在“優勢濾鏡”,相較于非國有企業,擁有更多的融資途徑,更容易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貸款。由于非國有企業存在信譽低、信息透明度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造成非國有企業融資困難,以及企業實質性創新對資金具有很強的依賴性,資金不足易造成企業實質性創新無法進行下去。政府補助作為一種手段,恰恰能夠緩解非國有企業因融資約束造成的實質性創新不足。在表7(1)(2)回歸結果證明相比于國有企業,在非國有企業中,政府補助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更為顯著。

五、結論與建議

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前景理論以及融資優序理論,本文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采用中介效應實證研究方法,探討政府補助、融資約束與實質性創新三者關系,探討政府補助通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促進實質性創新這一路徑的可行性,以及進一步研究企業異質性與企業規模對其影響。研究發現:(1)政府補助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2)融資約束顯著降低企業實質性創新;(3)政府補助通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顯著促進實質性創新;(4)相較于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通過政府補助降低融資約束從而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更為明顯;結合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企業實質性創新需要多方支持,僅依靠政府補助促進實質性創新是不可持續的,需要積極發揮資本市場自身作用,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途徑少的問題,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增加企業實質性創新資金來源,以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

(2)政府應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政府補助政策,為進一步提升政府補助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效率。降低企業對政府補助依賴性,建立完善的政府補助申請流程,對申請資格審查嚴加規范,對實質性創新補貼應具有針對性與傾向性,持續關注政府補助后資金利用效率與實質性創新轉化率。

參考文獻:

[1]巴曙松,吳麗利,熊培瀚.政府補助、研發投入與企業創新績效[J].統計與決策,2022(5):166-169.

[2]王羲,張強,侯稼曉.研發投入、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2(2):108-116.

[3]Bronwyn H. Hall. The Financing of Innovative Firm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Institutions, 2010(1):1-30

[4]陳利,王天鵬,吳玉梅,等.政府補助、數字普惠金融與企業創新——基于信息制造類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22(1):107-117.

[5]楊昊昌,溫軍,陳學招.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家族企業創新——融資約束及政府補助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8):80-88.

[6]張艾蓮,時若歌.中小企業的創新投入激勵:債務融資還是股權控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22(6):31-40.

[7]孫一,牟莉莉,陳廣山.政府補貼如何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外部融資及內部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J].新疆社會科學,2021(6):42-56+170.

[8]Czarnitzki D,Toole A. Business R&D and the Interplay ofR&D Subsidies and Product Market Uncertainty[J].ZEW Discussion Papers,2006,31(3):169-181.

[9]Robin K. Government R&D subsidies as a signal for private investors[J]. Research Policy, 2010, 39(10): 1361-1374.

[10]吳莉昀.政府補助與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異質性作用結果與機制研究[J].商業研究,2019(8):14-24.

[11]趙康生,謝識予.政府研發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7(2):87-104.

[12]胡登峰,馮楠,黃紫微,等.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演進及企業競爭優勢構建——以江淮和比亞迪汽車為例[J].中國軟科學,2021(11):150-160.

[13]高偉,胡瀟月.不同市場結構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影響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9(12):127-136.

[14]Franco M, Merton H. 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3).

[15]李真,席菲菲,陳天明.企業融資渠道與創新研發投資[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8):123-138.

[16]喬鵬程,張巖松.企業數字化轉型、動態能力與創新績效[J].財會月刊,2023(5):145-152.

[17]劉志雄.母公司控股、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投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7):79-86.

[18]Omesh K, Ryan W. Tournament incentives, firm risk, and corporate polic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2,103(2):350-376.

[19]左月華,劉蒙,劉曉軍.轉板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的影響——基于融資約束視角[J].財經論叢,2022(2):38-47.

[20]AMOS T, DANIEL K. 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2,5(4):297-323.

[21]Robert C, Wei L, Bo S. Government connection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Evidence from a large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Chinese firm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5(32):.

[22]傅利平,高歌.政策關注度與企業創新——基于政府資助的傳導機制[J].中國科技論壇,2021(6):19-27.

[23]梁彤纓,桂林玲,劉璇冰.不同融資約束背景下政府研發補助效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7):26-33.

[24]趙瑋.融資約束、政府R&D資助與企業研發投入——來自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15(11):86-97.

[25]高蒙蒙,汪沖.經濟不確定性下研發補助與企業實質性創新[J].北京社會科學,2021(7):98-108.

[26]孔東民,劉莎莎,王亞男.市場競爭、產權與政府補貼[J].經濟研究,2013(2):55-67.

[27]岳宇君,張磊雷,姬敏.政府補貼、技術創新與創業板公司高質量發展[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22(2):3-14.

[28]王文倩,周世愚.產業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1(8):14-22.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Substantial Innovation

——Based on Financing Constraint Analysis

Qiao Pengcheng1, Zhang Yansong2, Pang Chengcheng3

(1.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2. School of Management,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3. Binzhou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Binzhou, Shandong 256600)

Abstract: Government innovation benefits increasing, China's enterprises how to make use of existing technical key improve enterprise innovation level become hot topics in real terms, based on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theory,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 prospect theory and optimal sequence financing theo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2010-2020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dopt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he mediation eff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promote substantial innovation by reducing firm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furth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firm heterogeneity and firm size o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government subsidies significantly promote substantial innovation; (2) Financing constraints significantly reduce firm substantial innovation. (3) Government subsidies significantly promote substantial innovation by reducing firm financial constraints.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is path is more obvious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large-scal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xpands the research depth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substantive innovation, and provides idea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enterprises to alleviat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improve substantive innovation.

Key words: Government subsidies; Financing constraints; Substantive innov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2-11-0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9BJL130);西藏哲社科學資金一般項目(21BJY02) ;西藏2011 協同創新中心重大委托課題《西藏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2022)》之子課題《西藏邊貿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WT-ZD20220206)

作者簡介:喬鵬程(1981-? ),男,山西晉中人,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企業創新管理、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生態系統研究。

DOI:10.13685/j.cnki.abc. 000677

猜你喜歡
政府補助融資約束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農戶融資約束的后果分析
政府補助審計中政府審計的定位研究
融資約束:文獻綜述與啟示
政府補助與上市公司投資效率研究
我國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盈余質量對投資效率影響路徑的理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